【实用资料】院内感染与职业暴露防护PPT_第1页
【实用资料】院内感染与职业暴露防护PPT_第2页
【实用资料】院内感染与职业暴露防护PPT_第3页
【实用资料】院内感染与职业暴露防护PPT_第4页
【实用资料】院内感染与职业暴露防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内感染与职业暴露防护院内感染与职业暴露防护一、背景(一)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看医院感染防控工作1、我国上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

55人发病,23名死亡;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

10名死亡;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

名死亡;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18例肺炎克雷柏杆菌血液感染。2005年: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1、我国上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005年:某医院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病人发生绿脓杆菌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眼眼球被摘除。年9月: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严重医院感染事件,9名新生儿感染,8名死亡。10月9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有6名患者陆续发生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10月23日、25日又先后报告,共8名患者感染鲍曼氏不动杆菌。年:山西省两所医院20名患者血液透析感染丙肝蓟县妇幼保健院:6名新生儿感染发生败血症,5名死亡2、注射所致非结核分子杆菌感染

(外源性感染)时间地区病例数感染部位病变原因

1997湖南70臀部脓肿一次性注射器

1998广东2手术部位脓肿手术器材

1999深圳168手术部位脓肿手术器材

1999福建59注射部位脓肿玻璃注射器

2000河北20注射部位脓肿玻璃注射器

三、重点部位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常见的临床类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血液感染(BSI)手术部位感染(SSI

医院感染零发病,是天方夜谭?相当多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至少50%~75%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50%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50%的手术部位感染(SSI)60%~90%的MRSA引起的感染

‥‥‥医院拯救十万生命运动始于2004年12月14日;目的是改善操作规程,在2006年6月前避免十万住院病人不必要的死亡;发起倡议的医院超过2000所。预防三种主要的医院感染:

1、手术部位感染(SSI)

2、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BSI)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医务人员最大的职业风险感染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等HIV职业暴露的概念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国内职业暴露及感染的案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感染HBV、HCV、HIV等疾病的主要途径:皮肤刺伤粘膜接触皮肤接触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HIV职业暴露高风险作业☆属经血或分泌物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中特别是护士有很高的刺伤率☆每30--60秒钟,在你和你的同行中便会发生1-2次职业暴露。☆每30--60秒钟,便有1-2名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扎伤。☆每年将有近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危害:1.使受伤者感染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2.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职业暴露常见原因针刺: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针刺暴露针刺暴露发生于:注射抽血静脉穿刺或拔除锐器处理废弃物处理外科手术缝合刺伤相关因素刺伤深度:深度刺伤引起的感染大于浅度刺伤。

使用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数量:中空针头沾染的血量大于解剖刀。接触路径: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毫微升;每毫升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液中含有1亿个乙肝病毒微粒。每毫升感染爱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中含有成千上万的HIV病毒微粒。HBV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一周,而HIV仅存活≥10分钟。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途径: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等。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3、发生暴露后感染

HBV的几率:6.0-30%,

HCV的几率:3.0-10%HIV的几率:0.2-0.5%4、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5、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

职业暴露常见原因切割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缝合

职业暴露常见原因抽血拔出针头时病人突然躁动时职业暴露常见原因直接接触收拾手术污物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分离输液器时

标准预防的概念标准预防是指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实施标准预防的目的是既要防止患者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也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给患者。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该概念于1995年由CDC提出,基本预防又可以称普遍预防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对于医务人员最有效的基本预防措施:是正确洗手应用防护用具(戴手套、口罩、防护眼罩、防水围裙)正确处理锐器正确清理血渍正确处理血标本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及意外暴露后处理等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假设所有的人均为HIV、HBV、HCV感染者。在医护环境中,接触血液、深层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滑液、脑脊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及任何含有血液的体液应视其具有传染性。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措施3.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防护措施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防护措施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7.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洗手、戴手套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不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使用真空采血系统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皮肤接触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帽子、口罩、手术衣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BSI)一付手套只能护理一个病人。流动的净水冲洗污染部位名死亡;溅污或浸泡所致的污染: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填写锐器伤登记表或被体液和血液暴露登记表,上报院感办。HIV的几率:0.接触每位病人前后及所有操作的前后,用肥皂和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使用不易穿透的容器保存或处理2005年:某医院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病人发生绿脓杆使用不易穿透的容器保存或处理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菌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眼眼球被摘除。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18例肺炎克雷柏杆菌血液感染。急救病房或车上均应备一次性鼻导管或急救氧气袋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属经血或分泌物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皮肤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帽子、口罩、手术衣年:山西省两所医院20名患者血液透析感染丙肝1998广东2手术部位脓肿手术器材手持无针套的注射器和锐器行动时,不要将针头和锐器面对自己或他人保护性隔离:应在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或1999深圳168手术部位脓肿手术器材实施标准预防的目的是既要防止患者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也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给患者。预防锐器伤害正确使用锐器传递锐器时使用安全的器皿传递的过程中提醒是锐器使用持针器,而不是手指如果可能的话,使用钝针预防锐器伤害不要盲缝总是用其它器械移除刀片使用不易穿透的容器保存或处理处理前不要再盖上针帽,除非使用“一只手技术”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医务人员暴露于污染血后应急处理溅污或浸泡所致的污染: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帽子、口罩、手术衣流动的净水冲洗污染部位针刺伤的应急处理一、伤口处理立即从伤口周边尽可能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5分钟以上用70%酒精、0.5%碘伏等消毒剂消毒,并用防水敷料包扎伤口针刺伤的应急处理二、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的评估1.立即查患者有关HCV、HBV、HIV、梅毒的检验结果2.患者如上述检验结果异常,受伤者应抽血进行相关的检查3.请相关专家对患者、操作者的检验结果、发生针刺伤的程度进行评估针刺伤的处理三、上报1.发生暴露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2小时内向院感办报告2.同时填写登记表上报感染办皮肤或粘膜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暴露的处理1.皮肤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大量流动水冲洗;粘膜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皮肤或粘膜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暴露的处理2.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的评估立即查患者有关HCV、HBV、HIV、梅毒的检验结果患者如上述检验结果异常,受伤者应抽血进行相关的检查请相关专家对患者、操作者的检验结果、发生暴露的程度进行评估3.上报并填登记

职业暴露部位肥皂和清水冲洗皮肤刺伤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5分钟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皮肤75%酒精或0.5%碘伏涂抹消毒粘膜损伤先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反复冲洗干净可以用碘伏的用0.5%碘伏冲洗或涂抹消毒溅入口腔、眼睛

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长时间彻底冲洗完整皮肤污染一般性消毒填写锐器伤登记表或被体液和血液暴露登记表,上报院感办。

医疗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基本预防措施

1.保护性隔离:应在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操作程序之前使用安全器具: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防水围裙或隔离衣。如果没有手套或隔离用具,应用其他方法代替。戴手套预计会直接接触血液、体液、粘膜和破损的皮肤时处理被污染的用具或表面时抽血、注射、更换引流袋、更换导管、伤口换药等施行静脉置管、静脉切开、会阴切开、气管切开、内窥镜检查、侵袭性手术、牙科治疗、尸体解剖等操作过程中发现手套有破损,应及时更换操作完后,应尽快脱去,放入专门容器内,清洗双手。为传染病人手术戴双层手套。一付手套只能护理一个病人。戴口罩、面罩、护目镜预料会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溅出,特别是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支纤镜、内窥镜检查、侵袭性手术、牙科治疗等。一般情况下患者不要戴口罩,除非患者呼吸道传染病。急救病房或车上均应备一次性鼻导管或急救氧气袋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不提倡口对口人工呼吸,但在确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