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3 梅兰芳蓄须】_第1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3 梅兰芳蓄须】_第2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3 梅兰芳蓄须】_第3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3 梅兰芳蓄须】_第4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3 梅兰芳蓄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状元大课堂名师教案》·上册吾课网23*梅兰芳蓄须教学目标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教学重难点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教学预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预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梅兰芳京剧选段的视频。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播放视频,认识人物1.教师导入,播放视频。(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的视频)2.简介京剧,引出人物。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京胡、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有名世界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课件出示梅兰芳旦角剧照)3.学生交流对梅兰芳的了解,教师补充。(1)学生交流梅兰芳的生平、主要作品、主要事迹等,教师相机补充。(2)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出身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4.引入课文题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这位京剧大师的民族气节。(板书课题)eq\a\vs4\al(【设计意图】)学习梅兰芳,就不得不提京剧,因为京剧艺术是梅兰芳毕生孜孜追求的抱负所在。上课伊始,播放梅兰芳表演的京剧视频,交流、补充梅兰芳的资料,既让学生感受一代大师的艺术魅力,又将旦角的形象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后面理解“蓄须”作铺垫,为感受梅兰芳宁可荒废艺术生命也不愿为日本人演出的崇高民族气节埋下了伏笔。板块二读题质疑,理解“蓄须”1.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预设:(1)“蓄须”是什么意思?(2)梅兰芳表演戏曲与他的胡须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用拆词法理解“蓄须”。蓄:保存。须:胡须。蓄须:积蓄胡须,即留胡须。3.理解“蓄须”和表演戏曲的关系。(1)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的视频中,梅兰芳表演戏曲时的样子吗?联系资料,说一说梅兰芳“蓄须”和表演戏曲有什么关系。(2)交流、明确:梅兰芳在戏台上扮演的多是旦角,而旦角指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须,就不能表演相应角色了。(3)照片对比,进一步感受“蓄须”就不能演戏。在梅兰芳剧照的右边出示课文插图梅兰芳蓄须的照片,对比感受。4.过渡:视京剧表演艺术为生命的梅兰芳为什么要蓄起胡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查找答案。eq\a\vs4\al(【设计意图】)读课文题目,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借助前面播放的视频和搜集的资料自主理解“蓄须”和表演戏曲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水到渠成,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板块三初读识字,把握内容1.朗读课文,交流大意。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2.课件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认读正音。蓄须被迫租界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1)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正音,教师提示学生留意:“订、妄”是后鼻音。(2)重点理解“纠缠”的意思。点拨:文中有一个词语,和“纠缠”的意思差不多,请同学们找一找。明确:“纠缠”就是“骚扰,找人麻烦”的意思。(3)读准多音字“宁”的读音。①学生齐读词语“宁可”,再齐读“宁可”所在的句子。②依据词语意思辨别读音。宁愿、宁可、宁死不屈(nìnɡ)安静、清静、息事宁人(nínɡ)明确:“宁”表示比较后做出的选择时,读nìnɡ;表示安定、清静的意思时,读nínɡ。(4)学习多音字“要”。yāoyào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许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需上台演出。3.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学生自主学习。①指名读文前的阅读提示。(课件出示)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危险?②出示导学单,学生依据导学单自学。缘由办法困难和危险藏身租界,远避香港;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卖房度日强令上台a.用横线画出写梅兰芳“拒演的方法”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他遭受的困难和危险的句子。b.想一想哪些困难和危险是主要的,仿照示例,填写在表格中。(2)师生合作,完成表格。缘由办法困难和危险不断纠缠藏身租界,远避香港;深居简出,不再登台虚度生命多次逼迫,随时骚扰蓄须明志卖房度日强令上台打针装病险丢性命(3)引导:请横着看表格中的信息,将每次拒演的缘由、办法、困难和危险连起来说一说。(4)弄清内在关系。引导发觉:请竖着看表格中的信息,说说你有什么发觉。预设:缘由栏:日本人蛮横无理、步步紧逼。困难和危险栏:梅兰芳在与日本人周旋期间,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在不断升级、加剧。(5)概括主要内容。引导:梅兰芳拒绝演出的三种方法就是课文的三个主要内容吗?(学生交流)点拨:运用这种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eq\a\vs4\al(【设计意图】)在前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本课主要是自主运用这一方法。因此,教师放手更多,学生自主思考、练习更多,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借助表格框架,引导学生自主发觉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梅兰芳所遭受的困难和危险是不断升级、逐步加剧的,从而更深刻地感受梅兰芳先生的高尚民族气节。板块四细读文本,交流感受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在梅兰芳经历的许多危险和困难中,哪一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批注自己的感受。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1)预设1:“蓄须明志”部分。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静静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①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梅兰芳动作的词语,如“关紧”“拉上”“细声吟唱”,感受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从而理解他“不能演出,不能创作”的苦痛,感受梅兰芳先生宁愿荒废艺术生命也不为日本人唱戏的民族气节。②指名朗读。(2)预设2:“卖房度日”部分。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①补充资料:由于拒绝为日本人演戏,梅兰芳没有了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活消灭问题,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为了家庭生计,他先后卖画、卖房,最终甚至卖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宝贵藏品。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无论……全部……”“宁可……决不……”感受梅兰芳决心之坚决。③全班齐读,重读关联词,读出梅兰芳的坚决信念。(3)预设3:“打针装病”部分。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许多药……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①补充“打伤寒针”的学问:打伤寒针是指把一种病毒植入身体里使自己得病,打两针就会发烧到三十九度,打三针会有生命危险。②聚焦“闯”,引导学生调动在电影、文学作品中对日本侵略军凶残行径的认知,感受梅兰芳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③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日本军医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梅兰芳的句子,读出梅兰芳的爱国情怀。3.教师总结:梅兰芳先生承受着无尽的苦痛,靠着满腔的爱国情怀,靠着高尚的民族气节,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4.升华感情,总结本课。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射着千秋万代。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在吟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民族气节四海扬。5.学生自主阅读《难忘的一课》,交流主要内容。(1)教师简介台湾“光复”的历史背景,引入“阅读链接”。(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把这几件事连起来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3)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消灭了几次?每一次分别消灭在什么情况下?你体会到了什么?eq\a\vs4\al(【设计意图】)此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默读静思,勾画批注,自主感悟,自主交流,老师在关键处点拨一二,让学生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层阅读,从而深刻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操。以老师创作的小诗结束本课教学,既是对课文的高度概括,也是运用语言的一个良好示范。板书设计23*梅兰芳蓄须作业设计见《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1.从“学得”到“习得”,体现从精读到自读的过渡。《梅兰芳蓄须》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在第二课学习如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一方法加以运用,在训练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因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自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默读课文,抓住要点,填写表格,纵向比较,理解几件事层层递进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细读文本,勾画批注,自主交流,感受梅兰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