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处编制单位: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8月11概述 11.1项目由来 11.2建设项目特点 21.3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1.4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41.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41.6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52总则 62.1编制目的 62.2编制依据 62.3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92.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12.5评价标准 162.6评价重点与评价方法 202.7评价时段与评价程序 202.8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12.9环境保护目标 383工程概况 623.1工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设的必要性 623.2工程任务与规模 693.3工程总布置和主要建筑物 713.4工程设计 1023.5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 1333.6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1443.7工程投资 1453.8工程特性表 145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484.1工程环境合理性分析 1484.2施工期工程分析 1594.3运行期工程分析 173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775.1自然环境概况 1775.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865.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085.4生态环境敏感区调查 247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496.1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2496.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526.3地下水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2716.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746.5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7926.6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 3026.7陆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056.8水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06.9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3146.10人群健康 3157环境风险评价 3177.1评价目的 3177.2风险潜势初判 3177.3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3187.4环境风险识别 3187.5环境风险分析 3197.6风险防范措施 3227.7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3268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3318.1工程方案的环保优化措施 3318.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3328.3声环境保护措施 3408.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3418.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3458.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468.7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3538.8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3538.9水土保持措施 3548.10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3588.11以新带老环境保护措施 359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与环境保护投资 3619.1环保投资估算 3619.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363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36510.1环境管理 36510.2环境监测计划 37110.3环境监理计划 37210.4三同时环保验收 3761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7811.1项目概况 37811.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7811.3污染物排放情况 37911.4主要环境影响 37911.5环境保护措施 38011.6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38111.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38111.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38111.9综合结论 3823附录1:植物名录附录2:鸟类名录附录3:两栖动物名录附录4:爬行动物名录附录5:哺乳动物名录附录6:鱼类名录附录7:浮游植物名录附录8:浮游动物名录附录9:底栖生物名录附件1:委托书附件2:关于“十四五”花凉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法人的批复(安水农[2021]244号)附件3:关于安徽省花凉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水库移民安置规划情况的说明附件4:安庆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表附件5:关于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审查意见的复函附件6: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皖发改农经〔2022〕394号)附件7:关于安徽省花凉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骨干工程项目(2016-2018年度)项目(北干渠部分、太宿干渠部分)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查意见的函(环建函[2017]111附件8: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局取水许可证(取水(皖安庆)字[2013]第00002附件9:关于同意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在太湖县4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施工的函附件10:关于同意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实施的函(松政函[2022]9号)附件11:关于同意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在望江县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施工的函(望政函[2022]30号)附件12: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附件1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附件14:生态影响评价自查表附件15: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附件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基础信息表11概述1.1项目由来安徽省花凉亭灌区是国家大(Ⅱ)型灌区,位于安庆市花凉亭水库下游,皖河流域长河右岸和华阳河流域北部,东至望江县宝塔河、武昌湖、青草湖,南至华阳河流域的大官湖、黄湖、泊湖,西至宿松县孚玉镇,北至长河。本次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范围以水利部水规计514号文批复确定的灌区范围“红线”为控制边界,灌区控制土地面积1196km2,设计灌溉面积105.83万亩,覆盖太湖、宿松、望江、怀宁4县25个乡镇,现状总人口104.6万人,灌区共分为太湖、宿松、望江、怀宁4个分灌区,由总干渠、太宿、太怀以及南、北干渠输水至各分灌区。花凉亭灌区始建于1958年,经过数次扩建,灌区已建成总干渠1条,长36.7km;干渠4条,总长156.11km;分干渠6条,万亩以上支渠24条,三千亩至万亩支渠49条;三千亩以下支渠84条,渠系网络基本建成,灌区共建有大小建筑物3119座(其中总干及干渠建筑物1850座)。总干渠渠首位于花凉亭水库下游约3km处,从长河取水。目前,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71.76万亩。从1999年起,花凉亭灌区开始利用国家投资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通过节水改造,基本保障了灌区骨干工程的运行安全,发挥了节水增效、增产增收的现状效益。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0〕56号)精神,2021年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了《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经水利部水规计[2021]239号文批准;2021年12月该公司编制了《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年1月18日~21日,安徽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了可研审查会议,根据会议要求,该公司进行了修改、补充,形成了《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稿)》(以下简称《可研(修订稿)》);2022年4月28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可研(修订稿)》评审会,该公司对专家组意见进行了认真解读,并逐条修改,形成了《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2代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2002年6月28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皖发改农经函〔2022〕394号批复了该报告。2022年4月,我所受建设单位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处委托,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图1.1—1灌区工程位置图1.2建设项目特点3(1)本次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治理内容包括灌区1条总干渠、4条干渠、5条分干渠、32条支渠,排水沟16条以及配套相应的渠系建筑物,管理设施,信息化设施等。渠道治理总长度204.32km,其中干渠治理长度82.58km,分干渠及支渠治理长度121.74km,渠道护砌长度152.27km(其中渠道护砌长度134.84km,防渗治理长度14.81km,切岭段整治长度2.62km);泄洪河治理长度23.64km,续建配套渠系建筑物220座,其中进水闸31座、节制闸17座,泄洪闸11座,放水闸25座,渡槽16座,渠下涵21座,桥梁28座,泵站3座,过路涵等其他建筑物68座,管护道路18.76km,改建管理办公房6745m2,量测水站点137处。总体分析,本次工程点多、线长,涉及区域面积较大,但是建设内容和类型较简单。(2)本次工程为改扩建项目,新建项目较少,无新增永久占地,临时占地1132亩,不涉及移民拆迁。(3)本工程为非污染生态影响类工程,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工程运行期产生的环境影响小。渠道和建筑物自身不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无航道、渠道裁弯取直、围湖造地等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水环境、生态影响。(4)本工程建设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红线等特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部分工程位于乡镇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其是工程建设主要关注的环境保护目标。1.3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建设单位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处于2022年4月7日委托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于2022年5月17日~19日在项目区域进行了现场勘察,调查了解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环境功能区划等,收集了与本工程相关的规划等文件,委托安庆师范大学于2022年5月9日~14日开展了陆生和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和灌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敏感区调查,并委托合肥海正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于2022年5月9~14日对工程区域地表水、渠道底质、灌区土壤、声环境等进行了监测。2022年4月7日采用网络公示的方式,在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处网站进行了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5月26日在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处网站进行4了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同步在安徽日报上开展了2次报纸公示、在灌区各乡镇张贴了公告;6月2日~27日,太湖、宿松、望江县人民政府分别出具了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在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施工的函。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评价单位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专题报告,针对工程特点和工程区域环境概况,进行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制定防治污染和减缓生态影响的措施,编制完成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经过内审修改后,形成《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送审稿)。2022年7月13日,安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了本项目的技术评审会,项目通过了专家技术评审,会议形成了环评报告送审稿的技术审查意见。2022年7月下旬,评价单位根据技术审查意见,修改完成环评报告报批稿上报环境主管部门。1.4分析判定相关情况本工程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类二、水利—14、灌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属“鼓励类”项目。本工程建设范围涉及太湖县江塘乡太宿干渠备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宿松县下仓镇东欣水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望江县鸦滩镇古炉水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望江县高士镇毛安双杰水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望江县赛口镇清泉水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本项目属于“五十一、水利125灌区工程(不含水源工程的)”中涉及环境敏感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因此,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1.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项目重点关注生态、水环境环境影响及污染控制措施、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要求等。生态环境重点论述工程建设对工程渠道水生生态环境、对临时施工场地陆域生态的影响;水环境重点评价工程建设对本工程涉及渠道、饮用水源保护区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重点评价泄洪河清淤底泥以及建筑垃圾的影响;环境风险章节重点关注5油料泄露对评价范围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重点提出施工期大气、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运输侧翻及物料、油料泄露风险防范措施。1.6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对当地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等造成一定影响,通过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和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污染防治措施,可将影响降至环境可接受范围之内。本工程实施后,可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降低灌溉成本,节约水资源,促进灌区内农业经济的增长,是一项改善民生、改善环境的水利民生工程。在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得到减缓和控制。因此,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62总则2.1编制目的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评价拟在对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污染分析,通过类比分析等方法预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施工及营运期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具体目的如下:(1)通过实地踏勘、现场补充监测、背景资料收集与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为工程环境影响预测提供依据;(2)通过环境评价给工程设计和决策部门提供环境指导,在工程设计和决策中确保该项目在环境上合理并可持续发展;(3)确保负面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前期得以识别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缓解、减少或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的影响;(4)对不可避免的或不能缓解的影响采取补偿措施;(5)制定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为施工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22年6月5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9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7(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08月27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28日修订;(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0年1月1日起施行;(17)《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2021年3月1日起施行;(1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4月23日起施行;(19)《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年6月1日起施行;(2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2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3月1日;(22)《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2009年2月26日;(2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1月8日;(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21年11月2日;(26)《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9月21日;(27)《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9月10日;(28)《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2日;(29)《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5月28日;(3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31)《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2010年12月22日修订;(3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2012年3月1日;(33)《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农业部,2017年11月1(34)《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8(35)《关于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0]56号);(36)《“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实施方案》(2021年8月);(37)《安徽省抗旱条例》,2022年3月25日;(38)《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1月;(39)《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3月1日;(40)《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12月1日;(41)《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8修正)》(2018年4月);(42)《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四十六号,2021年5月);(43)《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升级版)》(皖发〔2021〕19号);(44)《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皖政〔2015〕131号,2016年1月);(45)《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皖政〔2013〕89号,2013年12月);(46)《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2018〕83号);(47)《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皖政〔2016〕116号,2016年12月);(48)《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庆)经济带“1515”方案》(2018年);(49)《安庆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宜政发〔2014〕3号,2014年2月21日);(50)《安庆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修订)》(宜政秘〔2017〕94号);(51)《安庆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宜政发〔2018〕21号);(52)《安庆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宜政秘〔2017〕29号);(53)《安庆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宜政发〔2013〕14号)。2.2.2相关规划(1)《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国函〔2012〕220号);(2)《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年12月);9(3)《安徽省水功能区划》;(4)《安庆市水功能区划》;(5)《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年12月4日);(6)《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2003年11月);(7)《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年7月13日);(8)《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9)《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安庆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8-2025年)》;(11)《安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12)《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6月);(13)《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安庆市“三线一单”文本》。2.2.3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022);(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8年7月16日;(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1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1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2011)》;(13)《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水利(灌区工程)两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17号)。2.3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2.3.1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涉及施工范围广、工程量影响较大,工程建设将对局部区域河势及水文情势、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工程建设还将产生部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见表2.3—1。表2.3—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矩阵环境要素项目组成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废物土壤环境环境风险社会环境水土流失水生生态陆生生态景观水文水质地下水声空气质量废物地建设用地水源地人群健康土地利用施工期泄洪河清淤-○-√-○-√-○-○-○-√+○-√渠道施工-√-○-○-√-○-○-○-○-○-○涵闸建筑物施工-○-○-○-√-√-○-○-○堤顶防汛道路-○-○-○-√-○材料运输-√-○-○-○工程占地-○-√-○-○-○-○-○-○-√施工人员-○-○-○营运期灌溉期++++/-+-○-○+-○防汛道路+--○-○洪水期++++/-+---+/-+注:“√”有显著影响;“○”有较小影响;“空白”无显著影响;“+”正影响。“-”负影响。2.3.2评价因子筛选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结果见表2.3—2。表2.3—2评价因子筛选结果汇总表环境要素施工期营运期水环境(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水文情势变化、灌溉退水生态环境水生生态、陆生生态、景观、水土流失水生生态、陆生生态环境空气TSP(施工粉尘),底泥臭气(NH3、H2S),有机废气(非甲烷总烃),SO2、NOX、烃类化合物(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施工机械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泵站)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土石方(底泥)、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渠道漂浮水草、垃圾,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油料运输、贮存,涂料泄露/2.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2.4.1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排放方式和废水排放量划分评价等级,见表2.4—1;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划分根据水温、径流与受影响地表水域等三类水文要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定,见表2.4—2。表2.4—1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评价等级判定依据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Q/(m3/d);水污染物当量数W/(无量纲)一级直接排放Q≥20000或W≥600000二级直接排放其他三级A直接排放Q<200且W<6000三级B间接排放表2.4—2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评价等级水温径流受影响地表水域年径流量与总库容百分比α/%兴利库容与年径流量百分比β/%取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γ/%工程垂直投影面积及外扩范围A1/km2;工程扰动水底面积A2/km2;过水断面宽度占用比例或占用水域面积比例R/%工程垂直投影面积及外扩范围A1/km2;工程扰动水底面积A2/km2河流湖库入海河口、近岸海域一级层节与多年调节γ≥30A1≥0.3;或A2≥1.5;或R≥10AA≥1.5;或R≥20A1≥0.5;或A2≥3二级不稳定分层20>β>2;或季调节与不完全年调节30>γ>100.3>A1>0.05;或R>50.3>A1>0.05;或1.5>A2>0.2;或20>R或3>A2>0.5三级合型β≤2;或无调节γ≤10A1≤0.05;或A2≤0.2;或R≤5A1≤0.05;或A2≤0.2;或R≤5A1≤0.15;或A2≤0.5本工程为非污染生态类项目,运行期仅管理人员(本工程不新增管理人员)产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或用于绿化,不外排,依托现有排放口,为间接排放,评价等级为三级B;灌溉退水为农业面源,不是水污染影响型评价等级定级依据;综上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水污染影响型)评价等级为三级B,判据要求见表2.4—1。总干渠渠首位于花凉亭水库下游约3km处。兴利库容(8.75亿m3)与年径流量百分比β=0.60≤2,多年平均取水量(3.28亿m3)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γ=23.4,30>γ>10,径流评价为二级;项目区对水文影响较大的主要为泄洪河清淤,长度为23.64km,按照设计底宽10m计算扰动水底面积约A2=0.24km2,支渠新建3座进水闸工程全断面截断同时存在多个水文要素影响的建设项目,分别判定各水文要素影响评价等级,并取其中最高等级作为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等级定为一级,判据要求见表2.4—2。2.4.2声环境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本项目位于GB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农村居民点),泵站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噪声等效A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不涉及特别声环境保护目标,评价等级为二级。2.4.3大气环境评价等级根据灌区工程特点,本工程建成后正常情况下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各污染物占标率Pi均为0,工程范围内无特殊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本工程环境空气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见表2.4—3。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定义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表2.4—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10%二级1%≤Pmax<10%三级Pmax<1%2.4.4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属于A水利2、灌区工程中“新建5万亩及以上;改造30万亩及以上”中“报告书类其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为Ⅳ类,项目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因此项目不需要开展地下水评价工作。具体见表2.4—4。表2.4—4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Ⅲ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2.4.5生态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本工程为改扩建项目,渠道工程为线性工程,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生态敏感区;300m范围内涉及安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安徽太湖花亭湖国家湿地公园;在生态敏感区范围内无永久、临时占地,工程无新增永久占地,临时占地1132亩 (0.76km2)<20km2;水文要素影响型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一级,因此综合确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2.4.6土壤环境评价等级拟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为生态影响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本项目属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属于“农林牧渔业”,属于Ⅱ类项目,详见表2.4—5。表2.4—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行业类别项目类别Ⅲ类Ⅳ类农林牧渔灌溉面积大于50万亩的灌区新建5万亩至50万亩的、改造30其他业工程万亩及以上的灌区工程;项目区土壤pH值为中性;地下水埋深2.6m>1.5m;年降水量1369mm、蒸发量1055mm,蒸降比值为0.77;项目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根据土壤底泥现状监测灌区含盐量小于2.0g/kg。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表2.4—6),本工程土壤敏感程度属于不敏感。表2.4—6生态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判别依据盐化酸化碱化敏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地势平坦区域;或土壤含盐量>4g/kg的区域pH≤4.5pH≥9.0较敏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或1.8<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8m的地势平坦区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或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平原区;或2g/kg<含盐量≤4g/kg的区域4.5<pH≤5.58.5≤Ph<9.0不敏感其它5.5<pH<8.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工作等级划分 (表2.4—7),本工程土壤敏感程度为不敏感的Ⅱ类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等级为三表2.4—7土壤生态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工作等级Ⅲ类敏感一级二级三级较敏感二级二级三级不敏感二级三级2.4.7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的规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表2.4—8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表2.4—8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风险潜势ⅢⅡⅠ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C.1.1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计算。Q=++…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本工程运行期不排放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Q<1,该工程环境风险潜势为Ⅰ,根据表2.4—8,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定为简单分析。2.4.8评价范围表水环境由于本工程为改扩建项目,不含引水工程(水库等),不新增灌溉退水,无移民安置,因此确定本工程地表水评价范围为:灌区治理渠道和泄洪河、受影响灌区河流塘坝,工程直接涉及的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2)声环境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施工区边界外200m范围以及施工交通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区域。运行期评价范围为泵站边界外200m范围。(3)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施工区边界外200m范围以及施工交通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4)生态影响陆生生态评价范围:灌区范围(1196km2),重点为工程各渠(河)道两侧外扩300m;建筑物占地范围;工程临时占地范围。水生生态评价范围:同地表水环境。(5)土壤环境评价范围为渠(河)道和工程占地范围外1000m范围内、灌区耕地。(6)环境风险主要以涉及渠(河)道(长度共227.96km)为评价范围,重点评价对灌区范围内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影响。(7)社会环境安庆市怀宁县、太湖县、望江县、宿松县。2.5评价标准2.5.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安庆市水功能区划》,评价区涉及3处水功能区。(1)凉亭河宿松开发利用区,自源头起至泊湖渔业村入湖口长49km的水域,宿松县凉亭镇、河塌乡、高岭乡饮用水源取水口位于该水域,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2)麻塘湖水库怀宁开发利用区(饮用水源农业用水区),麻塘湖水库主要功能为饮用水源地、农业浇灌、工业,水面面积8.16km2。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3)新河水库宿松开发利用区(饮用水源区),新河水库是一座以长铺镇水源地和浇灌为主,联合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水面面积0.605km2,当前为太宿干渠的浇灌水源之一。水质管理目标为Ⅱ~Ⅲ类。2.5.2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15),评价区属于:I-01-08大别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II-01-15黄淮平原农产品提供功能区(含花凉亭灌区)。根据《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所属于:Ⅳ1-2江北丘陵水土保持与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Ⅳ2-1华阳湖群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2.5.3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根据水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渠道、泄洪河和涉及河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表2.5—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序号项目标准限值(Ⅲ类)1pH6~9准准限值BOD5≤43CODCr≤204高锰酸盐指数≤65TP≤0.2(湖、库0.05)6NH3-N≤7石油类≤0.058DO≥5(2)大气环境区域大气环境中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表2.5—2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序号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标准来源一级二级1SO2年平均2060μ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4小时平均501小时平均5002NO2年平均4040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2002003CO24小时平均44mg/m31小时平均4O3日最大8小时平均μg/m31小时平均2005PM10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506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35757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8氨小时平均200《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9硫化氢小时平均非甲烷总烃/2mg/m3D《D《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的相关标(3)声环境一、二级公路红线外相应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农村居住区执行1类标准,城(集)镇居住区、商贸区执行2类标准。表2.5—3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段昼间夜间0类40452类503类554类4a类0554b类060(4)土壤环境土壤和河道底泥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表2.5—4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单位:mg/kg序号污染物项目风险筛选值pH≤5.55.5<pH≤6.56.5<pH≤7.5pH>7.51镉水田0.8其它0.62汞水田其它2.43.43砷水田30302520其它404030254铅水田240其它70905铬水田其它6铜果园其它7镍8锌属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采用其中较严格的风险筛选值。2.5.4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管理房生活污水、施工生产生活废水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B级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水田作物”标准。表2.5—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序号污染物一级标准1pH6.5~9.52悬浮物400mg/L3五日生化需氧量350mg/L4化学需氧量500mg/L5石油类15mg/L6氨氮45mg/L表2.5—6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单位:mg/L序号项目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1BOD5202氨氮20203pH6.0~9.0表2.5—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单位:mg/L项目pHBODCODNH3-N氯化物粪大肠菌群数GB5084-20215.5~8.560/35040000(个L)(2)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相关标准。表2.5—8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序号污染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标准1TSP1.0mg/m3GB16297-962非甲烷总烃4.0mg/m3表2.5—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新改扩建项目二级标准NH31.5mg/m3厂界H2S0.06mg/m3厂界臭气浓度20(无量纲)厂界(3)噪声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2011)中昼、夜间噪声限值,昼间70dB(A)、夜间55dB(A);运行期泵站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20标准》(GB12348-2008),昼间55dB(A)、夜间45dB(A)。(4)固体污染物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执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四十六号,2021年5月)和《安庆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宜政发〔2013〕14号),产生的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中相关规定。2.6评价重点与评价方法2.6.1评价重点本项目评价重点为生态环境、水环境影响评价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重点评价工程建设对项目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及提出采取减缓影响的措施;水环境重点评价灌溉退水对水质的影响及提出防治和减缓影响的措施。2.6.2评价方法采用模式计算、类比法和调研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水环境、环境空气、环境噪声采用标准指数法、单因子评价法进行现状评价;生态现状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机理等进行评价;环境风险采用类比调查分析方法,事故泄漏源强采用类比估算。2.7评价时段与评价程序2.7.1评价时段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为施工期和运行期。2.7.2评价程序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为:首先进行工程初步分析,并对工程影响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法律、规范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开展相应的环境现状调查、现场查勘、调研、监测、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图2.7—1。21图2.7—1花凉亭灌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示意图2.8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2.8.1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类二、水利—14、灌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改造”,本项目的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合。2.8.2与《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1~2030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据该规划第五章“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规划”第三节“灌溉规划”皖江地区应22完成驷马山、花凉亭等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港口湾、下浒山等灌区。近期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54万亩,远期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92万亩。因此本工程符合该规划。2.8.3与《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2013年12月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花凉亭灌区怀宁、望江、宿松分灌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沿江平原主产区;太湖分灌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7年5月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安徽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农产品主产区的管制原则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改善民生,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管制原则为:严格项目准入条件,根据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条件,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前提下,适度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旅游服务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本工程为国家产业鼓励类农村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且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范围内,不属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禁止和限制产业,因此与《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是符合的。2.8.4与《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所属于:Ⅳ1-2江北丘陵水土保持与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Ⅳ2-1华阳湖群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Ⅳ1-2江北丘陵水土保持与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所在区域为:宿松中部、太湖南部、怀宁中南部和月山铜矿铜陵属地、榈城南部、枞阳中部以及庐江与无为南部交界地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土保持与湿地保护;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加强矿区生态恢复,丘岗进行生态重建,控制王壤侵蚀,实施退田还湖,生态养殖,控制面源污染,预留用于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域,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Ⅳ2-1华阳湖群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所在区域为:宿松南部、太湖南端、望江天部以及怀宁南部一线的长江以北地带;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洪水调蓄、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退田还湖和生态水产养殖,控制面源污染,考虑最终建成长江流域洪水调蓄23特殊生态功能区。本工程建设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灌区逐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采取农业退水沟渠水质净化措施,提高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控制面源污染,因此符合《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2.8.5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庆)经济带“1515”方案》的符合性分析2018年7月,安庆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庆)经济带“1515”方案》,即着力构筑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沿江1公里范围内,重点做到“十清”,沿江5公里范围内,重点做到“四控”,沿江15公里范围内,重点做到“四优”。本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位于长江5公里以外,小部分工程位于长江15km范围内,不属于“1515”方案中“十清”、“四控”项目,同时做到了“优化岸线景观”,因此符合该方2.8.6与《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符合性分析(2021年2月)《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第二十八章推进安徽水网工程建设”中“强化供水安全保障。推进全省骨干、区域和终端水资源配置网络建设,加快构建调引蓄提、互连互通、多源互济的供水保障格局,提升水资源条件与人口经济均衡匹配程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创建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重点节水型企业。实施引江济淮及二期等重大引调水和临淮岗枢纽综合利用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推动河湖水系连通,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升江淮分水岭和皖北地区水资源供给能力。加快新建怀洪新河等大型灌区,开展淠史杭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农村供水保障工程长效管护机制。”以及“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加强部门、区域联动和信息共享,强化水工程统一调度。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水资源、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水文数据智24能处理中心,提升国家基本水文站、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库水文监测预警等水文信息化能力,建设水库水闸安全运行监测、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和“数字灌区”等,逐步构建覆盖全省江河水系、水利工程体系,集信息收集、预警预判、会商研判、调度指挥、水利监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监测预警调度系统,提高水治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专栏15水利重大工程灌区建设。完成港口湾水库灌区建设,实施怀洪新河灌区工程,推进江巷水库灌区和下浒山水库灌区工程。实施淠史杭、驷马山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和一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淠史杭等数字灌区工程。”本项目为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包含供水安全保障、数字灌区建设,属于其中所列水利重大工程灌区建设,工程的实施符合《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8.7与《安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符合性分析2022年2月24日,安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安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宜政秘〔2022〕16号)。“十四五”期间,安庆市将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大气、水、土、生物多样性等重点领域,倾力打赢“四大保卫战”,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安庆,并积极培育绿色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其中在“蓝天保卫战-强化涉气污染源治理”中提出:全面推进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加强汽修、干洗等社会源VOCs综合治理。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老旧燃油车辆。联合开展燃料油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扎实推进油品储运销和移动源排放达标工作,集中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车。强化在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治理,完善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促进具备深度治理条件的柴油车加装或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协同控制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其中在“碧水保卫战-推进重点污染源深度治理”中提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治水为导向,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水生态。25其中在“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中提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耕地,确保“十四五”期间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不减少,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步推进农用地涉镉重金属调查及修复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化肥农药“两减”工作,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实施全年全时段秸秆禁烧管控,到202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范农业废弃物处置利用,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低于0.01毫米的地膜,到2025年,全市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本工程太宿干渠4#渡槽加固使用涂料均为低VOCs含量涂料;工程已列入《“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实施方案》,属于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工程无新增永久占地,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均进行复垦,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因此符合该规划。2.8.8与水利行业规划符合性分析(1)《“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实施方案》为持续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8月3日正式印发了《“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实施方案》(水规计〔2021〕239号),明确在“十四五”期间优先推进实施纳入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范围的30处新建大型灌区,优选124处已建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将予以积极支持,同时要求地方统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方案实施后,预计新建大型灌区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80万亩;124处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灌区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7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约8100万亩,年增粮食生产能力57亿公斤,粮食总产量将达到约800亿公斤。安徽省省淠史杭、驷马山、茨淮新河、花凉亭、女山湖、永幸河、青弋江7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列入“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7个灌区计划改造面积868.7万亩。因此符合该方案。26(2)《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第五章提出“提高乡村振兴水利保障能力”,第二节提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实施淠史杭、驷马山等大型灌区和肥西县西大圩、湾沚区汤泊河等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进一步健全灌区工程体系,提升灌溉保证率,完善计量监测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节水增效,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工程管理和供水服务能力。实施淠史杭等数字灌区建设,提升灌区水资源管理调度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实现灌区管理调度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本工程为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因此符合该规划。2.8.9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的符合性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第二次修正)规定:第六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第六十五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第六十六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第六十七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10月8日)规定:第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扩建制药、化工、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二)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三)设置易溶性、有毒有害27废弃物暂存和转运站;(四)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五)毁林开荒;(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对准保护区内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已建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方案,采取措施,逐步将其搬出。第十五条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一)设置排污口;(二)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三)堆放化工原料、危险化学品、矿物油类以及有毒有害矿产品;(四)从事规模化畜禽养殖;(五)从事经营性取土和采石(砂)等活动。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第十六条第十六条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二)从事网箱养殖、畜禽养殖、施用化肥农药的种植以及旅游、游泳、垂钓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的行为;(三)停靠与保护水源无关的机动船舶; (四)堆放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和其他废弃物。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工程内容项目区涉及安庆市怀宁、太湖、望江、宿松四县18个乡镇,据统计约30个乡镇水厂,水源为东湖、泊湖、总干渠、六六水库、五九水库、麻塘湖、金鸡岭水库、码头河、武昌湖、焦赛湖、岚杆湖、凉亭河、沙河、荆安圩河、太皮塘水库、新河水库、大官湖、长湖河段、大官湖刘湾汊等河流湖库,除太湖县江塘乡太宿干渠备用水源地在总干渠外,其余均不在灌区渠道上,每个水源地基本上都划定了水源保护区。经叠图分析,本工程建设范围涉及5个水源二级保护区,分别为:太湖县江塘乡太宿干渠备用水源地保护区,在其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布置有夏家湖渡槽、姚湖放水涵、王屋放水涵、宋小湾放水涵等工程;望江县鸦滩镇古炉水厂武昌湖水源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布置有三联支渠治理540m;望江县高士镇毛安双杰水厂武昌湖水源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布置有北干渠吴大屋~尾端治理6500m;望江县赛口镇清泉水厂焦赛湖水源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布置有北干渠吴大屋~尾端治理2800m;宿松县下仓镇东欣水厂大官湖水源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布置28有下仓分干渠3880m渠道治理工程、洋普支渠进水闸、杨树支渠进水闸,窑厂泄洪闸等。详见表2.9—4、图6.2—1~图6.2—5。符合性分析经分析,本工程渠道治理和建筑物工程均在围堰内施工,生产生活废水回用不外排,施工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因此对下游总干渠、武昌湖、焦赛湖和大官湖影响较小,本工程运行期本身不排污;工程均分布在一级保护区之外,临时工程均布置在保护区以外,因此本工程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要求,不含法规禁止建设的工程内容,已向工程涉及的各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所在县人民政府征求了意见并取得了同意施工回函。2.8.10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符合性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11月4日修正)规定:第四条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第十九条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第二十条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涉及文物保护的工程内容太宿干渠4#渡槽位于宿松县长铺镇长铺社区,年代为1975年。2017年9月22日,渡槽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符合性分析太宿4#渡槽为太宿干渠重要节点工程,是宿松县分灌区外来水源必经之处,无法避让,由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无法拆除重建。现状渡槽附近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征地困难大,以保护历史文物及不新增占用基本农田为原则,结合文物部门、渡槽地方管理单位及审查单位意见,本次拟采用渡槽原址加固方案。根据不同部位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旨在解决混凝土的缺陷问题,恢复和增强渡槽的防渗、防碳化、耐老化、抗侵蚀、抗霉除菌、自清洁等能力,29并使其具有一定的抗形变能力,提高渡槽的耐久性、安全性和美观性,保证其安全稳定长久运行的能力。太宿4#渡槽原址加固方案符合文物保护法要求。2.8.11与安庆市“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态保护红线安庆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3039.788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45%。30图2.8—1本工程与安庆市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图313030m图2.8—2渠首段、城关支渠与生态红线位置关系图2215m图2.8—3渠首段、幸福支渠与生态红线位置关系图32图2.8—4陈良支渠与生态红线位置关系图图2.8—5东风桥与生态红线位置关系图33图2.8—6白石渡槽与生态红线位置关系图经叠图分析,本工程建设范围(工程占地红线)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同时本环评要求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禁止设置弃土场、施工布置区等大临工程,禁止向渠道直接排放污水。本工程属于国家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工程建设运行期无污染源排放,不会导致渠道生态功能降低、面积减少、性质改变,属于国家产业鼓励类建设项目。因此,整体分析,本工程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是符合的。目前,该工程已取得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土地预审复函。环境质量底线灌区位于安庆市水环境一般管控区,小部分位于大气环境重点管控区(弱扩散、布局敏感、受体敏感)、大部分位于大气环境一般管控区,灌区基本农田位于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其余位于一般管控区。根据水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管理要求,本工程地表水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沿线农村居民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342008)1类标准,集镇和交通干扰大的村庄执行2类标准,交通干线两侧3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渠道底质和土壤评价标准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