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心雕龙》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现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才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自然同悲喜、共哀乐。
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散文的语言特色。思维发展与提升:领悟文中意象的丰富内涵。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有关作者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
作为诗人的冯至,与卞之琳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大家。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朱自清曾以其“诗里耐人沉思的理,和情景交融成一片的理”,对他的《十四行集》做出了很好的总结。曲径通幽处——初识路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到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如何发现已经消逝了的山村?
2、这条石路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曲径通幽处——初识路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到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如何发现已经消逝了的山村?
2、这条石路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走入山村历史深处——感草木余韵精读5-10自然段,完成下面任务:1.勾画出本文中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自然风物);2.思考:作者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作者的感悟(情思)是什么?走入山村历史深处——感草木余韵
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自然风物)是什么;作者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作者的感悟(情思)是什么?
第五节:山脚下的泉水,感悟接受滋养的人类可以跨越时空而声息相通。由近及远、由个人到整体的展开联想,赋予文章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并形象的阐发了生命声息相通的哲理。走入山村历史深处——感草木余韵
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自然风物)是什么;作者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作者的感悟(情思)是什么?
第六节:鼠麴草和村女,表现大自然中生命的纯洁、坚强、谦虚、恬静、担当和质朴之美。鼠麴草和村女构成的静谧图画让作者消解了尘世的纷扰,回归到生命的宁静。走入山村历史深处——感草木余韵
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自然风物)是什么;作者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作者的感悟(情思)是什么?
第七节:山中的菌子五彩斑斓,表现大自然中生命的灿烂之美,感悟大自然对人类生命、生活和心灵的滋养。整段由彩菌感悟到生命和自然地灿烂之美。走入山村历史深处——感草木余韵
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自然风物)是什么;作者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作者的感悟(情思)是什么?
第八节:写有加利树,表现大自然生命力之蓬勃,感受大自然的崇高与尊严。写有加利树生长之快以及这种生长带给人的感受,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力的强大和大自然的崇高与尊严,透露出人类生命的渺小。再读课文,品读内容。
②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这些风物有什么特点?作者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感悟是什么?
第九节:山林中野狗的嗥叫、深夜的狂风,联想当年村庄里人们的感受。野狗象征了生命所面临的威胁和苦难。第十节:写麂子、鹿,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由麂子的嘶声感悟到死亡的可怕,联想到人类对自然地侵犯,委婉的表现了要珍爱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情感。走入山村历史深处——感草木余韵
自然段
自然风物
特点
联想
感悟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小溪
清冽、养人
曾养育昔日的人们
人类声息相通鼠麴草
谦虚、纯洁、坚强
少女、村庄
生命的宁静之美彩菌
点缀、滋养
滋养过山村里的人
生命的美好有加利树
速长、最高
严峻的圣者
生命的渺小野狗的嗥叫
威胁、吓人
海上的飓风
生命对疾苦的恐惧
寒带的雪潮
麂子的嘶声
温良机警,但难逃人的诡计幻境
死亡的可怕
生命的庄严与神圣
再读课文,品读内容。
③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消逝的山村,借助这个消逝的山村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
人类历史短暂,而大自然永恒
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人类历史的兴衰,多因人事
在七十年前,云南省的大部分,经过一场浩劫,回、汉互相仇杀,有多少村庄城镇在这时衰落了。
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再读课文,品读内容。
③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消逝的山村,借助这个消逝的山村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
自然是美好的,值得我们珍惜
作者在写泉水、鼠麴草、菌子等事物时,充分表现出自然多姿多彩的美好,值得我们珍惜。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应该懂得敬畏、感恩自然
泉水滋养了当时的山村和现在的我们;菌子“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声息相通,人与自然、人与人应该和平共处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朴素中见华美——赏精彩句段
李广田曾对冯至的散文做出过很高的评价:“又如冯至先生,他近年来写了若干散文,实在都是诗的,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你对文中哪些句子印象深刻?说说为什么?
细读课文,赏析语句。
(1)“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
先散后整,句式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语气平和舒缓。散句则使表达灵活而有变化。整句,运用了拟人修辞,通过对比的方式把鼠麹草的纯洁坚强有力地凸显出来。句式短小精练,对称整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2)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引用诗句使文章富有文采,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这两句诗表明人和人之间,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细读课文,赏析语句。
(3)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曲从杂草中露出头来。
少女从形象到品质都像鼠麹草,如鼠麹草一般谦虚、纯洁、美好而坚强,小小的生命舍弃了浮夸,但默默担负着一个大宇宙的全部秘密。(4)第七段中描绘热闹有生气的雨后采菌图。
在比喻、排比句中着重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形容词把着色明丽的色彩因素置于描写的焦点上,通过色彩的搭配加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色彩的“热闹”。细读课文,赏析语句。
(5)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茵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闻茵子的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6)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
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文章标题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那么,村庄真的消逝了吗?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文章标题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那么,村庄真的消逝了吗?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①实质意义上的山村已然消逝,这是因为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生活在其中的人和动物都已消逝了。但在作者笔下勾勒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原始野性的山村意境,人和动物生活在自然之中且彼此相通相息,和谐共处。曾经的那些自然景象并没有随着历史和人事的变迁而消逝,依然在无声地诉说着山村曾经的存在及辉煌,有力地补充了历史的空白和虚无,可以说山村仍然没有消逝。
②作者对这个消逝了的山村富有情感色彩的想象和描述,将山村的质朴和原始融合大自然的至性常情,使之鲜活地重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给人深刻的震撼。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
本课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2.了解诗歌基本知识3.了解文章深刻内涵。目录壹、背景介绍贰、文本梳理叁、知识梳理肆、归纳总结背景介绍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文章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抒发作者对滋养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表达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以及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贰、文本梳理梳理文章第一部分(1-3):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引人关注平凡的山水。第二部分(4-10):作者由眼前之景生发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第三部分(11):总述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事物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某种联系。艺术手法在笔法上,全文构思的结构方式是相似的: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冯至在这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运用了灵活多变的叙述方式,包括表达方式和句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多样转换,以及句式的长短变化、整散结合。冯至叙述方式的多变最大得因于其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转换,这是冯至散文意蕴深远,极具诗的特质的一大原因。梳理文章①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哀史的依据是什么?②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③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梳理文章①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哀史的依据是什么?主要句子: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使我们想到有些地方曾经和人发生过关系,都隐藏着一小段兴衰的历史吧。②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眼前小溪、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鹿子。梳理文章③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人类历史短暂,而大自然永恒人类历史的兴衰,多因人事自然是美好的,值得我们珍惜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应该懂得敬畏、感恩自然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声息相通,人与自然、人与人应该和平共处梳理文章(1)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一条路通向现实,一条路连接历史,小山村是连接点,在小山村里,我们能督导一切。(2)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引用诗句使文章富有文采,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这两句诗表明人和人之间,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梳理文章(3)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曲从杂草中露出头来。少女从形象到品质都像鼠麹草,如鼠麹草一般谦虚、纯洁、美好而坚强,小小的生命舍弃了浮夸,但默默担负着一个大宇宙的全部秘密。梳理文章(4)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山村的宁静能让人消除尘世的纷扰,回归到生命的宁静。谦虚、纯洁、坚强的小草,质朴的村女,让作者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华,孑然一身担当者一个大宇宙。作者在这种联想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梳理文章(5)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茵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闻茵子的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梳理文章(6)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保姆劳动合同范本(17篇)
- 本科自我鉴定400字(17篇)
- 大学军训500字总结(19篇)
- 2025化肥买卖合同(20篇)
- 营销岗位竞聘演讲稿(4篇)
- 商圈充电宝租借合同协议
- 商场楼层铺电合同协议
- 商品楼铝合金窗合同协议
- 咖啡店顾问合同协议
- 商品房合同实测补充协议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含答案)
- 海南省海口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中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社会单位1234+N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评定标准
- 熔射(热喷涂工艺)
-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教学课件
- 2022法考刑法历年真题答案及解析(一)
- 球形网架屋面板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2023年昆明安宁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整形美容医院5月营销活动政策方案
- 全文《中国式现代化》PPT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石灰石石膏湿法)设计导则(a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