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煤矿安全规程》第12讲 《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_第1页
新《煤矿安全规程》第12讲 《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_第2页
新《煤矿安全规程》第12讲 《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_第3页
新《煤矿安全规程》第12讲 《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_第4页
新《煤矿安全规程》第12讲 《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讲《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培训教材

制作:陈静审核:宁尚根高级讲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国矿大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煤炭远程教育网特聘教授第一课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第二课

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第三课

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第四课

热害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第五课

噪声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第六课

有害气体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第七课

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第十二讲《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第十二讲《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第一课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CompanyLOGO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二、我国煤矿职业危害的现状三、煤矿职业病防治常见概念和术语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它包括:

(1)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有毒物质;

(2)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

(3)生物性致病因素。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是致病因子。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长期不良的劳动体位、能量代谢率的增高、连续作业时间过长、劳动强度指数>25以上、精神或视力的长时间过度紧张、甚至超出了生理机能临界值,对人身体健康有害的因素。

3.作业环境不良或防护设施不到位,如厂房低矮、作业空间狭小、通风换气量不够,采光照明、采暖防寒、露天作业及生产作业局部不合理或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限制人员正常工作和活动的场所。(一)有毒有害因素的主要来源

1.二氧化碳(CO2)来源:有机物的氧化,人员的呼吸、煤和岩石的缓慢氧化,以及矿井水与碳酸性岩石的分解作用、爆破工作、矿内火灾、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均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CO)来源:爆破作业、煤炭自燃、火灾、瓦斯煤尘爆炸。

3.硫化氢(H2S)来源:主要是由于硫化矿物水解和坑木等有机物腐烂所产生的。

4.二氧化氮(NO2)来源:爆破作业。

5.二氧化硫(SO2)来源:矿内含硫矿物氧化,在含硫矿物中爆破。

煤矿井下空气中可能存在过量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氮氧化合物、硫化氢(H2S)等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加强通风,将其冲淡并带走,就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

电钻或风钻打眼、放炮、风镐或机械采煤、人工或机械装渣、人工攉煤、放顶煤开采的放煤作业、工作面放顶及假顶下的支护、自溜运输、运输设备的转载以及提升装卸载等。井下粉尘较多的地点有:采煤和掘进工作面、自溜运输巷道、刮板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的转载点、煤仓和溜煤眼的上下口以及井口的卸载点等都产生煤尘,这些是次生煤尘。

在采煤过程中,煤炭相互碰撞而破碎,在装煤、运输和转载过程中还会继续碰撞破碎,不断产生煤尘。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和合理集中生产,煤尘的生成量也更大更集中。在现代化煤矿中,煤尘的生成量可以达到煤炭产量的3%。在煤层尚未开采之前,煤的内部有许多裂隙中就已经存在着一些煤尘。这些煤尘是由于煤层受挤压或在开采前受地层集中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它们和裂隙同时形成并存在于这些裂隙之中,随着煤层的开采和破碎而进入井下空间,这些煤尘叫做原生煤尘。岩尘主要产生于岩石或半岩掘进工作面。岩巷中风钻打眼将岩石粉碎为极细的颗粒,形成高浓度的飘浮的粉尘。在采煤工作面放顶或移动支架时也会产生大量煤岩尘。(二)生产性粉尘的产生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煤炭产量日益增大,浅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相继进入深部开采。目前我国煤矿开采深度越来越深,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温也随之升高。据我国煤田地温观测资料统计,百米地温梯度为2~4℃/100m。

2.大气环境影响,煤矿井下空气温度随大气温度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夏季井下空气温度比冬季高。

3.机械设备运转和摩擦等都会产生热量,机电设备热量的散发。

4.采空区漏风也会将采空区的热源带出来。

5.开采有煤层自燃倾向性的矿井,煤炭氧化也会产生热量。(三)高温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四)噪声和振动

随着采掘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对从业人员的危害越来越大,如:凿岩机、钻机、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运输机、破碎机、压风机、水泵、局部通风机、机车、放炮等都能产生很大的噪声和振动,有时噪声与振动同时存在危害更大。(五)不良气候条件井下气候条件的基本特点是温差大、湿度大、风速大。(六)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2014年,统计煤矿从业总人数2706469人,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1750045人,接触率为64.70%。其中,煤尘接触人数1336315人,煤尘接触率为49.37%;矽尘接触人数308447人,矽尘接触率为11.4%;噪声接触人数239642人,噪声接触率为8.85%;高温接触人数31885人,高温接触率为1.18%;化学毒物接触人数99048人,化学毒物接触率为3.66%。由此可见,在煤矿的诸多职业危害中,粉尘的危害居第一位。长期接触含二氧化硅的粉尘,可以导致煤工尘肺,包括矽肺、煤矽肺和煤肺。除煤工尘肺外,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健康危害较大的职业病还有噪声聋、手臂或局部振动疾病、氢氧化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和中暑、不良气候条件引起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风湿性关节炎等。二、我国煤矿职业危害的现状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

职业卫生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心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

职业卫生标准为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由法律授权部门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技术要求。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有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三、煤矿职业病防治常见概念和术语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

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劳动者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职业性伤害是指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伤害。

危险度评估

是指识别、评价对劳动者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将风险划分出等级,以决定控制和管理的先后顺序。

工作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三、煤矿职业病防治常见概念和术语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

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分为无需准入封闭空间和需要准入封闭空间。

生产性粉尘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各种毒物。

生产性噪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称为生产性噪声。如由于机器转动、摩擦、撞击而产生的机械性噪声,鼓风机、通风机、空气压缩机、燃气轮机等空气动力性声音。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所发出的电磁性声音。

噪声作业是指

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0dB(A)的作业。

振动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WBGT指数是由黑球、自然湿球、干球三个部分温度构成的,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和辐射热四个因素。

三、煤矿职业病防治常见概念和术语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

低温作业是指平均气温≤5℃的作业。

电离辐射是指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即波长<100nm的电磁辐射。

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繁重和紧张程度的总和。

职业接触限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能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制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及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三、煤矿职业病防治常见概念和术语

煤矿职业危害的来源、现状及常见术语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是指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所产生的卫生审查。

警示标识

是指通过采取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或组合使用,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进行标识,以提醒劳动者或行人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危险发生。

个人防护用品

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

防护性能

是指个人防护用品防御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性能。

职业病

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噪声、高温、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目前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有十大类132种。

尘肺病

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职业中毒

是在生产劳动中使用或接触有毒物质时,由于防护不够,使一定量的毒物经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器官或组织病变。

有毒气体

是指对人体产生危害,能够致人中毒的气体。

有害气体

作业地点空气中含有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环境质量的气体。三、煤矿职业病防治常见概念和术语第十二讲《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第二课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

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三十七条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定期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条规定了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并定期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卫生档案是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控制、治理、研究和开发职业病防治技术以及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是区分健康损害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职业卫生档案包括内容: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监督文书清单及有关文本)、(职业卫生管理计划、目标、方案、程序、管理制度)、(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岗位责任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一览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资料)、(职业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台账)、(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资料)、(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等有关资料。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职业危害日常管理人员,定期向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报告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管理机构根据报告的职业危害因素情况,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企业主要负责人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情况落实防治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力、物资和资金投入。

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三十八条

煤矿企业应当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配备监测人员和设备。

煤矿企业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3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煤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从业人员公布。

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本条规定了煤矿企业应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定期检测与评价。

煤矿企业应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根据企业规模和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数量配备足够的监测人员及设备,对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化学毒物浓度、噪声声级、温度等进行日常监测,日常监测结果是否超过规定限值。目的是:

(1)判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为日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煤矿企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一次检测,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煤矿企业提出相应整改建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是评价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平均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现状、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人员设置、职业病防护设备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等情况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并把检测、评价结果和制定的整改方案,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应有明确的记录存入煤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从业人员公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预防措施、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等。让劳动者掌握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防护状况及相关防护知识。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三十九条

煤矿企业应当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和督促其正确使用。

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防尘或者防毒等个体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人体的影响途径等特点,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范的防治职业病的要求,能阻断、吸附、衰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达到消除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或影响的目的。

煤矿生产,无论是井工开采,还是露天采剥,由于受工作环境和开采工艺的影响,产生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危害作业环境虽然采取各种防护措施治理后,但有些职业危害仍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病的最后一道防线。职业病危害管理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由于个体防护用品是具有特殊用途的专业防护用品,它与其他普通商品不同,所以煤矿企业所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必须是符合《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号令)要求的产品,禁止使用未经认证的生产厂家的假、冒、伪、劣产品。

煤矿企业应对从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方法进行培训,使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使用能力,使从业人员知道不使用和不正确使用能给身体健康带来什么后果,煤矿企业要督促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防尘或防毒等个体防护用品。第十二讲《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第三课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总尘呼尘煤尘<1042.5矽尘10~5010.750~800.70.3≥800.50.2水泥尘<1041.5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四十条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当符合表25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表25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要求学习要点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

本条规定了作业场所各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提高和合理集中生产,煤尘的生成量也更大更集中。在现代化煤矿中,煤尘的生成量可以达到煤炭产量的3%。在煤层尚未开采之前,煤的内部有许多裂隙中就已经存在着一些煤尘。这些煤尘是由于煤层受挤压或在开采前受地层集中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它们和裂隙同时形成并存在于这些裂隙之中,随着煤层的开采和破碎而进入井下空间,这些煤尘叫做原生煤尘。

矽尘就是粉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粉尘,主要来源于岩尘,岩尘主要产生于岩石或半岩掘进工作面。岩巷中风钻打眼将岩石粉碎为极细的颗粒,形成高浓度的飘浮的粉尘。在采煤工作面放顶或移动支架时也会产生大量煤岩尘。

水泥尘是矿井施工过程中,有使用水泥作业地点(如:采用砌碹支护、喷浆、砌筑设施等)所产生的粉尘。本条规定的粉尘种类,是根据粉尘中所含游离SiO2含量范围界定,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它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能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粉尘浓度是衡量工作场所空气中污染程度,即单位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学习要点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

定点监测是根据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

个体监测是具有代表性、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劳动者作为对象进行监测。

定点监测和个体监测两种监测方法都是在正常生产作业时进行。学习要点第六百四十一条

粉尘监测应当采用定点监测、个体监测方法。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四十二条

煤矿必须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总粉尘浓度,井工煤矿每月测定2次;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

(四)开采深度大于200m的露天煤矿,在气压较低的季节应当适当增加测定次数。

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本条规定了生产作业场所各种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SiO2含量的测定周期。煤矿企业必须按规定周期测定,并有记录备查。

总粉尘是指各种粒度的煤尘和岩尘总和。

总粉尘浓度是评价生产作业场所空气中受粉尘污染的程度。

分散度是指矿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尘粒所占的百分比。分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1)重量百分比:各粒级尘粒的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称为重量分散度;

(2)数量百分比:各粒级尘粒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百分比称为数量分散度。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呼吸性粉尘人在正常呼吸时,粒径较大的矿尘容易被阻留在呼吸道,而小于5μm的矿尘有80%~90%能够随人的呼吸到达人的肺胞,对肺部危害很大,所以,把5μm以下的矿尘称为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在总粉尘比例越多,发病危险性越大,所以煤矿企业每月测定1次,并有记录,煤矿企业根据呼吸性粉尘测定结果,如果超过规程规定,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游离二氧化硅是指粉尘中含的结晶体石英、磷石英的含量。造成矿工尘肺病主要因素是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其含量越高,危害越大。漂浮的煤尘中含有的二氧化硅越多,发病危险性越大;所以本条规定煤矿企业对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测定周期为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四十三条

粉尘监测采样点布置应当符合表26的要求。类别生产工艺测尘点布置采煤工作面司机操作采煤机、打眼、人工落煤及攉煤工人作业地点多工序同时作业回风巷距工作面10~15m处掘进工作面司机操作掘进机、打眼、装岩(煤)、锚喷支护工人作业地点多工序同时作业(爆破作业除外)距掘进头10~15m回风侧其他场所翻罐笼作业、巷道维修、转载点工人作业地点露天煤矿穿孔机作业、挖掘机作业下风侧3~5m处司机操作穿孔机、司机操作挖掘机、汽车运输操作室内地面作业场所地面煤仓、储煤场、输送机运输等处进行生产作业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表26粉尘监测采样点布置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本条规定是关于粉尘监测采样点的布置,测尘人员根据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作业场所的生产工艺确定的粉尘采样点进行测定粉尘浓度。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四十四条

矿井必须建立消防防尘供水系统,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应当在地面建永久性消防防尘储水池,储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备用水池贮水量不得小于储水池的一半。

(二)防尘用水水质悬浮物的含量不得超过30mg/L,粒径不大于0.3mm,水的pH值在6~9范围内,水的碳酸盐硬度不超过3mmol/L。

(三)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并安设支管和阀门。防尘用水应当过滤。水采矿井不受此限。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矿井地面应建立两座相同容量的永久性消防防尘储水池(一座使用、一座备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储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备用水池贮水量不得小于储水池的一半。

(2)根据井型的大小确定储水池的容量(储水池储水量不得小于200m3),必须能满足井下消防防尘洒水系统连续使用的用水量。

(3)北方寒冷地区,地面储水池必须设有防冻设施。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2.防尘用水的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30mg/L;

(2)悬浮物的粒子直径不得大于0.3mm。

矿井喷雾和特殊设备用水必须符合标准,悬浮物含量过高和粒子过大容易堵塞喷雾器和设备,所以煤矿企业要对水质进行化验,水质不符合要求,必须进行处理。

(3)pH值=7时水呈中性,水的pH值<7时水呈酸性,pH值愈小,水的酸性愈大,水的pH值>7时水呈碱性,pH值愈大,水的碱性愈大,水的酸性太小和碱性太大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过程》规定应当在6~9范围内,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4)碳酸盐硬度不得超过3mmol/L。

水的硬度可以分为碳酸盐硬度(也称“暂硬”)和非碳酸盐硬度(也称“永硬”)两类。碳酸盐硬度主要是钙、镁离子的重碳酸盐。由于这类硬度在经过加热后会形成沉淀物,并从水中析出,所以称“暂时硬度”。非碳酸盐硬度主要是钙、镁离子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由于它们不用加热的方法就从水中沉淀出来,所以称“永久硬度”。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水的碳酸盐硬度超标有以下危害:

①对环境的危害:环境中有许多金属离子可以与硫酸根结合成稳定的硫酸盐,空气中硫酸盐形成的气溶对材料有腐蚀破坏作用。

②对输水系统造成腐蚀。

③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长期摄入超过人体需要量的氟元素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以影响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会出现疲劳、乏力、心悸、惊厥,可引起疲倦乏力、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情绪上不稳定、抑郁或激动、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胃肠道紊乱,大便失常等。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3.防尘供水系统的敷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1)防尘供水管路必须接到《规程》本条规定的所有地点;

(2)供水管路的管径与强度,应能满足该区段负载的水压和水量;

(3)在井下所有主要运输巷、主要回风巷、上下山、采区运输巷和回风巷、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巷道等敷设的防尘供水管路中,每隔50m都应安设支管和阀门,以供冲洗巷道等使用。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四十五条

井工煤矿采煤工作面应当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

(一)围岩有严重吸水膨胀性质,注水后易造成顶板垮塌或者底板变形;地质情况复杂、顶板破坏严重,注水后影响采煤安全的煤层。

(二)注水后会影响采煤安全或者造成劳动条件恶化的薄煤层。

(三)原有自然水分或者防灭火灌浆后水分大于4%的煤层。

(四)孔隙率小于4%的煤层。

(五)煤层松软、破碎,打钻孔时易塌孔、难成孔的煤层。

(六)采用下行垮落法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或者分层开采厚煤层,上层或者上分层的采空区采取灌水防尘措施时的下一层或者下一分层。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煤层注水:目前是防尘效果最好方法,但煤层注水首先根据煤层是否符合注水条件,要依据煤层中原有水分,W值、孔隙率,n值、吸水率,δ值、坚固性系数,ƒ值。W≤4%、n≥4%、δ≥1%和ƒ≥0.4,符合四个条件则判定煤层为可注水煤层,否则判定为可不注水煤层。

煤层注水的作用,将压力水注入煤层裂隙和孔隙之中湿润媒体,使其强度和脆性减弱、塑性增加,开采时就能减少煤尘的发生量。同时,存在于煤体孔隙和裂隙内的水,在开采过程中,还可以使5μm以下的煤尘结团为较大的尘粒而失去悬浮能力,从而减少浮尘的发生量。据测定,由于煤层的性质和注水条件的不同,煤层注水的降尘效果大致在50%~90%之间。对于煤层水分>4%的煤层进行注水后的效果不大明显(降尘率10%左右),所以煤层原有自然水分或防灭火灌浆后水分大于4%的煤层,可不再实施注水措施。

煤层注水必须编制专门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煤层注水的方式及适用条件。

2.工作面自然状况。

3.煤层地质情况。

4.注水效果要求。

根据采煤工作面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煤层注水方式,注水后的媒体水分增值应达到1.0%以上,或煤体的全水分达到4.0%以上。

煤层注水要有专门设计,必须履行审批手续。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四十六条

井工煤矿炮采工作面应当采用湿式钻眼、冲洗煤壁、水炮泥、出煤洒水等综合防尘措施。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水炮泥是用盛水的塑料袋代替或部分代替炮泥充填于炮眼内,爆破时被气化成雾状,可使尘粒湿润、结团而减少煤尘的发生量。

冲洗煤壁是将沉积在煤壁上粉尘,用水冲洗排出或湿蕴,防止这些沉积在煤壁上粉尘,受采动影响在次飞扬或飘浮在工作面和巷道中。

出煤洒水等防尘措施是起到控制和降低粉尘浓度的作用。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湿式打眼是将压力水送入孔底,使电煤钻或风煤钻打眼时钻削呈粉末状,不采用湿式打眼,这些粉末状煤岩就会飘浮在工作面和巷道空间内,使用湿式打眼时粉末状煤岩变成浆状流出,有效抑制煤岩尘的生成与飞扬,较干打眼时的煤岩尘发生量可降低94%~98%。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四十七条

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工作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工作压力不得小于4MPa,喷雾流量应当与机型相匹配。无水或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液压支架和放顶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须安装喷雾装置,降柱、移架或者放煤时同步喷雾。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和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使用采煤机采煤的工作面,在采煤机作业落煤时将煤体破碎产生大量的粉尘,采煤机的内外喷雾是对采煤机采煤时产粉点起到降尘作用,为了保证采煤机内外喷雾装置水压喷雾效果,本条规定采煤机的内喷雾装置使用的水压不得小于2Ma,外喷雾装置使用的水压不得小于4Ma;采煤机的喷雾流量应与机型向匹配,一般每个喷嘴流量不应少于15L/min。

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2.使用液压支架的采煤工作面,在降柱或移动液压支架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采用放顶煤工作面的放煤口是将大于工作面高度顶煤从放煤口放出,产尘量更大,为降低降柱或移动液压支架和放煤时的粉尘浓度,液压支架上必须安装喷雾装置,在低降柱或移动液压支架和放煤时喷雾。

3.破碎机破碎煤岩时产生的粉尘特别大,为控制、降低粉尘的飞扬,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和喷雾装置或除尘器。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四十八条

井工煤矿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应当安设风流净化水幕。

采煤工作面产生的粉尘,通过风流流动将粉尘带到回风巷道中,造成空气污染,安设风流净化水幕是为净化回风巷道中空气污染物,防止污染物通过风流带到其他巷道中,保证空气质量。风流净化水幕安设位置和数量根据工作面走向长度和净化污染物的质量确定。学习要点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四十九条

井工煤矿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水炮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在打眼、爆破、装载、支护和运输、提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尘。

(1)掘进井巷和硐室时打眼主要使用凿岩机打眼,不论使用什么设备打眼,如果使用风打或干打眼都会产生大量的煤岩尘,如果粉尘飘浮在巷道空气中会带来很多危害,为了消除各类粉尘的危害,必须采取湿式钻眼,湿式打眼会将打眼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湿蕴或呈桨状排出控制粉尘飞扬。

(2)掘进井巷和硐室采用爆破掘进时,也会产生大量粉尘,使用水炮泥和爆破喷雾,就会湿蕴和降低爆破产生的粉尘,所以爆破时必须使用水炮泥和喷雾降低爆破产尘量和降低粉尘浓度。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3)掘进井巷和硐室装岩(煤)时,会进一步破碎岩(煤)块产生次生粉尘,所以在装岩(煤)时必须采取洒水喷雾降尘措施。

(4)掘进井巷和硐室时由于打眼、爆破、装岩(煤)时产生的粉尘随着风流飘浮在巷道空间,颗粒大的粉尘就沉降在井壁或巷道周围和物料上,污染巷道空气质量和作业场所环境,为了消除空气污染物和沉降在井壁或巷道周围和物料上的粉尘,所以必须安设净化风流水幕净化风流和采取冲洗井壁巷帮的措施,将粉尘湿蕴或排出,保证巷道内空气质量和良好的作业环境,能够减少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五十条

井工煤矿掘进机作业时,应当采用内、外喷雾及通风除尘等综合措施。掘进机无水或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

(1)使用掘进机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岩(煤)尘,掘进机的内外喷雾是对掘进机作业时产生的岩(煤)尘起到降尘作用,为了保证掘进机内外喷雾装置水压喷雾效果,本条规定掘进机应采用内外喷雾措施,降低岩(煤)尘浓度。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

(2)掘进机作业时为防止岩(煤)尘飞扬,应采用除尘器除尘(除尘风机除尘)等综合防尘措施。学习要点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五十一条

井工煤矿在煤、岩层中钻孔作业时,应当采取湿式降尘等措施。

在冻结法凿井和在遇水膨胀的岩层中不能采用湿式钻眼(孔)、突出煤层或者松软煤层中施工瓦斯抽采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作业时,可以采取干式钻孔(眼),并采取除尘器除尘等措施。

第六百五十二条

井下煤仓(溜煤眼)放煤口、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以及地面筛分厂、破碎车间、带式输送机走廊、转载点等地点,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者用除尘器除尘。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井下煤仓(溜煤眼)放煤口、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以及地面筛分厂、破碎车间、带式输送机走廊、转载点作业时,都会产生大量粉尘和继续破碎岩(煤)块,产生次生粉尘,为防止这些地点粉尘飞扬和降低粉尘浓度,所以井下煤仓(溜煤眼)放煤口、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带式输送机走廊、转载点必须安设喷雾,地面筛分厂、破碎车间必须安设喷雾和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单机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五十三条

喷射混凝土时,应当采用潮喷或者湿喷工艺,并配备除尘装置对上料口、余气口除尘。距离喷浆作业点下风流100m内,应当设置风流净化水幕。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锚喷支护能起到加固围岩、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并与围岩结成一体共同承压,使围岩由荷载变成承载结构,从而达到永久支护的目的。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根据井巷所处的围岩性质、稳定性及断面大小和涌水等情况,选择喷浆或喷射混凝土支护时,若采取干拌料、干喷工艺,干拌料通过喷射机,以压风作动力延着管路压到喷嘴处与水短暂混合后,以较高的速度喷射到岩面上,这种喷浆作业会产生大量的水泥灰尘,水泥粉尘浓度大大超过《规程》第六百三十条的规定标准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会对人体造成很大损害,使作业环境恶化,工作面能见度降低,给施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我国煤矿中应用喷射混凝土技术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为了降低水泥尘浓度,抑制水泥尘的产生,做了大量的科技革新、技术改造、科研攻关,采取了许多综合排尘、防尘措施,并收到明显的效果。粉尘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在井下设专门料场,定点卸料、拌料。料场设在回风道中,采用除尘器、喷雾净化含水泥尘空气,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以降低卸料、拌料、上料时的水泥粉浓度和对人体的危害。

(2)潮拌料。搅拌砂、石前先洒水预湿,经滤水后其含水量在6%~7%时才加水泥搅拌,可使拌料过程的水泥粉浓度降低。

(3)使用湿式过滤除尘器,以除去喷射机上料口、余气口和结合板上产生的粉尘。

(4)加强喷射的密封,防止漏风泄尘。

(5)戴防尘口罩进行个体防护。

(6)采用潮喷或湿喷工艺,使用湿喷机,进行湿喷是目前喷射混凝土时控制和降低水泥尘的先进设备,并配备除尘装置,对上料口、余气口进行除尘。

本条规定距离喷浆作业点下风流100m内,应设置风流净化水幕,是为了净化喷浆作业产生的水泥尘在空气中飘浮,污染环境,防止水泥尘流入其他地点的降尘设施。净化水幕数量根据降尘效果确定。第十二讲《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第四课热害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

热害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五十五条

当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超过30℃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

当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必须进行矿井风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必须有降温设施。

(1)对人体的危害

高温作业是在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的环境中进行,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在高温高湿环境使人的身体和工作能力受到极大的伤害,同时这种精神状态成为诱发事故的原因。学习要点热害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1.高温的危害学习要点热害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

(2)矿井任何机电设备、电缆均是通过与环境的对流来散发本身所产生的热量,其工作环境温度、湿度超过规定的限值或长期处在限值附近时,必将导致设备散热困难,以致发生设备故障。随着温度的增加,井下机电设备的故障率也随着增加。不论是矿用一般型机电设备还是矿用隔爆型机电设备都有工作环境温度的适应范围。学习要点热害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2.因为井下生产条件较为恶劣、空气温湿度大、劳动强度繁重,为了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和舒适的气候条件,保证工人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本条规定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分别不得超过26℃、30℃。当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超过30℃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煤矿企业要采取降温措施,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高温保健待遇。学习要点热害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

3.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硐室超34℃时,必须停止作业。主要是从维护工人身体健康与安全考虑的。因为人无论是在工作或休息时,身体都在不断地产生热量和散放热量,以保持身体的热平衡,维持体温在36.5℃~37℃之间。如果气温过高,劳动中人体产生的热量得不到散放,体温就会上升,产生疲劳、头痛、头晕等症状,甚至中暑。所以,一旦出现威胁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温时,必须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学习要点热害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4.为了从源头防治高温热害,编制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必须对矿井风温能达到的范围进行风温预测计算,对预测计算超温地点采取的降温方法和设施设备及降温措施必须有专门设计。热害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五十六条

有热害的井工煤矿应当采取通风等非机械制冷降温措施。

无法达到环境温度要求时,应当采用机械制冷降温措施。

学习要点热害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

有热害的井工煤矿应采取通风等非机械制冷降温措施,一是利用通风降温,采取减少风阻、防止漏风、增加风机能力、加强通风管理等措施保证风量,在采区通风系统设计中,应采用分区式通风,缩短入风线路长度,降低工作面风流的温度。二是利用喷雾降温,在进风巷道中安设喷雾,降低进风巷道中的空气温度。采用通风和喷雾等非机械制冷降温措施应无法达到环境温度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制冷设备进行降温。第十二讲《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第五课噪声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

噪声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五十七条

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h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A)。

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h的,可以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值。噪声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生产性噪声是因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切声音强度的总和。它分稳态和非稳态噪声两种,非稳态噪声又分起伏噪声和间竭噪声。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仪慢挡动态测量时,声级波动小于3dB的噪声。

非稳态噪声:指起伏和间竭噪声的总和。

起伏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仪慢挡动态测量时,声级波动大于3dB的噪声。

间竭噪声:在观察时间内,多次突然下降到背景噪声级的噪声。声级在不同于环境声级常值的时间为1s或1s以上。噪声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在煤矿生产中,一种是因撞击、摩擦和在交变的机械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机械振动性噪声,如:输送机、割煤机、钻孔机等。另一种是因气体压力突变引起气体分子的剧烈振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如:水泵、风泵、凿岩机等。

噪声对人体的作用是多系统的危害,主要是对听觉系统的特异反应和其他系统的非特异反应。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中枢,引起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心悸、睡眠障碍、血压波动、胃肠功能紊乱、女工月经失调等症状。

短时间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感。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初始时表现为听觉疲劳,随时间延长,听觉疲劳逐步加重,甚至达到脱离噪声环境听力也不能恢复;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继续接触强噪声,则造成内耳感音器官(螺旋器)发生器质性退行性病变,表现为永久性听阈位移,使听觉疲劳在休息时间内也不能完全恢复,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而进展成职业病--噪声性耳聋。噪声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为保护工人在强噪声环境作业时,防止发生职业性耳聋,本条规定了噪声声级限值是85d(A),这个标准不是指发生源的基础噪声,而是指工人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的限值,工人每日实际接声时间如果减半,可提高3dB的标准。如工人每日实际接声时间为4h,噪声卫生标准可放宽到88dB。

对在噪声作业环境下作业的工人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85dB时,必须要采取减声措施,应加强工人的个人防护。如消声耳塞、耳罩等。

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h的,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值。是日接触噪声时间(h)卫生限值[dB(A)]8h/85dB(A),4h/88dB(A),2h/91dB(A),1h/94dB(A),1/2h/97dB(A),1/4h/100dB(A),1/8h/103dB(A),最高不得超过115[dB(A)]。噪声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五十八条

每半年至少监测1次噪声。

井工煤矿噪声监测点应当布置在主要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局部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风动凿岩机、破碎机、主水泵等设备使用地点。

露天煤矿噪声监测点应当布置在钻机、挖掘机、破碎机等设备使用地点。噪声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井工煤矿噪声监测点是根据主要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局部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风动凿岩机、破碎机、主水泵等设备使用的地点布置的,本条规定了噪声监测周期每半年至少监测1次,煤矿企业要将监测结果填写在噪声监测记录上并向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报告。噪声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

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对安全生产有影响。为了控制和降低噪声的危害,煤矿企业在建设项目的设计中要明确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在选用设备时应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同时采取隔声、消声、吸声、减振措施控制噪声来源。

在必须从事噪声危害作业时,应尽量减少人员接触噪声时间,同时采取个体防护措施降低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六百五十九条

应当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消声、吸声、减振、减少接触时间等措施降低噪声危害。学习要点第十二讲《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第六课有害气体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

有害气体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六十条

监测有害气体时应当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地点,其中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最长的地点。应当在正常生产状态下采样。有害气体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有代表性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硫、硫化氢。因为每一种气体的来源不同,所以在监测时各种气体时,要根据产生有害气体的地点进行监测。

井下空气中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

1)井下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

2)井下爆破工作;

3)煤的缓慢氧化。

对一氧化碳监测时要选择爆破工作地点和有煤炭氧化的地点及人员接触一氧化碳最长时间地点进行监测。有害气体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六十一条

氧化氮、一氧化碳、氨、二氧化硫至少每3个月监测1次,硫化氢至少每月监测1次。学习要点

本条规定各种有害气体监测周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监测周期进行监测各种有害气体。有害气体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六十二条

煤矿作业场所存在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时,应当加强通风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在采用通风措施无法达到作业环境标准时,应当采用集中抽取净化、化学吸收等措施降低硫化氢、二氧化硫的浓度。有害气体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是煤矿作业场所主要有毒有害气体。

1.硫化氢是无色、微甜、略带臭鸡蛋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当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而且硫化氢有剧毒。它能使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对眼睛及呼吸道的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时可嗅到臭味,浓度达到0.01%时,流唾液和清鼻涕、瞳孔放大、呼吸困难,浓度达到0.05%时,0.5~1h严重中毒,失去知觉、抽筋、瞳孔变大,甚至死亡。浓度达到0.1%时,短时间内死亡。

矿井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坑木等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化;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1971年,我国某矿一上山掘进工作面曾发生一起老空区透水事故,人员撤出后,矿调度室主任和一名技术员去现场了解透水情况,被涌出的硫化氢熏倒致死。有害气体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2.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强烈硫磺气味及酸味的气体,当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0005%时即可嗅到刺激气味。它易溶于水,相对密度为2.32,是井下有害气体中密度最大的,常常积聚在井下巷道的底部。二氧化硫有剧毒。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遇水后生成硫酸,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矿工们将其称之为“瞎眼气体”。此外,也能对呼吸道的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喉炎和肺水肿。

矿井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有:含硫矿物的氧化与燃烧;在含硫矿物中爆破;从含硫煤体中涌出。

根据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危害,本条规定煤矿企业对防治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要采取降低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浓度的措施,主要采取方法:

(1)利用通风方式降低有害气体浓度,根据有害气体浓度合理分配风量,达到稀释和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风量。

(2)利用抽放方式,将存在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的巷道进行封闭,之后,将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集中抽出来经净化处理后排入大气中。有害气体防治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第十二讲《煤矿安全规程》关于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第七课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

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六十三条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职业健康检查是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体现,煤矿企业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接触职业危害的新上岗、在岗工作期间或调离岗位时应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上岗前健康检查:其目的是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分清责任。其内容是新录用、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劳动者在上岗前,根据劳动者拟从事工种和工作岗位,分析该工种和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定特定的健康检查项目,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是否适合从事该工种作业,为劳动者的岗位安排提供依据。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劳动者进行动态健康观察。其内容是根据劳动者所在工种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确定特定的健康检查项目,对该工种或岗位的劳动者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记录其健康变化,评价劳动者的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以便及时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症人员,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处理。和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工种作业。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离岗健康检查:其目的是了解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责任。其内容是根据劳动者所从事工种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确定特定的健康检查项目,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

为充分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煤矿企业必须将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不得隐瞒和欺骗。同时,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职业健康检查经费由用人单位承担,以保障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的落实。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职业健康档案,职业性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情况;

5.有关个人健康其他资料。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六十四条

接触职业病危害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接触粉尘以煤尘为主的在岗人员,每2年1次。

(二)接触粉尘以矽尘为主的在岗人员,每年1次。

(三)经诊断的观察对象和尘肺患者,每年1次。

(四)接触噪声、高温、毒物、放射线的在岗人员,每年1次。

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退休人员,按有关规定执行。

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本条规定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周期。煤矿企业必须对接触各类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周期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处理。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六十五条

对检查出有职业禁忌症和职业相关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必须调离接害岗位,妥善安置;对已确诊的职业病人,应当及时给予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并做好职业病报告工作。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有职业禁忌症和职业相关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由于处在特殊生理状态或者病理状态,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这种特殊的生理或者病理状态称为职业禁忌症。

用人单位对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不得安排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工作。用人单位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症和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必须调离接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安排无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工作和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治疗,以避免加重健康损害。否则,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煤矿企业对已确诊的职业病人,必须调离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岗位,应及时给予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经过治疗、康复能够从事其他工作时,企业要根据其能够从事无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妥善安置,防止患新的职业病或对病情加重。煤矿企业要将患有职业病人的职业接触史、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治疗、康复等情况记录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中。

对新发生职业病情况,煤矿企业定期向职业卫生监察、监管部门报告新发生职业病情况。其中包括:发生职业病类型、诊断时间、发生职业病作业地点、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情况。每年3月末前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企业上年度新发职业病例数,本年度新发职业病例数,职业病类型,如:尘肺病,其中Ⅰ期多少例,Ⅱ期多少例,Ⅲ期多少例。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六十六条

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一)活动性肺结核病及肺外结核病。

(二)严重的上呼吸道或者支气管疾病。

(三)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者胸膜病变。

(四)心、血管器质性疾病。

(五)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粉尘作业的其他疾病。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本条规定了不能从事接触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症。

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诱发导致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害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与病理状态。

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及肺外结核病的人员,从事接尘作业工作,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诱发导致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害的疾病发生。

对患有(二)(三)(四)(五)疾病人员从事接尘作业工作,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对本条规定疾病人员检查方式有两种:

(1)对员工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患有本条规定疾病者,煤矿企业不得安排从事接尘作业工作。

(2)对在岗期间经定期检查或其他医疗诊断检出的后发生这些疾病者,必须调离接尘作业工作岗位。

由于粉尘的理化性质、荷电性的作用,接尘工人职业禁忌症主要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为主。

严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主要指中度以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等。

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廓病或胸膜病主要指肺硬化、肺气肿、严重胸膜肥厚与粘连或由其他病因引起的肺功能中度损伤等。

心血管疾病主要指: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病等。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第六百六十七条

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井下工作:

(一)本规程第六百六十六条所列病症之一的。

(二)风湿病(反复活动)。

(三)严重的皮肤病。

(四)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井下工作的其他疾病。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煤矿井下作业是一个特殊作业环境。它与地面比较,温度偏差大、湿度大(相对湿度一般煤矿都在80%以上)、气压高,在井下空气中还混杂有各种粉尘颗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化氢等,这些物质在井下空气内的浓度虽然经单一检测,都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特殊情况下除外),但多种有害物质混在一起,对身体仍有危害,并且井下采掘作业空间狭窄,作业时长期处于不良体位(如:弯腰、下蹲、前屈、仰首、爬行等),体力劳动强度过大,照明度低,患有本条所规定的病种疾病的人员在井下作业,会加重自身疾病的发展,不仅损坏身体健康,企业还增大很多医疗经费。根据煤矿井下特殊作业环境要求井下生产作业人员不但身体素质好,反应也要机敏灵活。

在上岗前健康检查时对这些疾病是很容易发现,发现患有本条规定的病症之一的,煤矿企业不得安排从事井下工作,上岗后患这些疾病人员,在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时发现上述病症之一的,煤矿企业应调离井下工作。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学习要点职业健康监护规定及学习要点原文

癫痫病是指一时性大脑功能紊乱引起的振发性全身或躯体局部肌肉抽搐的综合症。临床特点为发作性精神丧失及全身抽搐或不伴神志丧失的躯体局部抽搐。这种疾病多是由脑部疾病(大脑发育不全、脑炎、脑膜炎、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瘤及颅脑外伤等)及全身疾病(尿毒症、血糖过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缺氧等)引起的继发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功能失调而导致的行为、知觉、思维、情感及智能等方面异常的疾病。第六百六十八条

癫痫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严禁从事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