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这一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

谈话法、启发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教学时数〗一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如果说,第三单元我们学过的秦汉帝国是处于大一统时期,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就处于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时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先观看一段视频。师:同学们看完了这段视频后,穿越了时空,把我们带到了18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那么请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生: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周瑜、鲁肃、关羽、赵云、魏延、曹仁、司马懿、夏侯渊…桃园结义、望梅止渴、乐不思蜀、舌战群儒、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空城计、千里走单骑、七步诗、温酒斩华雄……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很好。可同学们想一想三国时代在中国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中所处的位置是什么?师:三国时期是220年—280年,但是要讲三国时期必须从东汉末年讲起,一直到吴国灭亡,也就是大三国时期,本节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就是讲的大三国时期。本节课主要从三个板块来讲述汉室衰微群雄起官赤逐鹿英雄出三分天下谋统一汉室衰微群雄起先出示一个表东汉皇帝继位列表(除光武帝、明帝、章帝)帝号姓名继位年龄在位年龄和帝刘肇1017殇帝刘隆满月8个月安帝刘祜1318顺帝刘保1119冲帝刘炳1不足1年质帝刘缵7不足1年桓帝刘志1521灵帝刘宏1223少帝刘辩135个月献帝刘协930让学生观看此表,教师引导从继位年龄可以看出:1皇帝继位时年幼2从在位年龄可以看出皇帝的实际年龄较小,寿命不长。进而推出皇帝年幼必须依靠外戚掌权,可随着皇帝的长大,皇帝要独立,又必须依靠身边的近臣(宦官),这样由宦官掌权。又由于皇帝实际年龄较小寿命不长,新登基年幼,又必须依靠外戚掌权,这样循环往复,形成外戚、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的局面。同时出示材料一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把持朝政,从汉和帝到汉献帝就达6次之多。出示材料二社会底层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此起彼伏,沉重打击了东汉政府,再出示地图在统治阶级内部,由于皇室衰微,造成了地方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总体来看,东汉末年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乱’。二官赤逐鹿英雄出首先解释官是指官渡之战,赤是指赤壁之战。了解一次战役要掌握哪些要素呢?时间、作战双方、战术、结果、特点、影响等。战役官渡之战时间作战双方战术结果特点影响东汉末年,黄河流域群雄并起,拥兵自重、相互争战。为什么曹操能够统一北方?

同学们看课本,思考概括其中的原因——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有优势。2、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实力日益壮大。3、招贤纳士,善听正确意见。

4、军纪严明等。观看一段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学习官渡之战,同学们放学一下赤壁之战。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作战双方战术结果特点影响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中失败了呢?请同学们议一议,告诉大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

不习水战

水土不服

骄傲轻敌

军事失误学史感悟:曹操之败在于骄傲,

孙刘之胜在于联盟。

——易中天

还胜在天时,还胜在地利,

还胜在人和,还胜在智谋。

——邓继民要点归队公元200年②孙刘联军曹军③以少胜多④公元208年⑤袁军(袁绍)曹军(曹操)⑥曹军胜利⑦曹军失败⑧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⑨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三分天下谋统一学习政权的建立,必须了解和掌握哪些历史要素?

时间:

建立者:

政权名称:

都城:公元年,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定都。

公元年,在___称帝,国号,因在蜀地,故又称蜀或蜀汉。

公元年称王,国号,后来定都。

让学生自己填出学生做完后,老师提问,然后出示史料诊所再学生指出错误。出示三国地图增强感性认识。指出我们属于哪国?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群雄并起、政权林立三个局部统一政权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课本101页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三国经济各具

特色——

魏:农业大国

蜀:丝绸大国

吴:造船王国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三国经济发展

人口变化由少到多总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1.群雄并起三大军事集团

政权林立魏蜀吴政权

2.经济衰微经济恢复发展

3.人口锐减人口增多

所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

【想一想】特别注意下: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呢?如何评价曹操呢?生讨论回答略。师:曹操是东汉时期的人,他统一了北方,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来评价曹操,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小结】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于兼并,终于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与东汉末年的混乱相比,三国鼎立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三国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在《三国演义》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课后反思】板书不够清楚,可再细分点;课本上的地图可作为补充材料充分利用;初一年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应少讲一些下结论性的文字,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多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给学生。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板书设计:曹操统一北方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措施(原因):政治上: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有利的政治地位,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的问题军事上:官渡之战①经过: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胜),以少胜多。②影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三国鼎立1.赤壁之战①经过: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胜),以少胜多。②曹操战败的原因:a.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惫;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战术不当;骄傲轻敌。b.孙刘联军采用正确的战术(火攻)③影响: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初步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魏蜀吴时间220年221年222年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建立者曹丕刘备孙权都城洛阳成都建业△对曹操的评价。初一年级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因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安全隐患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效果分析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板块题目醒目。目标明确,环节齐全,过渡自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按要求达到目标。但是,由于学生第一次到录播室上课,有些拘谨,故课堂气氛不够热烈。总之,效果很好。教材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的时期,本课主要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乘机扩张势力,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之后我们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重要的历史作用。测评练习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东汉末年,在军阀混战中,_________控制了汉献帝,取得“________________”的有利地位。

2.200年,曹操打败_________,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3.填表:战役官渡之战时间作战双方战术结果特点影响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东汉末年,曹操招贤纳士,________________,实力日益增强,占据了_________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与_________隔黄河对峙的局面。

2.曹操为统一北方曾与袁绍进行了一场战役,这就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3.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________________,孙权巩固了在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统治。

4.220年,_________废掉汉献帝,改国号为_________,定都_________。

5.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与袁绍

B.曹操和刘备、孙权

C.袁绍和刘备、孙权

D.刘备和孙权

6.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的地位。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2.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其主要原因是()

A.黄巾起义的破坏

B.东汉政权瓦解

C.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昆阳之战

4.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改国号________;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仍以________为国号;222年,孙权称王,国号_______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5.我国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