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永恒话题-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语文)_第1页
职业的永恒话题-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语文)_第2页
职业的永恒话题-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语文)_第3页
职业的永恒话题-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语文)_第4页
职业的永恒话题-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的永恒话题

——教学基本功修炼教师1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功具有强烈的职业特点,是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2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建构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板书的设计3

教学目标的设计4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教学要素,策划教学活动,编写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要解决的是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的问题。

5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规定着教学实施的基本方向,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2.就具体课堂而言,教学设计即指课时设计。3.课时教学目标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只能是有所侧重的。4.课时教学设计不偏离学科目标、不偏离教材设计意图,宜采取“由小到大”、“由具体带宏观”的策略。6

1.教学目标过大过空,无法实现2.目标设计形式化、模式化3.目标缺乏连贯性、层次性和递进性4.教学目标的行为表述不当5.“学情分析”的质量很低,基本上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发生实质性的关系。6.教学目标针对教师而没有针对学生7

《列夫·托尔斯泰》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犀利、郁郁寡欢、诚惶诚恐”等词语;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3、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4、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8

《伶官传序》1、推断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盛、困、告、微的不同用法,准确判断文中活用的词和特殊句式,识记文中的格言。2、了解“序”的文体特征及写作的目的,探究此文为何被誉为“千古绝唱”之绝。9

教学内容的建构10

问题:教学漫无边际而无“标”度答案丰富多彩而无“准”度言语随意平淡而无“深”度偏重熏陶感染而无“厚”度11

1.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凭借2.在教学活动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3.建构教学内容一定是建立在对教材“深加工”基础之上。4.找准切入点,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准确、合理地解读文本。

5.构建教学内容要抓住“重点”和“要害”。6.具有思想性、探索性和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12

(一)文本的深层意脉13

《背影》作为经典,其文本结构并不是单层次的,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显性的:按时间空间顺序的,主要事件,人物行为和言谈的过程。第二层次是隐性的:在显性感知过程背后,是作者潜在的情感、意脉的变化、流动过程。

第三层次是更加深层的:就是文体形式规范性和开放性,还有文体的流派和风格。14

(二)文体的审美规范

1.文章典范性强,适于写作模仿。

2.语言典范性强,丰富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认识能力。

3.节选的阅读课文,可以把它当成学生课外阅读全书(或主要章节)的钥匙。

4.描写实景实物的阅读课文,可以借助体验性活动来教。

5.有的阅读课文适于用做独立的听、说、读、写等练习,就不妨用各种方式的练习法来完成教学任务。15

《谈中国诗》准备与预习

1.想一想:假如请你作《谈高中生》的演讲,你会讲什么、怎么讲?2.参看链接材料,认识作者钱钟书。如果有条件,翻一翻链接中所列举的钱钟书著作。3.默读一遍课文。然后:①如果你还能想起自己阅读时出现回视和受阻的地方,做出记号。②不看课文,回忆其大致内容和你阅读时的感受。整合与建构当作学术演讲来听活动1:假设你是准备着这篇演讲辞的钱钟书①听众分析──②希望达到的演讲效果──活动2:假设你是旁听者或在线同步听钱钟书的演讲。(1)边听课文朗读的录音(或老师的朗读),边做要点笔记。(2)请说出:演讲的要点──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活动3: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讨论:①有教材把“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之前的部分都删去了,你觉得钱钟书讲这一部分有必要吗?②谈中国诗,作者先扼要讲述其总体特点,接着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三个方面的次序是根据什么来安排的?③在讲演中,作者用了很多新鲜的比喻,挑出五个,说说它们的意思。这些比喻是不是你听的时候印象深刻或觉得有趣的地方?④作者频繁地引用外国学者的言论,他想达到什么样的演讲效果呢?(5)本文虽是演讲辞,但用语典雅,甚至古奥。听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依你的想象,钱钟书在演讲时是怎样的神态?16

(三)文章的多元特点

1.内容方面

2.写法方面17

《劝学》导向文化感悟,请同学们说说有关学习的名句,感悟古今伟人对学习观念、方法的远见卓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本身是一种文化,一种学问,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习”的学习。导向品格修养,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苟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字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此问题围绕“学什么”而展开.引导学生追寻学习的本质,即提高人的修养,引导他们对学习终极目标的思考。导向哲理思辨,可设计以下两个问题:(1)文章中的“君子”和“吾”的学习境界有什么不同?(2)“君子”和“吾”是两种不同境界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向我们展示这不同境界的人呢?18

《故都的秋》提示:联系课文,联系作者身世,联系时代背景1、传达一种悲凉的心境2、宣扬一种传统的悲秋文化3、独特的平民意识4、解不开的故都情结5、深沉的忧国情怀19

《小石潭记》(1)《小石潭记》中的“石”。(2)《小石潭记》中的“水”。(3)《小石潭记》中的“动”与“静”。(4)《小石潭记》中的“对比”与“烘托”。(5)《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6)《小石潭记》中的“镜头”与“画面”。(7)《小石潭记》中的写景短句。(8)《小石潭记》中的“乐”与“凄”。(9)《小石潭记》中的“清”。20

教学问题的设置21

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理解为一种言语性的沟通或言语性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22

问题设计要求

①问题广度的设计:要能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活动空间。②问题深度的设计:要能拓展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空间。③问题的难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3

教学中的“主问题”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24

“主问题”的作用教学“主问题”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高层次的课中活动、形成课堂教学良好的学习气氛、凝聚学生学习活动板块等等方面表现出了足够的力量。25

如《孔乙己》一文,可以抓住“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引出其死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导出孔乙己的性格,揭示文章的内涵。26

《离骚》屈原究竟为何而死?这种死究竟有没有意义?讨论的价值意义不在于让学生单纯谈“生死”,也不要求学生有明确的选择;而是结合屈原死的背景、原因、方式、价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屈原的“苟不直,毋宁死”的高尚情操,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7

《孔雀东南飞》讨论人物形象问题一:“诗的最后,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那么,是谁先殉情的?”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很容易找到答案:兰芝先殉情。兰芝先“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变”后,才有仲卿“自挂东南枝”。问题二:“能不能让他俩殉情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让仲卿先‘自挂东南枝’,然后,再让兰芝‘举身赴清池’”?28

“主问题”设计策略

就是用精、少、实、活的一两个主要问题激活课堂,串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教学。进行“主问题”的设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教材的悉心研读,以设计出精妙的教学“主问题”,二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主问题”进行科学运用。29

1.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往往用一两个“主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品读课文的质量,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

30

《最后一课》的“主问题”1: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解过课文中故事的背景。教师在有效的铺垫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一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31

2.在课文教学的展开阶段,往往用一两个“主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板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32

《最后一课》的“主问题”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韩麦尔先生的以上表现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③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爱国的人: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多处点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见解”③上。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像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33

3.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往往用精粹的“主问题”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酿造课堂教学的高潮。

34

《最后一课》的“主问题”3:学生讨论: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而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情感,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爱国主题成为整个法国民族的共同心声……

35

《赤壁赋》

学者林语堂这样评价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伽修行者……”读了本文,说说你对林语堂这句话的认识。36

教学过程的安排37

教学过程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益。38

从操作程序上讲,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环节。1.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分解教学目标2.预设主要的教学环节3.教与学的环节同步设计39

《祝福》

先确定研究的主题(或专题)——祥林嫂是怎么死的?然后以文本为主要依据,探究问题的答案。文本中直接出现的一种答案是鲁四家的短工提供的:他在回答“我”关于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询问时,连头也不抬,只是淡淡地说:“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祥林嫂果真是穷死的吗?她勤快能干,时值壮年,“力气是不惜的”,“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何至于穷死!

40

《孔乙己》

1.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说说孔乙己与“酒”。

①孔乙己是一个酒客②作者设置了孔乙己活动的特定场所③小说着重描写了孔乙己喝酒时被酒客的两次无情嘲弄。④他只是一块笑料,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同情和温暖。⑤他最后出场是在咸亨酒店里41

2.在课文教学的展开阶段,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谈谈孔乙己与“偷”。第一,由“偷”引出“酒”。偷——孔乙己喝酒的经济来源之一。

第二,由“偷”引出“笑”。

第三,由“偷”引出“打”。

第四,由“偷”引出“情”。

第五,由“偷”引出学生对作者写“偷”的表达目的的理解。

42

3.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议议孔乙己这个人。第一个层次,是从身份、外貌上对孔乙己的直接认识:

第二个层次,是从习惯、性格、命运上对孔乙己的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个层次,是从人物塑造,从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上对孔乙己深入认识

“议议孔乙己这个人”所引起的,实际上是学生对《孔乙己》的整体性评鉴阅读。

43

从教学思路看,教者选择了一个个内涵丰富的点并以此形成一个“问题”链,这个“问题”链就是一条教学线索,牵动着学生阅读和思考。44

教学情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