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1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2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3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4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目标预设:

学问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独立思索、整理、分析数据及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同学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胜利的喜悦。

〔2〕将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教具预备:

答题卡、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备:

放君山公园录像,学生观看录像。

师:“刚刚我看到小朋友的眼睛睁的大大的、亮亮的,看的可仔细了,那你知道这秀丽的风景是哪里吗?

生:君山公园。

师:是啊!“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君山是我们岳阳有名的旅游胜地,这么秀丽的风景区想不想去玩?〔想〕

师:那好,今日就去玩一玩,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孩子也预备去呢。瞧!他们已经排好了整齐的队伍预备乘船出发。〔课件出示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发觉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二〔1〕23人,二〔2〕31人,二〔3〕32人,二〔4〕39人

师:二年级有四个班,你准备为他们支配几条船?

生1:每个班一条船;生2:两个班一条船;

生3:三个班一条船;生4:四个班一条船。

师:能把你的支配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汇报:方案一:23+31=32+39=

方案二:23+32=31+39=

方案三:32+31=23+39=

。。。。。。

师:你们可真聪慧,想出了这么多种乘船的方案,赶快看看为你们预备的大轮船,你们发觉了什么重要的数学信息?〔限乘68人〕

师:谁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艘船不能超过68个人。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出去游玩要留意安全,那你们想出的这么多方法,那种方案最合理呢?同学们分三个小组算一算,一小组算第一种方案,二小组算第二种方案,三小组算第三种方案,可以独立算,也可以同桌合作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学生计算,教师巡察。留意找到算的最快的学生。

A、一小组算的最快的学生汇报:刚刚我看你算的最快,你是怎么算的呢?聪慧的孩子肯定会仔细听别人的好方法。

生:23+31=54,23+30=5353+1=54

师:你听懂他的意思吗?〔指生重复说一次〕

谁有不同的方法?。。。。。。

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32+39=怎么算呢?

生:32+30=6262+9=71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B、汇报第二种方案。23+32=31+39=

C、汇报第三种方案,32+31=23+39=

师:如今我们来看看那种方案最合理?〔第三种方案〕

通过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我们知道了第三种方案最合适,我们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留意些什么?

〔相同数位相加,个位满十要想十位进一。〕

二、稳固深化、拓展思维

1.口算练习。

师:支配好了乘船方案,如今我们出发去君山公园拉。公园到了,管理员阿姨告知我一个好消息:假如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的完成这些练习题,就将获得拥有这张优惠券的机会,可以自由选择喜爱的项目玩,想不想试试?

课件出示口算题: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练习一的题,每人独立做4道,假如有困难可以请教同桌,但是不能帮忙做。

集体订正。

师:做对的学生请举手。恭喜你们获得了拥有优惠券的机会。

做错的.孩子请举手。你们真老实!你们错的是那道题,如今能改正吗?管理员阿姨觉得你们既老实又可爱,也把这张优惠券送给你们。

2.选择游玩的项目。

课件出示:瞧!这就是管理员阿姨为大家预备的游玩项目,同桌商议 选好项目后,算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将算式写在练习卡右边的横线上。

项目

价格〔元〕

猴山

15

碰碰船

24

蹦蹦床

10

海盗船

16

蹦极

28

学生合作支配自己的项目。

〔刚刚在选项目时老师发觉有几个小组的同学能相互谦让,合作得特别开心,值得大家学习!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选择。〕

投影订正。

3.小小选购员。

大家玩的很快乐,不知不觉就要吃中饭了,这是一张调查表。

班级

面包〔个〕

盒饭

二〔1〕

23

二〔2〕

18

13

二〔3〕

17

15

二〔4〕

39

你发觉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在练习卡上用算式表示出来。

A、指定学生汇报

23+18+17=58

13+15+39=67

B、认真观看这三个数,谁有更好的方法,能最快算出来?

23+17+18=58

13+15+40=68,68-1=67

4.全课总结:今日我们一起游玩了君山岛,在游玩的过程中还学会了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就是数学书第90至91页的内容。

〔请打开书认真阅读。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自己今日的表现怎样?〕

你们表现得都很棒!如今我们回家吧,回去的时候留意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哦。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学生已经学会直接比较长短与高矮,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用〔文具盒、铅笔等〕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阅历。而数学中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计量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因此,本课作为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发觉学生在尺子上或测量物体时,都有接触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测量物体,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不清楚。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不知道怎么用长度单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来测量……那么本课怎样让学生对以上这些理解清楚,表达其“起始课〞的特质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索:一方面,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厘米〞这个单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样认识厘米,又怎样将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去。

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对以上的理解与思索,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观看、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看法目标: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把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1.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实行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活动探究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把握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稳固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单见附件2〕

比较一:

小红

小丽小红比小丽多2个

引出“单位〞,

小强体会单位的重

小明小强比小明少3颗要性。

比较二:

小朋友的身高差,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把握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行展开。

1.认识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别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观看自己的尺子,看老师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学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部分: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认识1厘米是本节课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学时首先明确告知学生,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觉每相邻两个数〔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长1厘米,这样学生对1厘米的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过①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划1厘米,有一个形象的直观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渐渐抽出;③直接比划1厘米的长;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厘米的物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让学生的体验活动走向深刻,积累1厘米长度的量感阅历,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学到这儿,我让学生回顾认识1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并尝试小结。这个环节层层递进,既突出了重点,又逐步分散了难点,为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后续学习中做好铺垫。

3.认识几厘米

通过刚刚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几厘米呢?引导学生认识到2个“1厘米〞就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2厘米吗?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一找4厘米、5厘米。并反问刻度6到刻度10是几厘米?为什么?在层层追问中明白“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同时实现了学问的变迁,渗透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测量实物

〔1〕量一量

首先学生自主观看书本小刀图,推断其长度,并在小组内沟通,由组长组织,归纳总结出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即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或线段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主要是想抓住课堂的生成,准时发觉一些错误的量法,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准时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这比老师的直接讲授要更有价值。

接着,让学生应用探究出的测量方法,独立测量书本中出示的线段,和身边的任一物体,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2〕画一画

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第51页画一画内容,明确画特定长度的线段的方法,即一般从0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和刚刚测量的方法基本一致〕。并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进行稳固。教师要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环节:课后应用,稳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更坚固的把握学问,形成技能技巧,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基础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2、3两题。

通过量、看、填写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学问的把握状况,并初步渗透估测意识。

第二层次:提高练习。

1.估测:

〔1〕开展“火眼金睛〞活动,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食指的长度,培育学生的估测能力,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

〔2〕利用身上的尺先估计自己中指的长、数学书封面短边的长,文具盒的长,再用尺子量一量,进一步稳固验证估测的能力。

这个环节,学生在反复的估测、实测中,逐步修正他们的估测策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长度观念。

2.回顾学生比高矮的情形,用厘米表示他们相差的高度。前后呼应,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断尺量小刀

结合书本内容,我设计了一道思索题:像这样一把断尺能测量小刀的长度吗?引导学生思索,这其实是测量方法的一个升华,虽然没有了0刻度,但我们通过“认几厘米的方法〞也可以推断出小刀的长度。设计此题旨在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敏捷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问题。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

厘米可以测量较短的物体或线段长度,假如测量学校操场的长,你觉得用厘米做单位合适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在这节课结束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厘米的认识过程,并告知学生,以后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继续认识其他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凸显了起始课的内在意义。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准时回忆、总结本课学问,并进行自我评价。

认识厘米

单位

长度单位1厘米

整节课我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基础,加强直观操作,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让认识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在后续学习中得到迁移生长,使数学学习变得更简约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欢乐。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受“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支配课堂活动稳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终,教材支配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有序地观看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育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预备:

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直尺

学具预备:

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试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教法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靠仿照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为主要学习方式。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沟通中把握学问。

第三部分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有序地进行操作、观看、探究沟通,发觉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看中分析,真正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第四部分教学程序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

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看,这是我们的新教室,多美丽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观看后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钟表的面和地板砖是正方形等等。这时我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了不得!已经能分辨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再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大家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识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试验报告单上。

边角

长方形有()条边,

对边()有()个角,都是()角

正方形有()条边,

每条边()有()个角,都是()角

2、学生开始活动时,我到学生中去巡察指导,并鼓舞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面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沟通一下。

3、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汇报各自的试验状况。要求汇报时说清晰选用的试验材料、方法和讨论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是探讨边的特征,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状况:

第一种状况:在做试验时,学生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

通过数一数,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

通过用直尺量,发觉长方形相对的两条长边一样长,相对的两条短边一样长。正方形的4条边都一样长。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看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第二种状况:在做试验时,学生选用了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在讨论长方形时是通过折纸得出来的。学生这样折:

先上下对折,发觉长方形上下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这两条边一样长。

再左右对折,发觉长方形左右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左右边也一样长。

从而得出: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

在讨论正方形时学生这样折:

把正方形纸片先对角折,再对角折,发觉正方形4条边都重合在一起,说明正

方形4条边都一样长。

第三种状况:学生选用的是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觉了长方形长边都占了6格,短边都占了4格;正方形4条边都占了5格。说明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

当学生汇报完,我对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给予确定和表扬,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边总结边板书)

接着是探讨角的特征,学生的汇报也可能有以下两种状况:

第一种状况:在做试验时,学生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通过数一数,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

再用三角板的直角在每个角上比一比,发觉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个角也都是直角。

第二种状况:在做试验时,学生也是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和三角板。

通过数一数,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量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它是直角,然后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发觉4个角重合在一起,说明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也一样把纸片对折再对折,发觉4个角重合在一起,说明4个角也都是直角。

当学生汇报完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边总结边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汇

报沟通,一方面表达了数学的民主性,我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加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受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生成过程,培育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意识。同时让各个组对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沟通,体验胜利,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这样能使情感的数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应用拓展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因此本节课练习的设计着重表达了层次性、针对性、敏捷性三个特点,分为基本练习和扩展练习。

1、基本练习

(1)围一围

照下列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略)

(2)拼一拼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然后依据拼的状况进行展示和沟通。学生这样拼(演示课件)

(3)、摆一摆

用同样长的小捧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涂一涂

在方格图上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图略)

(5)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稳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通过围一围、拼一拼、摆一摆、涂一涂、量一量、填一填多种形式的基本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扩展练习

(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道题有肯定的挑战性,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我引导学生思索长方形的哪条边可以当作正方形的边?

(2)画一条线,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右图中有()个长方形,()个正方形。

这里我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把刚刚学习到的学问进行扩展延长,使学生敏捷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空间观念得到加强。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我先引导学生重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共同点是都有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2)家里客厅地板铺的砖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不是圆形的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这一环节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