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方法课件_第1页
语文教学方法课件_第2页
语文教学方法课件_第3页
语文教学方法课件_第4页
语文教学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一、概念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处理教学的手段,方式和技巧,是师生双边活动中为通向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交流方式。二、特征1、依存性:依存于一定的教学理论;依存于一定的教学环境2、两重性:(1)科学性和艺术性;(2)单一性和综合性;(3)适应性和局限性一般性的语文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语言向学生系统地讲解、传授。上课时的导语、作家作品介绍、概念常识性的知识。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加以解释、说明答案。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创设一种意境。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的内容有两项要求:第一,要有选择。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第二,要正确。讲授的形式也有两项要求:第一,要有逻辑性。第二,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美。(词汇丰富、善于使用修辞、注意句式的变化、设置悬念)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诗人谱写了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令人赏趣,“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哭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孔尚任在诗中描写儿童风筝飞不上天,急得怒骂天公,使一个天真而又刚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呼出欲出。可见,儿童对风筝的喜爱程度,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的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风筝》。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时候读过一首短诗,作者已不记得,诗句却仍有印象:“又是一个隆冬天/相逢时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过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记念。”是呀,童年总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戏,更是美好之至。现在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诗《村居》。同学们,诗中为我们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景?想到风筝,你们会有怎样的情感?一想到风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

同学们喜欢风筝吗?放过风筝吗?风筝是你自己做的吗?鲁迅先生曾与风筝有过一段难以释怀的缘分,他于1925年1月24日写下《风筝》一文,那天正是农历正月初一。此文问世不久,即被选入当时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风筝》。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大师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的思想与文学具有一种原创性,后人可以不断地向其反归、回省,不断地得到新的启示,激发出新的思考与创造。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应该渗透到民族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心灵深处,这对民族精神建设至关重要。鲁迅正是这样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总能够回到他那里,会有意想不到的新的发现,成为新的思考和创造的一个中国。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先生接受央视《高端访问》时说:“我一生都在读鲁迅的作品,一生都在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当我知道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在第一时间,将此消息告诉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却说,若鲁迅先生还活着,那这项奖该是先生的啦!……”鲁迅曾说:“我的的确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又说:“我知道我自己,我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买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娶亲: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谈话法。又称“提问法”、“问答法”,是以师生相互问答为主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序列为:发问----侯答----叫答----理答。师:(打开书,指着图画里的鱼)亲爱的孩子们,这是什么呢?生:(齐声)这是鱼。师:不是的,你们看见什么?生:一本书。师:(很高兴地)是的,是的,很好,这是一本书。师:那么,在书上究竟是什么呀?(孩子们一声也不响。)(指着鱼)这是什么呢?生:鱼。师:对,是鱼,莫非是活鱼吗?生:不是,不是活鱼。师:很好。是死鱼吗?生:不是。师:好得很。这究竟是什么样的鱼?生:图画。这是图画。师:是的,很好。生:这当然是图画罗!师:不,还应该说这是画着鱼的图画。生:(异口同声)这是画着鱼的图画。她对学生说:“你们看老师的脸上怎么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一下。”生说:“老师脸上笑嘻嘻的。”

她又问,“除了笑嘻嘻,还有什么词可以表示笑呢?”有的说,笑眯眯;有的说,笑哈哈;有的说,笑呵呵。她问:“笑哈哈和笑呵呵,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积极地回答:笑哈哈,张大嘴;笑呵呵,嘴张得不那么大。又问:那么和笑嘻嘻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说:笑哈哈、笑呵呵都有声音;笑嘻嘻没有声音。

一群孩子唱着歌来了。他们是来拾麦穗的,他们在麦地里站成一条线,并排向前走,一边走,一边拾。他们把落下来的麦穗拾得一个也不剩。“一群孩子来做什么的?”──来拾麦穗。再问:“为什么要拾麦穗?”──麦子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应该有一点损失。又问:“他们是怎样拾的?”──站成一条线,并排向前进,一边走,一边拾,又问:“为什么要站成一条线?”──这样不会把麦穗漏掉。又问:“他们是怎样来的?”──唱着歌来的。又问:“为什么唱着歌来”?──他们帮助农民伯伯劳动,心里很高兴。

梅梅是怎样喂小鸡的?她把小鸡抱在怀里,手心里托着菜叶和小米,凑到小黄鸡嘴边。梅梅喂鸡有几个动作,从文中划出这些表示梅梅动作的词来。学生把这几个词读出来,很响。咱们应该怎样读这写词呢?轻一些还是重一些?应该轻读。因为喂越使劲往小鸡嘴上凑它越不吃。应该轻读。因为梅梅很喜欢小鸡,她喂小鸡是很温柔的。3.讨论法。讨论法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师生共同参与,交换认识或展开辩论,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A、容易引起意见分歧的题目。弟弟是否真的忘却了。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B、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你们认为生活中,那些行为是精神虐杀?C、学生自己提出的题目。D、牵引式的题目。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了。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在兄弟两个的心目中这是怎样一个风筝?

4.练习法。从语文练习的根本目的上看,“练习法”应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把小兄弟绝望时候的神情、心理写出来,让这个绝望更加具体化。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和《秋夜》,探究环境描写在鲁迅作品中的作用。仿写一段话。我是向来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他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性的教学方法1、主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操作框架: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

巴西教育学家保罗·佛菜雷在他的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对话教学对话教学:即指师生双方的言语交谈,也指师生对文本、他者的理解感悟和批判表达而展开的精神活动。其特征是: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对话教学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的方式(一)师生对话:互动交流第一,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善于点拨和指导,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第二,师生对话具有师生互相欣赏、互相启发、渴望交流的愉悦性。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题氛围。(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使每个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与自我的对话学生在获得文本理解的同时完成对自身的转换,优化自我的主体品质,完善自我。语感教学

语感是指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感悟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王尚文:主要著作有《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语感论》、《语文教育学导论》、《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等。主编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教材《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浙江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实验本),参与主编语文课外读物《新语文读本》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洪镇涛:语感教学法1.美读感染法。根据文章内在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控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朗读出来。通过这样的美读,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2.比较揣摩法。对课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语感。3.语境创设法。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特定的身份,“参与”言语活动,从动态语言中获得语感。4.切己体察法。在学习课文语言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以培养语感。体验教学解释学家伽达默尔认为,体验:“只是某些东西不仅仅是被经历了,而且其所经历的存在获得了一个使自身具有永久意义的铸造,那么,这些东西就成了体验物。”

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体验。

——杜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想,读(写)出自己的故事。体验教学的途径1、在诵读中体验。2、在情境中体验(1)语言描绘情境。(2)音乐渲染情境(3)影视录像显现情境(4)表演体会情境3、在还原比较中体验(1)文化背景的还原。(2)历史背景的还原。(1)课文与原著比较。(2)同一主题、不同文体的文章在一起比较(3)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4)不同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之间的比较。(5)对同一作品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比较。4、在品味词语中体验5、在动手中体验(1)在做实验中体验(2)在绘图中体验(3)在制作中体验(4)在“写”中体验审美教学审美教育的内容:一、自然美的教育(一)再现课文描写的自然形象和画面方法:美读、直观法、描绘法(二)体味自然形象和画面蕴含的感情(三)领悟自然美的理性内容二、社会美的教育(一)劳动美(二)风尚美:指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美。(三)生活美:表现在人物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上和人物的品格美上面。三、艺术美的教育要把学生带进作品的美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作品创造和展现的艺术美在学生头脑中加以浮现。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表现技巧去探求艺术魅力的构成因素。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一、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精心创设审美情境二、发掘教材的内在美点,揭示深层的审美情趣三、开辟审美通道,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四、设计审美议题,寻找审美光点,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五、确定审美目标,展开审美鉴赏审美教学的实施找出文章中审美点,明确其在文章中的作用设计审美议题,确定审美目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课堂表现形式的转化情境教学法

教师依据教材创设的,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代表人物:李吉林(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教学《百草园》时,就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创设情境。(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教《小桔灯》,教师就可利用自做的小桔灯创设教学意境。(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6)以语言描绘情境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地位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

3.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年,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2)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串点成面·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B.汽车C.电报 D.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典题例析][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

C[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间上不一致。答案:A[典题例析][例2]

(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

A[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