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王度庐及其作品课件_第1页
第4讲:王度庐及其作品课件_第2页
第4讲:王度庐及其作品课件_第3页
第4讲:王度庐及其作品课件_第4页
第4讲:王度庐及其作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旧派武侠小说

第一节王度庐及其作品

电影《卧虎藏龙》回顾四川作家聂云岚的《玉娇龙》电视剧《玉娇龙—春雪瓶》《玉娇龙》和《春雪瓶》上个世纪的80年代,《今古传奇》杂志上曾连载过聂云岚的,接着又出了书。这两部作品在当时影响很大,以至于至今仍有许多学者和读者误以为,电影《卧虎藏龙》是根据《玉娇龙》改编的。寻找作者王度庐一代侠情大师,深隐市井,世人所知甚少。2001年,华语影片《卧虎藏龙》取得了十项奥斯卡提名、四项奥斯卡大奖的骄人成绩,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原著的作者是谁。当年,天津学者张赣生先生为研究王度庐的小说,曾多方查询作者的生平,他询问过不少津京老报人,但一无所获。中国台湾省学者叶洪生先生在其论著中也称“王度庐之生平不详”。及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宫以仁先生(已故小说家宫白羽先生之子)受叶洪生之托,要写一篇介绍王度庐生平的文章。宫先生根据小说内容,推测王度庐可能是北方人,并与苏州大学徐斯年教授谈及此事。寻找作者王度庐之后,徐教授在《寻找王度庐老师》(《王度庐武侠言情小说集》代序)一文中是这样写的:80年代初,我所在的学科决定立项研究通俗文学,这一课题并被列为“七五”国家重点项目。不久,几位研究通俗文学的朋友相继来信,说起“武侠北派四大家”中,宫白羽、李寿民、郑证因三人的生平,人们多已知晓,惟王度庐,至今不知何许人也,问我可有这方面的线索。经过他们的“强化刺激”,我猛然想起母校的王度庐老师。他没给我上过课,也从未听说他写过小说,但姓名倒一字不差,姑且问问看。很快就收到了母校回信,得知王老师已经过世,但因此却找到了王老师的夫人,我们当年的舍务老师李丹荃女士,并且确认了那位四十年代闻名全国的“侠情小说大师”,果然就是我的老师。

第一节王度庐及其作品王度庐简介王度庐(1909-1977),满族,原名葆祥,后改为“翔”,字霄羽。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社会反讽派”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七岁父亲去世,家境益发艰难,全靠母亲和姐姐为人帮佣及做针线维持生活。王度庐没能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十二岁入眼镜铺当学徒,因身体瘦弱、手脚不灵被辞退;又去给一个小军官当听差,也被解雇。刻苦自学,做了小学教员,为家庭分忧。王度庐早年北大旁听;十几岁起向报刊投稿;1933年后,离开北平,流亡各地;

1934年,在西安与李丹荃女士结婚,婚后生活仍处于衣食无着的境地;1938年6月开始写武侠小说《河岳游侠传》,取笔名“度庐”王度庐晚年

王度庐性格内向,又体弱多病,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交际。写小说出名后,也常有人慕名前来拜访,他总是装病躲避;又很少上街,过着自我禁闭的生活。由于工作劳累,他的健康受到损害,家人曾劝他放弃笔耕,另谋生路,他却写上了瘾,直写到1949年方才搁笔。1949年初,王度庐携全家移居辽宁,曾先后在大连、沈阳等地任教。1949年后去沈阳,任实验中学教师,是沈阳市政协委员。作品还有《洛阳豪客》《琼楼春情》等数十部。文革中,王氏夫妇被“下放”到昌图县大苇子沟安家落户,1975年,他们迁居铁岭。两年后,正值旧历年底,王度庐以久病之身在铁岭去世,享年68岁。

代表作品“鹤铁五部曲”是王度庐武侠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的故事素材来源。“鹤铁”是《鹤惊昆仑》、《剑气珠光》、《宝剑金钗》、《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书的统称,它们独立成篇,而每个故事的主人公在师承、血缘上又有恩怨关系。

“鹤铁五部曲”《卧虎藏龙》:写贵族女子玉娇龙与沙漠大盗罗小虎的爱情悲剧。玉娇龙虽然深爱罗小虎,但又自恃门第高贵,心高气傲,瞧不起他的强盗出身,最终孤剑单骑漂流大漠。王度庐的风格在此书中表现得最为鲜明。《铁骑银瓶》:玉娇龙与罗小虎之子刚一出生就被人用女孩换走,后为人收养起名韩铁芳。18年后,玉娇龙养育的女儿春雪瓶长大成人。故事围绕两代人的悲欢离合展开。“鹤铁五部曲”《鹤惊昆仑》:写江小鹤向杀父仇人鲍昆仑复仇,却与鲍的孙女阿鸾相爱,由此展开爱恨情仇的冲突。《剑气珠光》:写江小鹤之徒李慕白与侠女俞秀莲相爱,因秀莲已许孟思昭而决心割断情丝。后李与孟结为知己,孟为促成李、俞恋情,以身殉友,李、俞相约不娶不嫁。《宝剑金钗》:写李慕白得青冥剑、盗点穴秘图,以及江湖豪客围绕珠宝展开的争斗。似乎偏离了王度庐擅长的“悲剧侠情”。玉娇龙形象刻画

她是刁蛮任性、为所欲为的侯门之女,又是敢爱敢恨、豪情万丈的江湖女侠。她既具争强好胜的叛逆性格,不服输不信邪,所以敢于盗剑,敢于向俞秀莲挑战;却又冲不破传统名教观念的束缚,不敢“败坏门风”,只能怀着一颗破碎之心黯然离开。她那官家大小姐的身份恰是她心头无形的桎梏。台湾学者叶洪生先生认为,“作者悲悯地将玉娇龙这种对封建门第观念视同‘原罪’,并予以无情地揭露、鞭挞,正要世人认清其祸害本质所在。”而其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借玉娇龙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方得以显示。在揭示人物内心上,作者甚得力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运用较为成功。

创作风格1.描写朴实、简单,语言朴拙。2.不擅长写武打。3.世俗化、平民化。4.悲剧思想。创作风格及“侠情小说”的开拓

30年代中期,王度庐以言情小说的笔法创造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王度庐的特点,是能够充分把握江湖儿女内心的矛盾、人性的挣扎、爱恨交织的复杂情境,写情则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写义则慷慨侠烈、血泪交迸,并因此谱成一部壮烈深沉的“武侠悲怆命运交响曲”使“剑胆琴心,侠骨柔肠”的书剑名士之气和恩仇江湖之情深入到武侠小说的灵魂深处。名家评价张赣生先生认为:“……从中国文学史的全局来看,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大大超越了前人所达到的水平,是他创造了言情武侠小说的完善形态,在这方面,他是开山立派的一代宗师。”台湾学者叶洪生先生曾指出,后起港台武侠小说,大都走的是他开辟的这条路———“悲剧侠情”。名家评价徐斯年教授在《王度庐评传》中写道:作为一个武侠小说作家,王度庐对“侠”的认识与传统武侠小说作家及同时代的多数武侠小说作家截然不同。他认为,“侠”在除暴安良方面的“功能”是有限的,至于安国定邦于危难、解民于倒悬,更是他们承担不起的负荷……在他的侠情小说中,那些作为主人公的侠士、侠女所捍卫的,主要只是“情”和“义”的价值;特别是对于“爱的权利”的追求,形成了他们行动的主线。所以,王度庐笔下的侠士、侠女固然也可以说是“英雄”,但他们更是“人”,是觉醒着的“人”。

颇具“现代”特色的美学风格王度庐侠情小说的审美趋向和美学追求颇具“现代”色彩。他偏爱悲剧,而其悲剧观念与西方美学思潮时有契合。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或隐或现地聆听到“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心理悲剧”的旋律,其中,他似乎又特别偏爱心理分析派的美学。王度庐的多数侠情、侠义小说都仍采用章回体,但他自觉地对章回体进行改造,融入现代型的叙事话语和新文艺笔法,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而又保持鲜明民族特色的小说文体。他的作品又渗透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尤其是那种“纳兰性德式”的情感色调,悲怆而又孤傲,执著而又哀凉,是别人无法模仿的。古龙:王度庐与李慕白

(节选自古龙:《写当年武坛风云人物于酒后》)

现在的年轻朋友们大概已经很少人知道王度庐是谁了。

幸好我已不再年轻,所以我还知道王度庐是谁。

我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看武侠小说,那个时候,我最不欣赏的武侠小说作家就是王度庐。

因为那时候我总觉得王度庐的小说太淡。因为那时候我只有七八岁。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会过去的,从这个阶段到那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思想成熟转变。

所以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最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王度庐。

可是我最不能原谅的,也是王度庐。

古龙:王度庐与李慕白每一部成功的小说里,一定都有一个成功的男主角,王度庐的小说里,写的最成功的一个男人,就是李慕白。王度庐的小说里,写的最失败的一个,也是李慕白。

王度庐绝不想把李慕白写成一个失败的男人,更绝不想把李慕白写成失意的男人。

可惜王度庐已经不由自主了。

因为李慕白已经脱离了王度庐的控制,因为李慕白在王度庐笔下已经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个性的、有血有肉的人物。

一个作家能够在他的笔下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人物,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卧虎藏龙原著王度庐导演李安(199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