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册 【核心知识梳理+情景默写检测】 高二语文教材精讲精练_第1页
《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册 【核心知识梳理+情景默写检测】 高二语文教材精讲精练_第2页
《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册 【核心知识梳理+情景默写检测】 高二语文教材精讲精练_第3页
《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册 【核心知识梳理+情景默写检测】 高二语文教材精讲精练_第4页
《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册 【核心知识梳理+情景默写检测】 高二语文教材精讲精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文化常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3.文本分析(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第三》)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本章阐释了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本章强调礼、乐应以仁为基础。(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第四》)译文: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他一直坚持的理想,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闻道”很重要。领悟了生活的真谈宇宙中的真理,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否则纵然高寿百年,不得闻道,亦枉然为人。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仁道的精神(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本章从义利的角度区别君子与小人君子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辨明是非,小人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计算利害。君子小人用心不同,所以他们所明白、知晓的也必然不同。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本章阐释了儒家的义利观:重义轻利(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译文:孔子说:“遇见有才能的人,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本章阐述了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见贤思齐。向善去恶、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的道德境界。说明了自省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章强调君子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第六》)译文: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采,人就会显得粗俗,文采胜于质朴,人就会显得表面浮夸,文采和质朴搭配得当,既质朴又文雅,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本章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这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本章强调文质兼备,方为君子。(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译文: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本章阐释了士人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曾子认为,士人要有宏大的襟怀、刚毅的品格,才能推已及人、救人救世,进而兼济天下。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为国家、为社会挑起重担,走完未来的路。“任重”要求力量要强,不强就会在半道支持不住:“道远”要求意志要坚强,不坚强就会在半途消沉下去,放弃追求。本章强调士人应以仁为己任,意志要坚强。(7)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篇》)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本章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土成出,最终到达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簧,留下终身遗憾。本章阐释了应持之以恒的道理。(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篇》)译文:孔子说:“有德行、恩情的人不会感到忧愁,聪明的人不会感到迷惑,勇敢的人不会感到畏惧。”本章讲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君子需要具备智、仁、勇这三个条件。古人认为,君子具有三种基本品德:智、仁、勇。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地宽广、胸怀坦荡。本章强调完美人格的三个条件:智、仁、勇(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这句话点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换位思考”。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想”道是可以终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已”本章阐释了人与人相处的原则一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篇》)译文: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这段文字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这是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最高赞颂。本章阐述了《诗经》的社会价值。(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本章阐述了“好学”的标准。孔子认为,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方面。只有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意”,才算达到“好学”的要求。本要求。本章讲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1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篇》)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本章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已复礼。“克已复礼”就是在道德修养方面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具体做法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本章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二、情景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除了“勇敢的人不畏惧”,还有两方面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与别人的句子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乐何?5.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就有道而正焉”,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0.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吾往也”。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1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1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1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其恕乎18、《<论语>十二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