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 民生福祉 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通用版)三轮复习_第1页
青山绿水 民生福祉 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通用版)三轮复习_第2页
青山绿水 民生福祉 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通用版)三轮复习_第3页
青山绿水 民生福祉 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通用版)三轮复习_第4页
青山绿水 民生福祉 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通用版)三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山绿水民生福祉热点专练一、选择题1.(2022·辽宁省丹东市二模·9)在邓小平推动下,197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其中,1979年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环境保护正式被确立为基本国策,随后一大批法律法规陆续颁行。这说明我国()A.开始有效发挥政治手段作用B.走法治化生态文明建设道路C.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D.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思想2.(2022·湖南省怀化市一模·14)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没有任何计划的生产,最终造成了资源浪费,引起生态危机。马克思的观点意在()A.寻求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途径B.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具有预见性C.揭示引发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根源D.强调社会制度直接影响生态环境3.(2022·山东省青岛市一模·4)《辽史》记载,“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该思想()A.有利于生物资源的保护B.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C.推动了北方农业的发展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4.(2022·北京市房山区二模·3)从下表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西周《伐崇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秦朝《秦律·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鹭,毋……毒鱼鳖、置阱罔,到七月而纵之。”西夏《天盛律令》“沿唐徕、汉延诸官渠等租户、官私家主地方所至处,应沿所属渠段植柳、杨、榆及其他种树,令其成材,……不许任何人砍伐。”元朝《大扎撒》(法令)“狩猎结束后,要对伤残、幼小和雌性猎物进行放生。”①政府通过法律保护生态环境②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观念③历代均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法④法律严苛使社会矛盾激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5.(2022·山东省泰安市二模·4)明代为加强对漕运的管理,于1401年设立漕运总兵,管理漕运事务;1451年设立漕运总督,直属中央,管理大运河航运。弘治八年(1495年),为防止黄河水北窜,妨碍漕运,明朝政府不惜“逆河之性”,强行筑断黄陵岗支渠,使黄河南流入淮,“以一淮受全河之水”。这反映了当时()A.水患治理成效不大B.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C.南方经济繁荣发展D.经济与生态矛盾不可调和6.(2022·四川省绵阳市三模·25)图6为战国时期和汉武帝时期我国北方农牧区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表明()图6A.黄河流域水患基本解除B.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已经成熟D.北方生态环境面临破坏的风险7.(2022·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一定的生态背景中展开,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但同时也染上了到那时为止他们仍不熟悉的破坏性疾病如天花等。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一些作物给非洲和亚欧的广大地区造成了革命性的结果。该现象可说明()A.人们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B.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C.价格革命冲击世界传统市场D.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8.(2022·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摸底诊断测试·35)1992年,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文件,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一做法()A.体现了世界各国命运与共B.说明环境与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C.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认可D.反映共商共建治理体系得以建立9.(2023·安徽池州高三二模·16)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许多国际条约应运而生,并且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C.国际新秩序初步形成D.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10.(2022·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练习·15)粮食安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曾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曾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以下有助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有()①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②改善全球生态环境③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2022·山西省临汾市二模·24)《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十一次,都涉及洪水泛滥殃及邻国。战国时,处于战争状态的各国,把决堤放水作为进攻和防御的手段,造成严重后果。这从侧面说明()A.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B.孟子十分重视民生问题C.北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争霸战争阻碍经济发展12.(2021·江苏高考·15)图2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图2注:章鱼上面字:美孚石油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13.(2021·福建高考·16)1979年,苏联一官方媒体评论道:“资本主义正在把人类社会推向生态灾难。……唯有社会主义团结、人道的社会关系,才能使自然与人类社会真正和谐共处。”这主要反映了该时期()A.苏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B.资本主义国家存在严重的生态危机C.生态环境成为冷战竞争的宣传话题D.环境保护成效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14.(2022·湛江市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3)唐朝时期,江东犁、铁搭、龙骨水车等生产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推进了“与水争田”。在丹阳(今江苏镇江境内)的练湖里有横截十四里的长堤,泄去湖水,“取湖下地作田”。杭州的钱塘湖里也有千亩以上的漏税田亩。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唐代()A.国家赋税制度还有待完善B.围湖造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C.治湖营田在江南卓有成效D.技术改进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15.(2021·安徽蚌埠一模·22)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农业调整法》违宪,该法被废止,但农业管理局继续存在并仍然负责管理农业生产。随后,罗斯福敦促国会迅速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分配法》,以确保能够向受灾农民提供连续不断的援助。这说明罗斯福新政()A.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B.使得总统权力有所扩大C.是以救济和复兴为核心D.注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16.(2021·北京房山区高三二模·9)“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下表反映出我国()年份文件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7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A.建国初期忽视环境保护B.日益完善民主管理机制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17.(2021·河北唐山二模·5)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引进推广,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供应,使得盈余的粮食可以投入市场出售;另一方面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这表明作物的引进推广()A.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B.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生活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D.促进了粮食贸易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8.(2022·山西太原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孔子很早就认识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他还强调:“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孟子提出“时养”即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和不可逆性,人们必须“不违农时”、“勿夺其时”。荀子继承了孔孟尊天重道的思想,把“受时”与“治世”相统一。更为重要的是,荀子将孔孟儒学的“知天命——畏天命”的社会伦理思想发展为“知天命——畏天命——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伦理思想,凸显了人类保护自然资源、使之用之不竭和永探生态平衡的生态伦理责任。——摘编自任俊华《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审视》材料二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的环境问题引起民众广泛的关注和忧虑,生态伦理学应时而生。施韦兹认为:“我们越是观察自然,我们就越是清楚地意识到,自然中充满了生命……每个生命都是个秘密,我们与自然中的生命密切相关。”利奥波德主张:“如果对待自然的态度全部以经济动机为出发点,那么在土地共同体中的大部分成员就会因为缺乏经济价值而被消灭。因此必须修订伦理标准,使之从经济学向生态学过渡,这既是土地伦理的全部内涵,更是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标准。”利奧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作为扩展的伦理学的一个方面,是现代生物中心论的或整体主义的伦理学的最重要的思想源泉。——摘编自曾建平《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生态伦理思想的异同,并简析导致不同的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伦理思想的积极作用。(9分)19.(2023·湖南省A佳教育联盟·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952年,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对黄河的事情“亲自挂帅”,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根据黄河自身的特点和新中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治黄方针的指导下,提出了“兴利除害,分步治理”的治黄指导思想。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治理黄河的两个阶段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从治标到治本的综合治理,遏制了黄河水患。1954年3月,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达五万多人,许多包工队都重新整顿劳动组织,并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法,使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提高。1954年黄河顺利地渡过了八次大汛,此后治黄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黄河流域规划,开启了全面的治本工作。——据郭书林《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材料二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伴随着工业和城镇化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需求急剧增长。黄河治理围绕除害兴利,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速。以邓小平、陈云、江泽民等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黄河的治理开发以及水资源利用等问题,不断推进黄河治理的科学化及制度化。1989年11月,“引黄济青”工程竣工,青岛市用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世纪80年代,黄河大堤得到重新修缮。从1978年开始,国家陆续开始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设立水质监测站、加快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立法保护等工作。21世纪初,黄河断流以及黄河受纳的污染物量已超出自身水环境承载能力,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日益凸显。为此,黄河流域的治理“从以往以水质监测为主向以监督管理为主转变”“从以往比较注重微观管理向注重流域层面宏观管理转变”。此后,通过调水调沙、生态补水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至2012年,黄河流域的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水资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不断深入,其中重要生态敏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有效缓解,黄河断流也未再出现。——《新中国黄河治理的成就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治理黄河的特点及其意义。(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与新中国初期黄河治理的不同点及背景。(6分)青山绿水民生福祉(解析版)热点专练一、选择题1.(2022·辽宁省丹东市二模·9)在邓小平推动下,197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其中,1979年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环境保护正式被确立为基本国策,随后一大批法律法规陆续颁行。这说明我国()A.开始有效发挥政治手段作用B.走法治化生态文明建设道路C.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D.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思想【答案】B【解析】从题干内容中的1978年宪法“首次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其中”到1979年“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再到1983年“环境保护正式被确立为基本国策”以及随后的“一大批法律法规陆续颁行”,充分说明我国沿着法治化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不断前进,故选B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效地发挥了政治手段作用,并没有涉及其他方面,也就不能有“开始”的结论,排除A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该提法出现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上,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科学发展观思想提出于2003年,这也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2.(2022·湖南省怀化市一模·14)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没有任何计划的生产,最终造成了资源浪费,引起生态危机。马克思的观点意在()A.寻求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途径B.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具有预见性C.揭示引发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根源D.强调社会制度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发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会导致自然界生态失衡,意在寻求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途径,故A正确。经济危机发生以后的分析,不能说明预见性,B错误;题干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导致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故C错误;题干突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影响”程度表达不当,故D错误。3.(2022·山东省青岛市一模·4)《辽史》记载,“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该思想()A.有利于生物资源的保护B.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C.推动了北方农业的发展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答案】A【解析】题干内容中“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的意思是说夏天是各种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季节,不能够在郊外“纵火”,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护各种动植物资源,故选A项;少数民族封建化指处于封建社会以前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过渡,而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却是有关“生物保护”的内容,这与“少数民族封建化”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有关动植物保护的相关内容,与“农业发展”无关,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的“郊”是指城市周围的地区,而不是“边疆地区”,排除D项。4.(2022·北京市房山区二模·3)从下表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西周《伐崇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秦朝《秦律·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鹭,毋……毒鱼鳖、置阱罔,到七月而纵之。”西夏《天盛律令》“沿唐徕、汉延诸官渠等租户、官私家主地方所至处,应沿所属渠段植柳、杨、榆及其他种树,令其成材,……不许任何人砍伐。”元朝《大扎撒》(法令)“狩猎结束后,要对伤残、幼小和雌性猎物进行放生。”①政府通过法律保护生态环境②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观念③历代均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法④法律严苛使社会矛盾激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据材料“《伐崇令》”“《秦律·田律》”“《天盛律令》”“《大扎撒》”可知,西周、秦朝、西夏和元朝颁布法律,保护生态环境,故①正确;“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要对伤残、幼小和雌性猎物进行放生”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观念

,故②正确;材料只体现西周、秦朝、西夏、元朝的环境保护法,“历代均有”说法过于绝对,故③错误;材料信息不涉及法律的结果如何,得不出“社会矛盾激化”的结论,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5.(2022·山东省泰安市二模·4)明代为加强对漕运的管理,于1401年设立漕运总兵,管理漕运事务;1451年设立漕运总督,直属中央,管理大运河航运。弘治八年(1495年),为防止黄河水北窜,妨碍漕运,明朝政府不惜“逆河之性”,强行筑断黄陵岗支渠,使黄河南流入淮,“以一淮受全河之水”。这反映了当时()A.水患治理成效不大B.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C.南方经济繁荣发展D.经济与生态矛盾不可调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明朝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大运河,保证运河畅通,根据所学可知,南方经济繁荣,疏通漕运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明朝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保证漕运畅通,治理水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明朝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明代加强对漕运的治理是因为南方经济繁荣,不是调节生态和经济的矛盾,排除D项。6.(2022·四川省绵阳市三模·25)图6为战国时期和汉武帝时期我国北方农牧区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表明()图6A.黄河流域水患基本解除B.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已经成熟D.北方生态环境面临破坏的风险【答案】D【解析】图中可见从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农牧业分界线逐渐北移,说明出现耕地北扩的情况,农业开发耕地相较畜牧业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更大,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黄河流域水患是中国古代始终存在的问题,汉代并未解除,排除A项;材料仅可知农业活动范围扩大,未提及农业工具的变化,因而无法得知农业生产技术是否得到提高,排除B项;汉代以人头税为主,图中可见耕地面积扩大,但无法得知人口变化情况,也无法得知税收变化,人力财力均未知,无法判断解决边患的条件是否成熟,排除C项。7.(2022·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一定的生态背景中展开,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但同时也染上了到那时为止他们仍不熟悉的破坏性疾病如天花等。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一些作物给非洲和亚欧的广大地区造成了革命性的结果。该现象可说明()A.人们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B.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C.价格革命冲击世界传统市场D.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可知,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故选D项;材料现象是洲际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饮食,但饮食结构不一定合理,排除A项;据所学,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而非材料中的物种交流,排除B项;据所学,价格革命主要是冲击了欧洲的传统市场,而非世界传统市场,排除C项。8.(2022·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摸底诊断测试·35)1992年,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文件,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一做法()A.体现了世界各国命运与共B.说明环境与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C.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认可D.反映共商共建治理体系得以建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会议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文件,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可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共同治理气候问题,故选A项;环境与经济发展并未实现协调,排除B项;“普遍认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二战后联合国的建立说明共商共建治理体系的建立,排除D项。9.(2023·安徽池州高三二模·16)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许多国际条约应运而生,并且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C.国际新秩序初步形成D.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答案】D【解析】据材料“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许多国际条约应运而生,并且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结合所学可知,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并且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说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没有涉及多极化趋势,排除A项;据材料“大会积极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结合所学可知,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世界认可,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目前国际新秩序并未形成,排除C项。10.(2022·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练习·15)粮食安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曾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曾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以下有助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有()①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②改善全球生态环境③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易造成生态破坏,不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故①错误;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②正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循环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故③正确;面对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需求的不断攀升以及有限的自然资源,多变的经济状况和气候,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才能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1.(2022·山西省临汾市二模·24)《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十一次,都涉及洪水泛滥殃及邻国。战国时,处于战争状态的各国,把决堤放水作为进攻和防御的手段,造成严重后果。这从侧面说明()A.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B.孟子十分重视民生问题C.北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争霸战争阻碍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正是由于战国时期各国处于战争状态,把决堤放水作为进攻和防御手段,所以才有较多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现象,所以这从侧面说明,解决战争的问题就可以消除这种状态,而建立统一的国家就会根治各国间的战争问题,故选A项;《孟子》一书关注洪水泛滥殃及邻国问题,正面就可以说明他关注民生问题,而与题干要求“侧面说明”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的战争和洪水泛滥并没有提及是在南方还是北方,且当时北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由于战争导致洪水殃及邻国的现象能直接说明战争阻碍经济发展,不符合“侧面说明”,且一般认为战国时期的战争属于兼并战争,而争霸战争是在春秋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2.(2021·江苏高考·15)图2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图2注:章鱼上面字:美孚石油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

由材料“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美孚石油”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图中下一个意指美孚石油公司的不断扩张,说明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故选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生态环境的恶化,排除A项;随着美孚石油公司的不断扩张,进一步垄断了石油资源,排除B项;材料强调经济领域的垄断组织,并未提及政治领域的权力制衡,排除D项。13.(2021·福建高考·16)1979年,苏联一官方媒体评论道:“资本主义正在把人类社会推向生态灾难。……唯有社会主义团结、人道的社会关系,才能使自然与人类社会真正和谐共处。”这主要反映了该时期()A.苏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B.资本主义国家存在严重的生态危机C.生态环境成为冷战竞争的宣传话题D.环境保护成效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答案】C【解析】据材料“资本主义正在把人类社会推向生态灾难。……唯有社会主义……才能使自然与人类社会真正和谐共处”并结合所学知识,1979年正处于美苏冷战期间,可知生态环境成为冷战竞争的宣传话题,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比,排除A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并未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排除B项;环境保护和社会制度无必然关系,排除D项。14.(2022·湛江市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3)唐朝时期,江东犁、铁搭、龙骨水车等生产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推进了“与水争田”。在丹阳(今江苏镇江境内)的练湖里有横截十四里的长堤,泄去湖水,“取湖下地作田”。杭州的钱塘湖里也有千亩以上的漏税田亩。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唐代()A.国家赋税制度还有待完善B.围湖造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C.治湖营田在江南卓有成效D.技术改进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答案】C【解析】据材料“杭州的钱塘湖里也有千亩以上的漏税田亩”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江南地区更多湖水地被辟为耕地,故选C项;唐朝时期赋税制度从租庸调转向两税法,而材料旨在强调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耕地面积的扩大,排除A项;据材料“生产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推进了‘与水争田’”可知,生产工具的改进促使人们开垦出更多的耕地,过度围湖造田会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排除B项;人口南迁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15.(2021·安徽蚌埠一模·22)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农业调整法》违宪,该法被废止,但农业管理局继续存在并仍然负责管理农业生产。随后,罗斯福敦促国会迅速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分配法》,以确保能够向受灾农民提供连续不断的援助。这说明罗斯福新政()A.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B.使得总统权力有所扩大C.是以救济和复兴为核心D.注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最高法院裁定《农业调整法》违宪,不仅政府主导的农业管理局继续存在,而且总统还敦促国会继续出台法案来解决问题,打破了传统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的制约平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得总统权力有所扩大,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在美国权力机构内部总统权力增长,与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确实以救济和复兴为核心,但这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的重点是罗斯福新政反映的美国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与生态环境改善无关,排除D项。16.(2021·北京房山区高三二模·9)“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下表反映出我国()年份文件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7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A.建国初期忽视环境保护B.日益完善民主管理机制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上述表格显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所以反映的是我国通过立法形式来保护生态环境,故选D项;题干仅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立法与环境保护,而不是建国初期,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立法与环境保护的内容,而不是民主管理机制的问题,排除B项;单凭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不能得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结论,排除C项。17.(2021·河北唐山二模·5)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引进推广,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供应,使得盈余的粮食可以投入市场出售;另一方面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这表明作物的引进推广()A.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B.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生活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D.促进了粮食贸易的发展【答案】B【解析】“增加了粮食供应,使得盈余的粮食可以投入市场出售”、“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说明高产作物的引进改进了民众的生活,也涉及到了社会经济发展,故选B项;“增加了粮食供应”说明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并不能说明国人的饮食习惯改变,排除A项;C项只体现了题干中的后半部分内容,以偏概全了,排除C项;D只体现了题干的前半部分内容,以偏概全,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8.(2022·山西太原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孔子很早就认识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他还强调:“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孟子提出“时养”即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和不可逆性,人们必须“不违农时”、“勿夺其时”。荀子继承了孔孟尊天重道的思想,把“受时”与“治世”相统一。更为重要的是,荀子将孔孟儒学的“知天命——畏天命”的社会伦理思想发展为“知天命——畏天命——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伦理思想,凸显了人类保护自然资源、使之用之不竭和永探生态平衡的生态伦理责任。——摘编自任俊华《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审视》材料二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的环境问题引起民众广泛的关注和忧虑,生态伦理学应时而生。施韦兹认为:“我们越是观察自然,我们就越是清楚地意识到,自然中充满了生命……每个生命都是个秘密,我们与自然中的生命密切相关。”利奥波德主张:“如果对待自然的态度全部以经济动机为出发点,那么在土地共同体中的大部分成员就会因为缺乏经济价值而被消灭。因此必须修订伦理标准,使之从经济学向生态学过渡,这既是土地伦理的全部内涵,更是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标准。”利奧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作为扩展的伦理学的一个方面,是现代生物中心论的或整体主义的伦理学的最重要的思想源泉。——摘编自曾建平《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生态伦理思想的异同,并简析导致不同的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伦理思想的积极作用。(9分)【答案】(25分)(1)相同:都敬畏生命;道德伦理和自然生态相结合;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不同:中国是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相统一,西方是先污染后治理;中国是社会伦理转变为生态伦理,西方是经济学向生态学的转变。(4分,任答1点即可)不同的原因:中国植根于农业文明,西方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西方受人文理性科学思想的影响;中国是儒家知识分子的推动,西方是社会精英和民众的共同参与。(8分,每点4分,任答2点即可)(2)有利于促进生态和谐;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提升人的品格境界;为人类构建和谐生态伦理提供了理论来源。(9分,每点2分,任答4点得9分)【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由材料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材料二“每个生命都是个秘密,我们与自然中的生命密切相关”得出都敬畏生命;由材料一“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材料二“生态伦理学”得出道德伦理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由材料一“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材料二“如果对待自然的态度全部以经济动机为出发点,那么在土地共同体中的大部分成员就会因为缺乏经济价值而被消灭”得出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第二小问不同,由材料一“生态伦理思想,凸显了人类保护自然资源、使之用之不竭和永探生态平衡的生态伦理责任”、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的环境问题引起民众广泛的关注和忧虑”得出中国是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相统一,西方是先污染后治理;由材料一“荀子将孔孟儒学的知天命——畏天命的社会伦理思想发展为知天命——畏天命——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伦理思想”、材料二“因此必须修订伦理标准,使之从经济学向生态学过渡”得出中国是社会伦理转变为生态伦理,西方是经济学向生态学的转变。第三小问不同的原因,由材料一“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的环境问题”得出中国植根于农业文明,西方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由材料一“知天命——畏天命的社会伦理思想”、材料二“这既是土地伦理的全部内涵,更是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标准”得出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西方受人文理性科学思想的影响;由材料一“先秦儒家思想”、材料二“利奧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民众广泛的关注和忧虑”得出中国是儒家知识分子的推动,西方是社会精英和民众的共同参与。(2)由材料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材料二“我们与自然中的生命密切相关”得出有利于促进生态和谐;由材料一“凸显了人类保护自然资源、使之用之不竭和永探生态平衡的生态伦理责任”得出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材料一“尊天重道的思想,把受时与治世相统一”得出有利于维护统治,缓和社会矛盾;由材料二“使之从经济学向生态学过渡,这既是土地伦理的全部内涵,更是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标准”得出有利于提升人的品格境界;由材料二“利奧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作为扩展的伦理学的一个方面,是现代生物中心论的或整体主义的伦理学的最重要的思想源泉”得出为人类构建和谐生态伦理提供了理论来源。19.(2023·湖南省A佳教育联盟·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952年,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对黄河的事情“亲自挂帅”,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根据黄河自身的特点和新中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治黄方针的指导下,提出了“兴利除害,分步治理”的治黄指导思想。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治理黄河的两个阶段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从治标到治本的综合治理,遏制了黄河水患。1954年3月,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达五万多人,许多包工队都重新整顿劳动组织,并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法,使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提高。1954年黄河顺利地渡过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