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1页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2页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3页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4页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第二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2、熟悉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第三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节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例如:去甲肾上腺素第四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药物的基本作用: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兴奋:凡使功能活动加强的作用。例如:肾上腺素兴奋心脏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快速而强效的心脏兴奋药。抑制:凡使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例如:阿司匹林退热;苯巴比妥催眠麻痹:当抑制过深时可使功能活动停止或接近停止而不易恢复。一、药物的基本作用第五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是指未被吸收的药物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作用。局部作用吸收作用是药物被吸收之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又称全身作用第六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是由于机体的整体性而通过机体反射机制或生理性调节间接产生的药物作用。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是指药物对其所接触的器官、细胞直接产生的作用。间接作用直接作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去甲肾上腺素第七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选择作用和普遍细胞作用药物的选择作用: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组织器官产生特别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不明显。药物作用选择性的原因:①组织器官对药物的反应性高,②药物对组织器官亲和力大。意义:在理论上可作为药物分类的基础,在应用上可作为临床选药和拟定治疗剂量的依据,在制药上可作为研究的方向。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第八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普遍细胞作用:有的药物对机体的各种组织都产生类似的作用,可影响酶的活性,干扰组织细胞的代谢,甚至引起细胞原生质变性,这种作用称为普遍细胞作用又称原生质毒。2、药物的普遍细胞作用第九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防治作用分为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预防作用:是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使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等、秋冬季接种流感疫苗等。治疗作用:是指药物针对治疗疾病的需要所呈现的作用。治疗作用又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二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第十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凡能消除致病原因的治疗。

对症治疗:凡能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

祖国医学提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这些是临床实践应遵循的原则。举例:(1)用抗菌药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传染病,是对因治疗。(2)用解热镇痛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是对症治疗。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第十一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药物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不利的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是非期望的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第十二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撤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耐受性依赖性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及药理作用相关与用药机体的反应性相关第十三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副作用:治疗剂量出现的与用药目的不符的作用。

副作用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并可以预知。

抑制腺体分泌阿托品松弛平滑肌不良反应副作用治疗作用用药目的的不同第十四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毒性反应: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急性毒性:用药剂量过大而迅速发生的毒性反应,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常损害:肝、肾、骨髓及内分泌等器官功能,一般比较严重,危害较大。不良反应第十五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三致”反应,是药物损伤细胞遗传物质所致的特殊毒性作用或潜在性毒性作用,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致癌(导致恶性肿瘤)致畸(导致胎儿畸形)致突变(导致基因突变)第十六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致畸作用:有些药物能影响胚胎发育,引起畸胎。妊娠头3个月用药需谨慎。

第十七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安眠药反应停于1957年上市。动物试验口服给药时测不到致死量,人服用过量也不昏迷,被认为是安全安眠药,可不经医生处方直接在药店销售。它与镇痛、镇咳、退热药等配制成复方,以各种商品出现在市场上。1958年在西德发现一种罕见的畸形婴儿,称为“海豹胎”,是由于孕妇服用反应停所致。据西德卫生行政部门统计,反应停造成1万名畸形儿,其中有5000人存活,1600名需安装人工肢体。英国有600名婴儿出生,400名存活。两国在当年便禁用此药。日本于1962年9月才禁止使用,于1962年至1963年又多出生549名畸胎儿。反应停事件(沙利度胺)第十八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九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后遗效应: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阈浓度(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苯巴比妥催眠→次晨头晕、困倦不良反应第二十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也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抑制,耐药菌过量增殖,而引起的新的感染。如伪膜性肠炎等。不良反应第二十一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伪膜性肠炎第二十二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伪膜性肠炎为抗生素疗法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达44%。最容易引起伪膜性肠炎的抗生素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实际上所有口服抗生素均可引起伪膜性肠炎。抗生素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而耐药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乘机繁殖,并可产生肠毒素,使结肠粘膜发生坏死和形成伪膜。伪膜是由纤维素,坏死细胞和少量炎症细胞构成的。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发生肠穿孔及中毒性休克。常见症状有腹泻、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腹泻常在抗生素疗程中的第2~9天发生,大便水样或粘液样,可带血液,常排出伪膜。伪膜性肠炎:第二十三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5)撤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出现的症状,也称停药反应。反跳现象:如果撤药反应为原有疾病症状迅速重现或加剧的现象。

例如长期应用普萘洛尔降压药,突然停药出现的血压升高的现象。不良反应第二十四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6)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经接触少数致敏的机体所引发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仅见于少数特异质病人,很小量即可引起。

致敏源:药物本身药物代谢产物制剂中的杂质或辅料不良反应第二十五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临床表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也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肝肾功能损害或过敏性休克等。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第二十六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第二十七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1、停药,就地平卧抢救。2、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可每隔30分

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3、氧气吸入,必要时人工呼吸,肌注尼可刹米或山梗菜

碱,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4、抗过敏: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并根据病情给予升

压药物。5、纠正酸中毒和遵医嘱给予抗组胺类药物。6、如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7、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及其它病情变化,注意保

暖,并做好病情记录。患者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第二十八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7)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是由于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例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在应用伯氨喹或磺胺类等药物治疗时所发生的溶血现象。不良反应第二十九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8)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必须增加药物剂量方可保持原有药物效应,称为耐受性。停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性可逐渐恢复原有水平。耐药性: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耐药性,也称抗药性。

化疗药物:抗病原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抗恶性肿瘤药统称为化疗药物。交叉耐药性:是指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应用同一类药物时也会出现耐药性。不良反应第三十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9)依赖性:指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是患者对药物产生精神上的依赖,停药会造成患者极大的精神负担,有主观上的不适感觉,渴望再次用药,没有客观上的体征表现。

躯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是患者长期用药对药物产生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将产生强烈的戒断症状,表现为精神和躯体方面一系列特有的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绝大多数依赖性药物同时兼有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久用可以成瘾。不良反应第三十一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节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三节药物的量效关系与构效关系第三十二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教学要求1、掌握受体、激动药、阻断药、极量、治疗指数概念2、熟悉药物作用机制、受体的特性、受体的调节、量效关系3、了解药物与受体的关系量效曲线第三十三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药物作用机制药物?能起作用?产生作用了解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的本质提高药物疗效和防止不良反应第二节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三十四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是通过药物分子与机体靶细胞成分间的初始理化反应,主要与药物理化性质有关:

如吸附作用、沉淀作用、渗透压改变、离子交换、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引起细胞内外环境改变,产生药理效应。

1改变渗透压如口服硫酸镁,静注甘露醇。2改变pH值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第三十六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特异性药物作用主要与药物化学结构有关,是通过药物分子自身结构的特异性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基团结合,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1影响酶的活性2参与或干扰代谢过程3影响物质转运过程4作用于受体(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第三十七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

受体:受体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识别和结合周围环境中特异的化学物质,通过信息传递引起生物效应的细胞固有蛋白质。大多数是糖蛋白或脂蛋白,在体内有特定的分布。

配体:是能与受体结合的特异化学物质总称,如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如组胺等)和化学结构与之类似的药物。配体与受体结合,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而引起生物效应。

二、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第三十八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受体类型细胞膜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如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阿片受体、组胺受体、胰岛素受体等。胞浆受体:位于胞浆,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等。胞核受体:位于胞核内,如甲状腺素受体(也存在于细胞质内)。根据受体存在的部位分为:第三十九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特异性2.敏感性3.饱和性4.可逆性5.多样性(二)受体的特性第四十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特异性:受体对其配体具有高度特异性识别能力,能与其结构相适应的配体特异性结合。特定的受体只与某种特定的配体结合,受体结合部位与配体的结构具有专一性,从而产生特定的效应。第四十一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敏感性: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合就能产生显著的效应。饱和性:因受体的数目是一定的,当配体达到某一浓度时,其最大结合值不再随配体浓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饱和性,作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之间存在竞争结合现象。第四十二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可逆性: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配体-受体复合物可以解离,且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可被其他特异性配体置换。

多样性:同一类型受体可广泛分布在不同的细胞而产生不同的效应。第四十三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药物与受体(1)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受体结合大多数是通过氢键、离子键或分子间引力(范德华力),结合不牢固,容易解离,是可逆性结合,作用时间较短;(一般药物为短效类,例如硫喷妥钠,为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常用于静脉麻醉、抗惊厥等)

少数药物以共价键结合,比较牢固,不易解离,故作用持久。(长效类药物例如酚苄明,与α受体共价键结合,作用时间长)第四十四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亲和力是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亲和力大则结合的受体多,亲和力小则结合的受体少。内在活性是药物与受体结合时能激动受体的能力。药物具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生物效应尚需具备两个条件,即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第四十五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1激动药(受体激动药):

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2部分激动药:亲和力较强,但内在活性弱可与大量受体结合,单独应用时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二、拮抗药或受体阻断药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非但不产生生物效应,反而使激动剂不能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第四十六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部分激动药具激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若与

激动药合用,二药浓度均很低时,部分激动药

发挥激动效应,并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强,达一

定浓度后,部分激动药已占据受体而体现能拮抗激动药的作用。第四十七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受体的调节

受体调节:由于受体的数量、分布、亲和力等易受生理、病理、药理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称为受体调节。受体调节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其调节的效果,可分为:向上调节和向下调节

第四十八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向上调节: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时,可使体内相应受体数目增多或敏感性增强。是造成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出现反跳现象的原因。普萘洛尔→敏感性增强向下调节: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时,可使体内相应受体数目减少或敏感性下降。是使药效降低、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第四十九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也与药物效应成正比,这种关系称为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药物剂量是指用药量的大小。用药的剂量太小往往无效,剂量太大又会出现中毒症状。第三节药物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第五十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无效量:指不出现效应的剂量。2.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是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第五十一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极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至于中毒的剂量。国家药典规定对某些药物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用药时,一般不得超过极量,否则对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医护人员应负法律责任。极量有一次极量、一日极量、疗程总极量以及单位时间内用药极量之分,应予区别。

4.有效量(常用量)介于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

又称治疗量。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

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第五十二页,共六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5.最小中毒量药物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6.中毒量介于最小中毒量和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7.最小致死量药物引起死亡的最小剂量。8.致死量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