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颈椎病肩周炎_第1页
落枕颈椎病肩周炎_第2页
落枕颈椎病肩周炎_第3页
落枕颈椎病肩周炎_第4页
落枕颈椎病肩周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第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落枕(stiffneck)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系颈部伤筋。轻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如果频繁发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第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病因病机】颈项侧部主要由手三阳.ppt和足少阳经所主,因此,手三阳和足少阳筋络受损,气血阻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所致。第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辨证】主症

颈项强痛,活动受限,头向患侧倾斜,项背牵拉痛,甚则向同侧肩部和上臂放射,颈项部压痛明显。风寒袭络气血瘀滞

第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配穴操作

毫针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点刺出血。方义第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2.其他治疗(1)拔罐法(2)耳针法第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极好,常立即取效,针后可配合推拿和热敷。

2.睡眠时应注意枕头的高低要适度,避免风寒。

3.中老年人反复出现落枕时,应考虑颈椎病。第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颈椎病第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称其为颈椎骨性关节病,简称颈椎病。西医将颈椎病分为5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第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分类局部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第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颈型

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第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神经根型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第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脊髓型

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第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椎动脉型

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第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交感神经型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第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其他型

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第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的鉴别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特殊试验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早期,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椎体不稳,颈肌防御性痉挛,刺激后纵韧带和椎体神经末梢。颈部疼痛、酸胀及沉重不适感,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感,有压痛。无髓核向后外侧方突出或钩突关节处的骨刺突入椎间孔,引起对神经根的压迫,常因寒冷、劳累、睡眠不佳而诱发。一侧颈肩上肢反复发作的疼痛、麻木,仰头、咳嗽时症状加重,手指麻木,活动不灵。压头、牵拉试验阳性钩椎关节增生及椎体不稳,关节松动,使横突孔出现移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与头颈部活动相关,出现头痛、头晕、视觉障碍、耳鸣耳聋,头痛多为一侧,呈跳痛、刺痛引颈、旋颈试验阳性第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病理病因学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外伤颈椎管狭窄运动和颈椎病的关系脊髓血供和颈椎病的关系第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椎间盘第二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椎间盘结构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椎间盘退行性变病理发展

“离心模式”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椎间盘成分水蛋白聚糖胶原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外伤常是诱发颈椎病的因素(1)外伤会加重颈椎病变的压迫作用而发作颈椎病直接外力打击头部或颈部间接暴力医源性(2)好发部位:下颈椎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颈椎椎管狭窄是颈髓压迫症即脊髓型颈椎病的前置因素中国人颈椎椎管前后径X线片:大于13mm正常小于13mm狭窄CT:大于10mm正常小于10mm狭窄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运动和颈椎病的关系颈椎和腰椎活动度大,所以颈椎和腰椎病变多,胸椎椎管比颈椎腰椎的小但不发病。活动时突出物与神经或脊髓相互摩擦,造成局部充血和肿胀,可使症状出现和加重。突出物和椎动脉摩擦会出现血管痉挛,出现脑缺血症状。制动和颈椎牵引是防治颈椎病的一个方法。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C5上臂外侧C6拇指C7示、中指C8环、小指T1上臂内侧

颈神经感觉支配区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C2-3胸锁乳突肌C5-6肱桡肌C3-4斜方肌C5-6桡侧伸腕肌C4-5菱形肌C5-6旋后肌C5-7前锯肌C5-6伸指总肌C5-T1胸大肌C5-6外展拇肌C5冈上肌C6-7旋前圆肌C5-6冈下肌C6-8桡侧屈腕肌C6-8背阔肌C8-T1拇收肌C5-6三角肌C8-T1尺侧屈腕肌C5-6肱二头肌C8-T1蚓状肌C7-8肱三头肌C8-T1骨间肌上肢肌肉神经支配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前阴影增宽颈椎失稳椎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小关节增生椎间孔改变椎管矢状径改变韧带钙化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真空现象许莫结节形成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病因病机】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肝肾不足,筋骨失养;经络受阻;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治疗】

治法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取穴: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操作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手阳明经穴位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口、齿、鼻等头面器官病,咽喉病,及经脉循行所过的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部的病变。

商阳高热、昏迷三间嗜卧合谷汗证、滞产阳溪头面器官病,热病腕痛偏历水肿、耳疾手三里上肢不遂曲池上肢不遂、热病、隐疹

臂臑目疾

肩髃隐疹扶突局部病症肺疾迎香面疾、胆道蛔虫症第四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上臂

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三角肌下端)肩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肩平举,肩前凹陷中)颈

扶突:平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面

迎香:鼻翼中点外(0.5寸)鼻唇沟中。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手三间:第2掌指关节后。合谷:第1、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腕

阳溪:腕横纹桡侧,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拇指上翘)前臂

偏历:阳溪与曲池,腕上3寸手三里:连线上,肘下2寸肘

曲池: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手少阳经穴主治主治疗侧头病,耳、目、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变。中渚耳疾阳池侧头病,耳、目、疟疾、消渴支沟咽喉病、胁肋、热病便秘、胁痛外关外感热病、上肢痹痛肩髎肩背痛翳风耳疾、面瘫、颊肿耳门局部病症耳疾丝竹空偏头痛、目疾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中渚:第4、5掌指关节后之间凹陷中。上肢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外关:尺、桡骨之间2寸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

肩肩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肩yu后寸许的凹陷中。翳风:平耳垂下缘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头面耳门: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丝竹空:眉梢处凹陷中。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手太阳经穴主治主治头面器官病、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所过的上肢外侧后缘、肩胛部、颈项部、面部病变。少泽乳少、昏迷、高热后溪头面器官病、落枕、腰扭伤、盗汗支正咽喉病、热病疥疮生疣天宗颧髎局部病症听宫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少泽: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上肢后溪:第5掌指关节后凹陷中,横纹头赤白肉际。腕骨:第5掌骨基底部与钩骨之间。支正:腕上5寸,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阳谷: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中,赤白肉际。小海: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尺N沟中)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肩胛

天宗:冈下窝中点,平第4胸椎。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上1/3折点处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约平鼻翼下缘)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足少阳经穴

瞳子髎:目外眦旁,眶骨外缘凹陷中。听会: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头面阳白:瞳孔直上,眉上1寸。头临泣: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

肩井:大椎~肩峰端连线之中点。躯干日月: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带脉:第11肋端(章门)直下平脐处。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足少阳胆经

环跳:股骨大转子高点~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股风市: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

(直立垂手,中指尖下是穴。)下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小光明外踝5寸腓骨肢

腿悬钟上3寸前缘丘墟: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足临泣:第4、5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

足凹陷中。足窍阴:第4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第六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足少阳经穴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头项部穴——局部病症躯干胁肋部穴——局部病症、邻近脏腑病症肘膝以下穴——主治头、目、耳、咽喉病以及神志病。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风池头痛、眩晕——内外风所致均宜祛风风市预防中风、遍身瘙痒

环跳臀部病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阳陵泉

胆病、筋病等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治疗措施

1、口服药物治疗: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然药效已所剩无几,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极大。

2、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治疗措施

3、理疗法: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较微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且经常理疗易对皮肤产生烫伤,甚至导致癌变。

4、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颈椎病伴有骨折、骨关节结构紊乱、骨关节炎、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应禁此疗法。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治疗措施

5、针灸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颈椎病的发生多由于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灸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针灸对患者来说有一定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晕针、惧怕扎针的情况;且针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6、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单次阻滞每周两次,5次为一疗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每5次为一疗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神经阻滞疗法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故须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至少须连续治疗2~4个疗程。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治疗措施

7、手术法:手术法的原理主要是减轻压迫,消除刺激、增进稳定,防止进行性损害。但手术并发症与禁忌症较多,危险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如年龄偏大、身体欠佳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术治疗。8.用贴剂!一般市场上比较好的贴剂有很多,比如:通锥速效帖治疗颈椎病就很不错!要选的话最好就是纯中药的!第七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生化药物治疗

采用从猪的四肢骨或牛的胎骨提取出的骨肽制剂骨肽片、骨肽注射液等治疗颈椎病,有临床研究表明,口服骨肽片3周(2片,tid),对神经根型、脊椎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74%、68%、90%和75%。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预防措施

1、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2、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3、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5、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6、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7、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8、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9、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10、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选择一张适合颈椎病患者的床

从颈椎病的预防角度说,应该选择有利于病情稳定,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为佳。因此,选择一个放在床板上有弹性的席梦思床垫为好。它可以随着脊柱的生理曲线变化起调节作用。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选择一个适合颈椎病患者的枕头

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这个“正常”位置是指维持头颈段本身的生理曲线。这种重量曲线既保证了颈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内的生理解剖状态。因此一个理想的枕头应是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因为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可减少在睡眠中头颈部的异常活动。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其次,对枕蕊内容物选择也很重要,常用的有:

①荞麦皮:高。

枕头高以8~15cm为宜,或按公式计算:

(肩宽-头宽)÷2。

②颈椎枕亦可起预防或治疗作用。第七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颈椎病患者的睡眠体位

一个良好的睡眠体位,应该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及双膝呈屈曲状,此时全身肌肉即可放松,这样,最好采取侧卧或仰卧,不可俯卧。第七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颈椎病哑铃医疗体操(一)

1.屈肘扩胸:两腿分立肩宽,两手哑铃自然下垂,两臂平肩屈肘,同时向后扩胸。反复12~16次。

2.斜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肘置于胸两侧,上体稍向左移,右手向左前斜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3.侧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进置于胸两侧,左手持哑铃向右侧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4.上方出击,两腿分开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时置于胸两侧,右手持哑铃向上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第七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颈椎病哑铃医疗体操(二)

5.伸臂外展: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持哑铃下垂,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举,左右交替重复6~8次。

6.耸肩后旋: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两臂伸直向下,两肩用力向上耸起,两肩向后旋并放下,反复进行12~16次。

7.两肩后张扩胸后伸: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两肩伸直外旋,两肩后张,同时扩胸,反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