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美术-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美术-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美术-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美术-中西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中西古典园林教学目标:1、学习鉴赏中西古典园林,用比较的方法了解中西园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手法,提高对古典园林艺术鉴赏能力。2、体会中西自然观的不同,在园林艺术的鉴赏过程中窥见他们背后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的差异,3、重点学习中国私家园林的造园思想和造园手法,深切体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1、结合中西园林的形式特点及造园观念,理解“天然图画”与“人力穿凿”的含义。2、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教学难点:领会中西古典园林艺术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文化的差异。教学过程:导入:

我们宁阳的金阳广场分为两个部分,东边广场部分和西边园林部分,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那么,你比较喜欢哪部分呢?为什么?广场部分为西方园林风格,西边的园林部分为中国古典园林风格。请同学思考、回答:园林由哪些元素组成?用几个词、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园林。有山水路径,有花草树石,有亭台楼榭……是城市中的山林,是关于美的创造,是精神的栖居地,是理想化的生活……讲授新课:

什么是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的功能是满足人们起居、待客、审美的要求。与建筑相比,园林的审美功能更加突出。

有自然景观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多种形式。

比较两组图片,区别中西园林建筑手法的不同风格,体会“天然图画”与“人力穿凿”的区别——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西方园林“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一、中国古典园林——(一)皇家园林:

始于商周(囿,周文王的“灵囿”),成于秦汉(苑,汉代“上林苑”),明清达到高峰。

特点是大而华丽的皇家气魄,所谓“移天缩地在君怀”。颐和园是其中的代表。

颐和园,前身叫“清漪园”,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园林——欣赏:万寿山、昆明湖、三仙山、佛香阁、长廊、清宴舫、十七孔桥、西堤玉带桥……(二)私家园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精华。1、造园思想:师法自然,以物比德,诗情画意

魏晋以来,文人追求隐匿、出世的生活,从繁华中挣脱出来,寄情山水,“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也正是因为向往“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意”的生活,江南宅院多由士大夫阶层参与甚至独立设计,崇尚自然,再现山水,可谓“优雅画境家山林,丰富玲珑别洞天。”2、园林有三境:生境(自然美)、画境(艺术美)、意境(理想美)。

提问:哪一“境”最重要?

意境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3、造园手法: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充分利用天然地形。模仿自然、怡情山水——追求自然本真之美,营建手法尽量不着痕迹。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使心情愉快。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不完全模仿,把握山水神韵:如叠石为山。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灵动流转突破空间局限,带来含蓄幽美的意境:如九曲桥、曲廊、小径。讲究细节、设计精巧——细节精心布置,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如漏窗、天井小院。诗情画意、内涵丰富——营造有文化品味的审美意境:如拙政园(中国私家园林之最)与谁同坐轩、留听阁。4、造园要素: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园林设计者,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造型要素实现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想?欣赏图片——园林中的石:瘦、漏、透、顽、险、秀……园林中的水:曲折蜿蜒、高下起伏,常用掩、隔、破的理水之法。园林中的植物:姿态美、色美、味香、有象征性。园林中的建筑:多曲、多变、雅朴、通透;可观、可行、可居、可游;厅堂是主体、斋供读书、榭可临水观望、亭是诗眼……二、西方古典园林——(一)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造园思想:知识阶层的审美理想:“美来自于和谐”——对称、均衡、秩序。造园手法:因地制宜的“台地园”。(二)

古典主义的法国1、造园思想:自然美不是最美的,必须经过人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2、造园手法和艺术特点:

欣赏图片,请同学们思考:与中国造园手法相比较,法国园林主要有哪些特点?

平展、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安德烈勒诺特:“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植物:主要元素,强调图案之美。水景:镜面般的静水,盛大的喷泉、瀑布。路:对称、笔直、宽广、平坦。建筑:府邸处于园林的中心,大规模单体,严格对称,重点装饰。雕塑:装饰建筑,装饰路边和水景,引人入胜。小结:中国北京的颐和园和江南私家园林,亭阁临水、曲廊古木,人工与天工浑然一体;法国和意大利的古典园林,林木丰茂、径直坛正,是秩序井然的人造园林图画。自然观:布局特点:造园特点:艺术追求:园林代表

中国崇尚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自然山水式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意境美颐和园

拙政园西方驯服自然

改造自然几何图案式秩序井然

主从分明人工美法国

意大利学情分析——中西古典园林高中生有了一定的美术鉴赏的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逐步形成。对建筑的学习学生有着很大地兴趣。(1)学生对中国的古典园林更加了解。(2)同学们对西方的古典园林了解很少。(3)同学们在以前的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如何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比较。(4)学生思想活跃,贪玩,吃苦精神差,多增加互动环节,玩学结合,学论联系,增强课堂的趣味,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课堂设计应该联系社会,给学生的兴趣联系起来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分析——中西古典园林一、本课生动自然,形式多样,图片资料详实,讲解清晰比喻恰当,能很好的带动学生思路。中西古典园林风格各异,艺术水平都很高,都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二、

教师学生之间互动积极且生动,课堂的组织和上课的课程控制都很准确,对中西古典园林的分析准确到位,学生对此也比较感兴趣。本堂课活泼开放,增加些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三,教学时教师的注意点

1.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利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

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

2.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3.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4.鉴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可以采用提问、谈话及卷风考试的方法来进行,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教材分析——中西古典园林(一)、教学目标:1、学习鉴赏中西古典园林,用比较的方法了解中西园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手法,提高对古典园林艺术鉴赏能力。2、体会中西自然观的不同,在园林艺术的鉴赏过程中窥见他们背后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的差异,3、重点学习中国私家园林的造园思想和造园手法,深切体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二)、主要知识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特点。2、中西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基本差异。3、中西古典园林不同的设计思想所体现的文化观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结合中西园林的形式特点及造园观念,理解“天然图画”与“人力穿凿”的含义,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难点:领会中西古典园林艺术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文化的差异。评测练习——中西古典园林一、填空题:1、欧洲古典园林的特点是、。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哪些?2、如何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美?课后反思——中西古典园林中西古典园林这一课,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两者的比较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美术鉴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

知识含量高、内容深广,很有探究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通过本课的教学认真反思之后,我想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好这类课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欲望1.把知识融入故事当中,用故事来吸引学生,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2.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鉴赏课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鉴赏的方法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的热情投入换来学生的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课标分析—中西古典园林美术鉴赏课首先确立了新的知识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2、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