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免疫与计划免疫_第1页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免疫与计划免疫_第2页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免疫与计划免疫_第3页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免疫与计划免疫_第4页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免疫与计划免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单选题

1.(2019•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婴儿出生后,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种的疫苗

以及接种疫苗的目的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2.(2020•北京密云•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是人体识别和清除异物的过程B.非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种病原体起作用

C.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D.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3.(2020•北京通州・九年级期末)“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B.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

C.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2020・北京房山•九年级期末)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

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下列有关艾滋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静脉吸毒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B.艾滋病病人流出的汗液是传染源

C.确定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检测其体内是否有艾滋病病毒抗体

D.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共用马桶、浴缸、拥抱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5.(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B.泪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C.皮肤具有保护作用D.白细胞(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

6.(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去某些热带国家旅游时,需要接种黄热病等传染病疫苗获得“国际预防接种证明

书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出血等为主要症状,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

播,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下列关于黄热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热病毒是黄热病的传染源

B.黄热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C.消灭伊蚊可切断黄热病的传播途径

D.接种黄热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原

二、综合题

7.(2019•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

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突出贡献。癌细胞可产生某种物质与免疫细胞表面的CTLA-4蛋白结合,

1/19

从而抑制免疫细胞对其查杀和清除作用。詹姆斯・艾利森所研究的药物能作用于CTLA-4蛋白,避免癌细胞与免疫细

胞的结合,为治愈癌症带来新的希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癌细胞又被称为“脱缰的野马“,它们的过程失去控制,细胞无限增殖,形成肿瘤。肿瘤细胞可通过

系统进入其他部位的组织和器官,导致扩散和转移。

(2)口服抗癌药物是一种传统的化疗方法,药物主要在下图中的[]被吸收进入癌症患者的血液。药物

代谢后的物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形成原尿,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化疗具有较大的副作用。

(3)免疫疗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了研究CTLA-4蛋白抑制药物A对于黑色素瘤的治疗是否有效,科研人员

在保留常规化疗药物B的基础上对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临床实验,记录不同临床处理方式下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如

下表。

患者的生存率(%)

组别人数临床处理方式

1年2年

I251使用药物A+B47.328.5

II251使用药物B36.317.9

由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可知,无论是临床实验的第1年还是第2年,都是I组生存率(选填“高于”或“低于”)II

组,该结果说明。

(4)除了治疗,人们一直在努力预防癌症的发生。目前宫颈癌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状瘤

病毒导致的,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提高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_________免疫。

8.(2019•北京石景山•九年级期末)深圳某工厂爆发了一起腹泻疫情,经研究确定该疫情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

急性肠胃炎。诺如病毒种类多样,变异速度很快,每2—3年就会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新变异类型。医务人员就患

者饮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依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某工厂员工食用饭菜及就餐批次风险分析

调查发病

发病率做菜厨师及身体状况

人数人数

第一批就餐的员工1976139.96%朱师傅,诺如病毒检测呈阳性

第二批就餐的员工771114.29%李师傅,诺如病毒检测呈阴性

2/19

未就餐的员工7500

(1)深圳某工厂有数十名员工集中爆发的急性肠胃炎疫情是一种病,诺如病毒是引发此病的

(2)由表中数据可知,发病率最高的是的员工,他们食用了被,引起工厂员工集中患病的人是

,他属于本次疫情的。

(3)本次疫情暴露出工厂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存在的漏洞,若你是该工厂的管理者,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你的建议是。

(4)研究显示,志愿者口服减毒诺如病毒可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__,起到免疫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持续时

间并不长,数月后,仍然有可能感染此类疾病,分析原因可能是。

9.(2020•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侵犯多种器官,常引

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某地一所小学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在流行发病期间对该校六个年级30

个班级,共1471人,发病情况、处置措施等情况进行记录统计,结果如下。

(1)腮腺炎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在腮腺、睾丸和卵巢等腺器官的组织细胞中。当腮腺炎发生时,腮腺导管部

分阻塞使唾液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唾液潴留引起剧烈胀痛。据此判断,腮腺属于(选填“内分泌''或"外分泌”)

腺。

(2)对该小学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据统计,首发病例发生在9月6日,截至

到9月21日,累计发病人数达人。

(3)造成了疫情扩大的原因是,一方面初期没有对患者及时隔离,另一方面,从腮腺炎病毒侵染人体到发病时间

较长,约12〜25天。其中携带病毒的儿童属于,可以散播病原体。

(4)疫情发生后,除了停课处理,还有很多孩子应急接种了腮腺炎疫苗。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疫苗注射进入人体,可引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o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

有效控制了疫情。

10.(2020•北京大兴•九年级期末)猩红热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多见于儿童。回答

问题:

3/19

图1

(1)溶血性链球菌呈链状排列如图1,其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内的o

(2)当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患者咽部时,患者会出现化脓性咽炎,这时人体血液中的会大量聚集并吞噬链球

菌,这个过程属于人体的免疫。

(3)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猩红热的传染源是,医生建议保持室内通风,这

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4)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猩红热,研究人员用某种抗生素检测溶血性链球菌的耐药性,结果如图2,be段表明:

溶血性链球菌存在耐药性变异类型,抗生素起到了的作用,培养一段时间后该变异类型数量增加。

11.(2019•北京顺义•九年级期末)金秋十月,国际马拉松赛又为北京增加了一张亮丽的名片,参加马拉松比赛,

赛前早餐要以清淡为主;赛中要调整好呼吸,注意补充水分;赛后要迅速保温、补水等。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

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⑴人体的进行甲图所示的过程①时,膈顶部(填“上升"或吓降’);空气中的氧气透过壁和毛

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经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填

选项)。

a.左心室b.肺静脉c.主动脉d.左心房e.各级动脉

A..a->b->c->d->eB.b->d->a->c->eC.c->e->d->a->bD.e->d->c->b->a

(2)图中泌尿系统中,在肾单位中葡萄糖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t肾小囊

T一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3)细胞内蛋白质分解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填序号)和⑤。

(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流感疫苗注射上肢肌肉,被毛细血管吸收后首先进入心脏的

«流感疫苗作为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三、资料分析题

12.(2020•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4/19

每年12月〜1月是我国北方地区流感高发季节,为控制流感传播,人们通常会通过接种疫苗来进行预防。鼻内接种

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抗呼吸道感染免疫途径。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我国研制的一种鼻喷流感

减毒活疫苗(如图)预计很快会上市。

我国常见的流感疫苗几乎都是流感病毒灭活疫苗(IIV),这种疫苗内含有裂解且已死亡的病毒,这些病毒已失去

致病力但是保留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HV的安全性已经非常高了,科研人员为什么还要研制鼻喷流感减毒

活疫苗(LAIV)呢?主要是由于1IV只能引起短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且对于变异产生的新流感病毒无中和作用。

而LAIV属于减毒活疫苗,疫苗内含有活的已减毒的流感病毒。这种病毒能在人鼻腔温度(约32℃)下繁殖,但不

能在肺部等内脏器官温度(>37℃)下繁殖。当人们通过喷鼻免疫接种LAIV时,如同模仿自然感染过程,可引起

机体产生持久的特异性免疫。

同时,LAIV还有一些优于IIV的特点。首先,LAIV通过鼻腔喷入方式接种,无需疫反应打针,有助于提高儿童等

目标人群的接种意愿。其次,LAIV不仅能刺激机体在体内产生抗体,同时还能够在鼻黏膜等处产生分泌型抗体,

这些抗体能在鼻腔黏膜提供一层保护,从而增强了鼻腔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三,从临床角度看,有数据表明LAIV

比IIV提供了更好的“群体免疫”(由于部分人群打了疫苗,其他未打疫苗的人群所获得的保护)第四,LAIV对变

异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好于IIV»

疫苗上市除了关注有效性,还要关注安全性。俄罗斯科学家对约13万名3〜15岁儿童的接种研究表明,除小于1%

的暂时性发热外,未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LA1V最普遍的不良反应是短暂的流鼻

涕、鼻塞及低热,无严重副作用,且对照组也有相近的同样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科学家研究认为6〜23月龄婴

儿接种LAIV后,哮喘的发生率增加,但在2〜5岁婴幼儿中未见增加。从全球来看,LAIV的使用仍需一段时间的

观察。

(1)在流感到来前接种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属于。接种的疫苗相当于,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

应的抗体。当病毒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

再以同样的方式将病毒清除。

(2)流感病毒较易发生变异,导致后代的“外貌”发生改变。产生这种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病毒的容易发生

改变。

(3)LAIV是通过鼻内接种的疫苗,结合文章中的信息和流感病毒传播的途径,分析LAIV能引起“群体免疫”的原

因是:由于部分人群接种了LAIV,减毒的病毒可以在人体的黏膜细胞内繁殖,以作为传播途径,传播

给其他未打疫苗的人群,使得这些人群也相当于接种了疫苗,从而获得保护。由此可见,“群体免疫”对于学校群体

抵御流感病毒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4)结合文中信息,若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在中国上市,在不考虑“群体免疫”的情况下,你会选择接种

这种疫苗来代替传统流感疫苗吗?理由是什么?»(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5/19

13.(2020•北京门头沟•九年级期末)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疟疾是20世纪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原始的、寄生性单细胞动物,由按蚊叮咬人的血

液进行传播。人类治疗疟疾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

提取出的奎宁,二是以屠呦呦为首的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为表彰她的突出贡献,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首位获得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根据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播类型上看,疟疾属于传染病。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注射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

(2)疟原虫侵入人体红细胞后,会迅速繁殖,导致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降低,引起人体出现症状。

(3)如果人体接种过期或未经冷藏而失去活性的疫苗,结果是体内不能产生,仍会导致感染,也就失去了计

划免疫的意义。

(4)除接种疫苗外,请写出一条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措施:o

14.(2019•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预防和监控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非常必要的。以下为北京市朝阳区保健

所对2013-2016学年度传染病发生情况的统计。

资料1:位于学生传染病总体发病率前4位的依次为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以经由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猩红热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经由空气飞沫传播或皮肤伤口感染传播;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

资料2:

2013~2016年朝阳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率统计

表1北京市朝阳区2013〜2016学年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率统计

呼吸道传染消化道传染

其他合计

学年人数病发病率病发病率

(%)(%)

(%)(%)

2013〜20141768713.440.030.053.53

2014~20152106342.700.040.022.76

2015〜20161856972.460.030.012.49

合计5732022.850.030.032.91

(1)根据以上资料可知,引起我区学生患传染病的生物类群主要有,我们称之为

6/19

(2)比较不同学段群体患病情况,对学段传染病防控工作要重点关注;比较不同传染病类型,可知

类型的传染病发病率高,这类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

(3)各学年不同学段学生水痘发病率均占传染病发病率首位。对于水痘这种传染病,同学们有不同认识:

a.“我得过水痘,肯定不会再感染水痘,原因是。”

b.“水痘疫苗没列入计划免疫,可能很多人不注射水痘疫苗。"

c.“学校人很多,具备传播途径。”

d.“水痘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极强。”

同学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请你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学校水痘防控的具体应急措施及理由:

15.(2020•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患有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吐痰时,

会把结核杆菌喷到空气中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据最新数据统计,全球70亿人群中约有20亿人携带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内会先处于休眠状态,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能引起咳嗽、淋巴结肿大、脑膜炎等症状。

20世纪40年代,人类研制出对肺结核有效的多种抗生素,提高了肺结核的治愈率,病人持续服药六个月后可恢复

健康。用药一两个月后,有些病人会因为身体发痒、肠胃不适等副作用很难坚持服药,这就导致新的问题——耐药

结核病出现。在中国,每10个结核病人里就有一个耐药结核病人。一个未经治疗的病人一年内大约可以传染15个

人。

肺结核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难应对的传染病之一。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我国政府决定加大投资强

化研究和创新,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预防,逐步完善相应政策及支持性系统。

(1)结核杆菌是引发肺结核的.肺结核属于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播途径是。

(2)结核病有多种类型,卡介苗在预防肺结核方面效果显著。新生儿通过接种卡介苗,体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使得机体获得免疫。

(3)“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肺结核病人,并给予最好的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4)根据资料内容对“肺结核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应对的传染病之一”做出解释:o

(5)2019年我国防治肺结核病日的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下列建议不正确的是

A.研发结核杆菌快速诊断工具,缩短确诊结核病的时间

B.研发新型抗结核病药品,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治愈率

C.研发电子设备提醒病人服药,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发生

D.感冒时大量服用抗生素,以免因为免疫力低下而更容易感染肺结核

(6)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提出青少年预防结核病的具体措施。

16.(2019•北京大兴・九年级期末)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恶性”细胞。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一定限制的,如人的细胞一般只能分裂

50〜60次,而癌细胞却突破了这种限制。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分裂,导致恶性肿瘤,即癌症。

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白细胞会识别并攻击它们。癌症并不同于感染,尽管癌细胞是自身细胞但由于其发

生了遗传变异等病理变化,免疫系统还是能够识别出恶性肿瘤细胞。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细胞上存在异常的分子,

对免疫系统来说,这些分子提示癌细胞为异物。

多年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其对癌症的免疫作用。然而,结果并不稳定。究其原因

是:人体内免疫系统存在免疫"刹车”机制。如人体内T淋巴细胞(一种免疫细胞)表面存在一种蛋白质——CTLA-

7/19

4,CTLA-4会终止免疫反应,起到免疫“刹车”的作用,防止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对机体正常细胞造成破坏。研究

人员发现,有些时候,肿瘤细胞可以利用免疫系统的“刹车”作用,躲避机体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免疫作用,而现代医

学治疗癌症的“新方向”是解除或减弱免疫系统的“刹车”作用。

研究人员提出假设:如果可以暂时抑制患者CTLA-4的活性,是否能使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进而提高对肿瘤细胞的

攻击性,从而缩小肿瘤的体积呢?他们设计了验证性实验:向小鼠体内注入合成的“模拟药物”,这种“模拟药物''可

以抑制CTLA4的活性。结果显示,抑制CTLA-4的活性,确实可以使多种肿瘤体积缩小。

研究人员研制出针对人类CTLA-4的药物一伊匹单抗,并招募那些晚期癌症患者,开展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结果显

示,在接受伊匹单抗治疗后,20%以上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病情在较长时间内得到了控制,治疗后的存活时间达

到了3年以上。这一结果已相当令人瞩自,因为在伊匹单抗这样的现代药物出现之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预期

寿命仅为7〜8个月。

(1)人体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制的,此功能主要是由细胞中的这一结构决定的,癌细胞的无

限增殖是一种分裂和分化异常的现象。

(2)从免疫角度来看,癌细胞属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这一过程属于免疫。

(3)正常机体内,T淋巴细胞表面的CTLA-4蛋白对免疫的“刹车”机制,可能表现在机体产生的能够作用于癌细胞

的抗体数量(增多/减少)。

(4)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所用的材料为(健康/患癌症)的小鼠。

(5)伊匹单抗的临床实验结果与小鼠“模拟药物”实验的结论。

17.(2020•北京昌平•九年级期末)科普阅读理解。

心肌是人体内再生能力最差的组织之一,当心肌出现梗死后,很难有新的健康心肌再生。

科研人员在过去的小鼠实验中发现,来自胎盘的混合细胞会向心肌细胞分化。为了鉴定究竟是哪一类干细胞引起了

心肌细胞的再生,他们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将目光集中在了胎盘Cdx2细胞上。科研人员从妊娠末期胎盘分离出

这类Cdx2细胞,经过体外单细胞培养和分裂分化实验,最终在培养皿中发现了呈杆状外观、有条纹肌节、可以自

主节律性搏动的细胞群。

为验证Cdx2细胞在体内的心肌再生能力,科研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图1)。他们在两组雄性小鼠中诱导心肌梗

死,其中一组通过静脉注射Cdx2细胞治疗,另一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在这些小鼠心梗发作后的第一时间,以及接受治疗的一个月和三个月后,研究人员分别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了它们

的心脏,结果如图2所示。追踪带有荧光标记的Cdx2细胞,他们观察到,那些细胞在三个月后直接迁移到了心脏

受损处,并且分化形成了新的心肌细胞和血管。而心脏的健康部位则没有发现迁移的细胞。

8/19

有意思的是,Cdx2细胞进入机体后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这对于利用Cdx2细胞进行异体细胞治疗来说

至关重要。

鉴于我们己经可以从人类足月胎盘中分离Cdx2细胞,且胎盘通常在胎儿出生后就被认为是可丢弃的无用之物、相

对没有获取细胞来源的伦理学担忧,研究者希望将来在此次发现的基础上,开发出修复人类心脏的细胞疗法。

请回答问题:

(1)心肌再生能力差的原因是心肌细胞不具有和分化的能力。

(2)研究人员体外培养从胎盘分离获得的Cdx2细胞,分化出了组织,依据是这群细胞都呈杆状外观、有条

纹肌节,且都具有的特性。

(3)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得出实验组小鼠左心室功能改善的结论,所依据的检查指标是

追踪带有荧光标记的Cdx2细胞,除了心肌细胞外,Cdx2细胞还分化形成了新的。

(4)根据文中信息,利用Cdx2细胞移植治疗人类心脏疾病,可能的优势有:。

A.直接迁移到心脏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

B.异体间细胞移植不发生免疫排斥

C.避免伦理道德争议

9/19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考点:疫苗的概念及原理.

【详解】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解: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疫苗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

获得相应的免疫力;由于这种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并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

于特异性免疫;进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在传染病的预防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

施.

故选B.

【点评】

掌握接种疫苗产生免疫力的原理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A

【分析】

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一般先调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防御它。非

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

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

物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

道防线,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A.免疫是人体识别和清除异物的过程,如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免疫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消灭相应的抗原,正确。

B.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种病原体起作用,错误。

C,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可吞噬多种病原体,错误。

D.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使体内产生抗体,在相应的病原体再次入侵时,快速高效的识别、清除,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C

【分析】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功能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非特异性免疫

10/19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切断其中任一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传染

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或受感染的动物等,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携带甲

型肝炎病毒的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等方

式。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

A.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行为等途径传播,错误。

B.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但是高蛋白食品吃得过多会给代谢器官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一些疾病,如

尿毒症,错误。

C.血液中白细胞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其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正确。

D.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免疫。

4.B

【分析】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

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详解】

A.静脉吸毒者因为大多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容易通过血液传播,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A正确。

B.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或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B错误。

C.确定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检测其体内是否有艾滋病病毒抗体,如果检测呈阴性,就可以确

定没有感染,C正确。

D.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共用马桶、浴缸、拥抱等

不会感染艾滋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此题要求了解艾滋病及其传播方式,并学会洁身自爱,保护自己。

5.A

【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具有专一性。

【详解】

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故A符合

题意。

B、D.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一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是先天的,属

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D不符合题意。

11/19

C.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

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免疫,

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的功能和类型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免疫的功能、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及第

三道防线的组成。

6.C

【分析】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

流行不起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

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

药物都是抗原。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详解】

A.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黄热病毒属于黄热病的病原体,故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组成,所以黄热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病毒内,故B错误。

C.伊蚊是传播黄热病病毒的媒介生物,属于传播途径,所以消灭伊蚊可切断黄热病的传播途径,故C正确。

D.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所以接种黄热

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体,故D错误。

故选Co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体的概念,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7.细胞分裂(分裂)循环④小肠过滤(滤过)高于(CTLA-4蛋白抑制)药物A对于黑色素瘤治

疗是有效的抗体特异性

【分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点:(1)能够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

构发生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增殖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细胞凋亡

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

(1)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恶

性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以侵入临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循环系统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

是癌的转移。

(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所以口服抗癌药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

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含有的大部

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其他没有被重吸收的成分,从肾小管流出,成为尿液。

(3)由表中数据可知,无论是临床实验的第1年还是第2年,都是I组生存率高于H组,该结果说明药物(CTLA-

4蛋白抑制)A对于黑色素瘤治疗是有效的。

12/19

(4)抗体就是病原体侵入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

质叫抗原,因此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属于抗原。注射宫颈癌疫苗后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该抗体只对人乳头状瘤病

毒有效,对其它病毒无效。因此这种免疫方式以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

关键是把癌细胞的知识与免疫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习。

8.传染病原体第一批就餐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朱师傅传染源督促食品从业人员在制作食品时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抗体诺如病毒产生了新的变异(原有抗体己经失效)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

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

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原是指抗原物

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

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等。因此,深圳某工厂有数十名员工集中爆发的急性肠胃炎疫情是一种传染病,诺如病毒是引发此病的病原体。

(2)传染病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因此,由表中数据可知,

发病率最高的是第一批就餐的员工,他们食用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工厂员工集中患病的人是朱师傅,他

属于本次疫情的传染源。

(3)本次疫情暴露出工厂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存在的漏洞,若你是该工厂的管理者,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建议是督促食品从业人员在制作食品时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4)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原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

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

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研究显示,志愿者口服减毒诺如病毒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起到免

疫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持续时间并不长,数月后,仍然有可能感染此类疾病,分析原因可能是诺如病毒产生了新

的变异(原有抗体已经失效)。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抗体和抗原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9.寄生外分泌调查法13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抗体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一旦离开活体变成结

晶体。

13/19

(2)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

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

叫内分泌腺。

(3)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

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

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

本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

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

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详解】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一旦离开活体变成结

晶体,所以腮腺炎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在腮腺、睾丸和卵巢等腺器官的组织细胞中。当腮腺炎发生时,腮腺导管

部分阻塞使唾液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唾液潴留引起剧烈胀痛。据此判断,腮腺属于外分泌腺,因为分泌物需要经过

导管运输到相应的部位,并没有直接进入血液之中。

(2)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

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

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因此,对该小学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据

统计,首发病例发生在9月6日,截至到9月21日,累计发病人数达1+1+4+5+2=13人。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

本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造成了疫情扩大的原因是,一方面初期没有对患者及时隔

离,另一方面,从腮腺炎病毒侵染人体到发病时间较长,约12〜25天。其中携带病毒的儿童属于传染源,可以散播

病原体。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疫情发生后,除了停课处理,还有很

多孩子应急接种了腮腺炎疫苗。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

是抗原,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所以疫苗注射进入

人体,可引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有效控制了疫情。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免疫的功能,病毒的生活方式,调查法的注意事项,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的区别。

10.核区(拟核)白细胞非特异性患猩红热的患者切断传播途径筛选(选择)

【分析】

①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流行环节: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②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天生的免疫,所以也叫天然免疫;特异性免

疫是出生后,身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所以也叫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14/19

【详解】

(1)溶血性链球菌呈链状排列如图1,其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内的核区(拟核)。

(2)当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患者咽部时,患者会出现化脓性咽炎,白细胞能吞噬病菌,所以这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

胞会大量聚集并吞噬链球菌,这个过程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3)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猩红热的传染源是患猩红热的患者,医生建议保持室内

通风,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猩红热,研究人员用某种抗生素检测溶血性链球菌的耐药性,结果如图2,be段表明:

溶血性链球菌存在耐药性变异类型,抗生素起到了选择的作用,培养一段时间后该变异类型数量增加。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1.下降肺泡B肾小管④右心房抗原特异性

【分析】

此题综合考查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循环、呼吸和排泄的有关知识以及学生的试图能力。从图可以看出,①表示吸

气,②表示呼气,③表示排遗,④表示排尿,⑤表示排汗。

【详解】

(1)①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

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循

环的途径是如下,

*

(15)(同化物)

由罐—:需一褊T心肩

—------.

肺循环:左心阱一N**J:彳1'―M动8,^'里

(140(-1««)

综上图分析可知,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肺泡一肺静脉-左心房T左心室T主动脉T各级动脉T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

所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经

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bdaceo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

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

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

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

15/19

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细胞内蛋白质分解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

的途径有④尿液和⑤汗液。

(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注射疫苗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右心房。疫苗进入人体后相当于抗

原物质,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只能对流感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是

特异性免疫。

【点睛】

在学习对知识点的联系要理清,注意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12.保护易感人群抗原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遗传物质鼻腔空气(飞沫)会,因为鼻喷流感

疫苗通过鼻腔接种,减少了注射时的疼痛和注射器不洁净带来的安全隐患。或因为鼻喷流感疫苗能够产生分泌型抗

体,在鼻腔就能提供保护。或因为LAIV能刺激机体产生持久的特异性免疫等。

不会,因为目前仅有俄罗斯有3〜15岁儿童的安全性实验检测数据,不具有全球性,对中国人的安全性上是否可靠

还不确定。或因为科学家提供数据表明在6~23月龄型婴儿接种LAIV,哮喘的发生率增加,2〜5岁不明显,但没有

其他年龄段的安全性数据等。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赫尔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

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

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

特殊蛋白质一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详解】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

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一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因此,在流感到来前接种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刺激机体

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病毒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

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病毒清除。

(2)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异差,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能够遗传给后代,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外界环境引起,并不能遗传

给后代。因此,流感病毒较易发生变异,导致后代的“外貌”发生改变。产生这种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容易发生改变。

(3)文中表示这种病毒能在人鼻腔温度(约32℃)下繁殖,但不能在肺部等内脏器官温度(>37℃)下繁殖。首

先,LAIV通过鼻腔喷入方式接种,无需免疫反应打针,有助于提高儿童等目标人群的接种意愿。其次,LAIV不仅

能刺激机体在体内产生抗体,同时还能够在鼻黏膜等处产生分泌型抗体,这些抗体能在鼻腔黏膜提供一层保护,从

而增强了鼻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因此,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姐在人鼻腔内繁殖,入侵鼻黏膜后刺激机体

产生抗体。流感为呼吸道染病,以空气、飞沫为传播途径。因此,LAIV是通过鼻内接种的疫苗,结合文章中的信

息和流感病毒传播的途径,分析LAIV能引起“群体免疫”的原因是:由于部分人群接种了LAIV,减毒的病毒可以

在人体的鼻腔黏膜细胞内繁殖,以空气(飞沫)作为传播途径,传播给其他未打疫苗的人群,使得这些人群也相当

于接种了疫苗,从而获得保护。由此可见,“群体免疫''对于学校群体抵御流感病毒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6/19

(4)结合文中信息,若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在中国上市,在不考虑“群体免疫''的情况下,会选择接种这

种疫苗来代替传统流感疫苗。理由是因为鼻喷流感疫苗通过鼻腔接种,减少了注射时的疼痛和注射器不洁净带来的

安全隐患。或因为鼻喷流感疫苗能够产生分泌型抗体,在鼻腔就能提供保护。或因为LAIV能刺激机体产生持久的

特异性免疫等。

不会选择接种这种疫苗来代替传统流感疫苗。理由是目前仅有俄罗斯有3〜15岁儿童的安全性实验检测数据,不具

有全球性,对中国人的安全性上是否可靠还不确定。或因为科学家提供数据表明在6~23月龄型婴儿接种LAIV,哮

喘的发生率增加,2〜5岁不明显,但没有其他年龄段的安全性数据等。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原和抗体的特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3.血液控制传染源贫血抗体坚持体育锻炼

【分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形成贫血。

(3)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详解】

(1)资料中,疟疾是20世纪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原始的、寄生性单细胞动物,由按

蚊叮咬人的血液进行传播。因此从传播类型上看,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

疟疾患者属于传染源,因此,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注射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控制传染源。

(2)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或缺少

蛋白质都会引起贫血。因此,疟原虫侵入人体红细胞后,会迅速繁殖,导致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降低,引起人体

出现贫血症。

(3)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

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如果人体接种过期或未经冷臧而失去活性的疫苗,结果是体内不能产生抗体,

仍会导致感染,也就失去了计划免疫的意义。

(4)除接种疫苗外,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措施: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愉悦心情或合理饮食等合理即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类型、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贫血的原因、疫苗免疫的原理。

14.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小学呼吸道空气、飞沫身体内能够快速产生大量水痘抗体开窗通风,

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传染病这章的知识,我们可以从传染病的环节和措施入手,并结合资料分析题目。

【详解】

(1)根据以上资料可知,引起北京朝阳区学生患传染病的生物类群主要有病毒、细菌等,病毒、细菌是病原体。

(2)比较不同学段群体患病情况,由资料2可知对小学学段传染病防控工作要重点关注;由表1比较不同传染病

类型,可知呼吸道类型的传染病发病率高,高达2.85,这类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