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解析版)_第1页
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解析版)_第2页
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解析版)_第3页
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解析版)_第4页
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0-16Na-23C1-35.5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I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年11月召开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交流合作。下列参展商品中,主要成

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中国剪纸B.俄罗斯小麦粉C.埃及长绒棉D.巴基斯坦铜器

o注dr

A.AB.BC.CD.D

【答案】P

【解析】

【详解】A.剪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小麦粉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长绒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铜器主要成分是Cu,属于无机物,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KC1溶液B.Fe(OH)3胶体CKOH溶液DNa2sCh溶液

【答案】13

【解析】

【详解】KC1溶液、KOH溶液、Na2s04溶液都属于溶液,不具有胶体的性质,而Fe(OH)3胶体是胶体,胶

体中的胶粒可以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即发生丁达尔效应,故选项B符合题意;合

理选项是B。

3.下列物质中,通常用热分解法治炼的是

A.NaB.AlC.AgP.Fe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钠的性质很活泼,采用电解其熔融盐的方法治炼,故A不选:

B.铝性质活泼,应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治炼,故B不选;

C.银属于不活泼的金属,采用热分解法治炼,故C选;

D.铁属于较活泼的金属,采用热还原法治炼,故D不选;

故答案选C。

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B.KNO3C.NaOH溶液D.Na2so4溶液

【答案】8

【解析】

【分析】

【详解】A.Cu是金属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KNCh是盐,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B符合题意;

C.NaOH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Na2s04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o

$下列分子中,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CH4B.CH2=CH2C.CHSCH20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A符合题意;

B.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位于同一平面,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烘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故C不符合题意;

D.苯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六边形,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位于同一平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6.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Mg13.AlC.SiP.S

【答案】D

【解析】

【分析】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原子半径减小,不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据

此判断。

【详解】四种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Mg>Al>Si>S,故原

子半径最小的是So

答案选D。

7.下列化合物中,含共价键的是

A.H20B.KC1C.MgCl2P.CaCl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H20中2个H原子与。原子通过2个共价键结合,A符合题意;

B.KC1是离子化合物,K+与。-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B不符合题意;

C.MgCb是离子化合物,Mg?+与2个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C不符合题意;

D.CaCL是离子化合物,Ca2+与2个C1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属于酸8.液氨属于混合物

C.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D.氢氧化钙属于碱

【答案】13

【解析】

【详解】A.硫酸电离的阳离子全部是H+,则属于酸,故A正确;

B.液氨是纯净物,故B错误;

C.C0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氢氧化钙电离的阴离子全部是OH\属于碱,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Na与H?0的反应B.A1与盐酸的反应

C.NaOH与盐酸的反应P.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与Hz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不选;

B.A1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选;

C.NaOH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不选;

D.Ba(OH)2-8H2。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可选;

故答案为D。

2。常温下,下列溶液可用铁质容器盛装的是

A.稀硝酸13.稀硫酸C.浓硝酸P.浓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能用铁质容器盛装的物质不能溶解铁。

【详解】A.稀硝酸可将铁溶解为硝酸盐溶液,因此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A项错误;

B.铁可以被稀硫酸溶解,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因此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B项错误;

C.浓硝酸能使铁钝化,化学反应只发生在铁表面,但不是将铁溶解,因此能用铁质容器盛装,C项正

确;

D.浓盐酸可以将铁溶解为氯化亚铁溶液,因此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时容易被忽略的是浓硝酸能使金属铁钝化,解答时要格外注意。

*2.2018年11月,中国健儿在短道速滑世界杯比赛中获得了3块金牌。下列速滑用品涉及的材料中,不

属于高分子的是()

A.冰刀片一钢8.防切割手套一聚乙烯

C.防护镜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速滑服——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钢属于铁合金,不属于高分子,A符合题意;

B.聚乙烯由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属于高分子,B不符合题意;

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属于高分子,C不符合题意;

D,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由对苯二胺与对苯二甲酰氯通过缩合聚合反应制得,属于高分子,D不符合题

答案选A。

22.下列关于二氧化氮性质的描述中,不正顾的是

A.无色气体13.有刺激性气味

C.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大D.能与水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NCh为红棕色气体,A不正确;

B.NCh有刺激性气味,B正确;

C.相同条件下,N02密度比空气的大,C正确;

D.NCh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D正确。

选不正确的,故为A。

催化剂

13.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g)+O,(g)-2so3(g)。当SO?、。2、SO,的

A

浓度不再变化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0?和。2全部转化为SO313.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D.SC)2、。2、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S0?、。2、SC)3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详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S0?和。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S03,A错

误;

B.当SO?、。2、SO?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

C.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c错误;

D.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S0?、SO3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相等,D错误;

答案选B。

24.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

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选项ABCD

t/℃20203030

c(H2SO4)/(molU')1212

A.AB.BC.CP.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温度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越

大,反应速率越快;根据表格数据可知:C、D选项的反应温度高于A、B选项的反应温度,且D选项中

硫酸浓度比C选项中硫酸浓度大,故反应开始时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选项D,故合理选项是D。

25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我国的刘庄教授为汞元素的代言人。下列有关嚅

Hg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80B.质量数为278

C中子数为118D.核外电子数为80

【答案】13

【解析】

【详解】A.%Hg左下角表示质子数,质子数为80,故A正确;

B.嚷Hg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量数为198,故B错误;

C.中子数=质量数一质子数=198—80=118,故C正确;

D.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因此核外电子数为80,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6.下列试剂或方法中,不能用来鉴别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的是

A.观察颜色13.紫色石蕊溶液

C.碳酸钠溶液P.酸性高锌酸钾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者均为无色溶液,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A选;

B.乙酸溶于水显酸性,遇石蕊变红,乙醇不能,可鉴别,故B不选;

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乙醇不能,可鉴别,故C不选;

D.乙醇含有羟基,能使酸性高镭酸钾溶液褪色,乙酸不能,可鉴别,故D不选;

故答案选A。

17.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氨气B.乙烯与澳单质反应生成1,2-二漠乙烷

C.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乙烯与澳单质反应生成1,2-二浪乙烷的反应为加成反应,B符合题意;

C.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为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的反应为取代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8.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N.N:B.H:Cj:C.:O:C:O:P.濡氐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2个N原子形成三个共价键,使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式符合微粒结合方式,A正确;

B.HC1是共价化合物,H原子与C1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使分子中的原子都达到最外层2个或8个电子

的稳定结构,电子式符合微粒结合方式,B正确:

C.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0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原子与2个0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从而使

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式为6::('::6,C错误;

D.NaCl是离子化合物,Na+与C1-通过离子键结合,电子式符合微粒结合方式,D正确;

答案选C。

工q.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16)286,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有3个电子层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

P.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VIA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A正确;

B.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6,是S元素,S原子核外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属于

非金属元素,B错误;

C.该原子的原子半径较小,由于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因此S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C正

确;

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的主族序数。由原子

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VIA族,D正确;

答案选B。

26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结自安全要求的是

A.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

8.将实验剩余的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C.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P.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8

【解析】

【分析】

【详解】A.有毒气体应有吸收处理装置,及时将气体排出,A正确;

B.钠和水剧烈反应产生H2,反应放出大量热,当达到H2着火点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钠不能直接丢

弃在废液缸中,多余的钠应该放回原瓶,B错误;

C.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达到闻气味目的,同时也可以防止中毒,C正确;

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以防止液体飞溅,D正确;

故选:Bo

21.下列传统酿醋工艺的主要步骤中,包含溶解和过滤操作的是

【解析】

【分析】

【详解】A.蒸拌原料是加热煮熟过程,不是溶解和过滤操作,A不符合题意;

B.粮食发酵是淀粉水解过程,不是溶解和过滤操作,B不符合题意;

C.清水浸淋是溶解,经过过滤得到酒精,属于溶解和过滤操作,C符合题意;

D.封缸窖藏是乙醇慢慢氧化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不是溶解和过滤操作,D不符合

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6gH2。的物质的量为1mol

B.常温常压下,1molCl2的体积是22.4L

C.0.5mol-L7'NaCl溶液中含有0.5molNa+

D.1molCO?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x1()2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36g水的物质的量为n=^=2mol,故A错误;

18

V

B.根据11=、厂,常温常压下,Vm22.4L7mol,所以Imol氯气的体积不是22.4L,故B错误;

vm

C.根据n=c-Vm,0.5mol-LJiNaCl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出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N

D.根据n=『,得N=IVNA,则Imol二氧化碳含有的分子数约为N=1X6.02X1()23,故D正确;

故选D。

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t+2H=CO2T+H2O

3+2+

8.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水反应:Fe+Cl2=Fe+2Cr

C.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OH-=Fe(OH)3J

+2+

P.铜与稀硝酸反应:CU+4H+2NO;=CU+2NO2T+2H2O

【答案】C

【解析】

【分

【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主要以固体存在,应该写化学式,不能拆成离子形式,A错误;

B.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且反应应该为亚铁离子被氯气氧化为铁离子,B错误;

C.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拆分原则,C正确;

D.Cu与稀硝酸反应,硝酸被还原产生NO气体,反应不符合事实,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4.研究表明,氮氧化物(NO、)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雾霾及其形成的叙述中,不走硬的是

A.与燃料燃烧有关

8.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N%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P.雾霾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形成雾霾,则雾霾及其形成与燃料燃烧有关,故A正

确;

B.根据图示,硫元素和氮元素在转化过程中都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根据图示,硝酸和硫酸都与NH3反应分别生成硝酸镂和硫酸筱,氨气参与了反应,属于反应物,故C

错误;

D.根据图示,硝酸镀和硫酸镀形成无机颗粒物后形成雾霾,因此雾霾中含有NH4NO3和(NH5S04,故

D正确;

答案选c。

2s.下歹『‘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A向氨水中滴加酚儆溶液,溶液变红氨水有碱性

B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漂白性

D

褪色物质

A.A13.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酚酣溶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所以向氨水中加入几滴酚酿溶液,溶液变红,则氨水一定呈

碱性,故A正确;

B.加入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溶液可能含有S04、,也可能含有CO32-或Ag+等离子,故B错

误;

C.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含有铁离子,故C正确;

D.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说明氯水中存在H+和HC10,因为次氯酸具有

漂白性,故D正确;

故选B。

二、连线

20性质不同的物质具的不同的用途,从下列常见物质的用途中找出合适的填在对应物质的后面(用序号

填空)

用途:a.作干燥剂;b.制漂白粉;c.作清洁燃料;d.作供氧剂;e.清除水垢;f.作食用碱。

物质:A.氯气;B.甲烷;C.浓硫酸;D.乙酸;E.碳酸钠

;F.过氧化钠。

【答案】□.b□.c□.a□.e□.f□.d

【解析】

【详解】A.氯气与石灰乳发生反应产生CaCH、Ca(ClO)2>H20,CaCL、Ca(C10)2就是漂白粉的主要成

分,其有效成分是Ca(C10)2,故合理选项是b;

B.甲烷是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是CCh、H20,对环境无污染,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是甲烷是一

种清洁燃料,故合理选项是c;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物质的水分时物质保持干燥,故常作干燥剂,故合理选项是a;

D.乙酸能够电离产生H+,具有酸性。由于其酸性比碳酸强,因此可以与水垢的主要成分CaCCh、

Mg(OH”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故常用于除去水垢,合理选项是e;

E.碳酸钠是盐,水溶液显碱性,可用于中和食物中的酸性物质,是一种常用的食用碱,故合理选项是

f;

F.过氧化钠能够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氧气,因此可作防毒面具或特殊环境中作供氧剂,故合理

选项d。

三、填空题

27.选择装置,完成实验。

⑴用自来水制备蒸储水,选用(填序号,下同)。

(2)分离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选用。

(3)用NH4cl和Ca(OH)2制取NH3,选用。

【答案】口.③口.①□.②

【解析】

【详解】⑴自来水中含有多种可溶性盐,它们的沸点比水高,而水的沸点是100℃,则以自来水为原料,

除去水中的溶解的盐,获得蒸储水,应该选用蒸储方法,装置为③:

(2)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物质,分离二者应选用分液方法,使用的装置是①:

(3)NH4cl与Ca(0H)2混合加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CaCL、N%、H2O,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气体,制

取得到的NH3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方法收集,使用的装置是②。

催化剂

28.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过程中涉及反应:4NH3+5O2------4NO+6H2O

A

(1)作为氧化剂的物质是__,氮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或"降低”)。

(2)若反应中消耗了4moiNH3,则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一!!!。^

【答案】□.O2口.升高□.4□.20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催化剂

【详解】⑴反应4NH3+5O2-------4N0+6H2。中,。2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降低,得电子发生

A

还原反应,作氧化剂;NH3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答案:02;

升高;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消耗了4moiNH3,则生成4moiNO,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

价,共升高5价,则转移电子为4molx5=20moL答案:4;20。

29.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tflLK

A

(1)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将锌片、铜片按照上图所示装置连接,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3)稀硫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

(4)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填序号)。

@CaO+H2O=Ca(OH)2

占燃

②2H2+02=^2比0

③Cu+2Ag+=Cu2++2Ag

【答案】□Zn+2H+=Zd++H2T□.电流表指针偏转口.作正极反应物口.②③

【解析】

+2+

【详解】⑴Zn与H2so4反应产生ZnS04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2H=Zn+H2T;

(2)将锌片、铜片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连接,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则Zn为负

极,Zn失去电子,变为ZM+进入溶液,电子由Zn经电流表流向Cu电极,在正极Cu片上H+得到电子变

为H2逸出,故看到的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偏转;

(3)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传导离子,同时作正极上的反应物;

(4)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反应。

①反应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为原电池,①不符合题意;

占燃

②反应2H2+02工仝2H2。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②符合题意;

③反应Cu+2Ag+=CF++2Ag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③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②③。

■56中国“天眼”综合体现了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中国“天眼”综合体现了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可判断这句话是正确的。

3J-.中国“天眼”反射镜边框所用的材料为铜合金。()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其反射镜边框是1500m长的环形铜梁,铜索与铜梁悬交错呈现球形网状结构。”可知中国

“天眼”的反射镜边框所用的材料为环形铜梁,不是铜合金,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32.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第一次发现了同时存在液态水和绿色植被的星球。()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近期,料学家利用中国“天眼”发现了一颗星球,这颗星球上不仅存在液态水还存在绿色植

被,这说明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第一次发现了同时存在液态水和绿色植被的星球这句话是正确的。

33.宜居星球上液态水的存在,说明该星球上存在氢元素和氧元素。()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根据水的化学式H20可知,宜居星球上液态水的存在,说明该星球上存在氢元素和氧元素,即

这句话是正确的。

(2)实验II,方框中为洗气装置,请将该装置补充完整

(3)实验II,试剂a为

(4)实验n,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饱和Na2cCh溶液中有细小晶体析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细小晶

体的原因:

【答案】□.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饱和NaHCCh

□.Na2cO3+H2O+CO2=2NaHCO3,NaHCCh溶解度〃、

【解析】

【详解】(DNaHCCh不稳定,加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难溶性的

CaCCh沉淀,而使石灰水变浑浊;而Na2c03稳定,不会分解产生CC)2气体,故在实验I中,若观察到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就证明了物质的稳定性:Na2cO3>NaHCCh:

(2)盐酸与NaHCCh会反应产生CO2气体,但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得到的CO2气体中含有杂质

HC1,故在实验n中方框中为洗气装置,作用是除去杂质HC1,导气管应该是长进短出,相应的装置图为

(3)试剂a是除去CCh气体中的杂质HC1,要求试剂只溶解反应消耗HC1,而不能消耗被提纯的气体

CO2,可以使用饱和NaHCCh溶液,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t,从而达到除杂、净化的

目的;

(4)实验II,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饱和Na2cCh溶液中有细小晶体析出,这是由于Na2co3、H2O、C02

反应产生溶解度小的NaHCCh晶体,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

【点睛】本题考查Na2cCh和NaHCCh性质比较。注意盐酸具有挥发性,要排除杂质HC1对实验的干扰,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洗气时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注意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判断实验现象。

35.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5种元素的相关信

息,其中Q、W、X位于同一周期。

元素信息

Q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IVA族

W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本周期中碱性最强

Y焰色反应为紫色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Z

(DQ的元素符号是。

(2)Q、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物质是

(3)金属性Y强于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失电子能力Y大于X。

(4)下列对于Z及其化合物的推断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Z的最低负化合价与W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

②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W的氨化物的稳定性

③Z的单质可与X和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Si□.HCK)4(或高氯酸)□.最外层电子数Y(K)与X(Na)相同,电子层数

Y(K)大于X(Na),原子半径Y(K)大于X(Na)日①②

【解析】

【分析】Q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NA族,Q为Si;Q、W、X位于同一周期,均在第三周

期,W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W为Cl;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本周期中碱性最强,X为

Na;Y的焰色反应为紫色,Y为K,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砌》,Z为加。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Q为Si、W为Cl、X为Na、Y为K、Z为Br,

(DQ的元素符号是Si,故答案为:Si;

(2)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Q、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

的物质是HC1CU,故答案为:HC1O4;

(3)金属性Y强于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同主族电子层增多,失去电子能力Y大于X,故答案为:最

外层电子数Y(K)与X(Na)相同,电子层数Y(K)大于X(Na),原子半径Y(K)大于X(Na);

(4)①Br的最低负化合价为-1价,C1的最低负化合价为-1价,故正确;

②非金属性Cl>Br,则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故正确;

③Br的非金属性小于CL则Z的单质与X和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

36.“以废治废”是基于“绿色化学”观念治理污染的思路。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为Na2cCh)吸收烟气

中的SO2,得到亚硫酸钠(Na2sCh)粗品。其流程如下:

含SCh的烟々NaOH

(1)为加快工业废碱渣中Na2co3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写出一种即可)。

(2)上述流程中,加入NaOH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亚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Na2so4,原因是。

(4)设计实验证明亚硫酸钠粗品含有少量Na2SO4的方案是: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粗品,

用适量蒸储水溶解,,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Na2s04。

【答案】□.搅拌(粉碎、加热)□.NaHSO3+NaOH=Na2SO3+H2O□.含+4价硫的化合物被氧

化口.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BaCb溶液

【解析】

【详解】(1)为加快工业废碱渣中Na2cCh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搅拌、粉碎、加热;

(2)加入NaOH后,氢氧根可以和亚硫酸氢根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HSO3+NaOH=Na2SO3+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