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合集5篇_第1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合集5篇_第2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合集5篇_第3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合集5篇_第4页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合集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合集5篇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合集5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的1.学会“箩、杭”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3.课件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4.读题质疑二、品析开头结尾1.接读课文,考虑:在作者美妙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课件〔2〕结尾的句子。课件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构造更完好,要学会运用。〔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A.采用比照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欢。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适宜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土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课件出示母亲的话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桂花雨指导感情朗读。〔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局部,生命的一局部。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同步中的《故土路》板书:桂花雨摇花乐——桂花雨思乡情小学语文教案篇2一、看图导入新课1、出示温州旧城区图问生:这是哪里?你想说什么?2、出示温州新城区图问生:这是哪里?你又想说什么?3、在观看了温州的变化之后,今天老师要带去如今的农村看看,你们喜欢吗?〔借机出示幻灯片〕4、出示图像后,师引语:我们到了农村了,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在学生说的时候,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数数有几座房子?说一说在他们眼中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5、引出题目:哪座房子最漂亮?6、读好题目:重点指导:哪、座、房、漂亮〔出示卡片认读,教学新偏旁广字旁〕让学生说说如何记住“座”?二、初读课文1、学生借助课文拼音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找要学的生字在文中用圈圈出来并多读几次,不会读的可以者来信请教旁边的学习伙伴。2、运用卡片检查自学的结果:A、重点指导窗、香、青、房〔三拼音和后鼻间〕,门和们的区别。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抽读〔其余学生跟读〕、男女生交换竞读。B、出示藏有生字的词语,读读会读的词语。〔学生上台来指读〕三、再读课文1、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还读不懂?重点理解: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联络幻灯片和周边景物理解〕花果香、树成行〔行可以用排代替、一排一排的〕这么美的地方,你们要怎么样读这几句话呢?〔开心的,美美的,愉快的〕2、在小作者的心目当中,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小作者的心目中,我们的小学堂是最漂亮的呢?学生自由说。〔政府部门将学堂建立的很漂亮,比其他的房子都漂亮,我们小学生在里面学习的时候可幸福、快乐自豪了〕那我们怎么读好这句话呢?〔自豪的〕一座房、两座房、三座房、四座房指什么?〔指有很多房子,数都数不完〕3、学生朗读课文四、书写生字1、“了”和“子”小学语文教案篇3教学目的:一、按一定顺序详细地写出秋天的田野中最有特点的景物。二、使学生意识到美丽就在身边,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三、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生动地写。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老师:1、先到田野中观察,寻找合适作为校外课堂的地点。2、把握《埃及的金字塔》及《游天然动物园》在写法上的精妙之处。学生:准备一篇你最喜欢的描写春天风光的好作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在描写春天的景物中你最喜欢哪篇?2、能简单地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吗?3、学生讨论,自由答复。生1:“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生2:“写出了春天活力勃勃。”4、老师小结板书: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活力勃勃等特点。二、自读感悟,明确要求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也来写一篇描绘景物的作文,它有哪些要求呢?1、学生自读课文,考虑要求。2、学生参加班级交流。3、老师随机板书并小结,学生进一步体会习作要求。〔按一定顺序详细地写出秋天的田野中最有特点的景物〕三、联络生活,选择材料1、你认为秋天的田野里最有特色的景物是什么?2、学生答复。生1:“一望无垠的金色稻田。”生2:“硕果累累的果园。”生3:“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林。“3、老师引导:“在我们生活中,秋天的田野里最有特色景物是什么?”4、学生讨论,老师板书:“稻田”。5、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否用一两句话概括?6、学生自由说话,老师作随机板书。生1:“遍野都是,而且看不见边际。”生2:“在风的吹拂下,一浪推一浪地涌向远方,特像大海中的波浪。”生3:“稻田是一望无垠的金色。”生4:“稻穗沉甸甸的,粒粒挺着个将要胀破了的大肚皮,把稻秆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是一个丰收年。”四、抓住,指导写法怎样才能把它写详细呢?1、《埃及的金字塔》的作者是如何描写金字塔的?2、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小结:是抓住金字塔的外型、名称的来历、规模、怎么建造四个方面写的。3、写稻田应该写它的哪些方面?4、学生讨论,老师随机板书。生1:“应该详细地写出稻子的叶、杆、根、穗的形状及颜色。”生2:“应该写清稻田的大小,整体看上去的感觉。”小学语文教案篇4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自主识字假设干个。理解本课“百思不得其解”、“雷打不动”、“弥留之际”、“沧桑”等词语。2、才能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积累含义深化的句子。发挥想象才能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思想感情。3、情感目的:从故事中,感受人间真情和温暖,领悟到人生的财富是仁慈、真诚的爱。教学重点:共同的机密是什么?12个矿工是怎样保守着共同的机密的?教学难点:第三局部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准备:1、熟悉导语,明确单元训练重点2、交流有关矿工生活的资料3、制作课件第一课时一、交流矿工生活的艰辛解题质疑初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细读课文,根据段意分段(将段意熟读,背下来)讲读第一局部内容理解“抚恤金”、“闭塞”;体会矿工妻子的困难境遇和队长们的帮助第二课时: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50课,齐读课题。1、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个矿工在意外事故中去世了。为了帮助他的妻儿维持生计,12位矿友坚持每天到她的馄饨摊吃一碗馄饨。十多年过去了,什么都变了,不变的是12颗爱心。2、说一说课文的段落层次(1——3)矿工被炸死后,他的妻儿生活无靠,在队长的建议下开起了馄饨摊,每天至少有12人光临,从不连续。(4——6)12个矿工们坚持去吃馄饨,令他们的妻子不明白,直到队长弥留之际说出了机密,从此后队长的妻子也参加到12人的行列。(7——8)十几年过去了,来吃馄饨的人也在变化着,但从未少过12人。二、过渡、导语矿工的妻子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在她精神上无依无靠、生活上举步为艰的时候,有12个人决然决然地支持着她、帮助着她。那么“共同的机密”终究是什么?从中我们能领悟到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下一局部三、读4——6自然段,考虑“共同的机密”是什么?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1、生:12个矿工约定每天去馄饨摊上吃一碗馄饨。2、生:在第5自然段。[出示:队长的话](1)读中理解、强调重音约定——经过商量而确定的,相约要遵守的。兄弟、自己的兄弟——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的工作中,建立的阶级感情(2)比拟句子,体会反问表达效果,体会语调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要帮。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能不帮。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3)小结:多么仁慈的12个人啊!这是次意外事故,无论从法律上,道德上,还是经济条件上,他们都可以不帮他的妻儿,但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友情,使他们把帮助这孤儿寡母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4)再读四、原来这共同的机密就是12个矿工的约定。从哪能看出这是一份约定呢?默读全文,找到相关语句用“——”画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读一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理解学生学习情况)汇报(引导学生按行文的顺序)A.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一下”:12个矿工都信守约定,如期到来。[出示图一]B.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连续。1、(学生想象)“风霜雨雪从不连续”那会是怎样的情景?2、在你绘声绘色的描绘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平凡的矿工,感受到了他们仁慈的心灵,真的很敬仰他们这伟大的举动。(再读)3、小结:之所以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人,随后从未少过12人,而且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从不连续,就是因为(引读:男同学读“这是?”)C、第四自然段内容1、雷打不动:形容坚决,不可动摇。——信守诺言、遵守约定2、妻子的“百思不得其解”。除文中提到的猜疑、跟踪、质问,还可能怎样?3、她们不理解是因为,她们不知道“这是?”(女同学改人称读)4、学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能想着帮着别人,这是好事,为什么要把它当作机密不告诉别人,而且对自己的家人也如此?讨论汇报(多么仁慈的人们,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在用心维护着这对母子的尊严,让她感到她是自力更生的,让她觉得生活得很坦然。)5、说话练习:想象一下,当初,矿工队长和矿工工友们约定时会怎么说?C、第五自然段1、结合下文,理解“弥留之际”,换词理解(临终之前、临死之前、即将分开人世)2、因为“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所以“你一定要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3、这说明什么?(他把这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得重于一切,他要把自己未完成的责任传承下去。)4、此时此刻队长的妻子什么也没说,但她思绪万千,她会想些什么呢?(过去对丈夫的猜疑是不对的。原来他的丈夫这么伟大。一定将这艰巨的任务,厚重的责任坚持到底!)4、[出示,6小节和图二]引读第6自然段:“于是,从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在”D.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光阴变幻之间惟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时间更迭,万物变迁,而惟一不变的是“12个”数字,那是12颗仁慈的心从未动摇过,哪怕只是微薄的力量,也一定要它持久,进展到底。带着对这12个人的赞扬和佩服之感,再读。过渡:就这样,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几千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当我们再次来到那个馄饨摊,还会见到那12个熟悉的面孔吗?五、指读7、8自然段[出示:图三]E.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仍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1、既然12个人都这样信守约定,为什么还要“代替”?这十几年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2、过渡:是啊!无法阻挡的“生、老、病、死”,无法意料的“天灾人祸”十几年来,这些矿工们经历着生活的变化,也在经历着的世事的沧桑。3、引读:所以,“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4、这不仅是12个矿工的机密了,已经成了12个家庭的机密,甚至是更多帮助者共同的机密。(扣题)5、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但是“仍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6、怎么理解“金灿灿的爱心”?7、这仅仅是12颗闪光的爱心吗?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样仁慈、朴实的人群,再过10年、20年会是什么样?小学语文教案篇5教学目的:1、通读课文,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拟写法上的不同。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课前准备:1、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根本情况。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4、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二、再读课文,理解大意1、如今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详细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答复,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络上下文,联络详细的情景。三、深化阅读,感受形象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假如机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详细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想象。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五、拓展延伸,比拟阅读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13打教学目的:1、边听录音边阅读课文,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3、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课前准备:1、相声《打》录音。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送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那么相声——《打》。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二、阅读课文,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1、边阅读课文,边听相声《打》的录音。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那么相声的内容,老师都要充分的肯定。3、边看课文边考虑:相声有什么特点?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方: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的?找出“打”的句子。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是耗子呀。…………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说话绕圈子。〔2〕“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明知故说。〔3〕“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没话找话。〔4〕“……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东拉西扯。……3、联络生活的详细情境,考虑假如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口语交际三劝说教学目的:1、回忆和理解生活中的详细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2、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别人。课前准备: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理解意义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扯谎的场面。播放录像前,先说明当时的详细情况。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扯谎。老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二、联络生活,明确情境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别人或被别人劝说的经历?描绘一下当时的情况。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翻开学生的思路。〔2〕自由地说说。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展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2、学生轻声地练说。3、师生模拟表演。〔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2〕老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老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方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方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p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四、修改进步,分组表演1、根据刚刚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展修改,争取获得好的劝说效果。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互相交换角色。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五、联络生活,课外延伸进步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展劝说。教学目的: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详细需要,详细情境,写一份内容详细,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课前准备:不同类型的发言稿假设干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发动发言,领奖时发言等〕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1、假设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1、同桌互相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互相讨论,提出修改意见。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第二课时一、对照比拟,发现问题1、老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件〕,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拟,发现什么?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老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3、师生共同评议。评议的重点:〔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合适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2、课堂交流:〔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群众语言。〔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4、课堂交流、评议。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