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册主要内容: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原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单元解读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目录ONTENTS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孔子和早期儒学道家、法家和墨家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1.百家争鸣的含义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2.形成原因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士大夫崛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社会大变革合作探究——物质基础思维拓展: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大变革

C.战争频繁

D.群雄并立的需要巩固练习B墨家:2.主要流派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商鞅、韩非子儒家:道家:法家:3.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①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法国)2005年9月28日上午,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隆重举行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的序幕。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尊称“万世师表”“至圣”。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杏坛(1)孔子之政治思想1.“仁”:“仁者爱人”—核心思想2.“德治”:“为政以德”民本3.

“礼”:“克己复礼”如何看待孔子的“仁”

“德”“礼”?1.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2.保守性: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跟进题组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B.义C.仁D.忠C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主张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1、首创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培养大批人才(孔子弟子三千,成就突出者72人),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书》、《礼》、《易》、《春秋》《乐》(已佚失),即五经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2.孟子:主要思想★政治:“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伦理观:“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3.荀子:“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时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①老子:道家创始人,春秋晚期楚国人,姓李名耳,号老聃。----代表没落的奴隶主的心态(1)思想核心:“道”。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客观唯心主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主要思想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②庄子:主张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周梦蝶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俭2.法家代表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积极进取的风貌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墨家创始人墨子——代表小生产者追求公平的愿望认为今胜于昔,主张变法(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主张以法治国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有:代表小生产者的有:诸子百家的阶级性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

墨子探究问题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你会重用哪一派学说来治理国家?为什么?重用法家!原因: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占据有利的位置,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于支撑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因此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儒家自身:虽然儒家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但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