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六篇_第1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六篇_第2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六篇_第3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六篇_第4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六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六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六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开展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的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详细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开展的理念下进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策略的原意是计谋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谋与谋略,详细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考虑与选择运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需要有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络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编写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两局部,前一局部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后一局部是解决三步计算的问题。1、让学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本单元选择表格作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表格比拟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展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拟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拟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挑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编写上尽量循序渐进,逐渐进步。〔1〕把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全部填进表里。第65页例题和相应的想想做做以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为素材。例题是归一问题,先求小华买5本练习本用去多少元,再求小军42元买了多少本。在每个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这样的活动线索,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四点。第一,带着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教材里呈现了一张已经填好的表格,课堂教学要展开填表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搜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要预先设计一张待填的表格,可以师生共同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写。第二,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构造和内容。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络安排的。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表里有些什么,体会各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严密联络的数量,列表整理就是显示出这些数量的对应关系,表格也是为此而设计的。第三,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填表的目的是理出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可以让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想到能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买5本要用多少钱这组数量,想到需要知道每本的价钱。两条思路穿插在每本笔记本多少元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找到了。第四,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第66页根据两道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从中会有许多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他们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一样的。这个发现是归一问题的特征。又如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笔记本的单价,都是通过小明买3本用去18元求得的。这个发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又如买的笔记本多〔少〕,用去的钱也多〔少〕。这个发现让学生感受函数关系。〔2〕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第68页例题和试一试以比拟容易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为素材,继续通过列表整理,培养解题思路。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题目里有桃、苹果、梨三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在解决问题时,不把所有的条件都填入表格,只填需要的条件信息,这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挑选信息的活动。在例题的表格里,上面一行已经填了桃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下面一行填什么由学生考虑。试一试只提供一张空白的表格,里面填哪两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都由学生决定。要充分发挥问题对思路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这两个问题。只要明白了问题的意思,列表整理不会有困难。第二,利用表格、紧扣问题,设计解题步骤。在列表整理后,教材安排学生想一想要先算什么,理清解题思路。仍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想:根据表格里的条件可以求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两条思路的穿插点就是解题步骤。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学生对填表的态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填表有热情,体验到填表整理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进展整理的习惯。消极的态度那么把填表看做负担,理解为教材和老师的规定,是被迫进展的。教材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有形地整理到无形地整理。两道例题里都提供了表格,只要把条件或问题填入表格就进展了信息的整理。教材预设表格,能突出策略的教学,便于落实。在两次想想做做里都有不提供表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没有提供表格也要整理信息,是鼓励整理的形式多样化,使整理信息的活动具有个性;是引导整理活动从有形向无形开展,从题目的安排变为自我要求。为了完成从提供表格到不提供表格的过渡,教学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让每个学生都有单独填表整理的时机,学会填表整理的方法。第65页例题里的表格已经填好,所以想想做做前两题都有空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第68页例题的前一张表格留出一半给学生填,试一试的表格全部让学生填。教材留出这么多填表时机,给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填表整理创造了条件。第二,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填表对解题的作用。填表不单整理了条件和问题,还能理出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假如不经过填表整理的活动,数量关系就不会这么明晰,解题也不会这么顺利。第三,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用适宜的整理形式。在解答想想做做里没有提供表格的题目时,仍然要把整理信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整理的形式不要求全体学生都一样,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把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看在眼里,想在脑里,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整理;可以在题目上勾勾画画进展整理;也可以通过摘录信息或列表进展整理。下面是勾画整理的实例,它是有形地列表整理到无形整理的中介。星光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学生选择整理方法一般都从自己的实际才能出发,教学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保障大多数学生都有完成整理信息的时间。要组织各种整理形式的交流,逐渐提升整理信息的程度,逐渐进入无形整理的境界。〔2〕解决新颖的问题。问题的新颖性与策略的形成正相关。策略往往在解决新颖的问题时表达其价值,并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开展。假如解决实际问题的练____是局限在已经教过的、已经认识的那些问题上,那么只是进展技能操练,没有培养策略。为此,教材在教学归一问题的根底上带出归总问题,在教学比拟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时安排少量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这些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都不编排例题,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应用策略独立解答。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让学生主动解决一些新颖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项打破。为此,教学中应做到两点。第一,改变例题的教学观念。例题教给学生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但解决了例题,还能解决与例题相似、甚至不同的问题。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解决的问题包括归一问题、稍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还涵盖了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以及其他的实际问题。只有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整理条件与问题,学生体验了这个思想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才可能举一反三应用这种策略。第二,教学新颖的问题,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一次出现归总问题和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教材都为学生设计了可以填写的表格。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已经学到的思想方法,继续培养整理信息的才能。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整理信息的操作难度,学生有现成的表格可填。教学要注意适度地放和适当地扶。如第67页第2题的表格一定要让学生填,考虑到填表可能发生的问题,可以先带着学生到情境图里寻找数学信息。有哪几种球,哪些球的单价,哪些球的单价未知;老师带的钱正好够买什么球,可以买几个。这样,学生填表的困难会少些,通过列表整理的思路会顺畅些。又如第69页第3题,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对栽120棵树的理解,明白它的一局部是四年级栽的,另一局部是五年级栽的。这样,学生就捕捉到这个题目的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列表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策略,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从整理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入手。本单元教学列表整理以后,不能说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解答了。应以解答归一问题、归总问题、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为主,一些稍难的实际问题以后会安排教学。小学数学教案篇2说课内容:《国土面积》这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第6——7页的内容。教材分析^p:《人口普查》是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第三节课,根据学生思维开展特点,二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学习万以上的大数。《人口普查》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的根底上学习大数的读写。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多位数进展估计,开展估计意识。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详细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2.情感与态度:经历自主探究大叔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的才能。3.解决问题:亲密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络,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处于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详细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教法学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展主动探究、积极考虑和讨论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展解释和应用。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我综合运用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根底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如自主尝试、验证……教学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倡导“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训练”的教学形式,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起航,为了更好的到达教学目的,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展教学。一、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____和澳门的人口数吗?(设计意图:以20xx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现实背景,谈话导入,进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学习。)二、组织自主学习。1、提出学习任务“怎样读出北京、安徽、____人数?”2、根据数位顺序表,结合万以内数的读法探究。3、小组交流分享,感受读法。(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拟与记忆,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给学生准备独立尝试的学习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独立探究,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出北京、安徽、____人数并在小组交流分享,感受读法。)三、小组合作,完成中卡。(明确目的:每组根据要求探究“亿以上的数”的读法。)1、出示单元组活动要求。2、根据先前归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数的读法。3、老师补讲,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考虑,老师进展个别辅导,然后把各自成果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小组成员可做补充,多帮助学困生,老师巡视,辅导学习困难的小组,最后在全班交流,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课件演示)。四、稳固应用,正确的读写大数。1、引导学生把数分级,然后一级一级的仔细读;2、先独立完成,一起交流方法。提示:汇报时,我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五、学生畅谈收获,开展评价活动。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在学生交流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本节课上还存在的问题,今后去弥补。板书设计:大数的读、写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教学三维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纯熟地计算表内乘除法。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计算。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纯熟地进展口算。二、回忆乘法口诀并练习。〔1〕学生背乘法口诀。〔2〕对口令,背口诀。〔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三、乘除法练习。1、填一填——完成第3题〔1〕学生们独立完成。〔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考虑计算。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3、完成第5题上面4行。〔1〕学生独立完成。〔2〕针对错误评讲。〔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三、课堂总结。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四、作业布置:第5题后面的两行课后反思:第十四课时:复习〔二〕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教学三维目的: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根本训练。1、背乘法口诀。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3、第8题,学生独立考虑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拟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络。三、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复习第9题。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学生表达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2、完成复习第10题。引导学生考虑,利用日常生活经历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老师巡视进展指导。四、找规律填数。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五、课堂小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复习第7题。小学数学教案篇4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欢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展初步的常规教育。教材由两局部组成。第一局部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一样,分别为1~10个。第二局部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别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1.组织学生观察。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拟集中,有些物体比拟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局部。观察和交流是这局部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拟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好,不擅长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着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互相倾听和互相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别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尚未进展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一样,浸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非常重要。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教材第136页复习第24、2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能根据搜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2、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明确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复式统计表的构造,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今天是最后一节复习课。我们要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能根据搜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二、复习复式统计表1、出示本年级3个班人数统计表,学生调查后填写。_______小学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______年_____月人性别数班级合计男生女生总计一班二班三班(1)哪个班男生多?哪个班女生多?哪个班总人数多?(2)哪个班男女生人数差最大,哪个班男女生人数最接近?(3)三个班共有多少人?2、师说明编复式统计表时,先要写表的名称及日期。表中表头分哪几项要设计好。三、复习求平均数1、怎样求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假如题里总数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总数。总份数有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根据条件,找出总份数。2、练习:(1)在一次射击练习中,小刚投中的环数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环数分别是10、7、7、8,两人谁的表现更好?(2)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分别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气温。学生练习说一说第一题怎样比拟两人谁的表现好?第2题要求平均气____度数如何求?次数是多少?3、练习:做期末复习第24题、第25题。第24题。(1)学生先填合计数。再计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2)讲解:题中每个季度下雨的天数,要求的却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数,因此应该除以12而不是除以4。第25题。(1)这是一个什么统计表?第一组7个同学,第二组8个同学的体重分别是多少?(2)要比拟哪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应该算什么?怎样计算?学生算第一组、第二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注意算总重量时不要加错。比拟:哪个组同学平均体重重一些?重多少?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五、布置作业1、先把统计表填写完好,再答复下列问题:红旗镇图书馆少儿书籍借阅情况统计表。20xx年4月人日数期种类总计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合计连环画81615602432童话书720141695856科幻书10784125060(1)哪一天借阅连环画的人最多?(2)哪一天接待少儿读者最多,有多少名?(3)从18日~24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儿读者?2、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5分钟,每分钟走的米数分别是60米、49米、46米、44米、51米,4、明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先估计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围,再计算。)3、文具店有两种牌子的钢笔,5天内雄鹰牌的销量分别是24支、18支、23支、24支、21支,中华牌6天的销量分别是16支、12支、17支、11支、10支、12支。哪一种牌子的钢笔平均每天的销量大?下一次文具店进货时,应选用什么牌子的钢笔?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整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的知识,建构简单知识网格图。2、历经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爱考虑,爱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再现知识1、谈话引入问:这学期我们学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