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窦娥冤(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窦娥冤(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窦娥冤(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窦娥冤(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节选)素养目标1.了解关汉卿,掌握元杂剧的有关知识,理解元杂剧中一些特有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把握《窦娥冤(节选)》中的戏剧冲突和窦娥的性格特点。3.品味唱词,体会本剧的曲词特点。4.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这些超现实情节的作用。作者简介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不屑于做官,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自称:“通五音六律滑熟。”又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和个性。他一生创作的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但大都散佚,现仅存十多种。《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当时的元朝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巩固统治地位。统治者和地主阶级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当时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处申冤。《窦娥冤》正是这一黑暗现实的集中体现和血泪控诉。知识卡片元杂剧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五折、六折或者多本连折的。折,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音乐组织单元,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个整套,须一韵到底。它的作用近似于现代话剧中的一幕,但不限于一时一地。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代;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演出时,一本四折都是由正旦或者正末独唱(其他角色只能说白),分别称为“旦本”或者“末本”。角色也称行当。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旦是女角,除了女主角正旦,还有小旦、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鬟)、搽旦(不正派或邪恶的女人)等配角;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冲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于京剧中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也包括丑角中的反派人物。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厮)、孤(官员)、洁郎(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代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因为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固定的曲调连缀成的组歌,而且在剧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可以以此指代元杂剧,称之为北曲、元曲等。杂剧剧曲的编排有一定的程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每个宫调下都统率着若干曲牌,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音乐旋律,与之配合的文词也有一定的格式,即格律。故事梗概

楔子: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端云,乘机提出索要端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第一折: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两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开端)

第二折: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威胁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桃杌转要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发展)第四折: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地面。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窦娥冤情得以伸雪(结局)课文选的是第三折,“冤”是全剧的“眼”。课文探究思考1.在课文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思考2.根据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明确: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桩誓愿。【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没来由:更能突出窦娥的大屈大冤,表现出窦娥的清白无辜;对于官府,实则讽刺其诬陷得逞。不提防:突显出世道、人心的险恶。动地惊天:主人公自知在人间已没有可以伸冤处,只能希望天地能感应,还自己一个清白。弱者地无奈,反映出了人间的黑暗。“动地惊天”可说是戏文之眼,为后面的三桩誓愿的实现埋下伏笔。【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支曲子中,窦娥指斥鬼神,否定天地,这是对当时黑暗现实最猛烈、最尖锐的抨击,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曲词运用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及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或质问,或慨叹,高亢激越,酣畅淋漓,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思考3.窦娥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应如何理解?它们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明确:在【快活三】和【鲍老儿】两支曲子中,作者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刻画出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悲痛心情,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现了她的善良、孝顺。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社会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思考4.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说她希望的是什么?明确: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

上天能够惩治邪恶血溅白练:昭示冤情(长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伸张正义(六月飞霜)亢旱三年:惩治邪恶(东海孝妇)千古奇冤层层递进思考5.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作者却让三桩誓愿都实现了,你如何理解这一安排?明确:①从情节来说,由于当时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窦娥蒙受奇冤,所以她在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一一应验,可见,“冤”“怨”二字是贯穿第三折始终的。②从效果来说,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因为根植于现实生活,所以能激起读者的强烈爱憎之情,读者不仅不会感到荒谬怪诞,反倒因此更加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荒谬和奸民恶吏的滔天罪行。这正是此剧想要达到的效果。③从主题来说,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临刑前的强烈愤怒,使窦娥的反抗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一个善良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鲜明、真实而丰满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升华了主题。这三桩誓愿的实现,揭露了元朝的黑暗统治,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思考6.

【滚绣球】一曲里责骂天地,临刑前却又向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表面上看,【滚绣球】一曲里,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其实暗含着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质问和斥骂。但是,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窦娥还是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仰赖,她仍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动天地,所以在临刑发誓愿时,她满心期盼天地能为她主持公道。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又不得不依靠天地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也是封建社会里老百姓呼告无门的普遍状况。思考7.请总结窦娥这一人物形象。明确: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内容小结主题归纳这部元杂剧的节选部分通过写善良无辜的窦娥遭诬陷被屈打成招而蒙受冤屈的故事,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反映了当时恶人横行的黑暗社会现实;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知识梳理

1.重要字音①窦()娥②嗟()怨

③衔()冤④刽()子手⑤盗跖()⑥杳()无音信⑦披枷()带锁

⑧罪愆()⑨苌()弘化碧⑩亢()旱⑪古陌()荒阡()dòujiē

xiánzhíguì

jiāqiānyǎo

kàngmòqiāncháng2.课内词语前合后偃:古陌荒阡:顺水推船:错勘: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跌跌撞撞,站不稳指荒郊野外,人烟稀少的小路。古代田间小路东西向称“陌”,南北向称为“阡”。比喻顺应趋势办事。错误地判断。勘,审问。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碧,青绿色的美玉。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课堂训练1.请从题后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到句子的横线处。①村干部要负责调解村民纠纷、发放社会救助等,费了不少心,却难免因为按章办事得罪人而被

。(埋怨/抱怨)②我们应该相信法律,相信司法机关不会

一个好人,不会对事件的具体情节视而不见。(冤枉/冤屈)③我给这家大公司的经理写了一封投诉信,但我的信大概就像

从未接到过他的回复。(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抱怨冤枉石沉大海2.

在那黑暗的、不公平的社会中,窦娥死去了。她的“悲”穿越时空,她的“冤”感天动地。现在有人为她写了一副挽联的上联,请你补写出下联。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下联:答案示例:刚烈抗争,悲愤动地,亢旱三年3.《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在两个版本中文字不同,试比较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负屈衔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答案:(示例)

《古名家杂剧》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曲选》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名家杂剧》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曲选》本第二句则是对天的指斥和否定,更能体现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总之,相比而言,《元曲选》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使作品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这些也正是《古名家杂剧》本的不足之处。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国戏曲中的“丑角”,①

,有忠厚老实的,也有奸刁促狭的,是戏曲中表现面最广泛的行当。诚然,多数的丑角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