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纺织工业概况目录一、纺织综合篇二、化纤篇三、棉纺织篇四、印染篇五、非织造布篇一、纺织综合篇
纺织工业是加工制造纤维及纤维制品的产业。纺织工业是由化纤、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印染、服装、装饰制品、非织造布、纺织机械等若干个小行业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加工体系。加工流程简要如下:
纺纱织布
短纤维
长丝
非织造布
印染
装饰
复合涂层
产业用品
针织
服装染色
短纤维长丝纺织原料纺织工业的特点:
劳动密集。产品市场化以及市场国际化程度高。上下游行业密切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纺织原料
植物纤维:棉、麻
天然纤维
动物纤维:羊毛、蚕丝按品种分:
粘胶纤维
化学纤维
合成纤维长丝直接上织布机和针织机织布按形态分:
短纤维需先纺成纱,然后再去织布
纺织产品领域
纺织工业最终产品分为服装、装饰制品(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2003年我国纺织品三大领域按纤维使用量计算的比例是54.7:33:12.3。我省这个比例数难以准确统计,估计在70:15:15左右。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重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发达程度,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产业用纺织品比重一般在30-40%。
中国是纺织第一大国纺织纤维产量
2004年全球化纤产量3790万吨,中国1425万吨,占37.6%,相当于美国、西欧、日本、韩国的合计。
2004年全球棉花产量2350万吨,中国630万吨,占26.8%,居第一位。中国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纤维加工总量
我国纺织工业2004年纤维加工总量为24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化学纤维占65%。我省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1988年最多时为33万吨,近两年在25万吨左右,化纤比重在60%左右。
人均纤维消费量
2004年中国国内纤维消费总量1500万吨,占全球纤维消费量的五分之一,人均纤维消费量中国11.5公斤,2003年美国33.9公斤,日本27公斤,西欧23.5公斤。纺织品出口
2003年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3953.6亿美元,中国789.6亿美元,占20%;欧盟15国1188.9亿美元,占30%。中国按国家排第一位。
2005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175.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5.4%。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1004.4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98.6%。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占16.7%,欧盟占16.1,日本占15.4%,香港占12.6%,东盟占4.8%,韩国占3.6%。2005年出口美国、欧盟同比分别上升66.1和55.3%。中国还不是纺织强国
中国纺织工业与纺织强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端纤维品种的自主研发;
——印染的环境治理,纺织面料的后整理水平;
——服装的自主品牌建设,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辽宁纺织工业的
历史及国内地位
辽宁省是全国较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工业规模化生产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主要集中在大连、沈阳、辽阳、营口、锦州、丹东等地。1952年辽宁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7.1%,1965年占4.9%,1975年占6.8%,1985年占6.4%。九十年代以前,辽宁纺织工业基本保持在全国第五位,并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进入九十年代后,辽宁纺织工业在全国的地位逐渐下降,到2000年降至第十一位,占全国的比重降到1.8%。
2003年以来我省纺织业运行状况明显好转,在全国的位次提升了一位,但由于主要发达省份纺织工业份额大(江、浙、鲁、粤四省占全国的70%以上),增速更快,因此我省纺织工业在全国的份额不升反降,2005年销售收入占全国(19794万亿元)的1.5%,仅为浙江的6.4%,江苏的6.2%,山东的10.4%。纺织工业在我省分布比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沈大沿线地区,占70%以上。我省纺织工业中,服装是第一大行业,销售收入占30%左右。
2005年我省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742户,从业人数22.6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23亿元,工业增加值74亿元,销售收入303亿元,出口交货值118亿元。
2005年我省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的排位情况是化纤第10位,棉纱第14位,布第10位,印染布第8位,服装第8位,非织造布第7位。
“十一五”发展战略
当前我省纺织工业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在综合竞争力上明显处于弱势。“十一五”期间应稳扎稳打,保持现有行业运行和发展的良好态势,巩固扩大局部优势,逐步打造行业整体优势和提升在全国的位次。要继续实施以服装为龙头,以棉纺织为基础,以印染为关键的行业发展改造战略,围绕重点产品,打造产业链,发展自主品牌。要大力推进重点纺织园区建设,扶持发展纺织集群产业。“十一五”末销售收入达到730亿元,年均增长20%。二、化纤篇
1、化学纤维的分类化学纤维主要分为粘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粘胶纤维粘胶纤维是一种纤维素纤维,是将含有纤维素的植物,如树木、芦苇、竹子等,先制成浆粕,然后经过化学处理而制成胶体,再经纺丝制得纤维。
2005年我国粘胶纤维产量118万吨,占化纤总产量的7.2%。粘胶纤维利用可再生资源,并且在性能上接近天然纤维,强度不高,吸湿性好。但传统的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使用硫酸、烧碱、二硫化碳等腐蚀性和有毒化学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英国考陶尔公司、奥地利兰精公司等开发出的溶剂法粘胶纤维生产技术,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并且所生产出的TENCEL纤维服用性能优于传统粘胶纤维,是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技术。利用动植物体制造的纤维还有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甲壳素纤维等。大豆纤维是我国的原创技术,玉米纤维由美国、日本研制成功,甲壳素纤维由日本旭化成推出,为新一代防水透气衣着材料。
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以可成纤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经过纺丝加工而制得的纤维。2005年我国合成纤维产量1500万吨,占化纤总产量(1629.2万吨)的92%。市场上常见的合成纤维品种主要有涤纶、锦纶、腈纶、丙纶。上述四个品种的产量分别占合成纤维总产量的84.7%、4.8%、5.8%和1.6%(合计占96.9%)。其他为氨纶、维纶等小品种。
涤纶
是以精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经过缩聚和纺丝而制得的一种聚酯纤维,缩称PET纤维。由于涤纶生产技术成熟,项目投资相对较少,并且纤维可纺性好,发展十分迅速,是纺织工业的主体原料。目前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PTT、PBT纤维是与涤纶分子构成相近的另外两种聚酯纤维。PTT是以对苯二甲酸和丙二醇为原料,PBT是以对苯二甲酸和丁二醇为原料。
锦纶
属聚酰胺类,也叫尼龙纤维。锦纶分为锦纶6和锦纶66两个品种。锦纶6以己内酰胺为原料,锦纶66以己二酸和己二胺为原料。锦纶6与锦纶66的服用性能相似,但锦纶6的染色性能优于锦纶66,锦纶66的工业应用大于衣着应用。
腈纶
主体原料是丙烯腈,在聚合中还加入第二、第三单体,如丙烯酸甲酯、丙烯磺酸钠等。腈纶的服用性能类似羊毛,多用于毛纺。
丙纶
丙烯经聚合制得聚丙烯,聚丙烯纺丝制得丙纶。丙纶的生产成本在合成纤维中最低,但丙纶纤维的可纺(纱)性和服用性能不如其它纤维品种,因此丙纶的发展不快,在衣着上应用量很少,主要用于无纺布。
其它服用纤维
氨纶是一种弹性纤维,在纺织生产中作为配料,在泳装、弹力牛仔、运动装领口袖口上应用较多。维纶为聚乙烯醇纤维,在我国发展较早,但服用性能较差,生产能力已逐步萎缩。
高科技产业用纤维
是国家产业政策积极鼓励发展的产品。
——高模量碳纤维,将腈纶、粘胶等纤维炭化而制得。应用领域主要是体育、航空和工业三大类,体育用约30%,航空用约10%,工业用60%。
——高强聚乙烯是将聚乙烯分子溶解在溶剂中并以固态的形式集结、交缠在一起,经熔融、喷丝、冷却、牵伸以使大分子获得高取向度,从而获得高强度、高模量,其强力是同重量的钢的10-15倍。
——芳纶是芳环和氨基化合物相连接的纤维,分对位和间位两种。对位有极好的金属特性,主要应用范围是盔甲、石棉替代物、橡胶加强剂;间位有出色的耐高温性、耐日光性,主要应用于高温过滤网、防护服和橡胶加强剂等领域。
2、差别化纤维
普通纤维的断面为圆形,纤度在一般在1.5-3旦尼尔之间,具有聚合物的原有特性(合成纤维一般强度较高,但吸湿性差,易产生静电,不易染色,穿着的舒适性不如天然纤维和粘胶纤维)。
*纤度:是指纤维的粗细程度,用旦尼尔和分特表示。一根纤维9000米重几克,其纤度为几旦尼尔;10000米重几克,其纤度为几分特。
差别化纤维
是指在纤度、几何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上与同品种的普通纤维不同的纤维。
纤度差异形成的差别化品种主要有:
——细旦丝:一般纤度在0.8-1.2旦之间。
——粗旦丝:纤度大于5旦。
——超细旦丝:纤度小于0.8旦。从喷丝头直接纺制0.8旦以下的细旦纤维很困难,一般采用复合纺丝法来制取超细旦丝。
*
复合纤维:一根纤维由两种组分并列组成(通常是锦、涤两种组分),在纺织后加工过程中再通过处理,将一根纤维分离成若干根纤维。
锦纶
涤纶
*海岛纤维:是复合纤维的一种,由普通聚酯和碱溶性聚酯两种组分组成。在后加工过程中通过碱处理,海被溶掉,只剩岛。从而获得很细的纤维。
岛
海
几何形状差异形成的差别化品种主要有:
——异形丝:纤维断面为三角型、五角型、三叶型、蚕豆型等非圆型。
——三维卷曲纤维:纤维呈弹簧状卷曲,具有良好的蓬松性和回弹性。
物理化学性能差异形成的差别化品种主要有:
——高强丝、高模低缩涤纶丝、高湿模量粘胶、可溶性涤纶、阳离子可染涤纶、吸湿性丙纶、全消光锦纶66、抗静电纤维、耐紫外线纤维、抑菌性纤维、有色纤维等。
3、合成纤维的生产工艺过程
合成纤维的生产先由单体制备出高分子聚合物,再由聚合物进行纺丝制得纤维。纺丝就是将聚合物通过带有若干个小孔的喷丝板挤出而制成纤维的过程。
合成纤维的纺丝一般根据聚合物的特性分别采用湿法、干法、熔融法三种不同的工艺。湿法纺丝是将聚合物在常温下由喷丝板挤入凝固浴水溶液中凝固成型;干法纺丝是将聚合物先溶解在溶剂中再在常温下由喷丝板挤出;熔融法则是将聚合物
在高温下熔融,由喷丝板挤出,在空气中冷却成型。比较常见的是熔融法和湿法。腈纶一般采用湿法或干法(抚顺腈纶厂现有装置为干法,新上项目拟采用湿法);粘胶纺丝为湿法;涤纶、锦纶、丙纶都采用熔融法。我省化纤企业中除丹东粘胶和抚顺腈纶外都为熔融法纺丝。
熔融法纺丝又分为直接纺和切片纺两种方式。直接纺是把聚合后形成的熔体直接由计量泵打入喷丝板纺丝,聚合和纺丝是在同一个工厂完成的;切片纺则是聚合工厂先将聚合熔体冷凝、切粒,包装,纺丝工厂再将切片干燥去湿后通过螺杆挤压机、计量泵熔融纺丝。
涤纶短纤维和长丝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不同,短纤维纺丝机螺杆的直径大,喷丝板孔数多,纺丝速度慢。切片纺短纤维的生产工艺过程如下:
长丝的流程比较短:
POY(予取向丝)流程
:
FDY(全取向丝)流程:
送料干燥纺丝卷绕落桶集束牵伸卷曲烘干切断打包送料干燥牵伸加捻络筒加弹包装纺丝卷绕送料干燥纺丝牵伸卷绕包装
4、我省化纤工业发展概况
我省化纤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日伪时期,丹东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粘胶纤维厂。合成纤维我省起步于六十年代中期,在锦州建立了锦纶6工厂。涤纶、腈纶起步于七十年代初,先是在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建立了一套500吨涤纶短纤维中试装置,之后沈阳、大连金洲、鞍山、抚顺、本溪、锦州、熊岳、阜新、辽阳等地陆续建立了1000-5000吨的涤纶短纤维厂;同期在抚顺、大连各建立了一套1000吨的腈纶装置。这期间国家对发展化纤工业十分重视,毛主席亲自圈定了上海石化、辽化、北京石化、天津石化四大化纤项目。我省在建设辽化的同时,配套建设了营口化纤厂8000吨锦纶66和丹东化纤厂2万吨涤纶短纤维。之后涤纶长丝以这些企业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七十年代后期辽宁化纤工业生产能力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二位。直至八十年代后期,辽宁化纤工业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保持着良好的生产运行形势。但是由于没有后续大项目,原来建设的那批小化纤厂规模过小,设备落后,面对东南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的化纤工业,我省的化纤工业竞争力和后劲明显不足,一批小化纤厂陆续倒闭。八十年代后期在全国的位次降至第5位,目前能力排在第八位,产量排在第10位。2005年全省有化纤企业25户,产量23.7万吨,其中粘胶5.6万吨、涤纶10.9万吨、锦纶0.9万吨、腈纶5.6万吨。上述化纤产量主要集中在丹东化纤、辽化、抚顺石化腈纶厂、营口化纤等骨干企业中,四户企业产量能占全省的80%。“十一五”我省化纤工业的发展点一是辽化、抚顺腈纶的扩建,二是海城工业园化纤项目的建设。丹东化纤和其它地方化纤企业主要是要开发有竞争力的差别化品种。
三、棉纺织篇
1、棉纺织发展史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公元前500年我国就发明了手摇纺车。
元朝初年我国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发明并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早、最先进的脚踏纺车。黄道婆把手摇纺车改为脚踏纺车,最突出的是把原来的一个纺锭改进为三个纺锭,使纺纱工效大大提高,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先进的纺织工具。另外,黄道婆对织布机械也做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带动了当时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16世纪以后,手工机器在欧洲有了很大改进。18世纪的欧洲产业革命出现了水利和蒸汽驱动的纺织机器,工业化生产取代了家庭手工纺织。20世纪70年代以后电子信息技术开始在纺织设备中广泛应用,纺织技术不断向优质、高产、自动化、连续化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水平。我省棉纺织的工业化生产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大连、沈阳、营口、辽阳、锦州等地兴办了一批纺织厂。1945年全省纺锭数曾达到62万锭,后由于战争的影响,减少到30万锭,建国后逐步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发展较快,到1997年全国
实施压锭政策前全省纺锭数达到150万锭。压锭后我省纺锭数减少到110多万锭。近三年来又逐步发展到160万锭。目前全省有棉纺织企业103户,其中5万锭以上的骨干纺织企业有朝阳纺织厂、阜新福棉、沈阳东方纺织、大连神州纺织、大连东兴纺织、鞍山化纤纺织、营口棉纺、营口三纺等14户。
2005年棉纺织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7.7亿元,占纺织工业的15.8%,列纺织各小行业的第三位。
2、棉纺织生产工艺过程
纺织是纺纱和织布两个过程的合称。
纺纱是将短纤维通过拉伸、加捻、卷绕制成纱线的过程。传统的纺纱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织布是将经纱和纬纱组合成布的过程,加工流程如下:
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浆纱织布修布验布包装整经
3、棉纺织行业术语
锭—纺纱机上的一个生产单元,每锭年产量按中等支数计算大约在120公斤左右。
纱的细度用支数或号数表示。
支数—1磅纱每长840码为1支。
号数—1000米纱的重量克数。
支数和号数的换算关系:支数=590.54/号数。
件—一件纱=400磅=181.44公斤
精梳纱—梳棉后的棉条经过精梳机进一步梳理,去掉棉杂和短棉,提高纱的品质。
无接头纱—用空气捻接器替换手工接头,纱没有疙瘩。
无梭布—无梭织机织出的布。
4、棉纺织业的技术进步
棉纺织业的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纺织原料的多样化。除传统的纺织原料外,化纤差别化为纺织品种开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原料资源,通过混纺、交织,获得各种舒适性、时尚化的产品。二是纺织设备不断更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新上项目普遍选用的FA系列细纱机比过去的1字头细纱机和A系列细纱机产品质量更加稳定,1970年到2000年单锭产量提高了53%;空气捻接器的推出是纱线接头的革命,比传统的手工接头不仅条干好,而且效率高;全自动络筒机的出现,实现了纱线接头和筒管更换的全自动化;织布工序逐步淘汰了传统的有梭织机,采用片梭、剑杆、喷气、喷水等无梭织机。不仅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而且噪声大大低于有梭织机。我省目前无梭织机约占织机总数的15%。
我省棉纺织行业改造的方向就是要继续淘汰落后的纺纱设备和有梭织机,增加先进的纺纱织布设备。提高高支纱以及精梳纱、无接头纱、无梭布的比重。要充分利用省内已开发出的差别化纤维新品种,如复合丝、海岛丝、高湿模量粘胶、全消光锦纶66等开发高档织物,打造形成优势产业链。四、印染篇
印染行业是纺织大产业链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且关键的行业。印染行业原料(坯布)种类多、生产工序杂、工艺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操作要求严,是纺织产品水平的标志性行业。行业规模到200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8户。资产总计19.79亿元,占全行业的5.37%;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7791人,占全行业的3.44%。经济指标
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3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05亿元;实现利税8867万元;实现利润5480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9.89亿元。1、综合情况产业布局—主要分布在营口、鞍山、锦州、大连四个市,企业数占全省印染企业的88%,销售收入占全省印染企业的98%。产品产量—规模以上企业产量3.35亿米,排全国第八位。骨干企业—熊岳印染、营口华福、海沣、(海城)、海富(海城)、中新(海城)平安(锦州)、宏丰(锦州)。其中熊岳印染公司是我省综合水平最高的印染企业,在国内同行业50强中占有位置。
2、原材料坯布棉毛丝麻竹等纤维纯纺织物纯天然纤维织物纯化学纤维织物混纺织物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纯纺织物天然与天然、化学与化学、天然与化学纤维混纺织物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碱性染料媒染染料溶剂染料缩聚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荧光增白剂棉纤维、麻纤维、粘胶纤维织物—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媒染染料、阳离子染料、聚缩染料、偶氮染料。毛纤维织物--酸性染料、碱性(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媒染染料。蚕丝纤维织物--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阳离子)染料合成纤维织物—分散染料;活性染料
注:由于对人体有危害属淘汰限用偶氮染料。各种纤维采用的染料染整助剂渗透剂净洗剂浆料油剂其他助剂漂白助剂前处理助剂印染助剂消泡剂匀染剂其他助剂增塑剂乳化剂荧光增白剂分散剂交链剂粘合剂还原剂增稠剂后整理助剂抗静电整理剂其他整理剂固色整理剂防水、涂层整理剂柔软整理剂树脂整理剂阻燃整理剂印染生产主要工艺流程可分为前处理、染色或印花、后整理三大部分。前处理是将坯布退浆、煮炼、漂白,为染色或印花做准备;后整理采用化学整理及机械整理,以改善面料的手感、外观和尺寸稳定性,或赋予面料特定的功能。常见的特种后整理技术有阻燃、抗静电、涂层、磨毛、碱减量、生物酶处理、水洗、砂洗、防绉、防缩、防水、防红外等。
各类纤维织造的坯布,有各自不同的染整工艺流程。下面是纯棉织物较完整的工艺流程。3、工艺流程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坯布检验缝头烧毛退浆煮练丝光烘干烘干开、轧、烘拉幅包装成件预缩(轧光)印花丝光染色漂白酸洗检码成品分等
4、纺织品的安全技术要求
纺织产品在印染和后整理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各种染料、助剂等化学制剂,这类化学品或多或少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当其残留在纺织品上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对人的皮肤和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为限制和消除这些危害,我国已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规范》将纺织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婴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规范》对三大类纺织品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5项指标做了明确规定,每项指标分为A、B、C三类,其中明确规定婴幼儿用品应符合A类产品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应符合B类产品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应符合C类产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ecologicaltextiles)的定义: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所生产的纺织品对人体健康无害。我国已参照国际《生态纺织品通用及特殊技术要求》修订了
“生态纺织品”标准,并与“生态纺织品”标准相配套,采用了
“生态纺织品标志”。生态纺织品5、印染新技术
——数字印花技术:相当于喷墨打印机,把花型打印到坯布上,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少数企业用来打样。
——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在超临界条件下将染料分散在液态CO2中进行染色。无污水,但技术经济上还不过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工作总结(汇编14篇)
- 饭店承包合同书8篇
- 工程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3篇
- 媒体宣传合作合同9篇
- 2025年电子竞技行业电竞比赛产业链发展与市场预测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报告
- 2025届中油测井公司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10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景与政策分析报告
- 2025护理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村会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体育馆行业音视频系统建设与应用解决方案
- GB/T 19494.2-2023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 2023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及汽车驾驶员(技师)试题答案
- 催化重整(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件)
- (完整版)袱子的书写格式和称呼
- 证监会行业分类结构与代码
- 安全仪表系统SIS课件
- Φ1397套管开窗侧钻操作规程
- 《寻梦环游记(2017)》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
- RB/T 089-2022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某某集团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指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