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疗法课件_第1页
腕踝针疗法课件_第2页
腕踝针疗法课件_第3页
腕踝针疗法课件_第4页
腕踝针疗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探索之路:

腕踝针疗法的整个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2年,主要用电刺激疗法治疗痛症,肢瘫,各型感觉障碍,癔症等。在实践中探索电流大小,通电时间,电极放置的部位与疗效的关系,发现:当电流强度从60毫安降低到15-20毫安,通电时间由1秒钟增加到持续的通电刺激时,竟也能获得和从前一样的疗效。并受到传统的三阴三阳经络理论,耳针法的启发,逐步把刺激点定位到了腕和踝。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四肢部靠近躯体正中线的内侧为阴,外侧为阳。由此,可以把躯体分为六个纵区,即阴面和阳面各三个纵区,为了简便起见,用数字1-6编号,其中1,2,3区在阴面,4,5,6区在阳面,上下肢同躯体相对应。当躯体某纵区内出现病症时,在腕踝部同一编号区内给予刺激,即可出现调整反应。这样,只要找出病症所在的区就可确定治疗的刺激点。第二阶段是从1972年2月开始,将电刺激改为针刺,为克服垂直针刺所遇到的滞针现象而改用了皮下浅刺后,方法逐步得到完善,理论也逐步成形。因针刺部位仅限在腕和踝,1975年定名“腕踝针”,1976年发表于人民军医杂志上。6/7/20231一、电刺激疗法(1966-1968)从强刺激到弱刺激Litter电抽搐机—头部外伤后遗聋哑神经症性双下肢不全瘫痪,1秒取效电流强度6/7/20232合谷内关梁丘足三里改变电极位置,仍可取效对瘫痪、感觉障碍、疼痛均有效对局部和远端症状均有效弱电流病人易于耐受6/7/20233通电时间延长,降低电流强度的缺点病人脱衣服不方便电极位置凌乱只能用于局部的病症对头部和心脏病症不便使用6/7/20234耳针的提示从耳廓狭小到手腕脚踝应用方便表面平坦经验支持经络学说6/7/20235原理探讨神经学说经络学说胚胎发育—分区6/7/20236横隔临床验证6/7/20237电抽搐机的缺点--针刺疗法沿皮刺腕踝针6/7/20238穴区一、分区腕踝针疗法是在将人体先行分区的基础上,再确定进针穴点的。区域均沿人体纵轴排列,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分为六个纵行区。并把各种相关病症归纳在各个纵区范围内。各区位置及归属病症分述如下。

6/7/202396/7/202310(一)、一区【定位】: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道、口唇、前牙、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归属病症】:前额痛、目赤肿痛、鼻塞、流涎、前牙痛、咽喉痛、喘咳、心悸、胃脘痛、遗尿、痛经、白带增多等。6/7/202311(二)、二区【定位】:躯体前面的两旁。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甲状腺、锁骨上窝、乳部、肺、肝、胆和侧腹部。【归属病症】:颞前头痛、后牙痛、乳房胀痛、胸痛、哮喘、肝区痛、胁肋胀痛、哮喘等。6/7/202312(三)、三区【定位】:躯体前面的外缘(即二区的外缘)范围较窄。包括沿耳廓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归属病症】:本区出现的症状较少,主要有颞浅动脉病、沿腋前缘的胸痛或腹痛等。6/7/202313(四)、四区【定位】:躯体前后交界区。包括头至耳垂直下的区域,斜方肌缘,胸腹部的腋窝顶至髂前上棘间的垂直区域。【归属病症】:头顶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系乱症、腋窝以下的胸腹痛等。6/7/202314(五)、五区【定位】:躯体后面两旁,与前面二区相对应。包括颞后部、颈后外侧部、肩胛区、躯干两旁,下肢外侧。【归属病症】:颞后部头痛、落枕、耳鸣、耳聋、肩胛部痛、侧腰痛及腰椎横突综合症等。6/7/202315(六)、六区【定位】:躯体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一区相对应。包括后头部、枕顶部、脊柱部、骶尾部及肛门等。【归属病症】:后头痛、项强痛、腰脊痛等。四肢部位分区:当两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两下肢靠拢时,四肢的内侧面即相当于躯干的后面,前面靠拢的缝相当于正中线,后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后正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按躯干的分区类推。6/7/202316上面六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十二个分区。其分法为:以胸骨末端和两则肋弓的交界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躯干的水平线,称横膈线。横膈线将躯体两侧的六个区分成上下两半。横膈线以上的各半区分别加“上”字,即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横膈线以下的各半区分别加“下”字,即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区、下5区、下6区。6/7/2023176/7/202318穴点腕踝针的穴位,又称进针点。共12个穴点。一、腕部穴点腕部穴点共6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从掌面尺侧起至桡侧,再从背面桡侧至尺侧,依次顺序上1、上2、上3、上4、上5、上6。6/7/2023191、上1【定位】在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屈腕肌腱之间。取法为:术者用一手的拇指摸到小指侧尺骨缘后,向前轻推,穴点的位置在靠肌腱内侧凹陷处。本穴较为常用。【主治】前额痛、目疾、鼻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前牙肿痛、咽喉肿痛、咳喘、眩晕、心悸、高血压、盗汗、失眠、癔病、胃脘痛、癫痫等。6/7/2023202、上2【定位】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好即心包经之内关穴。【主治】前颞部头痛、后牙肿痛、颌下肿痛、胸闷、胸痛、回乳、哮喘、手掌心痛(针尖向上刺)、指端麻木(针尖向下刺)。6/7/2023213、上3【定位】靠桡动脉外侧,在腕横纹上两横指,桡骨边缘处。【主治】高血压、胸痛等。6/7/2023224、上4【定位】手掌向内,位于拇指侧的桡骨缘上两横指处。【主治】头顶痛、耳病、下颌关节紊乱症、肩关节周围炎、胸痛等。6/7/2023235、上5【定位】腕背面的中央,即三焦经之外关穴。【主治】后颞部头痛、上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上肢运动障碍(瘫痪、震颤、舞蹈病)、肘、腕、指关节痛。6/7/2023246、上6【定位】位于小指侧尺骨缘背,腕横纹上两横指处。【主治】后头部痛、枕项痛、颈胸部脊柱及椎旁痛等。6/7/202325二、踝部穴点踝部穴点共6个,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一圈处,从跟腱内侧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1、下1【定位】靠跟腱内侧缘。【主治】上腹部胀痛、脐周痛、痛经、白带增多、遗尿、阴部瘙痒症、足跟痛等。6/7/2023262、下2【定位】在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处。【主治】肝区痛、侧腹部痛、过敏性结肠炎等。6/7/2023273、下3【定位】在胫骨前缘向内约1厘米处。【主治】膝关节内缘痛等病症。6/7/2023284、下4【定位】位于胫骨前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处。【主治】股四头肌酸痛、膝关节痛、下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下肢运动障碍(瘫痪、震颤、舞蹈病)、趾关节痛等。6/7/2023295、下5【定位】位于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处。【主治】髋关节痛、踝关节扭伤等病症。6/7/2023306、下6【定位】靠跟腱外缘处。【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骶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痛、足前掌痛。上述穴点中,以上3和下3较为少用。6/7/202331取穴配方一、取穴横隔线以上的病症选腕部穴点,横隔线以下的病症选踝部穴点。如病症跨上下两分区,可同时取上、下穴区,如偏瘫可取上5和下4组方。难以确定部位区域跨向的疾病,如失眠,可取左右两侧穴区。可按每穴的主治具体选配。由于穴点的编号和身体上、下6个分区的编号是相一致的,而每一穴点主治的又是与其相一致的同区域病症,故腕踝针取穴的基本方法是在病症所在的同侧同区域选穴治疗。6/7/202332

六、临床选进针点的原则:

以患者主症的解剖部位在体表区域的反映为依据并遵守下列规律:

左病取左,右病取右

上病取上,下病取下

无法确定部位的均取双上1区进针点。6/7/202333二、配方

可分以下二种。(一)上下配方法:如病症跨上下两分区时,则可同时取上、下穴点组方;如前正中线病症,可选上1和下1组方;另如偏瘫,可取上5、下4进行配方。(二)左右配方法:对难以确定部位的区域跨向的疾病,如失眠、盗汗、全身瘙痒症等病症,可取左右两侧穴点加以组方,上述病症即可取两侧之上1穴。6/7/202334操作方法一、针具:一般采用30号1.5寸长毫针。二、进针法:病人体位不限,针踝部穴区时,以取卧位为佳。针刺前,宜嘱病人尽量放松肌肉。左手拇、食(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示)、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成30度角,快速进人皮下。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病人如有酸、麻、沉、胀、痛等感觉,说明进针过深,宜将针退出,使针尖在皮下,重新平刺人更表浅处。总之,不可出现得气感。进针长度为1.4寸,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如病症在指或趾,针尖朝下;如在头面腰膝,针尖朝上。刚开始进针时,局部可稍感疼痛,待刺人后,应立即消失。进针完毕,放开持针手指,针应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腕踝针一般留针30分钟,不做提插捻转,隔日1次,急性病亦可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6/7/202335常规消毒,医生左手固定穴点上部。以拇指拉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度度,快速进入皮下。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如病人有酸、麻、胀、痛、沉等感觉,表明针体已深入筋膜下层,属进针过深,宜将针外退至浅表处。刚开始进针时,局部可稍感疼痛,待刺入后应立即消失。为了保证针在皮下,针尖入皮肤后,放开持针手指,则针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表面。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如病症在指或趾,针尖向下;在头胸或腰膝,针尖向上。针刺深约1.5寸,进针后将针循纵线沿皮下平刺插入;但针上下1或6穴时,针体应与腕部或踝部的边缘平行。6/7/202336三、调针法:腕踝针疗法一般不使用补泻手法,但在针刺过程中须及时予以调针。调针法有以下三种。(一)针刺入过深,局部出现胀、痛感觉时,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重新平刺入更表浅部位。(二)针刺方向不正,将针提至皮下,重新进针。(三)针刺长度不够时,宜将针尽量刺入或换针另刺,但须注意,应略保留部分针体在体外。

6/7/202337四、留针法:腕踝针一般留针30分钟。疼痛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腕踝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6/7/202338注意事项

一、如穴点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刺入后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宜适当移位。移动进针点,应注意遵循移点不离线的原则,即沿纵线方向移位,不能向两旁移点。二、腕踝针偶亦可引起晕针,如患者出现头昏、恶心不适时,宜迅速取针,并令患者平卧。6/7/202339适应症

腕踝针疗法的适应病症相当广泛,且在不断扩展之中。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应用于50余种病症。它对疼痛性疾病,诸如血管性头痛、腰扭伤、牙痛、关节痛、痛经等止痛作用明显,疗效迅速。对心律失常、面肌痉挛、面肌麻痹、急性乳腺炎、哮喘、皮肤瘙痒症、遗尿、癔病等有较好的效果。对急性结膜炎、近视眼、高血压、中风偏瘫等亦有一定疗效。6/7/202340原理概述生物全息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全息对应性,提示相关部位有序的全息分布形成,每个独立相关部位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息胚胎,胚胎细胞处于低级并且功能相似而组成全息元。现代针灸实践发现,在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如耳廓、头皮、腕踝等)分部有与全身各部相对应的穴位系统,在临床上可选区相应的穴位或反应点,如耳穴、头皮针治疗线、腕踝针进针点等,进行针刺治疗从而获取治疗效果。它属于全息医学的范畴。腕踝针法就是在手腕或足踝部的相应进针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6/7/202341腕踝针的原理腕踝针不像传统针灸学那样有完备的经络理论体系,但近年来,针刺镇痛原理已部分得到现代科学的验证。国内有学者报道腕踝针可提高痛阈,与神经系统也有密切关系。西方学者在研究针灸镇痛的实验中,还发现针灸止痛的效果有一个迟缓发作特点,它们缓慢增加,甚至当取针后,才会感到它的止痛效果,连续治疗几次后效果会更加明显。这种效果在停止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后才会逐渐消失。6/7/202342八、机制探讨:

临床所见到的现象多以痛症的反应最灵敏,多数情况下,当针刺入时,病人疼痛感消失非常迅速,病灶部位的痉挛也随之缓解,病人感觉原来发凉部位转暖,有时可见表面皮色转红润。但这些现象只局限于病灶的局部,并未见于正常或神经已有断离的部位。象腕踝针这样轻微的不引起酸麻胀痛感觉的针刺激能迅速反应在远距离的局灶部位,只有通过神经传导才有可能。因此,初步认为腕踝针的治疗机制是皮下针刺通过神经末稍的传导引起病灶部位的解痉,改善血循环,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腕踝针疗法问世至今已有近30年,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疾病和精神神经疾病,其它科疾病较少。6/7/202343在国外的疼痛研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是从控制疼痛转变为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