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_第1页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_第2页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_第3页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_第4页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读书笔记模板01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目录分析内容摘要精彩摘录作者介绍目录0305020406思维导图中国基因中国文字历史观念司马迁遗产中国孔子历史周人老子文字宗法庄子基础重新认识周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在系列第2册《文明的基因》中,你会看到: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文字;周朝的王官学成了后世儒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源头;天命观念、封建宗法制度、稳定的文字系统和天下观念,这都是周朝为中国留下的丰富遗产;司马迁对老子这个人的记录是一笔糊涂账,有至少三个版本的“老子”在历史上流传下来,让人分不清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亮点:1.上半部分封建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运行逻辑。确实,相较第一册差一些,而且中途转向孔庄老也是让人感觉不在看历史,而且学语文,一条清晰的历史回溯脉络线断掉了。此书有拼凑之下嫌,前五章精彩绝伦,后五篇却论起了面窄的孔老之学,这和中国通史这一宏观主旨很不协调,不过还是为作者前五篇的高论击节叫好。读毕本书,总的来说。此外呢,作者以论代史的写作方式,使得“历史”的主线不是很贯通。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书,而且角度独特。如果你的历史知识还停留在初高中历史课本水平,对历史有个模糊的概念,那么这本书很适合你。因此对于补充自己的历史观,对存在模糊、歧义的部分纠偏,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杨照中国历史第二本。此📖值得收藏。这部书对于只想简单了解一下历史的同学稍稍有些深了,但是很少有人这样给你讲我们的历史,这本讲孔子,老庄的部分尤其出色。精彩摘录精彩摘录我们要探讨、要寻找的,不再是中国文明从哪里开始,而是多元的地区文化,如何抟合成一个具有高度同构性[插图]的中国文明。第一,他创造了“老师”这个社会身份;第二,他改变了“学”的意义,开创了以“学”为目的而非手段的价值;第三,他将既有的礼予以彻底“哲学化”和“政治化”,在他手中,礼有了崭新的面貌。根据周朝早期的文献,我们可以知道,到处分布着一个个小城,城墙以内,称为“国”;绕着城外的地区,叫作“郊”;比“郊”再往外一点的地方,叫作“野”;“野”再往外一点,是“封”;“封”再往外,是“鄙”。中国文字不是表音文字。但是,中国文字也绝对不是象形文字。中国文字的主体,是形声字,有形也有声,如此才能发挥功能。光靠象形是发挥不了文字的作用的,无法产生和语言之间的关联。周人建立的基调,第一条主旋律,是“天”的观念与“天”的信仰。孔子面对“天”的信仰在乱世的动摇,认真地重新思考并建立了一套道德原则,其中关键的一项就在于分别道德的行为与道德的动机。在现实条件制约下,一个人或许没有能力做出好事来,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最糟的情况下,不能有好心。能不能有好事的结果或许操之在人,但好心绝对操之在我,也就成了人无从逃避、无从推卸的责任。有好心,比外表上看能做好人更基本,更重要。目录分析01百年来中国历史研究的硕果02百年来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超过以往两千年03百年来中国古代史的关键点04中国文明的主流来自周文化05周人的遗产之一——世界观06周人的遗产之二——宗法封建制010302040506第一讲中国古地理的基础07周人的遗产之三——非表音文字08周人的遗产之四——中国文明核心地理区域09古代中国的人文地理10古代中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的互动11一位被忽视的地理学天才12345第一讲中国古地理的基础01与时间对抗的不朽文字03中国文字的造字原则02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字系统第二讲中国古文法的基础04中国文字分成三类05沿用至今的汉字文法06文法没变,为什么我们还是看不懂古书?07中国语文独特之处——数词和量词第二讲中国古文法的基础08中文文法的内在简约性10中文文法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09中文文法没有明确的时态变化第二讲中国古文法的基础01从海伦·凯勒学习语言说起02文字创造新世界03语言和文字决定思考04语言和文字,哪个更重要?05文字在中国拥有更高的权威12345第三讲中国文字与中国语言06“文献中心主义”07历史记录的“大传统”和“小传统”08“文”与“言”的巨大差距09何炳棣从“小传统”着手研究历史10何炳棣的另一项研究12345第三讲中国文字与中国语言11最古老的中国典籍——《尚书》与《周易》13维系宗法制度——《周礼》12克服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巨大落差——《诗经》第三讲中国文字与中国语言01拦在我们与历史之间的透镜02透镜的例子——美国议会制与中国郡县制03另一个透镜——系统化整理04正确理解先秦时代的“国”第四讲古代城市与城邦05古史中的“国”与今天的“国”迥异06中国古代的城从何而来?07谁是“国人”?08“国人”从何而来?09周朝的城与周朝政治运作10爵制与西周向东周的转变010302040506第四讲古代城市与城邦01不要把历史人物看得太重要了02寻找历史发展的其他因素03周公是第一位真正的历史人物04周公的伟大功绩05封建的本质就是武装殖民06周人的统治策略——分封010302040506第五讲从封建到诸国07周人的政治制度——昭穆制08昭穆制的深远影响09周人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0周人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第五讲从封建到诸国11“氏”与“姓”的建立12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解读考古资料13宗法制度中的父子关系14总结:周朝的教化根基第五讲从封建到诸国01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经历过层层筛选02有效的历史知识需要历史学家的呈现03历史学家必须不停追问04为什么诸子百家出现于东周而非西周?第六讲王官学与诸子学05诸子的源头——周人的知识创新06西周到东周宗法关系的松动07周幽王时期为何“诸侯不至”?08封建宗法制的衰落与诸子的兴起09儒家源于周人的王官学12345第六讲王官学与诸子学11总结:从西周王官学到东周诸子学10道家和阴阳家的王官学源头第六讲王官学与诸子学01孔子与我的电影梦02子路与我的电影剧本03“君子死,冠不免”04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一)05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二)06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三)010302040506第七讲重新认识孔子(一)07孔子的家世背景08“三十而立”09孔子的开创性——大胆的教育10孔子的开创性——对学习的推崇11孔子的开创性——对礼的全新阐释12小结: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开创者010302040506第七讲重新认识孔子(一)01孔子的时代——诸侯坐大02孔子在鲁国的理想03孔子的生平(一)——鲁国大乱04孔子的生平(二)——大夫专权05孔子的生平(三)——夹谷之会06孔子的生平(四)——去鲁至卫010302040506第八讲重新认识孔子(二)07孔子的生平(五)——困于陈蔡08孔子的生平(六)——周游列国09孔子的生平(七)——卫国内乱10孔子的生平(八)——晚年归鲁第八讲重新认识孔子(二)11孔子的快乐13礼教的真义12孔子的教导第八讲重新认识孔子(二)01三支道家对“道”的不同理解02老庄有别03《史记》关于老子记录的糊涂账04《史记》中的好几位“老子”05老子年代的错置与楚文化12345第九讲重读《老子》06考证《老子》年代的五种方法07老子论“道”08老子论“自然”09老子的生存之道10老子的处世法则11老子论“圣人”010302040506第九讲重读《老子》12老庄结合14老在庄前还是庄在老前?13《老子》是不折不扣的“乱世之书”第九讲重读《老子》0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03《庄子》的风格02先理解庄子的时代背景,再读《庄子》第十讲重读《庄子》04《庄子·天下篇》的惠施十条(一)06理解名家,更能理解《庄子》05《庄子·天下篇》的惠施十条(二)第十讲重读《庄子》07庄子的名实之辨(一)08庄子的名实之辨(二)09庄子的名实之辨(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