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十月革命 市赛获奖_第1页
列宁与十月革命 市赛获奖_第2页
列宁与十月革命 市赛获奖_第3页
列宁与十月革命 市赛获奖_第4页
列宁与十月革命 市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故知新1、说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2、中途因国内爆发革命退出一战的是那个国家?这次革命史称什么?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学习目标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重大意义。2.通过分析十月革命的背景,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3、学习列宁的首创精神,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背景)阅读课本39-40页相关内容,结合下列材料了解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材料一:俄国1861年改革后工业发展情况材料二: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比较:俄国的钢产量仅有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1903年外债30亿卢布,1914年达60亿卢布。棉纺织品钢铁煤炭铁路76%190%131%增加到32000公里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1.经济上: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与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依然很落后。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1500万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万匹马被征军用,但是,俄军在前线却接连失利,俄国有150多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国家债台高筑,经济濒于崩溃;物质匮乏,粮食奇缺,民众饥寒交迫。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对沙皇政府深恶痛绝,农民反抗和工人罢工不断,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时间罢工次数参加人数1914.8---12月68次3.5万19151000次54万19161500次100万材料三:俄国在“一战”的状况2.一战期间俄国工人罢工情况

2.军事上:“一战”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列宁曾经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政治上:1917年3月,俄国发生“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全国政权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间地点目的革命性质结果1917年3月(俄历2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

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勒掌握全国政权重要提示: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依据是其担任的革命任务,而不能只看其领导的阶级。时间地点目的革命性质结果1917年3月(俄历2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

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勒苏维埃:俄语“代表会议”或会议的意思,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掌握全国政权重要提示: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依据是其担任的革命任务,而不能只看其领导的阶级。

为什么俄国在二月革命后,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呢?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说明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阅读P40页第一段,思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没有满足俄国人民的要求?结果如何?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参加一战,但惨败。

1917年7月,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上街示威游行,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人民的抉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政府不愿意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同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

—《全球通史》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国内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土地,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成立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四月提纲》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的政策: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1917年7月,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坚持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四月提纲》和平转移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四月提纲》和平转移1917年7月,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坚持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经济上: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依然很落后。2.军事上:一战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3.政治上: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4.外交上: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陷入统治危机。5、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起义目的发生时间领导力量起义地点总指挥部革命道路结果性质二、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11月(俄历10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起义目的发生时间领导力量起义地点总指挥部革命道路结果性质二、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11月(俄历10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斯莫尔尼宫冬宫阿芙乐尔号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该舰用炮声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攻占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该舰用炮声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涅瓦河畔。攻占冬宫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1)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工农联盟。(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3)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各种矛盾尖锐、激化。(4)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合作探究三、开辟新时代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⑴时间:⑵地点:⑶会议:1917年11月7日晚斯莫尔尼宫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内容①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③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成,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⑴政治上: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无产阶级政权)⑵军事上:①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红军;②三年国内战争,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进攻。⑶经济上:①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②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⑷

外交上:①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②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2、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巩固了新生政权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的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和平的要求英、法、日、美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乘机进行武装干涉,扶植俄国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苏俄内战军事上:通过三年国内战争打败国内外反势力的反扑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渡过难关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如何面对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作用: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时间目的内容结果作用(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⑴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⑵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⑶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叛乱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对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2)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存在许多弊端。

国内: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国际: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的意义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①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①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部分书刊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共领导革命的道路是怎样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道路不能照搬俄国,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两国的国情不同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合作探究为什么不一样呢?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共领导革命的道路是怎样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道路不能照搬俄国,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两国的国情不同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合作探究为什么不一样呢?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感悟吗?启示:

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惟有变者才能生存惟有变者才能发展惟有变者才能领先课堂小结1.抓住关键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五月流血周”C.俄国二月革命D.苏联成立随堂练习A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的条件C3.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A.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B.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C.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DA5.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A.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的标志B.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有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D.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实施的措施中最得人心的是()A.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颁布《土地法令》C.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将银行、铁路和大企业收规国有BC7.促成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用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的原因()A.列宁回到彼得格勒B.临时政府对外奉行投降政策C.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D.临时政府拒绝给农民土地8.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或监督权利的实施。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工人监督条例,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等。上述材料反映出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C.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CA9、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