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课件_第1页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课件_第2页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课件_第3页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课件_第4页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ClassicalMacroeconomicsandNewKeynesianEconomics1ppt课件第一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货币主义所谓货币主义,简单说就是站在重视货币作用的立场上的经济学派。其基本论点是:1)货币的推动力量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最主要因素;2)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测量标准;3)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2ppt课件货币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一,传统经济理论的失败与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第二,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干预主义之间的争论,对货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货币主义的发展阶段货币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为货币主义产生阶段。以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的论述》文章作为开始;第二阶段,60-70年代,货币理论成熟阶段,用数学方法建立货币数量模型,即现代货币数量论。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以后,货币主义进入试验阶段。英美等国提出并实施一些货币主义的政策措施。3ppt课件

货币学派的第一个思想渊源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Quantitytheoryofmoney)。——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论点:

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动,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变动。4ppt课件

——货币数量论的萌芽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代,但是,货币数量论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法国重商主义者波丹(JeanBodin)。后来,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李嘉图和大部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都持有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费雪交易方程式(Fisherequation):MV=PT——剑桥现金余额(cashbalance)方程式:M=kPT,其中k=1/V。5ppt课件

货币学派的第二个思想渊源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继承货币数量论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后,当凯恩斯经济学陷入困境时,芝加哥的传统又得到恢复和发扬。6ppt课件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Friedman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函数:

Friedman认为,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之间,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之间,暂时消费与持久收入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但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7ppt课件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货币数量的增长率与名义收入的增长率的关系;“时滞”(Timelag)问题;货币量的变化对产量和价格的影响;Inflationiseverywhereandalwaysamonetaryphenomenon;货币的传导机制:财富效应(Wealtheffect);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Target)的选择;货币政策规则(Rule)。8ppt课件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货币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同时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宣布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固定在与预计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上;“收入指数化”方案:通货膨胀的对策;实行浮动汇率制:有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均衡的自动维持,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9ppt课件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1、个体利益最大化这是建立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需要。2、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JohnMuth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

由于预期是对未来事件有依据的预测,所以它们在本质上与有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我们把这种预期称为“理性的”。10ppt课件预期的含义经济决策者对于与其当前决策有关的不确定(uncertain)经济变量的未来值的预测。

预期(expectation)与预测(forecast)不同。预测是一种surveyexpectation,而预期是一种subjectiveexpectation。☆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变量的预期,不必限制为一个单一的预期值,最好把它看作是该变量未来值的一个完全的概率分布,一般用平均数来表示。11ppt课件预期理论的发展简单的预期模型(以“CobwebModel”为例)12ppt课件

外推法预期(Extrapolativeexpectation,由Metzler在1941年提出)“ε”是预期系数。如果ε﹥0,则以前的趋势将保持下去;如果ε﹤0,则预期的趋势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ε=0,则外推法预期与简单预期模型相同。13ppt课件

适应性预期(Adaptiveexpectation)——经济主体会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程度来修正每一个时期的预期“η”是适应系数,给定0﹤η﹤1

适应性预期以某一时期以往的全过程为基础。14ppt课件理性预期模型将蛛网模型的供给方程改为:设:经过一系列推导,得出:15ppt课件

形成理性预期所包含的信息包括:模型的结构的知识政府政策操作方面的知识经济变量过去值的知识理性预期本质上与相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

经济主体在t-1期主观预测某一变量在t期实际会出现的数值将等于他在t-1期所获得的这些信息计算出来的该变量的数学期望值16ppt课件理性预期理论的特点经济主体根据t-1期获得的所有相关信息计算出来的数学期望,将是最好的预测如果理性预期的数值与实际发生的数值不一致的话,其误差只能来自t-1期无法预知的发生于t期的随机干扰因素随机干扰对经济的影响有正有负,正负一般会互相抵消,所以假定:17ppt课件RobertLucas—1995NobelLaureateinEconomics

TheNobelPrizeawardedtoRobertLucasforhavingdevelopedandappliedthehypothesisofrationalexpectations,andtherebyhavingtransformedmacroeconomicanalysisanddeepenedourunderstandingofeconomicpolicy.18ppt课件3、市场出清(MarketClearing)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上的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flexible),使得市场不会出现excesssupply或excessdemand的情况;在历史上,古典经济学坚持市场出清,凯恩斯坚持市场非出清,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重新坚持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的观点。19ppt课件第三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政策无效论和李嘉图等价定理1、政策无效论(Thepolicyineffectivenessproposition)适应性预期错误论(适应性预期说明政策在短期有效);“卢卡斯批评”(Lucascritique):只有未意料到的政策才会对产出水平产生影响,在公众存在理性预期情况下,经济政策是无效的;20ppt课件

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同对一台复杂的机器进行控制,因此,optimalcontrol可以用来设计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宏观经济的运行与机器的运行不同,宏观经济有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参与,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应看作是政策制定者与公众的一种博弈,所以,我们需要的是gametheory。在博弈的情况下由于“协调失败”(coordinationfailure)从而不容易获得预期的政策效果。21ppt课件政策无效图示(P.739)22ppt课件2、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dianequivalence)Thepropositionthatneithergovernmentdeficitsnorgovernmentdebthaveaneffectoneconomicactivity.AlsocalledtheRicardian-Barroproposition.李嘉图最早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是用发行公债筹资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布坎南将其称作“李嘉图等价定理”。但李嘉图本人并不认为这一推测在现实中可以实现23ppt课件

巴罗运用了理性预期解释了其背后的原因。该定理因而被称为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如果存在“李嘉图等价”,则政府借入的任何增加,都将被私人储蓄的等额增加所抵消,所以,政府用减税或发行公债的办法来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24ppt课件巴罗的解释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在时间t1减税T,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发行公债B,B=T。但政府必须在t2对公债还本付息,此时只能从新增的税收中支付。于是现期的减税一定意味着未来的增税。根据理性预期理论,家庭将了解这一点。在t1家庭得到资产——国债,现值为B,但同时也得到一笔负债——未来的税收义务,现值也为B。根据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债券不是净财富的增加,不会影响家庭的消费行为。实际上,家庭只是把债券及这些债券从t1到t2的利息储蓄起来并在t2用以缴税——政府用此税偿债,人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没有变化。25ppt课件第四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BusinessCycle(RBC)Models:Thesemodelsassumethatoutputisalwaysatitsnaturallevel.Thus,allfluctuationsinoutputaremovementsofthenaturallevelofoutput,asopposedtomovementsawayfromthenaturallevelofoutput.Wheredothesemovementscomefrom?TheanswerproposedbyPrescottistechnologicalprogress.26ppt课件鲁宾逊的经济学

——荒岛上的经济波动如何形成?鱼群经过——经济繁荣(GDP上升);暴风雨到来——经济衰退(GDP减少);受到土著人攻击——防卫支出增加,出现“战时繁荣”;结论:荒岛上的经济波动(繁荣与衰退交替)都是个人对其环境不可避免的变动所作出的自然而合意的反应,与货币政策、价格粘性以及任何一种市场失灵无关;鲁宾逊经济学的含义:现代经济的波动与荒岛上的波动一样,不可避免的冲击改变了产出自然率。27ppt课件

导致产出的自然率水平的移动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冲击:——技术冲击→资本品需求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实际工资增加→消费品需求增加→宏观经济波动。——技术冲击具有随机性质,因而产出的增长路径也呈现出随机的跳跃性。如果是正的冲击,经济就在更高的起点增长;如果是负的冲击,经济就会在较低点起步。28ppt课件自然率假说(左图)与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右图)的区别

29ppt课件宏观经济波动图示

30ppt课件

31ppt课件第五节: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一、新凯恩斯主义概述1.新凯恩斯主义的概念与主要代表人物新凯恩斯主义或称新凯恩斯主义综合、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80~90年代在美国出现并流行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哈佛大学的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Summers)、N·格里高里·曼昆(N.GregoryMankiw)、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和加州大学的詹纳特•耶伦(Janet.Yellen)。32ppt课件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新”(New)字,表明他们既不同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ClassicalMacroeconomics),也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所谓“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Economics)。根据戈登的考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类术语最初是出现于西方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中。帕金在1984年的《宏观经济学》中第一次使用了“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一词,而后在1985年,这个词又被费尔普斯用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导论》一书中,从1988年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一术语正式出现在学术论文中。进入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两个经济学流派之一。33ppt课件二、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特点传统凯恩斯主义学派一般有两个特点:把产量和就业的波动仅仅归因于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的刚性,即把工资—价格刚性看成是解释名义总需求变动造成实际经济变量变动的唯一或者至少是主要的原因;传统凯恩斯主义学派对他们所倚重的名义工资和价格刚性只“假定是如此”,或只是说“事实如此”,而并未作进一步的解释,也不试图去说明为何会存在这样一种似乎与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相违背的刚性。这种“假定如此”或“事实如此”的理论显然不能使人满意,这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后传统凯恩斯主义陷于深刻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34ppt课件

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在于:——它不像其他凯恩斯学派那样只是假定工资和价格的刚性,而是试图给予这种刚性以合理的解释,特别是从微观的角度,在承认单个经济主体具有“理性”预期并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基础上,来解释工资—价格刚性、非自愿失业、普遍生产过剩等,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提供坚实的微观基础。——除了继承传统凯恩斯主义学派重视名义工资和价格刚性作用之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还强调了经济体系在其它方面的不完全性的作用。例如经济中存在的实际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不完全的且昂贵的经济信息等等。所有这些也都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用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5ppt课件新凯恩斯主义从本质上看与传统凯恩斯主义是一致的,即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缺陷是造成失业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解决问题不能单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而需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必要的干预调节。但他们与传统凯恩斯主义有不同之处:新凯恩斯主义不像传统凯恩斯主义那样只是假定经济体系的不完全性并由此引出凯恩斯主义的结论,而是试图对这些不完全性进行合理的解释,特别是承认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和最大化原则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具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形式上基本相同的分析结构。因此也可以说,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运用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6ppt课件第六节: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劳动市场:工资粘性理论在传统凯恩斯那里,工资刚性(rigidity)只是一种简单假定或是对经济现象的简单陈述,而不是从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大化原则中推导出开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不足,他们试图在最大化行为及理性预期的基础上推导出工资粘性(sticky),并由此来说明就业的波动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37ppt课件

名义工资粘性:名义工资不能随着名义总需求地变化而变化。原因在于:——交错调整工资(staggeredwagesetting);——长期劳动合同(longtermlaborcontract);——交错合同(staggeredcontract):厂商和工人在不同时期交替地签订长期合同。38ppt课件

实际工资粘性:实际工资与需求的变化几乎没有相关性。原因在于:——隐含合同(implicitcontract):风险中性的厂商与风险厌恶的工人之间存在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局内人(insider)-局外人(outsider)理论:局内人的工资确定不考虑局外人的利益,使得工资水平据高不下;——效率工资(efficiencywage):工资具有激励作用,为了保持高效率,厂商愿意给工人支付高工资。39ppt课件二、商品市场:价格粘性理论价格粘性是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化而迅速的变化。价格粘性可以转化为市场是否出清的问题,即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问题;凯恩斯经济学没有从理论上论证价格刚性或粘性的原因,新凯恩斯经济学给价格粘性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在深入分析价格粘性的过程中,新凯恩斯经济学区分了名义价格粘性和实际价格粘性。40ppt课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