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步练习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

一层。

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赞美郡守,最后一句的本意在奉承,却不露

痕迹。

C.“天堑无涯”的意思是天然壕沟广阔无边,“天堑”在这里指钱塘江。

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写出了杭州的富庶与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

奢极侈的生活。

2.下面对《望海潮》《雨霖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

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

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养麦青青”的

悲凉痛惜之情。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

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树绕堤沙云:像云一样茂密的

B.市列珠矶,户般罗绮盈:到处是

C.异日图将好景图:描绘

D.不挈无涯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麦粗里弥望:满眼

B.自摩此曲度:构思

C.杜郎像霞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

D.难解深情赋: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

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那么,柳

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

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

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

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齐头并进。如果没有柳

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

难以创造出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凡有井水处,皆能颂柳词,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他的

词多反映青楼女子的内心世界和下层人民的悲欢离合,笔法细腻,感情深挚,雅俗共

赏,每每流传甚广。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

一般只是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

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

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

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煌后期词作以外,大多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

化情感,柳永词则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并驾齐驱各有千秋望其项背妄自菲薄

B.双管齐下各有千秋望尘莫及自怨自艾

C.并驾齐驱平分秋色望尘莫及自怨自艾

D.双管齐下平分秋色望其项背妄自菲薄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B.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

C.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柳永于词的贡献一样

D.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B.柳永也许是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第一次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C.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D.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

试卷第2页,共6页

怨。

8.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请以词人柳永为描述对象,写一段

话。要求:①结合其词作内容;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表达对词人或词作的评

价;④不少于120个字。

题型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讥,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登口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

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

吴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1)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9.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1E项的一项是()

A.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

B.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C.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

D.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10.清刘熙载《艺概》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

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下列没有运用这一

手法的一项是()

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

煜《浪淘沙令》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

永《雨霖铃》

C.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D.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11.“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

分析。

题型三: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柳永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但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

就,揭示出了做人成事的道理。柳永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

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

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

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

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三年,第二次开科又

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

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

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

在京城又捱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亲自圈点

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

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

词。”他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

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去到民间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

续了十七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

试卷第4页,共6页

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

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魂销骨锦,化做一团

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脱颖而出。锥子

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大殿上

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

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

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

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是自己的词。比如这首已传唱九百年不衰的名作《八

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

基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

楼颛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

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U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

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

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

最大限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

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

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无大无小,贵贱不分。只要

其心不死,才得其用,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

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有删改)

1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在《鹤冲天》中柳永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才华有充分

的信心,并且幻想有一番大作为。

B.柳永本想考取功名,却无奈地落到了市井之中,但“奉旨填词”的他反而在逆境中获

得人生的精彩。

C.作者说读《八声甘州》有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是用类比的方式赞扬了《八

声甘州》杰出的艺术成就。

D.文章标题为“读柳永”,既是读柳永的作品,更是读柳永的人生。作者认为只有深入

民间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1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14.本文是如何表现柳永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的?

请结合文本分析。

题型四:语言表达

15.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

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试从《望海潮》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给杭

州写一则城市标语。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错,“户盈罗绮,竞豪奢”照应上文的“钱塘自古繁华”,

写出的是杭州的繁华景象,并无批判之意.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中“杜甫”分析错误,“杜郎”应指“杜牧”。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像云一样茂密的“错误,应该译为高耸入云。句意: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

沙堤。

故选Ao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构思”错误,应该译为创作。句意:于是自创了这首曲子。

故选B。

5.C6.A7.D8.柳永,仕途抛弃了他,他也抛弃了仕途。他的生活,在偎红倚翠

中;他的乐趣,在浅斟低唱里.他的笔,尽写街头巷陌的笙箫歌舞;他的歌,唱出对长亭

晚的哀情;他的词,溢出的是青春娇女沉甸甸的泪水;他的心,饱含的是对生活的挚爱柔

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双管

齐下“本指画画儿时两管笔同时并用,比喻从两方面同时进行。语段强调苏轼提高了词的文

学地位,使之与传统文学不分高下,应选用“并驾齐驱

第二组:“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

得一半,不分上下。文中借此说明慢词地位之高。故选用“平分秋色”。

第三组:“望尘莫及”指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望其

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语段强

调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是帝王将相赶不上的,应选用“望尘莫及”。

第四组:“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

答案第7页,共4页

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

悔恨自己的错误。文段中,想借此表现爱情缺失的女性之前的做法,选用“自怨自艾”合

适。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结合整个语段来看,此处应是强调“柳永于词的贡献”,而非"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

献”,据此排除C项。

另外,文段中“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用来与“柳永于词的贡献”作类

比的,应紧跟其后,据此排除BD两项。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也许是''应该修饰“第一次”,所以应将“第

一次'’放在"也许是”的后面:

二是成分残缺,“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所“诉说的苦闷幽怨”是柳永的笔表达的,所以应在

“她们”前加介词“为”。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以“柳永”为对象写一段文字,就应该根据词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作品内

容、创作风格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对其人物形象或者作品进行评价。

注意本题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引用等常见修辞手

法。

“表达对词人或词作的评价”,要根据自己所学的《雨霖铃》《望海潮》等作品对其作品进行

评价;若对词人进行评价,要联系日常积累的有关柳永的知识进行评价,做到恰当准确,

符合人物实际。

最后要满足字数要求。

9.D10.AII.不一样。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

丽的景色;而本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

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D.“白描式地勾勒”错

误。柳词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

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故"白描”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

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

答案第8页,共4页

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

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A.没有运用点染手法。“帘外雨潺潺,春

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运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再写梦

中。“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

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回到现实,却加倍地感到痛苦。B.先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出情感,再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这些想象的别后景象进行渲染。C.先以“钱塘自古繁华”点出“繁华”这一特点,再用“烟

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些具体景象“染”。D.先以“闲愁最苦”点出情感,再

用'‘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些景象烘托渲染。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先看柳词。词下阕写西湖美景——“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景物描写以“有''字带起,运用

铺陈的艺术手法,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如重湖,如叠,如山上的

桂子、湖中的荷花,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再看陈词。“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目的

是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来突出湖山景色之美。人为的与自然界的景物相结合

和映村,极富地方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人的风光,真是名不虚传的游览胜

地。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感慨之辞,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

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不满。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2.B13.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指理想世界,“另外一个世界'’是指逆境中的世界,“更

新的更完美的世界”指一个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世界。②当心中的理想与现

实的生活发生了碰撞,那些在逆境中成大才的人,选择了为梦想而抗争,最终创造出属于

自己的完美世界。14.①对比,柳永不同于大多数文人碰钉子后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

井,成就文名。②引用,文中引用《鹤冲天》表现其洒脱与自信,用《八声甘州》赞美他

杰出的艺术成就。③类比,文末将秦皇汉武与柳永相提并论,突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

一个重要的位置。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并且幻想有一番大作为"说法错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是柳永的激愤之语,犹

言”即使不做官,也丝毫不弱于公卿将相

C.“是用类比的方式”说法错误。此处是用比喻的方式,类比强调的是同类事物的比较,比

喻强调的是不同类事物的比拟。

D.“作者认为只有深入民间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说法错误。文章的主旨是肯定柳永在逆

境中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而选项的说法过于片面、绝对。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