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艺之所以要服务人民、表现人民、歌颂人民,始终以人民为主题和主体,这不仅因为人民是生活的创造者、社会的变革者和时代前进的驭手与推手,而且还因为以人民为主体的现实生活,始终都是一切文艺创作的强大胚基与不竭源泉,同时也是一切优秀文艺作品的审美主体和评判主体。由此而决定了文艺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与主从关系,甚至我们完全可以笃定:只有人民,才是文艺的活力源与生命线。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为无本之木与无源之水,哪里还称得上什么充满活力与魅力的艺术生机和审美创造呢!实际上,文艺作品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从来就是基于和源于对人民的真切描写和崇高礼赞,并因此而获致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大众认可,进而转化成为社会变革与时代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像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就都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时代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变迁起到了激励和推动的积极作用,并为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人群树立了前进的路标,擎起了精神的旗旌,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范,特别是在深层次上氤氲出一种强大的集体无意识。所有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人民性,并因此而深得人民的认同与接受。文艺家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营养、选择主题、描画特定的生活情境、塑造具有历史特质和时代意义的典型形象,且以艺术的形式将之作为审美对象而返还给人民大众,使之从中得到启迪,受到鼓舞,获致思想感召、艺术熏陶和道德的纯化与升华,从而孳衍出文明的社会因子与精神的不竭动力,用以推动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这便是文艺与人民之关系的内在机制与辩证法则,这同时也是文艺的生命核质和价值源泉。由此可见,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不仅是彼此相依的,而且是血肉交融的,在互有所恃、所倚、所凭、所契的前提下,文艺对人民的倚重则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这也就是说,文艺一旦离开人民,其生命之火便必熄灭,其艺术之花便必凋萎,其功能之效便必摧折,其审英之韵便必泯灭。当然了,人民也自然会随之而失却来自文艺的思想烛照与美学滋养,进而陷入文明的荒原与精神的凹地,乃致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矮化与生活窳陋。显然,在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中虽有主从之分和本末之序,但其在总体上、全局上和常态上,则是谁也离不开谁。只不过人民永远都是文艺的生命之源,而文艺始终只是人民的精神花朵与思想蓓蕾,并由此而决定了文艺对人民的无前提倚重与依赖。这种关系,就像鱼和水的相生相依、各得其所一样。鱼固然因为有水才能生存,而它同时也赋予了水以生机与活力。我们说生活是文艺的源泉,而人民则是生活的主人。任何瑰奇壮美、五彩斑斓的生活,既是由人创造的,又是由人维系的。一旦离开人,尤其是离开人的群体,即人民,一切所谓的社会生活便都必将化为乌有、不复存在。(摘编自艾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以人民为主题和主体,主要原因是人民对生活、社会时代的巨大作用。B.因为文艺作品具有生命力与感召力,所以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大众认可。C.文艺家将从人民生活中汲取的内容以艺术的形式返还给人民,起到积极作用。D.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在总体、全局、常态上,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没有主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分析了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的两个原因,并强调了第二个原因。B.文章以《战争与和平》等中外作品为例,论证了文艺作品产生的积极作用。C.第三段“生命之火”等四句话构成排比,使论证语言缜密有力、增强气势。D.文章首尾呼应,都运用了类比论证和假设论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多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了人民,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成为文艺的活力源与生命线,都无法使文艺作品充满生机和创造。B.不同的作品,对社会和历史进行激励和推动的方式是不同的,影响的时代和人群也是完全不同的。C.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彼此相依、血肉交融的,一旦文艺与人民脱离关系,二者将共同受到损失。D.文艺对人民的无前提倚重与依赖就像鱼对水的倚重与依赖,离开了水,鱼必然将会化为乌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2018年7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并不等同于假疫苗或者“毒”疫苗。某药物研发平台创始人兼CEO张清(化名)介绍,通常提到的假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导致疫苗为假,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具体来说有原料选用与生产流程问题,原料选取的优劣和生产过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质量,长春长生的假疫苗就是生产流程中更改了参数导致的问题。某疫苗研发公司李强(化名)表示,“此次出事的狂犬疫苗是长春长生生物更改了生产参数,但更改了哪些,之后质量是否受到影响目前尚未公布,严格意义上也不能定性为假疫苗,但是企业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肯定是违法的,应该受到严惩。”﹣﹣《新京报为什么疫苗容易出问题?》材料二:数据来源:搜狐网《疫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材料三: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新冠肺炎未来不会成为流感样常态化传染病,如果能够研制出特效疫苗,就如同为人体增加了一道屏障,这是最理想的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方法。一般来说,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类型。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再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尽管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相关部门加快了对疫苗研发生产的各项审批,但鉴于疫苗研发的自身特点,需要严格遵守2019年发布的《疫苗管理法》,在保证疫苗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方可进入生产阶段。因此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成功尚需时日,疫苗离投入生产也还有不短的距离。﹣﹣《生命时报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材料四: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好消息纷呈沓至,人们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病治疗,挽救更多生命。但是,药物和疫苗研发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程序。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的评估,研发一种新药并上市需要27亿美元。英国《自然》杂志也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26亿美元。从时间上看,需耗时10年左右,并且成功率不到1/10.疫苗研发也大致相当。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现在的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一组用药,一组给予安慰剂,但是两组试验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当,如年龄、性别等,对同一种药物进行试验。双盲则是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药物。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1﹣3期试验,以及药物上市之后的第4期试验。主要是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光明网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也要遵循科学规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的问题,在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改了相关参数。B.从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可知,疫苗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先是起伏较大后逐渐趋于稳定。C.对于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许雪梅教授认为疫苗是最好的选择。D.《自然》杂志称研发一种新药成本约为26亿美元,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估计其研究成本也非常高昂。(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不管疫苗生产公司改数据后生产的疫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只要其不按生产标准来生产,那就属于违法。B.虽然我国手足口病患病人数八年间都在200万上下波动,但死亡人数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18年最低。C.疫苗虽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但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D.如果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3)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杨志卖刀施耐庵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薄!”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攧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百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地唤做宝刀?”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阑干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瞭望。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胜,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彩。牛二道:“喝甚么鸟彩!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过得。就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彩,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节选自《水浒》第十二回,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牛二逼杨志两试宝刀后再逼杨志杀人试刀,并扬言要“打杀”杨志,对杨志步步紧逼。B.杨志为了谋取一官半职,以便博个封妻荫子,于是就想把祖传的宝刀卖掉筹钱送人情。C.小说通过对身怀高强本领的杨志沦落到卖刀为生的地步的叙述,揭示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D.杨志因为牛二让他二试宝刀之后又不买刀,觉得牛二在欺骗他,于是一时兴起就杀了牛二。E.从众人对牛二的惧怕这一角度来说,杨志杀死牛二也算是为民除害了。(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写牛二出场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杨志和牛二的性格特点。(4)选文在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极为精彩传神,请结合文本举例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问说(清)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已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蕘(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球,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已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大知而察及迩言知:通“智”,智慧B.忌之而不愿问焉忌:避免戒除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轻:轻视D.狎之而不甘问焉狎:亲近亲热(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①非问无以广识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A.②③④B.①③⑤C.④⑤⑥D.①②⑥(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②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客中守岁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明时间是除夕夜,作者在外生活窘迫,樽中无酒;“泪满巾”与《琵琶行》中“司马青衫湿”异曲同工地表现了诗人的悲伤。B.颔联用在外漂泊的艰苦与家中生活的贫苦作对比,进一步抒发诗人对家乡的刻骨思念。C.第三联“惊”字,表现出作者因年老而感觉到时光匆匆,而“畏老”“恶春”也是本诗所要侧重表达的情感。D.这首律诗语言平淡朴实、明白晓畅,与李商隐的名作《锦瑟》语言风格截然不同。(2)诗歌的首联与尾联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劝学》中通过木材、金属的变化,告诉人们后天学习可以改变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修养的句子是:,。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认为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的雄心,也难免“”的结局。③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_______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王羲之的行书,洒脱飘逸,_______,后人难以望其项背。()。因为那是一个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汉字结体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到了唐代,时代的精神气候发生改变。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_______,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唐人在楷书和草书上,不让古人,直达巅峰。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张旭与怀素,一反人们对“二王”亦步亦趋的_______,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直把草书推到了“狂草”境地。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今,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传达挥洒自如曲径通幽拘泥B.传递行云流水曲径通幽执拗C.传达行云流水另辟蹊径拘泥D.传递挥洒自如另辟蹊径执拗(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那个时代,就不会有王羲之如此卓绝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B.王羲之所以有如此卓绝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是那个时代使然。C.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D.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时代改变了其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会使书法艺术缔结出新的辉煌。B.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C.走在复兴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征程中,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D.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结新的辉煌。(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1分)8.(11分)阅读下面的文了。完成下列各题。睡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十分简单,只需躺在床上放松神经和肌肉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漂浮于太空中的航天员来说,。首先,光是人体生物钟最核心的控制因素,飞船绕地球运转一周为90分钟,这意味着,24小时中航天员共经历了16个白天及夜晚,。不符合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造成了宇航员生理系统的紊乱。另外,因工作需要,飞船和空间站从不关灯,因而,为更好地休息,宇航员需科学地调节睡眠时间,睡时需戴黑眼罩,以避免舱内过于频繁的亮暗变化;飞船内也需要在休息区降低光照强度,以营造夜间环境。其次,飞船内的失重状态,会使宇航员产生类似地球上倒立时的不适感,身体也会在空中随意漂浮。为给宇航员营造地面睡觉的感觉,空间站上设置了专门的卧室,床铺垂直安放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间,床上有固定在睡眠区里的可以帮助航天员保持卧姿睡眠的睡袋。当然,,也可以用带子把自己捆在舱壁上睡觉。(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两个较短的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习《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后,同学们做出了如下评论:同学甲:这些悲剧人物的命运深深打动了我,让人同情。同学乙: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虽然是毁灭,但价值更凸显了。同学丙:这些戏剧情节令人着迷,但它们不会带来生存手段和本领的增加,不如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的学习有用。同学丁:这几部戏剧远离我们这个时代了吧?请针对以上全部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看法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习《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后,同学们做出了如下评论:同学甲:这些悲剧人物的命运深深打动了我,让人同情。同学乙: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虽然是毁灭,但价值更凸显了。同学丙:这些戏剧情节令人着迷,但它们不会带来生存手段和本领的增加,不如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的学习有用。同学丁:这几部戏剧远离我们这个时代了吧?请针对以上某一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看法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艺之所以要服务人民、表现人民、歌颂人民,始终以人民为主题和主体,这不仅因为人民是生活的创造者、社会的变革者和时代前进的驭手与推手,而且还因为以人民为主体的现实生活,始终都是一切文艺创作的强大胚基与不竭源泉,同时也是一切优秀文艺作品的审美主体和评判主体。由此而决定了文艺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与主从关系,甚至我们完全可以笃定:只有人民,才是文艺的活力源与生命线。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为无本之木与无源之水,哪里还称得上什么充满活力与魅力的艺术生机和审美创造呢!实际上,文艺作品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从来就是基于和源于对人民的真切描写和崇高礼赞,并因此而获致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大众认可,进而转化成为社会变革与时代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像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就都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时代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变迁起到了激励和推动的积极作用,并为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人群树立了前进的路标,擎起了精神的旗旌,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范,特别是在深层次上氤氲出一种强大的集体无意识。所有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人民性,并因此而深得人民的认同与接受。文艺家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营养、选择主题、描画特定的生活情境、塑造具有历史特质和时代意义的典型形象,且以艺术的形式将之作为审美对象而返还给人民大众,使之从中得到启迪,受到鼓舞,获致思想感召、艺术熏陶和道德的纯化与升华,从而孳衍出文明的社会因子与精神的不竭动力,用以推动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这便是文艺与人民之关系的内在机制与辩证法则,这同时也是文艺的生命核质和价值源泉。由此可见,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不仅是彼此相依的,而且是血肉交融的,在互有所恃、所倚、所凭、所契的前提下,文艺对人民的倚重则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这也就是说,文艺一旦离开人民,其生命之火便必熄灭,其艺术之花便必凋萎,其功能之效便必摧折,其审英之韵便必泯灭。当然了,人民也自然会随之而失却来自文艺的思想烛照与美学滋养,进而陷入文明的荒原与精神的凹地,乃致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矮化与生活窳陋。显然,在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中虽有主从之分和本末之序,但其在总体上、全局上和常态上,则是谁也离不开谁。只不过人民永远都是文艺的生命之源,而文艺始终只是人民的精神花朵与思想蓓蕾,并由此而决定了文艺对人民的无前提倚重与依赖。这种关系,就像鱼和水的相生相依、各得其所一样。鱼固然因为有水才能生存,而它同时也赋予了水以生机与活力。我们说生活是文艺的源泉,而人民则是生活的主人。任何瑰奇壮美、五彩斑斓的生活,既是由人创造的,又是由人维系的。一旦离开人,尤其是离开人的群体,即人民,一切所谓的社会生活便都必将化为乌有、不复存在。(摘编自艾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文艺以人民为主题和主体,主要原因是人民对生活、社会时代的巨大作用。B.因为文艺作品具有生命力与感召力,所以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大众认可。C.文艺家将从人民生活中汲取的内容以艺术的形式返还给人民,起到积极作用。D.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在总体、全局、常态上,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没有主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开篇分析了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的两个原因,并强调了第二个原因。B.文章以《战争与和平》等中外作品为例,论证了文艺作品产生的积极作用。C.第三段“生命之火”等四句话构成排比,使论证语言缜密有力、增强气势。D.文章首尾呼应,都运用了类比论证和假设论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多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除了人民,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成为文艺的活力源与生命线,都无法使文艺作品充满生机和创造。B.不同的作品,对社会和历史进行激励和推动的方式是不同的,影响的时代和人群也是完全不同的。C.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彼此相依、血肉交融的,一旦文艺与人民脱离关系,二者将共同受到损失。D.文艺对人民的无前提倚重与依赖就像鱼对水的倚重与依赖,离开了水,鱼必然将会化为乌有。【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A.“主要原因是人民对生活、社会时代的巨大作用”错误,第一段说的是“这不仅因为人民是生活的创造者、社会的变革者和时代前进的驭手与推手,而且还因为以人民为主体的现实生活,始终都是一切文艺创作的强大胚基与不竭源泉,同时也是一切优秀文艺作品的审美主体和评判主体”,“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重点在后面,所以“人民对生活、社会时代的巨大作用”只是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B.“因为文艺作品具有生命力与感召力,所以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大众认可”错误,第二段说的是“文艺作品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从来就是基于和源于对人民的真切描写和崇高礼赞,并因此而获致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大众认可”,“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大众认可”的原因不是“文艺作品具有生命力与感召力”,而是“文艺作品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从来就是基于和源于对人民的真切描写和崇高礼赞”。D.“没有主次”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在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中虽有主从之分和本末之序,但其在总体上、全局上和常态上,则是谁也离不开谁”,有主次之分。(2)D.“文章首尾……都运用了类比论证和假设论证”错误,首尾都使用了假设论证,如开头的“一旦……就会”和结尾的“一旦……便都”,但没有使用类比论证,应该是比喻论证,如开头的“始终都是一切文艺创作的强大胚基与不竭源泉”“文艺就会变为无本之木与无源之水”,结尾的“只不过人民永远都是文艺的生命之源,而文艺始终只是人民的精神花朵与思想蓓蕾”,这些都是比喻论证。(3)D.“文艺对人民的无前提倚重与依赖就像鱼对水的倚重与依赖”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文艺对人民的无前提倚重与依赖。这种关系,就像鱼和水的相生相依、各得其所一样。鱼固然因为有水才能生存,而它同时也赋予了水以生机与活力”,应该是像“鱼和水的相生相依、各得其所一样”,二者互为关联。答案:(1)C(2)D(3)D【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2018年7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并不等同于假疫苗或者“毒”疫苗。某药物研发平台创始人兼CEO张清(化名)介绍,通常提到的假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导致疫苗为假,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具体来说有原料选用与生产流程问题,原料选取的优劣和生产过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质量,长春长生的假疫苗就是生产流程中更改了参数导致的问题。某疫苗研发公司李强(化名)表示,“此次出事的狂犬疫苗是长春长生生物更改了生产参数,但更改了哪些,之后质量是否受到影响目前尚未公布,严格意义上也不能定性为假疫苗,但是企业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肯定是违法的,应该受到严惩。”﹣﹣《新京报为什么疫苗容易出问题?》材料二:数据来源:搜狐网《疫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材料三: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新冠肺炎未来不会成为流感样常态化传染病,如果能够研制出特效疫苗,就如同为人体增加了一道屏障,这是最理想的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方法。一般来说,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类型。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再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尽管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相关部门加快了对疫苗研发生产的各项审批,但鉴于疫苗研发的自身特点,需要严格遵守2019年发布的《疫苗管理法》,在保证疫苗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方可进入生产阶段。因此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成功尚需时日,疫苗离投入生产也还有不短的距离。﹣﹣《生命时报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材料四: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好消息纷呈沓至,人们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病治疗,挽救更多生命。但是,药物和疫苗研发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程序。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的评估,研发一种新药并上市需要27亿美元。英国《自然》杂志也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26亿美元。从时间上看,需耗时10年左右,并且成功率不到1/10.疫苗研发也大致相当。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现在的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一组用药,一组给予安慰剂,但是两组试验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当,如年龄、性别等,对同一种药物进行试验。双盲则是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药物。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1﹣3期试验,以及药物上市之后的第4期试验。主要是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光明网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也要遵循科学规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的问题,在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改了相关参数。B.从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可知,疫苗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先是起伏较大后逐渐趋于稳定。C.对于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许雪梅教授认为疫苗是最好的选择。D.《自然》杂志称研发一种新药成本约为26亿美元,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估计其研究成本也非常高昂。(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不管疫苗生产公司改数据后生产的疫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只要其不按生产标准来生产,那就属于违法。B.虽然我国手足口病患病人数八年间都在200万上下波动,但死亡人数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18年最低。C.疫苗虽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但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D.如果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3)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1)D.“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错误,由材料四第一段的“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和第四段的“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可知,瑞德西韦只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未上市。故选D。(2)B.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死亡人数并未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是忽高忽低。C.“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说法不确切,原文是说“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不同的疫苗研发手段大体相同,但不完全相同。D.“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表述过于绝对,虽然这一关过了,但不一定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因为还有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这一环节。故选A。(3)本题要求是“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从材料一“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以看出,材料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从材料三“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可以看出,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的研究方法;从材料四“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可以看出,材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答案:(1)D(2)A(3)①材料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②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的研究方法。③材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杨志卖刀施耐庵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薄!”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攧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百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地唤做宝刀?”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阑干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瞭望。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胜,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彩。牛二道:“喝甚么鸟彩!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过得。就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彩,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节选自《水浒》第十二回,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BDA.牛二逼杨志两试宝刀后再逼杨志杀人试刀,并扬言要“打杀”杨志,对杨志步步紧逼。B.杨志为了谋取一官半职,以便博个封妻荫子,于是就想把祖传的宝刀卖掉筹钱送人情。C.小说通过对身怀高强本领的杨志沦落到卖刀为生的地步的叙述,揭示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D.杨志因为牛二让他二试宝刀之后又不买刀,觉得牛二在欺骗他,于是一时兴起就杀了牛二。E.从众人对牛二的惧怕这一角度来说,杨志杀死牛二也算是为民除害了。(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写牛二出场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杨志和牛二的性格特点。(4)选文在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极为精彩传神,请结合文本举例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概括和叙述的基本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作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基本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概括和叙述的基本能力.B、把“宝刀卖掉筹钱送人情”不妥,应是筹盘缠.D,不是欺骗,是牛二激得他,把他杀了.(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作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从“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听到有人口里喊道“快躲了,大虫来了”,写出牛二出现时的具体场景,然后又通过“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攧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一句,以杨志的观察视角,写出其外貌特点.(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基本能力.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如“喝甚么鸟采”“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你好男子,剁我一刀”等语言写出牛二活脱脱市井无赖的形象;“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街坊邻舍都是证见…”表现出杨志落魄卖刀,一再退让的心态状况,也突出杨志耿直的性格特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可以根据提示点结合文本当中的原句来解答.赏析要从手法和内容方面来进行.如“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攧撞将来”一句中,作者抓住“一步一攧”“黑凛凛一大汉”等词句,这是具体的外貌描写,突出牛儿的凶悍特点;又如“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是具体的语言描绘,通过这些语言,形象表现出杨志内心退让的心理.答案:(1)BD(2)通过杨志看到“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听到有人口里喊道“快躲了,大虫来也”,为牛二出场作了铺垫,然后又通过杨志的观察刻画了牛二的形貌肖像.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3)杨志:为人耿直、做事精细、暴躁、性烈如火.牛二:蛮横霸道、耍赖、无理滥缠、得寸进尺.(4)①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如“黑凛凛﹣﹣大汉”“形貌生得粗丑”.②通过对话描写展示人物个性,如“喝甚么鸟采”“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你好男子,剁我一刀”等语言表现了牛二活脱脱的市井无赖形象,“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街坊邻舍都是证见…”等语言表现出杨志落魄卖刀一再退让的心理状况.③动作描写渲染场面,如“躲”“乱撺”.④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抢到杨志面前”“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点评】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烘托人物心情四、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五、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六、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问说(清)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已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蕘(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球,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已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以大知而察及迩言知:通“智”,智慧B.忌之而不愿问焉忌:避免戒除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轻:轻视D.狎之而不甘问焉狎:亲近亲热(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D①非问无以广识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A.②③④B.①③⑤C.④⑤⑥D.①②⑥(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②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的断句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读懂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一定的断句方法进行断句,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解答】(1)B.忌:妒忌。故选B。(2)句意: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的地方,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没有可问的事了。“是己而非人”是对自己和别人不同的态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是一组对偶句,排除B。故选C。(3)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⑤是问的原因。①②⑥反映勤问的重要性。故选D。(4)①是故:因此。不肖:道德才能低的人。成:成就。译文: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②耻:以……为耻。贤:认为……贤。以……为……:把……当作……。译文: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答案:(1)B(2)C(3)D(4)①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②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参考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方面,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归结到要好问勤学,“问”并且在“学”的前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的地方,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没有可问的事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别的人不值得佩服,事情没有值得疑惑的,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普通的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询问百姓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却不以为耻的多了,可悲啊!【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客中守岁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诗歌开篇点明时间是除夕夜,作者在外生活窘迫,樽中无酒;“泪满巾”与《琵琶行》中“司马青衫湿”异曲同工地表现了诗人的悲伤。B.颔联用在外漂泊的艰苦与家中生活的贫苦作对比,进一步抒发诗人对家乡的刻骨思念。C.第三联“惊”字,表现出作者因年老而感觉到时光匆匆,而“畏老”“恶春”也是本诗所要侧重表达的情感。D.这首律诗语言平淡朴实、明白晓畅,与李商隐的名作《锦瑟》语言风格截然不同。(2)诗歌的首联与尾联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解答】(1)C.“而‘畏老’‘恶春’也是本诗所要侧重表达的情感”错误,诗句中表现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并不是真正的“畏老”,所谓“畏老”情绪只是为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服务的。(2)细读首联和尾联,我们可以发现“思乡泪满巾”是直抒胸臆,直接浓重地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则是曲笔,属于间接抒情,诗人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婉曲含蓄地深化了思乡之情。答题时,考生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情感分析效果。答案:(1)C(2)①首联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对家亲的思念;②尾联间接抒情,通过联想想象(或虚写),采用主客移位(或“对写法”“从对方着笔”)的手法,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婉曲含蓄地深化了思乡之情。白话译文:年底守岁的时候酒杯里没有酒,不禁思念起家乡来,泪水湿透了毛巾。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客居异乡的痛苦,倒还不如在家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害怕老去,却又逢着这样的时节,为防愁苦,我连春天都厌恶了。今夜的故乡,应该有人在思念我这个尚未回乡的游子吧。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客居异乡的游子怀乡思人的诗。守岁的时候,诗人客居异乡,本想借酒浇愁,无奈“尊无酒”,使愁无处纾解,于是思乡的眼泪沾湿了毛巾。“无酒”与“泪满巾”,两相对比,写出了“愁”之浓。“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诗人以在外漂泊的艰苦与家中生活的贫苦作对比,进一步凸显对家乡的刻骨思念。“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诗人因思念故乡太过投入,以致产生了“畏老”“恶春”的情绪,思乡之情由此达到高潮。最后一句以故乡亲友的角度,写对自己的挂念,巧妙地寄寓诗人自己深沉的思念之情。可以说,本诗用多种手法反复表现,终归旨于“思乡”一点。【点评】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从品味语言入手,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劝学》中通过木材、金属的变化,告诉人们后天学习可以改变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修养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认为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的雄心,也难免“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③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故答案为:(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参、乎、己)(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胥、赢、仓)(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尊、酹)【点评】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_______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王羲之的行书,洒脱飘逸,_______,后人难以望其项背。()。因为那是一个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汉字结体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到了唐代,时代的精神气候发生改变。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_______,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唐人在楷书和草书上,不让古人,直达巅峰。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张旭与怀素,一反人们对“二王”亦步亦趋的_______,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直把草书推到了“狂草”境地。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今,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传达挥洒自如曲径通幽拘泥B.传递行云流水曲径通幽执拗C.传达行云流水另辟蹊径拘泥D.传递挥洒自如另辟蹊径执拗(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A.如果没有那个时代,就不会有王羲之如此卓绝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B.王羲之所以有如此卓绝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是那个时代使然。C.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D.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时代改变了其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A.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会使书法艺术缔结出新的辉煌。B.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C.走在复兴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征程中,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D.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结新的辉煌。【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2)本题考查学生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段的关联。再结合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内容。(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根据病句类型去排除错误选项。【解答】(1)第一空:“传达”,有传告、表达,使知道的意思;“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的意思。语境是说,书法艺术,可以表达个人的才情气质,故选“传达”。第二空:“行云流水”,多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艺术自然流畅;“风流云散”,指风吹云散,踪迹全消。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语境是说,王羲之的行书,洒脱飘逸,非常流畅,故选“行云流水”。第三空:“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曲径通幽”,从弯曲的小路通向风景幽美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后用来比喻做事情经过曲折取得成功。语境是说,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的风格,而开辟新的路径,故选“另辟蹊径”。第四空:“拘泥”,指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执拗”,多指性格上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语境是说,张旭与怀素两位唐代书法家有创新思想和变通意识,即不“拘泥”于“二王”。故选:C。(2)括号前讲王羲之的行书风格,括号后说的是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从原文“因为那是一个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可知,此处应说时代因素。C项先强调其个人原因,衔接不当;括号中应以王羲之或王羲之书法为话题,而A项把时代放在了前面,与前后文都无法衔接,排除A;B项顺序不当,应先说“时代改变了其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再说“书法地位”,排除B;括号中应说“原因”,用“之所以”承接最合适。故选:D。(3)原句语病有:语序不当,“新的”一词应放在“时代”之前;中途易辙,前面的主语是“中华民族”,没有说完,后面主语又换成“书法艺术”;可将“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上的中华民族”改成“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另外BC项“缔结”与“辉煌”搭配不当,应将“缔结”改为“缔造”。全部改对的是A项。故选:A。答案:(1)C(2)D(3)A【点评】病句的错误类型有以下几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做题时要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再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找出病因,准确修改。(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1分)8.(11分)阅读下面的文了。完成下列各题。睡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十分简单,只需躺在床上放松神经和肌肉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漂浮于太空中的航天员来说,。首先,光是人体生物钟最核心的控制因素,飞船绕地球运转一周为90分钟,这意味着,24小时中航天员共经历了16个白天及夜晚,。不符合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造成了宇航员生理系统的紊乱。另外,因工作需要,飞船和空间站从不关灯,因而,为更好地休息,宇航员需科学地调节睡眠时间,睡时需戴黑眼罩,以避免舱内过于频繁的亮暗变化;飞船内也需要在休息区降低光照强度,以营造夜间环境。其次,飞船内的失重状态,会使宇航员产生类似地球上倒立时的不适感,身体也会在空中随意漂浮。为给宇航员营造地面睡觉的感觉,空间站上设置了专门的卧室,床铺垂直安放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间,床上有固定在睡眠区里的可以帮助航天员保持卧姿睡眠的睡袋。当然,,也可以用带子把自己捆在舱壁上睡觉。(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两个较短的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连贯。解答此题要注意六个一致原则:陈述对象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逻辑一致、陈述句式一致,语言风格一致,内容衔接一致。(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改写。首先分析改写的句子的结构,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分析并拆分,再整理内容,得出答案。【解答】(1)第一处,根据前文说到“睡觉对于大多数人,是容易的。但对于漂浮于太空的航天员就……”,可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二处,根据前文“24小时中航天员共经历了16个白天及夜晚”,可知昼夜和地球不一样,可填:昼夜规律的改变。第三处,根据前文说到了航天员用睡袋睡觉,后文“也可以用带子把自己捆在舱壁上睡觉”,可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词语有答案
-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 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前景研究
- 酒店行业市场复苏现状与前景
- “云·仓·配”带你走进智慧新世界-智慧仓储与配送管理知到智慧树答案
- “玩”创未来知到智慧树答案
- DB15-T 3155-2023 降雪对放牧畜牧业影响预报技术规程
- 水阻柜原理课件
- 消防消防水源保障方案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第3版第三章护士服饰礼仪
- 血液中乙醇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 物业承接查验移交资料清单
- 社会组织内部规范化治理课件
-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 GB/T 13825-2008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单位面积质量称量法
- GA/T 1237-2015人员基础信息采集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 红十字急救培训-包扎课件
- 药物分析实验注意事项课件
- 沙盘游戏治疗课件
- 甘肃省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标准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