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课件_第1页
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课件_第2页
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课件_第3页
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课件_第4页
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分析学

第七章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分析目录123第一节生物碱类成分的分析4第二节黄酮类类成分的分析5第三节蒽醌类成分的分析6第四节皂苷类成分的分析第五节挥发性类成分的分析第六节其他类型成分的分析7第七节动物药、矿物药分析目录§6

其它类型成分的分析1香豆素类成分分析2木质素类成分分析3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4有机酸类成分分析5鞣质类成分分析6色素类成分分析7氨基酸、蛋白、多肽类成分分析8核苷类成分分析9多糖类成分分析香豆素类成分分析一、概述

具有苯骈α-吡喃酮环结构的化合物,由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内酯。二、定性鉴别1.化学反应法

用异羟肟酸铁反应、三氯化铁反应、重氮化反应、Gibb′s或Emerson反应等可对香豆素类成分进行鉴别。2.荧光法

香豆素母核本无荧光,其C7位羟基衍生物却呈强烈的蓝色荧光,甚至在可见光下也可辨认;但若在C7位的邻位即C6或C8位引入羟基,则荧光减弱或消失。

3.薄层鉴别法

香豆素类成分大多数具有荧光,不具荧光或荧光强度较弱的香豆素可用喷显色剂或喷碱溶液以增强荧光再进行检识。香豆素类成分分析三、含量测定1.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适合测定总香豆素的含量和纯化后单体香豆素的含量2.薄层扫描法

利用香豆素具有紫外吸收或产生荧光的特性,直接进行吸收扫描或荧光扫描测定3.荧光光度法

4.高效液相色谱法5.气相色谱法

某些分子量小、具有挥发性的香豆素类成分木质素类成分分析一、概述

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即C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四种:桂皮酸,偶有桂皮醛,桂皮醇、丙烯苯、烯丙苯。二、定性鉴别1.化学反应法:三氯化铁反应,Labat反应,Ecgrine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2.荧光法:如将厚朴药材断面置紫外光灯下,显灰绿色或淡蓝色荧光。3.吸附薄层色谱法木质素类成分分析三、含量测定1.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利用木脂素分子结构中取代基的特征反应使其生成有色物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木脂素含量。如常用的显色剂变色酸-浓硫酸试剂,适用于结构中含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类成分。2.单体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1)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测定单体木脂素含量的主要方法。(2)薄层扫描法一般采用吸附色谱,以硅胶为吸附剂,低极性有机溶剂为展开剂。木质素类成分分析例: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醇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3m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五味子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20ml容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20分钟,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不得少于0.40%。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一、概述

环烯醚萜是一类特殊的单萜,其母核都为环状,具有烯键和醚键,常与糖结合成苷,根据环戊烷环开裂与否,分为环烯醚萜(苷)及裂环环烯醚萜(苷)。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布较广,在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为常见,多与糖结合形成苷存在。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保肝利胆、解痉镇痛、降糖降脂等生物活性。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二、定性鉴别1.化学反应法

环烯醚萜苷元具有半缩醛结构,化学性质较活泼,对酸碱试剂敏感,与酸、碱共热都能发生分解、聚合、缩合、氧化等反应,形成不同颜色的产物,可用于定性鉴别。(1)与氨基酸的反应:游离的环烯醚萜苷元与氨基酸类物质加热,即显红色至蓝色,最后生成蓝色沉淀。(2)与铜盐的反应:环烯醚萜苷的冰醋酸溶液中加少量铜盐,加热后能产生蓝色。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3)与Shear试剂(盐酸1体积与苯胺15体积混合液)的反应:能与吡喃衍生物产生特有的颜色,如车叶草苷与Shear试剂反应,产生黄色→棕色→深绿色的变化。(4)Weiggering法:新鲜药材的1%盐酸溶液浸提液与Trim-Hill试剂(冰醋酸10ml、0.2%硫酸铜水溶液1ml、浓硫酸0.5ml混合溶液)加热后产生颜色。2.色谱法

主要采用以硅胶为吸附剂的薄层鉴别法。展开剂:常采用正己烷、石油醚。显色剂:如10%硫酸乙醇溶液、0.5%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等。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三、含量测定1.分光光度法可以采用紫外直接测定或显色后比色测定的方法测定中药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如地黄和筋骨草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均可采用酸水解后,经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氢氧化钠醇溶液显色后测定。2.高效液相色谱法

可选用紫外检测器或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仅在200nm附近有末端吸收的)进行检测。3.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

测定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时,可用硅胶G薄层,用显色剂显色后测定或用硅胶GF254薄层,检查荧光淬灭斑点。有机酸类成分分析一、概述

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三种:

脂肪族有机酸:如酒石酸、草酸等;

芳香族有机酸:桂皮酸、水杨酸等;

萜类有机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等;

除少数有机酸以游离状态存在外,一般都与钾、钠、钙等结合成盐,有的与生物碱结合成盐。有机酸类成分分析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吸附剂:常用硅胶、聚酰胺等

。展开剂:选择极性较大的,在展开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甲酸或醋酸以抑制因有机酸类成分在展开过程中解离所产生的斑点拖尾现象。显色剂:溴甲酚绿、溴甲酚紫、溴酚蓝等pH指示剂,也可用磷钼酸、硫酸等试剂,阿魏酸、绿原酸等具有荧光的有机酸亦可直接在紫外灯下观察。有机酸类成分分析

三、含量测定1.总有机酸的含量(1)酸碱滴定法

由于中药中有机酸类成分酸性一般较弱,在水溶液中滴定突跃往往不明显,故常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并利用电位法指示终点以消除因中药提取液的颜色所造成对滴定终点判断的干扰,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2)分光光度法

利用有机酸的显色反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有机酸含量。有机酸类成分分析例7-39半夏中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取半夏粉末(过四号筛)约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同上操作,再重复提取2次,放冷,滤过,合并滤液,蒸干,残渣精密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10ml,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30分钟,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照电位滴定法测定,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904mg的琥珀酸。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酸以琥珀酸(C4H604)计,不得少于0.25%。有机酸类成分分析2.单体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1)高效液相色谱法

根据化合物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检测器等检测。如桂皮酸、绿原酸、阿魏酸等的测定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测定可以选择蒸发光散射检测器。(2)气相色谱法具有挥发性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如肉桂中桂皮酸的含量测定。(3)薄层扫描法

脂肪酸等一些不具有紫外吸收的有机酸类成分的薄层色谱法定量可用适当的显色剂显色后扫描测定,如丁二酸、苹果酸、丙二酸可用溴酚蓝、溴甲酚绿等pH指示剂为显色剂。阿魏酸、绿原酸等芳香酸多具有荧光,可用薄层扫描荧光法直接测定含量。鞣质类成分分析

一、概述

鞣质又称单宁或鞣酸,是植物界中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他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等。鞣质极性较强,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液,难溶或不溶于乙醚、苯、三氯甲烷、石油醚及二硫化碳等。鞣质类成分分析二、定性鉴别1.化学反应法

利用鞣质能与生物碱、重金属盐、蛋白质反应生成沉淀或与FeCl3的作用等对鞣质进行定性鉴别,其中,明胶沉淀反应和FeCl3显色反应是最常用的鞣质鉴别反应。2.薄层色谱法

展开系统:苯-甲酸乙酯-甲酸或不同比例三氯甲烷-丙酮-水-甲酸的混合溶剂。显色剂:展开后,可分别依次喷三氯化铁、茴香醛-硫酸或三氯化铁-铁氰化钾(1∶1)、亚硝酸钠醋酸溶液显色。以没食子酸对照品或对照药材根据斑点颜色可判断鞣质类化合物的类型。鞣质类成分分析

三、含量测定1.总鞣质的含量测定利用碱性溶液里鞣质中的酚类化合物将钨钼酸还原(使W6+变为W5+)生成蓝色化合物(在760nm处有最大吸收),其颜色深浅与酚含量正相关,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2.单体鞣质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准确有效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鞣质类成分分析例、地榆中鞣质的含量测定1、总鞣质的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4g,精密称定,照鞣质含量测定法(通则2202)测定,在“不被吸附的多酚”测定中,同时作空白试验校正,计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8.0%。2、单体鞣质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5%磷酸溶液(5: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2nm。理论板数按没食子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鞣质类成分分析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没食子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10%盐酸溶液l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l00ml量瓶中,用水适量分数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号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没食子酸(C7H6O5)不得少于1.0%。色素类成分分析

色素是一类能够在可见光区(400~760nm)吸收光,从而呈现出一定颜色的物质。植物色素按结构分类,主要包括花青素类、类胡萝卜素类和醌酮类三大类。花青素类:天竺葵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芍药色素、3’-甲花翠素和锦葵色素。类胡萝卜素类: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叶黄素等。醌酮类:紫草中的羟基萘醌总色素。番茄红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成分分析

一、概述氨基酸是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被氨基取代的衍生物。如使君子中的使君子氨酸,三七中的三七素。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推理还有三肽、四肽、五肽等。如酸枣仁中环肽类化合物;茜草的茜草环肽;人工虫草菌丝体中的环肽。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按一定顺序结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键,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照其特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阿胶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骨胶原。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成分分析

二、定性鉴别1.化学反应法: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的显色反应有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酚试剂反应、米伦反应等。2.薄层色谱法

该法是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成分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较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G或硅胶H,展开剂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丙酮)(9:1),显色剂用2%的茚三酮溶液。除薄层色谱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也是鉴别蛋白质的良好手段。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成分分析

三、含量测定药材中总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凯式定氮法、比色法(如考马斯亮蓝法、双缩脲法)等,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者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核苷类成分分析

一、概述核苷是一类由碱基或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包括核糖核苷和脱氧核糖核苷两类。灵芝、枸杞子中含有腺嘌呤,可刺激白细胞增生,五味子、覆盆子含有腺苷,韭菜中含化合物Ⅲ(胸腺嘧啶核苷和化合物Ⅳ(腺嘌呤核苷)。

核苷类成分分析二、定性鉴别化学反应法

核苷类成分常用的显色反应有:①核糖核苷与盐酸共热,水解生成的戊糖转变成糖醛,在三氯化铁催化下,与苔黑酚

(即5-甲基-1,3-苯二酚)反应生成绿色物质,产物在670nm处有最大吸收。②脱氧核苷在酸性溶液中水解得到脱氧核糖并转化为ω-羟基-γ-酮戊酸,与二苯胺共热,生成蓝色化合物,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2.薄层色谱法吸附剂常用硅胶G,展开剂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

(7:3:0.1),晾干后置紫外灯光365nm下检识。核苷类成分分析

三、含量测定1、总核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对于有紫外吸收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可直接测定其吸光度。对于无紫外吸收的,可加入适当的显色剂,进行比色测定。荧光光度法

对于-CD包合后能产生荧光的有些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可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核苷的碱基杂环上的共轭双键在紫外光区有强吸收,因此HPLC-紫外检测器是核苷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多糖类成分分析一、概述

多糖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一般由几百个甚至几万个单糖分子组成,组成多糖的单糖主要有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和D-葡萄糖醛酸等。多糖类成分分析二、定性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