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课文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课文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课文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课文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课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九年级上册语文教育课件

新课导入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文集》等。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丙辰chén中秋兼jiān怀子由宫阙què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mián婵chán娟juān读准字音重点字词①把酒:端起酒杯。②宫阙:宫殿。③归去:回到天上。④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⑤不胜:经不住。⑥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⑧不应:不该。⑨何事:为什么。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译文: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分析:交代时间、地点、作此词的缘由,领起全篇。小序译文:明月什么时候会出现啊?举起酒杯去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分析: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问一问之。上片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译文: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天上,今天晚上是哪一年?分析:表面问天,实际上想知道当今朝廷的情况。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译文: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分析:也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朝廷,但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高处不胜寒:人在高位,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上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译文: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尽情起舞,又哪里像似在人间发生的事呢。上片分析:“人间”,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出力。这是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译文: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上片分析:用反问的口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分析:转为安慰的语气,转为自我安慰。上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译文:人们都会有悲哀、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圆满解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上片分析:进一步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使全诗顿时开朗,表现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境界。(千古名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译文:月光照遍华丽楼阁,低低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眠的我下片分析:写月光,也写月下人。过渡到个人的思弟之情。上片: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小结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对月怀人,抒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问题探究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那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问题探究(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①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象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问题探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②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成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你是怎样理解“高处不胜寒”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高处不胜寒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名句赏析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了作者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总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世,脍炙人口的佳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还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思念。特别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成为流传千世,脍炙人口的佳句。心胸开阔乐观旷达主题思想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不无抑郁惆怅之感悲观情绪排除忧患下课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苏轼水调歌头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历史的结晶,历经千百而经久不衰,仅一轮明月就造就了多少文人墨客,让后人为之感叹、为之陶醉。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那么,你能说出一些吟咏明月的诗句吗?激情导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激情导入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有多方面的才能,工书画,诗、词、散文成就都很高,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宋八大家”之一。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1、作者简介文学常识出示画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文学常识

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2、写作背景文学常识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3、文体知识文学常识(1)读准字音宫阙()玉宇()朱阁()绮户()无眠()婵娟()quèyǔgéqimiánchánjuān低吟浅唱感受诗词的韵律美1、字正腔圆地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读准停顿低吟浅唱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读准重音低吟浅唱感受诗词的韵律美2、有板有眼地读。(配乐范读)低吟浅唱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有情有味地读。

谈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低吟浅唱感受诗词的韵律美1.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并在教材上做好批注,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自己不懂的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3.小组无法解决的说出来全班交流。情景再现感受诗词的意境美①解读小序:从“兼”字入手,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欢饮达旦”----达:到;旦:早晨(天亮)

兼怀子由:怀念苏轼的弟弟明确: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因此写月,古人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情景再现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明月从什么时候就有?拿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今晚属于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那神仙世界,又怕在那琼楼玉宇中,经受不住高天的清寒。在清彻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怎比欢乐的人间?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低低地映入雕花的门窗,照着不得安眠的我。月亮没有人世的怨恨?为什么总在人分别时才圆?人有自己的悲欢离合,月亮有自己的阴晴圆缺,这事自古难以两全。但愿你岁岁平安、身体康健,虽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明月高悬的夜晚。情景再现感受诗词的意境美②译读:1、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明确:上阕: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赏读课文感受诗词的艺术美2、上阕写到月宫境界,表现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请结合下面提示做简要分析。明确:他写这首词时正政治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想中的天上宫阙,幻想超脱尘世。赏读课文感受诗词的艺术美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词人什么思想?心情如何?他最终做了怎样的选择?明确:表明他有“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出世: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入世:投身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心情:无奈、庆幸,嘲笑。赏读课文感受诗词的艺术美小结:词人通过是“回天上”还是“在人间”的犹豫表达出“出世”还是“入世”的心理矛盾,同时也用“天上”、“人间”暗指“朝廷”、“地方”,以高处之寒隐喻自己受党争迫害的政治遭遇,虽有寂寞、惆怅之感,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最终以对生活的热爱排遣了忧郁,对月起舞,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怀。赏读课文感受诗词的艺术美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个短句的主语是什么?“无眠”的人指谁?为什么“无眠”?作者在此处的“无眠”是否还有深刻含义?明确:主语是明月。“无眠”特指作者自己。因为怀念弟弟,因为月圆人不圆。所以“无眠”。而“无眠”一词在此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即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赏读课文感受诗词的艺术美5、下阕最富有哲理且自我安慰的句子是哪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的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赏读课文感受诗词的艺术美6、名句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两人岁岁平安、身体康健,虽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高悬的明月。

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赏读课文感受诗词的艺术美7、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赏读课文感受诗词的艺术美1、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感受作品的风格。这首词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苦闷——矛盾、纠结——乐观——祝愿。(1)借酒消愁的苦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纠结、矛盾(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3)乐观,旷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4)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玩味诵读感受诗词的风格美小结:这首词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和离别所苦的旷达态度。玩味诵读感受诗词的风格美2、你是否也有诗人那样的心路历程?当你迷茫苦闷的时候是否学会了自我化解?要求学生默默思考,自己跟自己对话。教师小结:人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当我迷茫苦闷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苏轼的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诗,总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