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B 2013版课程教学大纲(改4)_第1页
信号与系统B 2013版课程教学大纲(改4)_第2页
信号与系统B 2013版课程教学大纲(改4)_第3页
信号与系统B 2013版课程教学大纲(改4)_第4页
信号与系统B 2013版课程教学大纲(改4)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c13652002教学单位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B英文名称SignalsandSystems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内实验学时6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SignalsandSystems.影印本(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ByOppenheimAV.刘树棠译.主要参考书1.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郑君里主编.2.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练习—利用MATLAB.西安交大出版社.2000.刘树棠译.3.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吴大正主编.4.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冯博琴等译.5.数字信号处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胡广书主编.6.数字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丁玉美主编.7.DigitalSignalprocessing.Prentice-HallInc.1975.ByOppenheimAVandSchaferRW.8.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科学出版社.2000.AV奥本海姆,RW谢弗著,黄建国、刘树棠译.9.IntroductiontoSignalprocessing(影印版).PrenticeHall.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ByOrfanidisSJ.10.DSPFirst:AMultimediaApproach.科学出版社.2003.ByJamesH.McClellan,RonaldW.SchaferandMarkA.Yoder.11.DIGITALSIGNALPROCESSINGACOMPUTER—BASEDAPPROACH(SECONDEDITION).McGraw-HillandTsinghuaUniversityPress.2001.BySanjitK.Mitra.12.DigitalSignalProcessingUsingMATLAB,科学出版社,2003.ByVinayK.Ingle,JohnG.Proakis.制定人朱凯光制定时间2013.11.201、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己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和学科。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信号”与“系统”的关系,并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进一步理解“连续”与“离散”、“周期”与“非周期”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高等教育改革对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能力培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需要,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己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和学科。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信号”与“系统”的关系,理解“连续”与“离散”、“周期”与“非周期”的相互关系,并掌握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掌握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培养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2、教学要求通过授课,使学生树立从不同角度(时域、频域与复频域)来观察信号的思想,尤其是频率域角度,使学生明确本学科与“工程数学”的区别,理解信号变换的物理意义;全面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不同分析方法(时域法、频域法、复频域法);基于信号的时频关系,深入理解“采样定理”;掌握连续及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CFS和DFS)、连续及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CTFT和DTFT)及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了解快速算法(FFT),掌握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明确输入-输出的系统表达方式,全面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不同分析方法(时域法、频域法、复频域法);并初步掌握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通过习题练习、MATLAB软件上机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使学生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和上机及实验技能,为线性系统设计奠定理论基础。。考核评价方式需要与教学目标相统一。成绩由四部分构成=期末考试60%+期中考试20%+平时作业(思考题、报告)15%+实验成绩5%。期中、期末考试闭卷笔试,试题不仅包括基本计算和知识概念考核,综合设计类题能够反映水平,能够考核实验真实性和作业独立自主完成情况;实验成绩:按实验项目完成情况和加分内容评分,成绩差异较大,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3、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是“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电路分析基础与模拟电路”,掌握复变函数的积分理论、级数理论、留数理论等;要熟练掌握Fourier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相关数学基础;并要掌握电路结构分析与求解的基础相关知识。4、教学方式课程由理论课堂授课和课内实验两部分组成。理论授课58学时,教师启发式讲授与课堂讨论互动、习题课、与答疑等相结合,促使学生由连续思考离散,由周期思考非周期;课内实验6学时,以学生操作、设计为主,教师引导、答疑为辅。5、实验环境和设备1)硬件环境:每个学生一台微型计算机及基本设备(实验包)。2)软件环境:MATLAB软件。6、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章:基本概念 (46学时)1 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e指数信号;2 奇异信号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3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完备正交的概念;4 系统的类型,理解输入-输出是系统描述的重要基础,理解信号与系统是统一体。第2章:线性时不变系统(48学时)1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2 连续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离散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3 卷积积分与卷积和;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5。Matlab基础实验(2学时)。第3章: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46学时)1 频域的概念与由来;2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CFS);3 连续时间傅里叶级数的性质;4 连续时间傅里叶级数与LTI系统——系统的频率响应。第4章: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 (67学时)1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CTFT);2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性质和基本傅里叶变换对;3 由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表征的系统;4 采样定理。第5章: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25学时) 1 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DFS); 2 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的性质; 3 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与LTI系统。第6章: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24学时)1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2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3 由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表征的系统。第7章:离散傅里叶变换(68学时)1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在z域采样和重建;2

离散博里叶变换性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3

利用DFT的线性卷积;离散博里叶变换性质;4 快速傅里叶变换;5Matlab平台下的信号频谱分析实验(仿真)(2学时)。利用DFT的线性卷积;5 快速傅里叶变换。习题课Ⅰ(2学时)第8章:拉普拉斯变换(4学时)1 拉普拉斯变换与性质;2 拉普拉斯反变换;3 LTI系统的s域分析。第9章:Z变换(4学时)1 Z变换与性质;2 Z反变换;3 LTI系统的Z域分析。第10章: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4学时)1 理想频率选择性滤波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