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

1.如图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糖尿病人应该少吃①层食物B.②层食物摄入不足可能会患坏血病等

C.青少年应多吃一些③、④层的食物D.⑤层食物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2.选取甲、乙、丙、丁4种果蔬研磨成汁后,分别用同一规格的滴管逐滴滴入到2毫升相同

浓度的高镒酸钾溶液中,使之褪色的滴数如表。则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是()

果蔬甲乙丙T

滴数125817

A.甲B.乙C.丙D.T

3.如图表示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

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分析

正确的是()

①②②④⑤

A.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②和③只含一种消化酶,但酶的种类不同

C.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4.如图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示意图,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两支试管充分振荡,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色,2号试管变蓝色

C.该实验无法说明370c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D.该实验可以证明唾液将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

5.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B.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②

C.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D.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6.如图甲、乙、丙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以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畅通

B.乙图4表示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C.丙图5和6的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在丙图所示部位,血红蛋白容易与氧分离

7.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肺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气

A.在AB段,外界气压小于肺内气压

B.BC段表示呼气过程,胸腔容积缩小外

C.AB段表示吸气过程,膈肌收缩气

D.在B点,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差

8.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

法错误的是()

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

质量(克)202020①

水(毫升)50505050

温度上升(℃)2.21.431.3

A.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

B.该实验说明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

C.通过计算测得食物热价与实际热价相等

D.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9.如图是血液的成分概念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始运输氯气

T③蛆防御和保妒

T板些④

A.④表示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B.人体出现炎症时,③的数量明显增加

C.①是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D.三种血细胞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10.如图为正常人饭后血糖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以下

.血糖含量(毫克/100毫升)

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B段变化是由于葡萄糖被大量吸收进入血液

B.图中BC段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

C.胰岛素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一一胰岛分泌的

时间(小时)

D.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11.如图甲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材料的处理,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

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B.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是为了固定小鱼,也可用干纱步

C.在图乙中可判断③号血管是毛细血管

D.在图乙中血液流动速度最快的血管是①号血管

12.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结构中血液流动示意图,②表示器官或结构,

①、③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②--------►

A.若②表示大脑,则③内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减少

B.若②表示肺,则③表示肺静脉,血管内流静脉血

C.若②表示小肠,则③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都增加

D.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内流出的血液为静脉血

13.如图是人体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四大系统关系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14.下列有关人体皮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的表皮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具有保护作用

B.皮肤真皮中的生发层细胞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C.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有一部分由皮肤形成汗液排出,故皮肤具有排泄功能

D.皮肤受伤出血并感到疼,表明伤及真皮,因为真皮内有血管和感觉神经

15.下列疾病与其对应的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A.呆小症一一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脚气病一一缺乏维生素&

C.侏儒症一一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地方性甲状腺肿一一缺铁

16.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下列叙述中,免疫类型

与之不同的是()

A.白细胞能吞噬病菌B.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异物

17.下列哪项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A.听妈妈说买了酸杏流口水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看一篇文章感动的热泪盈眶D.看一场精彩的演出后激动不已

18.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

A.结构[4]和结构[5]构成肾小体

B.某人的尿量是正常人的数倍,可能病变的部位是结构[4]

C.结构⑸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从结构[3]流出的液体是尿液

D.血液透析治疗模拟的是人体内的A生理活动

19.如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A、B分别

表示某种物质,①②③表示肾单位的结构,你认为曲线B代表的物质、

序号③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A.葡萄糖、肾小管

B.葡萄糖、肾小球

C.尿素、肾小球

D.无机盐、肾小管

20.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

依次对应的是()

A.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

B.大消化腺、胰腺、肝脏、唾液腺乙丙T

C.神经系统、脑、脊髓、神经元

D.消化道、咽、食道、肝脏

21.如图是某人被玫瑰扎伤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是2-1-3-4-5

B.[b]主要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的,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C.若4处受损,则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D.这个人被玫瑰针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

22.下列人体的血管(肾脏中的血管除外)中,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

脉的是()

A.B.二心脏C.ZD.

23.如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的毛细

血管,图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0ABCD

A.氧气B.二氧化碳C.葡萄糖D.尿素

2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某人因胸部折断,出现大小便失禁,原因是脊髓里的排尿和排便中枢被破坏

D.临床上的“植物人”(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一般没有损伤脑干

25.下列对学习生物学过程中遇到的生活常识,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脂类物质沉积到血管壁上,加速了动脉硬化

B.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手指应压在手腕部外侧的肱动脉处

C.无偿献血是18-60周岁健康公民的义务,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D.某人受伤时,若出现喷射状出血,用指压止血法应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

26.“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食品安全与健康”等状况令人担忧。为改善青少年

营养健康问题,由农业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局于2000年联合推广的“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

启动。图一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曲线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

图三表示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请据图回答:

图一图二图二

(1)图一中⑷⑸⑹⑺网[9]口0]所示的器官,共同组成消化系统的。

(2)中学生经常饮用牛奶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所含的是构

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该物质最终被彻底分解成,才能被人体吸收;图二中曲线

可表示该物质的消化过程(填“X”“Y”或“Z”)。

(3)牛奶中富含维生素,其中能促进钙的吸收,有利于牙齿和骨骼的发育,增强体

质。

(4)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图二中的[],该部位中的消化液有。

(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从图三可以看出,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

裳和,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27.如图一是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图二是肺泡的结构图(a、b、c、d表示相关气体),图三

是人体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图二

(1)图一中,最重要的呼吸器官是[]

(2)图二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发生的变化是o

(3)曾有多所城市因空气中PM2.5含量过高而屡次发生雾霾天气,PM2.5可通过肺部进入血

液循环进而影响其他器官,PM2.5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层细胞,然后随血液首先

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4)图三中,过程1表示的是的气体交换,该过程是通过实现的。

(5)下表中瓶中的气体是人体呼出的气体(填“甲”或“乙”)。两瓶气体出现变

化的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图三中的过程(填数字)。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

甲瓶78.00%21.00%0.03%0.97%

乙瓶78.00%16.00%4.00%2.00%

28.如图是某学生绘制的泌尿系统中尿液形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概念图中,泌尿系统中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单

位是[],它由⑶、IbJ和[c]肾小管组成。

(2)健康人[b]内液体与[a]内液体相比不含o©内液体不含葡萄糖是由于乙作用:

______作用。

(3)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氧气和含量明显减少,肾脏净化血液的同时:也调节了

人体内的平衡。

29.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图一是人体血液循环部分示意图,图二为心脏工作某过

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二

(1)图一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与这个腔相连的血管是

:]。

(2)请用图一中的数字、字母、文字和箭头写出肺循环的路径:。

(3)图一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填序号)。

(4)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是按照一定方向流动的,心脏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有.

(5)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次,观察图二,判断心房和心室都处

于状态(填“收缩”或舒张),此时动脉瓣(填“开放”或“关闭”)。

(6)异氟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全身麻醉药,它通过呼吸吸入肺内进入血管,经血液循

环到达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达到止痛和无意识的双重功效。老王进行手术时,采用

异氟烷气体麻醉,根据图一分析异氟烷要经过次心脏,才能到达大脑毛细血管。

30.每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遵守交通规则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请结合图

红灯一大

停车<—效应卦—僧髓卜

图一图二

(1)人能看清楚远处和近处的物体,主要是图一中[]的曲度大小可以调节;正

常情况下,光线经过折射,使物像落在[]上;若司机患有近视,需要配戴

镜进行矫正。

(2)司机看到红灯后刹车,这一反射类型属于反射,图二中a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______结构。

(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司机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时,要主动让出

道路,听觉的感受器位于图一中的[],听觉最终在[]形成。

(4)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醉酒驾车。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出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

酒精麻痹了人的[J。人们看到因醉驾导致的车祸现场时,往往会非常紧张害怕,

血压升高,心跳和呼吸不由自主加快,这是共同调节的结果。

31.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1)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会背井离乡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

了传染病具有的特点。

(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

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免疫。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牛痘病

毒属于。

(3)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

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o

(4)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由新冠病毒(2019-nCoV)引起的传染病突然爆发,国家即刻采

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疫情防控,如:①出行坚持佩戴口罩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③均衡

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以增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④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⑤建议健康人

群注射新冠疫苗等,上述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填数字);从传染病

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属于。

(5)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能刺激人

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从而提高免疫力,这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糖尿病人应该少吃①层富含糖类的食物。A正确;

B、②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摄入不足可能会患坏血病等。B正确;

C、③、④层的食物富含蛋白质,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C正确;

D、⑤层食物是油脂类,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D错误。

故选:D。

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

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

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

主要考查的是合理膳食的知识,可结合平衡膳食宝塔来解答。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宝

塔的含义。

2.【答案】B

【解析】解:维生素C有能够使高铳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高镒酸

钾溶液褪色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而甲、乙、丙、丁4种果蔬汁液滴加的滴数分别是12、

5、8和17.所用滴数与维生素C的含量相反,因此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丁一•甲

一丙一乙。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高镐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锯酸钾溶液褪色,高锯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

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

C较少,据此判断。

做该实验要注意:滴加汁液时要边滴边振荡边观察;应该用同一个滴管,用不同的滴管很难保证

每一滴汁液的量是一样的。

3.【答案】C

【解析】解:

A、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

B、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

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B错误。

C、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

的场所是小肠,C正确。

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Co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臼酶,

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

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

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

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

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臼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和脂肪酸。

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以及正确解读图示。

4.【答案】D

【解析】解:A、两支试管充分振荡,使唾液与馒头碎屑充分混合,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A正

确。

B、1号试管中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

中加入的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B正确。

C、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最适宜的温度是37℃,但是该实验缺少对照组,不能证明37℃是唾液淀

粉酶的最适温度,C正确。

D、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该实验可以证明唾液对淀粉进行了消化,但不能证明唾

液将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D错误。

故选:D。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因此常

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5.【答案】C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图

中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⑥是肺。

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和⑤支气管,A正确;

B、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B正确;

C、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

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

体外形成痰,C错误;

D、⑥肺,由许多肺泡组成,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D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解:A、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

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A正确。

B、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许多的肺泡组成。乙图4表示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

位,B正确。

C、肺由许多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5肺泡壁和6毛细血管壁非常薄,

都是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C正确。

D、在丙图肺泡处,血红蛋白容易与氧结合,D错误。

故选:D。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许多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

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非常薄,都是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

间进行气体交换。图中1喉,2气管,3肺,4肺泡,5肺泡壁,6毛细血管。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

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

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A错误。

B、曲线图中,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

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

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

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B正确。

C、图示中,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

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肺内气压降低,C正确。

D、图示中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

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D正确。

故选:Ao

(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

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

吸气运动;

(2)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

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

呼气运动。

(3)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

入肺内;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牢记呼气和吸气过程、场所,注意吸气、呼气时肋骨、膈肌的运动状态,并且读懂图示中曲线的

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

为20克,A正确;

B、食物的热价是指I克食物氧化分解(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可以用热价表示,表格中不同食物使水温度上升温度各不相同,说明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B正

确;

C、实验过程中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食物燃烧不充分,有些热量没有被释放出来;加热

过程中试管也吸收一部分热量等,实验所测出的食物的热价与它的实际热价要小,C错误;

D、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核桃仁释放能量使水温上升最高,

所以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D正确。

故选:C。

(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

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

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种子的成分以及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

9.【答案】D

【解析】解:A、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所以图中④表示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A

正确;

B、③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

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所以人体出现炎症时,③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B正确;

C、①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C正确;

D、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③白细胞有细胞核,②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

D错误。

故选:D。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

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f仙浆

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血

血.

物。图中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液

浆'的

广纣细胞

④止血和加速凝血。组

血血小板一:二.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成嗷Y白细胞

细《红细胞-,与]

胞一胞

【血小板

io.【答案】c

【解析】解:A、分析图可知,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餐后,人体内

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图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葡萄糖被大量吸收,A正确。

B、由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

浓度。因此,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并进入血液,血糖明显升高,1-2小时后即图中BC段,血糖浓度会下降至正常水平,B正确。

C、人体的胰岛位于胰腺中,是胰腺的内分泌部,属于内分泌腺,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调节

糖的代谢,C错误。

D、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分泌胰岛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

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分泌不足易导致糖尿病,D正确。

故选:Co

(1)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

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中甲曲线代表糖尿患者,乙曲

线代表正常人.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

(2)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掌握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胰岛素的作用是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A错误;

B、用湿棉絮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是为了保持鱼体湿润,并维持呼吸,B错误;

C、在图乙中③号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判断③号血管是静脉,毛细血管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的②号血管,C错误;

D、在图乙中1号血管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号血管是动脉,因此流动速度最快的血管是①号

血管,D正确。

故选:D。

(1)鱼生活在水中,用鲤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

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鲸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

小鱼正常的呼吸。

(2)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

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3)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血管类血流速

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

型度

把心脏中的血液大多分布在身体

动脉较厚、弹性大较小快

输送到全身各处较深的部位

毛细血非常薄,只有一层很小,只允许红细

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最慢

管上皮细胞构成胞呈单行通过

把血液从全身各有的分布较深,有

静脉较薄,弹性小较大慢

处送回心脏的分布较浅

(4)图乙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

称。

12.【答案】A

【解析】解:A、若②表示大脑,由于脑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产生二

氧化碳等废物,则③脑静脉内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减少,A正确;

B、若②表示肺,则③表示肺静脉,由于在肺部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

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的动脉血了,因此血管③肺静脉

内流动脉血,B错误;

C、若②表示小肠,则③小肠静脉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都增加,氧气会减少,因为小

肠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①是入球小动脉、③是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D错误。

故选:Ao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

一上、下腔静脉V

f肺静脉

部右心房左心房

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

=肺泡

细组织细胞二

血二氧化碳右心室左心室氧、营养物质

—肺动脉◄--------------►主动脉-----

肺循环体循环

掌握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①③都是单向箭头,④是双向

箭头,②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分析可知,①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①从外界获得

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②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

细胞利用。③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②循环系统运到③泌尿系统排出。

④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②循环系统运到运到其它

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故选:Ao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

统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并掌握各系统的主要功能,结合图形分析即可

作答。

14.【答案】B

【解析】解:A、表皮位于皮肤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具有保护作用,A正确

B、皮肤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是因为生发层细胞的特点是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B错误

C、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如水、无机盐、尿素,有一部分由皮肤形成汗液排出,故皮肤具有

排泄功能,C正确

D、真皮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对皮肤有营养和感受外界刺激的作用,D正确

故选:Bo

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

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

外界各种。

本题主要考查皮肤的结构功能,熟悉皮肤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得呆小症,A错误。

B、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引起的,B正确。

C、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材料。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是食物中缺碘引起的,D错误。

故选:Bo

人体对维生素和激素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缺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甚至引发疾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激素的作用、缺乏症等。

16.【答案】C

【解析】解:ABD、“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属

于第一道防线、“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异物”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麻疹乙肝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

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是因为唾液中有溶菌酶,

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免疫类型与之不同的是“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

故选:Co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功能免疫类型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

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胃液)异物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

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7.【答案】B

【解析】解:ACD、“听妈妈说买了酸杏流口水”、“看一篇文章感动的热泪盈眶“、"看一场

精彩的演出后激动不已“,都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因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故选:Bo

(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

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

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

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18.【答案】B

【解析】解:A、4肾小球、5肾小囊构成肾小体,与肾小管共同构成肾单位,A正确。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剩下的水、

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原尿中大部分水不能重吸收回血液,

尿液大大增加,故若某人的尿量是正常人的数倍,可能病变的部位是结构肾小管,B错误。

C、当血液流经4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

萄糖会滤过到5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

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5中收

集的液体是原尿,3流出的液体是尿液,C正确。

D、通过血液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A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D正确。

故选:Be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

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收集管、4肾小球、5肾小囊,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

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熟记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单位的各结构和功能。

19.【答案】A

【解析】解:分析图示A甲物质在流经③结构时浓度迅速增高,应该是尿素;B物质在流经③结

构时含量减少,直至为零,应该是葡萄糖;由此可知③是肾小管、②是肾小囊、①是肾小球。

故选:Ao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

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

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

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

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该题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解答的关键是知道:肾小管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不吸收尿素等废物。

20.【答案】B

【解析】解:A、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但不包括肺泡,A错误。

B、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小消化腺包括胃腺和肠腺,B正确。

C、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错误。

D、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脏属于消化腺,D错误。

故选:Bo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系统组成

(2)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

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3)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的组成可概括为:

r\如

脑\小防

「中枢冲经系统J[脑干

;灰质…反射

有糖«

神经系统的组成,L白质一传导

\脑神经:脑发出.12对

、周圉神经系统J

|臂神经:臂H发出.31对

熟练掌握课本所学知识的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D

【解析】解:A、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

-5效应器,A正确。

B、图中b是灰质,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的,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B正确。

C、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即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反射必须

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一个人4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环节

正常。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

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

脑皮层,形成感觉。C正确。

D、这个人被玫瑰针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D错误。

故选:D。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传入

神经

感受器

神经

中枢

效应器一传出J

一■“神经

如图所示: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2.【答案】C

【解析】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

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

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A的血液是由从分支流向主干,因此A是静脉;B的

血液被送回心脏,因此B是静脉。C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因此C是动脉;D的红

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因此是毛细血管。

故选:Co

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

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先根据血流动的方向判断出血管名称。

23.【答案】A

【解析】解: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

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

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在肺循环中,血液流

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

动脉血。

A、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

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

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

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气

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该曲线表示的是氧气

的变化情况。

B、由选项A可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因此不管是在组织处还是在肺部的细

胞,葡萄糖的量应减少,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因此不管是在组织处还是在肺部的细胞,

尿素的量应增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依题意可知,图中横轴中的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某物质含量逐渐减少:CD段为肺部的毛细

血管,某物质含量逐渐增加。可结合体循环、肺循环的功能进行解答。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功能,是考查的重点,需要对血液循环的途径理解掌握。

24.【答案】C

【解析】解: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C、低级中枢的活动受大脑的控制,某人因胸部折断,出现大小便失禁,是由于脊髓里的排尿和

排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C错误。

D、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临床

上的''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