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1.科学研究方法包括: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文献法。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

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用到的是()

查阅诸家《本草》走访药农、樵夫…实地考察,亲尝百草

A.①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

A.修改数据B.分析原因C.重新实验D.查阅资料

3.乐乐直接把手掌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视野却一片漆黑,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手掌太脏B.手掌不透光C.没有对好光D.手掌太大

4.如图为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5个镜头,①、②、③一端有螺纹,④、⑤一端无螺纹。

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放大倍数最大的物像,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①和⑤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⑤

5.如图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示意图,请按正确顺序进行排序()

A.①②③④⑤B.②⑤④③①C.④⑤①③②D.⑤②③①④

6.如图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②③④

A.①一»③—>@—►②B.②一一►③一C.③一►①一►②一►④D.④一一一►①

7.观察写有字母“b”字的装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

A.qB.dC.bD.p

8.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只能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而不

能滴清水,原因是避免细胞()

A.离散B.破裂C.皱缩D.运动

9.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A.视野较暗一一镜筒上升B.高倍物镜下一一粗准焦螺旋调焦

C.更换物镜一一转动转换器D.镜头污染一一干净的纱布擦拭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金墩墩”以大熊猫为主体,周围辅以松、竹、梅为金色花环。

下列有关大熊猫与松、竹、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由多细胞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

B.构成大熊猫、松、竹、梅细胞的主要结构相同

C.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看不到它们的细胞膜

D.细胞是大熊猫、松、竹、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1.如图表示某植物体内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分裂

B.①过程是植物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

C.②过程中最先发生变化的结构是细胞壁和细胞膜

D.③过程后细胞发育成熟,失去细胞分裂的能力

12.科学工作者通过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一只克隆羊''多莉”,出生后的多莉长得

重组

丙羊

5f奥-子宫—>爱莉

培养一定时间后

A.更像甲羊B.更像乙羊C.更像丙羊D,都不相像

13.桔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常吃对预防坏血病有很大都助。桔子的皮、桔子瓣上的“经

络”、甜甜的桔肉分别属于()

A.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B.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C.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D.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

14.如图是根尖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吸收功能的部位是()

①②③④

A.①B.①②③C.D.①②③④

15.下列结构中,能独立完成取食、运动、生长和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③B.②③C.@@D.②④

16.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迎春叶横切永久装片,看到如图所示结构。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叶脉

A.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B.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且排列紧密

C.与②处相比,①处含有的叶绿体数目更多

D.叶脉主要由具有支撑作用的机械组织构成

17.人们发现,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不同的

植物,侧根形态结构略有差异,例如有些植物长出短而密集的侧根,甚至会紧密到形成毛刷

状的结构(如图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的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B.B比A生活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肥

C.C植物的根最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最小D.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

18.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光合作用实质的是()

A.制造氧气供生物利用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9.在温室大棚里种植农作物时,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A.适时适量浇水

B.栽种作物密度适当

C.延长光照时间

D.大量增加氧气浓度

20.某人经常吃钙片补钙,但血液中钙含量仍低于正常值,最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缺少()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21.一般情况下,人体最主要的储能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2.小刚的妈妈做了个小手术。他为妈妈准备了以下食品,其中最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是()

A.苹果

B.鸡蛋

C.饼干

D.巧克力

23.以下相同质量的食物中,含糖类较多的是()

A.牛肉

B.米饭

C.番茄

D.花生

2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通过平衡膳食餐盘(如图)宣传平衡膳食的理念。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肉蛋奶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B.水果、蔬菜均可提供维生素

C.摄入食物的类别要丰富多样D.摄入食物的量要适当

25.关于生物的营养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丝子依靠吸器吸收绿色植物茎中的营养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B.绦虫摄取人体内消化好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属于腐生生物

C.青霉寄生在有机质上通过菌丝从有机质中吸取养料

D.小鸡刚刚破壳而出就可以独立觅食,因此属于自养生物

26.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

裹形成鳞茎。

詈状

(1)图甲取材自洋葱叶内表皮。

(2)图乙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切洋葱时,会有刺激性气味释放出来,这

些物质贮存在[_____]中。

(3)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4)观察发现构成洋葱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包括-洋葱植物体。

27.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外界提供无

机盐,请你帮助他们完善实验设计,并分析回答问题。

V-------生长状况相同的-------V

>£幼苗各1株晶

H—土壤浸出液II~?

甲C

(1)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土壤浸出液,用酒精灯烘烤,直至完全烘干,载玻片上出现

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

(2)向甲试管中加入土壤浸出液,乙试管中应加入o

(3)将两试管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并观察记录。

(4)若,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外界提供无机盐。

(5)上述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可改为。

28.为探究气孔的结构,乐乐做了如下实验。

图1

(1)取一片留有较长叶柄的菠菜叶,将叶片完全浸没在大烧杯的清水中,如图1所示,用注

射器向叶柄内注入空气,可以看到有从下表皮冒出。

(2)为进一步解释上述现象,乐乐制作了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如

图2所示结构。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细胞围成,且靠近气孔的一侧细胞壁,

当该细胞时,细胞胀大,气孔呈现图2的状态。

(3)若在菠菜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

作用的原料无法从气孔进入叶片导致的。

(4)由此可知,气孔的功能是的门户。

29.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针对光合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下面是其中三位科学家

所做的实验,请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实验一: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一

颗柳树苗,5年后发现,树苗增重了76.8千克,而培植用的土壤却只减少了0.057千克。

(1)根据实验结果,海尔蒙特认为,柳树质量的增加来自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

理由。

实验二: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组实验,如图1所示。他根据这组实验得出

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图2

(2)有学者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你认为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中忽略

的因素是。后经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更新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

实验三: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利用天竺葵做了如图2实验:

(3)请对上述实验操作进行排序(用序号表示)。b步骤滴加碘液后,观察到叶片A、

B部分颜色的变化分别是。

(4)综合实验二、实验三的结果,说明。

30.某农场为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尝

试进行马铃薯和玉米的间种。为了探究两者最佳的间种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5亩土地

等分为A、B、C、D、E五个实验区,每个区均种植马铃薯5500株,其中A区间种玉米1000

株、B区1500株、C区2000株、D区2500株、E区不间种玉米。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1马铃薯产量

实验株高株薯数株薯重亩产

区(cm)(个)(kg)(kg)

A41.13.50.371826.68

B42.53.30.361785.68

C44.53.20.341709.01

D49.32.80.291505.67

E41.93.60.402031.01

表2玉米产量

实验株高穗长百粒鲜重亩产

区(cm)(cm)(g)(kg)

A128.918.239.7300

B128.217.939.1423

C129.517.838.6531

D135.716.635.2589

(1)该实验中研究的变量是。

(2)E区种植的作物是,E区的作用是o

(3)由表中信息可知,A〜D区每亩间种玉米株数逐渐,而马铃薯的均呈现

下降趋势,呈现此趋势的原因可能是o

(4)按照马铃薯1元/kg,玉米3元/kg来计算A〜E区的产值,该农场应该选择区,

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31.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取营养,研究者常采用体外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揭开“人体消化与吸

收”的奥秘。

(1)为研究淀粉能否直接被吸收,研究小组在玻璃管下方绑缚半透膜后装入淀粉液,置于盛

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如图1所示,检验结果如下表。

液体滴加碘液

半透膜内变蓝

烧杯内不变蓝

①装置中半透膜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

②烧杯内加入碘液后不变蓝的原因是,说明淀粉不能直接被吸收。

(2)为进一步探究淀粉在人体不同消化器官(烧杯标签所示)内的消化过程,研究小组做了

如图2所示的处理,并充分反应。

试管编号IIIIIIIV

淀粉含量++++++++++++-

注:“+”数量越多,代表含量越高,表示没有

①W号试管内加入的消化液是;各组的水浴温度均控制在37C,目的是

②分析实验结果时,与号试管相比,可知淀粉被各消化液消化的程度。

③ni试管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o

④由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器官是。

(3)淀粉最终被彻底分解为(物质名称),才能被人体吸收。

32.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小肠作为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如何实现其功能的呢?这与组成小肠

的多种组织密不可分。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裳,皱裳的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突起一一小肠绒毛。小肠绒毛表面由

一层排列紧密的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属于上皮组织。有的上皮细胞可分泌含多种消化酶的消

化液。有的上皮细胞表面具有一些特殊的分化,如每个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顶端又形成细

小突起,即微绒毛,一个柱状上皮细胞约有3000根微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内的表面积。

小肠壁内存在着平滑肌,它的收缩和舒张能使小肠内的食糜与消化液混合并充分接触,此外,

还能推动食糜在小肠内行进。小肠绒毛内部也分布着平滑肌,可以引起小肠绒毛的伸缩运动

和摆动,进而加速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有助于吸收。

小肠绒毛内部及小肠其他部位还分布着神经组织和血液等结缔组织。组成神经组织的神经细

胞有许多突起,可以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例如,分布在小肠壁的神经末梢可以感受食物的

到来,随后可通过一定途径引起小肠平滑肌的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调节消化活动。消化完

成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至小肠绒毛内部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内,随流动的血液和淋

巴运输至机体其他部位。

正是小肠内的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协调配合,从而实现了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

能。

(1)构成小肠的组织包括,因此从结构层次角度分析小肠属于

(2)如图1表示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的是

图2

(3)有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分泌含多种酶的消化液,有助于小肠内食物的消化。此外,小肠

_____也有利于此功能的实现。

(4)根据文中信息分析,利于小肠吸收功能的结构特点包括o

(5)如图2为小肠各组织协调配合实现功能的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①,②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

调查研究目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

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查阅诸家《

本草》属于④文献法。

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

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走访药农、

樵夫属于③调查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

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医学家李时珍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

①观察来研究药物的。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

证科学结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亲尝百草属于②实验法。

故选:D。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

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此题考查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文献、观察、实验等方法。

2.【答案】A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

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

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

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

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故选:Ao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说明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一定完全参照上述的顺序(或环节)进行,可

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针对每一个环节时都细心地进行,切不可粗枝大叶。

3.【答案】B

【解析】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

能成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所以小明直接把手掌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观

察,发现视野一片漆黑,原因是光线不能透过手掌。

故选:Bo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利用通过可见光来放大标本。如果标本太厚光线无法透过标

本到达目镜,观察不到。

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范围就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少。因此

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放大倍数最大的物像,应该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组合,目镜中放大倍数最

大的是④,物镜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②,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o

观图可知:④⑤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①②③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

越小,镜头越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本题利用模式图综合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先判断物镜和目镜,再根据题意选用组合。

5.【答案】B

【解析】解: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一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生理盐水T漱口T⑤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T④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

匀一③盖盖玻片一①染色,故图中正确的顺序是②⑤④③①。

故选:Bo

观图可知:①染、②滴、③盖、④涂、⑤刮。

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6.【答案】A

【解析】解: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一放玻片标本T用眼观察物镜,下降镜筒一用眼观察

目镜上升镜筒;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对光T③放置玻片标本一④下降镜筒一②上升镜筒观察。

故选:Ao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字母“b”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q”,所以观察写有

字母“b”字的装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q”。

故选:Ao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

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

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8.【答案】B

【解析】解:A、使细胞离散的措施是,使用牙签从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取细胞,然后在载玻片上

均匀涂抹,可以使细胞相互分开,而滴清水不能使细胞离散,故不符合题意;

B、如果在载玻片上滴清水,由于清水浓度低于0.9%的生理盐水,细胞则因吸水而发生变大甚至

破裂,故符合题意;

C、口腔上皮细胞如果皱缩,须置于浓度大于0.9%的生理盐水中,而滴清水不会使口腔上皮细胞

皱缩,故不符合题意;

D、因为口腔上皮细胞置于清水中是不运动的,不像单细胞藻类那样能够运动,需放置棉花纤维

减慢细胞的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概括为:擦T滴T取T盖T染T吸等几步;

“滴”的是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滴加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依据细

胞失水或吸水原理,如果滴的盐水浓度大于0.9%,细胞则因失水而发生皱缩;如果滴的盐水浓度

小于0.9%,细胞则因吸水而发生变大甚至破裂;只有滴的盐水浓度等于0.9%,细胞才不会发生

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查两个知识点,一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要往载玻片中央滴加0.9%的生理盐

水而不是清水,二是考查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原理以及细胞发生吸水或失水后的变化。

9.【答案】C

【解析】解:A、视野较暗时:可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增强视野亮度,A错误。

B、找到物像后才换用高倍镜,这时要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B错误。

C、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圆形可以安装物镜,所以更换物镜,应转动转换器,C正确。

D、镜头污染用擦镜纸擦拭,D错误。

故选:Co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正确识记并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大熊猫与松、竹、梅它们都是由多细胞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A正确。

B、大熊猫是动物,松、竹、梅是植物,植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

胞质,叶绿体、液泡等,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与植物细胞相比

没有细胞壁、液泡。因此细胞的主要结构不相同,B错误。

C、由于细胞膜薄而透明且紧贴细胞壁,因此用普通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不易看清的细胞结

构是细胞膜,C正确。

D、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

细胞是大熊猫、松、竹、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Bo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内有多种结构,执行不同的功能。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

层次:细胞T组织一器官—植物体。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特点。

11.【答案】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A错误。

B、植物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依靠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包括①②③三个过程。

B错误。

C、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先发生变化的结构是细胞核中染色体先复制平均,细胞核分裂的过程。

C错误。

D、③细胞分化过程后,细胞发育成熟,失去细胞分裂的能力。D正确。

故选:D。

图中①过程,细胞的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②过程,使细胞的数目增加,表示细胞的

分裂过程;③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

解题关键是掌握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相关过程。

12.【答案】A

【解析】解:克隆羊“多莉”的出生与甲、乙、丙三只母羊有关,其中甲提供细胞核,乙提供去

核卵细胞,丙是代孕母羊,因此“多莉”的细胞核来自于甲羊。具有甲羊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

“多莉”长得像甲羊。

故选:Ao

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

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

生物就像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多莉的长相最像供核母羊。

13.【答案】B

【解析】解:桔子的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桔子瓣上的“经络”中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导

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甜甜的桔肉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和水等,属于营养组织。可见

B正确。

故选:Bo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

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掌握植物的基本组织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

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使根的表面积增大很多倍,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②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

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

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

具有保护作用。

可见具有吸收功能的部位是①②。

故选:Co

从根的顶端到着生者根毛的部分叫做根尖,它是根生长、分化、吸收最活跃的部位,由下向上,

根尖的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和①成熟区。

分清根尖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②草履虫、④眼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取食、运动、生长和繁殖等各项生命

活动。①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③叶肉细胞都属于单个细胞,不能独立完成取食、运动、生

长和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

故选:D。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

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理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是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A正确。

B、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且排列紧密,既有利于光线透入,又对叶片有保护作用,B正

确。

C、叶片中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称为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

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称为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①是栅栏

组织,②是海绵组织,①栅栏组织含有的叶绿体数目更多,C正确。

D、叶脉主要由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构成,机械组织主要起支持作用,输导组织主要起运输营养

物质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叶肉、叶脉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不同,表皮细胞无色透

明,外面有角质层,不含叶绿体,主要功能是保护叶肉。叶肉细胞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

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内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主要起支持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图中的①是栅栏组织,②是海绵组织.

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

钾的无机盐。正确。

B、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由题干图可知,B具有大

量平行的侧根,故B比A生活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肥。正确。

C、C植物的根最密,因此,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最大,错误。

D、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正确。

故选:Co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

磷、钾、钙、镁、硫、硼、镒、锌、钥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

氮、磷、钾的无机盐。

此考点主要考查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18.【答案】B

【解析】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

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的过程。所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

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简言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正确。

故选:Bo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A、水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适时适量浇水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A

不符合题意。

B、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栽种作物密度适当可以使农作物与光的接触面积增大但

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充分地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B不符合题

意。

C、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C不符合题意。

D、提高氧气浓度会促进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会分解有机物,降低农作物产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墨有机

物(储存能量)+氧气。

掌握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缺钙和缺乏维生素D都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是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

缺维生素D一定会导致缺钙。补钙的关键在于吸收,吸收的关键在于维生素D。通常补钙的同时,

也要补维生素D。据此可知,某人经常吃钙片补钙,但血液中钙含量仍低于正常值,最可能的原

因是体内缺少维生素D。

故选:D。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

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

病,如下表:

维生素种类主要功能缺乏症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夜盲症、皮肤干燥、干

维生素A

视觉眼症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神经炎、脚气病、消化

维生素B)

理功能不良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

维生素C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关键点: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补钙的同时,也要补维生素D。

21.【答案】C

【解析】解:A、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A

错误。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

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B错误。

C、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即最主要的储能物质,C正确。

D、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但不提供能量也不储存能量,D错误。

故选:C。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

人体所必需的。

掌握食物中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B

【解析】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

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小刚的妈妈做了个小手术,

需要修复和更新细胞,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应该注

意补充。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o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

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重点了解蛋白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23.【答案】B

【解析】解:牛肉含有蛋白质较多;米饭中含淀粉较多,淀粉属于糖类;番茄含维生素较多;花

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因此含糖类较多的是米饭。

故选:Bo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六大类,其中能够构成人

体组织细胞和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蛋白质,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

解答此题要掌握食物的营养成分。

24.【答案】A

【解析】解:A、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肉蛋奶含有蛋白质,不是人体所

需能量的主要来源,错误;

B、C、D水果、蔬菜均可提供维生素,摄入食物的类别要丰富多样、量要适当,都符合平衡膳食

的要求,正确。

故选:Ao

平衡膳食是指选择多种食物,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这种膳食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

的需求,因而叫平衡膳食。

解答此题要掌握平衡膳食的要求。

25.【答案】A

【解析】解:A、菟丝子依靠吸器吸收绿色植物茎中的营养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A正确。

B、绦虫摄取人体内消化好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属于寄生生物,B错误。

C、青霉通过菌丝吸取有机质中的养料供给自身,属于腐生生物,C错误。

D、小鸡刚刚破壳而出就可以独立觅食,属于早成鸟,小鸡是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属于异养生

物,D错误。

故选:Ao

1.异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

异养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三种形式。

2.自养:绿色植物和化能细菌能够分别利用太阳能和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其营养方式

叫做自养。

掌握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鳞片③细胞核⑤液泡叶绿体细胞一组织一器官

【解析】解:(1)图甲取材自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2)③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染色后染色最深

的结构是细胞核。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切洋葱时,会有刺激性气味释放出来,

这些物质贮存在⑤液泡中。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所以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内特有

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4)观察发现构成洋葱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包括细胞T组织T器官T洋葱植物体。

故答案为:

(1)鳞片。

(2)③细胞核;⑤液泡。

(3)叶绿体。

(4)细胞t组织一器官。

观图可知:图乙示植物细胞结构图: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液泡,解答

即可。

掌握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犍。

27.【答案】白色的物质等量蒸馈水幼苗的高度甲试管中的幼苗高度明显高于乙试管的幼苗幼

苗数量太少甲、乙装置各增加到十组

【解析】解: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探究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外界提供无机盐?

(1)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土壤浸出液,用酒精灯烘烤,直至完全烘干,载玻片上出现白色的物质,

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

(2)向甲试管中加入土壤浸出液,乙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蒸储水,形成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无

机盐的有无。

(3)将两个试管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记录幼苗的高度。

(4)若甲试管中的幼苗高度明显高于乙试管的幼苗,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外界提供无机盐。

(5)上述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幼苗数量太少,偶然性大,容易造成实验误差,应将甲、乙装置

各增加到十组。

故答案为:

(1)白色物质。

(2)等量的蒸储水。

(3)幼苗的高度。

(4)甲试管中的幼苗高度明显高于乙试管的幼苗。

(5)幼苗数量太少;甲、乙装置各增加到十组。

在探究无机盐是否对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对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

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

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即可。

此题综合性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

28.【答案】气泡保卫薄吸水二氧化碳植物蒸腾失水

【解析】解:(1)取一片完整的留有一段较长叶柄的菠菜叶,洗净后将叶片完全浸没在大烧杯的

清水中,用注射器向叶柄内注入空气,操作如图1所示,由于叶片下表皮含有的气孔多,可以看

到有气泡从下表皮冒出。

(2)(4)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它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保卫细胞之间

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侧壁较

薄而内侧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

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图2中的气孔处于张开状态,这

是因为围成气孔的细胞,其细胞壁侧壁较薄而内侧壁较厚,靠近气孔的一侧细胞壁较厚,弹性大,

因此当该细胞吸水时,气孔呈现图2的状态。

(3)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是从气孔吸收进入叶片内。因此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凡士林堵住了气孔,

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从气孔进入叶片内。

故答案为:(1)气泡;

(2)保卫;薄:吸水;

(3)二氧化碳;

(4)植物蒸腾失水。

(1)植物叶片上分布着由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一般陆生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下表皮多于

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

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

(2)气孔分布在叶的表皮,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

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29.【答案】不同意;植物吸收的水分99%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氧气ecdabA部分变蓝,B部分不变蓝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淀粉

【解析】解:(1)根据实验结果,海尔蒙特认为,柳树质量的增加来自水。植物吸收的水分99%

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因此不同意他的观点。

(2)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中忽略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有空气的二氧化碳。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可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方法步骤:e暗处理-C部分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d酒精

脱色-a漂洗-b滴加碘液一漂洗后观察叶色。故正确顺序是ecdab。叶片A部见光,能进行光合

作用产生淀粉,遇碘液变蓝,叶片B部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液不变蓝。

(4)实验二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实验三说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因

此根据实验二、三可以得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淀粉。

故答案为:(1)不同意;植物吸收的水分99%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2)氧气;

(3)ecdab;A部分变蓝,B部分不变蓝;

(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方法步骤:暗处理一部分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一酒精脱色一漂

洗一滴加碘液一漂洗后观察叶色。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

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掌握光合作用的含义及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玉米的种植密度不同马铃薯对照增多株薯数、株薯重和亩产玉米密度逐渐增

高(或玉米株高增加)影响了马铃薯的光合作用效率C

【解析】解:(1)(2)将5亩土地等分为A、B、C、D、E五个实验区,每个区均种植马铃薯

5500株,其中A区间种玉米1000株、B区1500株、C区2000株、D区2500株、E区不间种玉

米。该实验中研究的变量是玉米的种植密度不度。E区只种马铃薯,E组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3)由题中信息可知,A-D组每亩间种玉米株数逐渐增多,而马铃薯的株薯数、株薯重和亩产均

呈现降低趋势,呈现此趋势的原因可能是玉米密度逐渐增高(或玉米株高增加)影响了马铃薯的

光合作用效率;

(4)按照马铃薯1元/Kg,玉米3元/Kg来计算A-E组的产值,计算可知各区的收入如下:A区:

1826.68X1+300x3=2726.68(元);B区:1785.68x1+423x3=3054.68(元);C区:

1709.01x1+531x3=3302.01(元);D区:1505.67x1+589x3=3272.67(元);E区:2031.01x1=2031.01

(元)。所以C组的收入最高,所以该农场应该选择C组,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故答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