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修改概述课件_第1页
文章的修改概述课件_第2页
文章的修改概述课件_第3页
文章的修改概述课件_第4页
文章的修改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的修改故事导入1951年秋天,赵树理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太行山,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活。村里有个小青年写了一篇文章让赵树理指导。赵树理看了一遍说:“你先改一次,明天让我看。”第二天,小青年把稿子改好,送给赵树理,他看了一遍,说:“你再改一次,明天送给我。”第三天,小青年又把稿子改好了送来。赵树理看了一遍,说:“我看你会改,再改一遍。”第四天,小青年再次将稿子送给赵树理,他看了微微一笑,说:“你改的有门路,再改一遍。”小青年应声而去。第五天,稿子再次改好,赵树理夸赞道:“你的耐性真好,再改一遍,行吗?”第六天,赵树理满意地说:“好了,弄个信封,把它寄到《山西农民报》去。”小青年对赵树理说:“你光叫我改,改,改。你是大作家,那么多写作经验为什么不给我讲一讲呢?”赵树理说:“我已经把我的真经全部传给你了。文章修改的知识:

1、文章修改的内容:A.推敲主题;B.斟酌材料C.调整结构D.润色语言E.检查文面通过修改要使文章主题更突出,材料安排更得当,文章结构更紧凑,语言更流畅,格式更规范。2、文章修改的方法:A.增补法:就是对能够突出或深化主题的内容、文字表述中的疏漏部分进行补充。B.删除法:就是去掉与主题无关,损害主题内容及重复、罗嗦的部分。C.更改法:就是改动原来的主题及文字表述中不正确、不全面、不周密、不妥帖的地方。D.调整法:就是在原有结构、文字范围内互相调适,使文章表述井然有序3、文章修改的常用符号:

修改需要一定的符号。使用正规的修改符号,便于和大家交流修改心得,有助于更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文章修改的原则:

大家请注意,是“修改”而不是“重写”!一定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按照刚才介绍的四种方法,使得被修改文章从内到外,精益求精。而不是全盘否定,重新创作。A.统观全局,大处着手。基本修改顺序是主题、结构、材料、语言。B.修改限度,原作生命。不能本末倒置,强加自己的意愿于修改的文章。C.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作家创作往往是“字字吟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切文章的修改都应当字字讲究,不怕化费心血和时间。四、案例分析:结合刚才学习的知识,阅读教材例文:四、案例分析:1、结合刚才学习的知识,阅读教材例文2、课后练习人们爱吃番茄(西红柿)也不过二百五十年左右①,这在各种农作物食用历史中算是很短的了②。那是十六世纪中叶在美洲发现之后,番茄才传到了欧洲③。番茄在墨西哥的原名——托玛脱也一并输入欧洲④。所以一直到现在欧美许多国家还把番茄叫托玛脱。番茄到欧洲大陆之后,就在比利时、英国等花园中定居下来⑤,被大家当成一种看果子的观赏植物,并且登堂入室,成为装饰室内的植物了⑥。当时番茄又被称为“黄金苹果”,但是虽有苹果之名,人们并不敢吃它,以为是有毒的东西,因之番茄又被称为“狼之桃“。人们虽不吃番茄,却把它的果实拿来治疥疮。大约过了一个半世纪,人们才懂得吃番茄。一八一一年出版的德文植物学词典中才有关于番茄能吃的记载⑦:一般认为番茄是有毒的植物,但是西班牙人把它的果实加辣椒、大蒜和牛油做菜吃,而葡萄牙人和波希米亚人甚至用它的果实作调味汁⑧,这种调味汁稍带酸味异常可口。①作者的意思是说“人们把番茄当做食物,到现在不过二百五十年左右”,原文的说法不够清楚。②“在各种农作物食用历史中”有语病。从字面上看,“各种”好像是修饰“食用历史”的,其实它修饰的是“农作物”,应该在“农作物”之后加“的”字,更干脆的办法是删去“各种”二字。③先说一件事情,再交代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才用“那是……”的说法。例如“他曾经坐过国民党的监牢,那是抗战开始不久的事”。上文并没有提到什么具体的事情,这个“那是”就落空了。全句改为“番茄(西红柿)原产南美洲,十六世纪中叶才传到了欧洲。④番茄是从美洲传到欧洲的,不是通过贸易关系“输入”欧洲的,“输入”用在这里不恰当。说番茄的原名“托玛脱”也“一并输入”尤其不妥当。⑤“大陆”两字要删去,因为下面提到的英国虽然是欧洲国家,却不在大陆上。“在比利时、英国等花园中”,这么说好像比利时、英国都不是国家,而是花园了,如果要保留原文的说法,就得把“等”字改为“的”字。(“花园”前面最好加上“一些”。)“定居”是比喻的说法,得加上引号。⑥“被大家当成一种看果子的观赏植物”的说法生硬,意思也不清楚。把下文“当时番茄又被称为‘黄金苹果’”一句挪到这里来,全句改为:“番茄的果子很好看,当时欧洲人又管它叫‘黄金苹果’,把它当作观赏植物种在花园里或是放在房间里当摆设。”⑦“出版的”后边加上“一部”。“能吃”改为“可以食用”。⑧前后两句话意思有转折,才能用“而”字连接,譬如说“西班牙人把番茄拿来做菜吃,而葡萄牙人却始终不敢吃它”。现在前后两句的意思是顺着说的:西班牙人吃番茄,葡萄牙人也吃番茄,当中没有转折,安不上“而”字。此外,“甚至”也用得不对。“甚至”表示极端或程度上更进一步的意思。葡萄牙人拿番茄汁做调味品跟西班牙人拿番茄做菜吃二者没有什么程度上的区别,不能用“甚至”。作者的意思可能是说葡萄牙人不仅拿番茄做菜吃,而且还用来调味。如果是这个意思,那就可以把原文的“甚至”换成“还”字。“作调味汁”的“作”字,可以解释为“当作”,也可以解释为“做成”。如果是前一种意思,应该说:“用番茄汁来调味”,如果是后一种意思,就得说:“把番茄做成调味汁”。以上把文字上的毛病大致说了一下。从大处看,这三段的内容安排得也不很恰当。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说的番茄的食用历史,原文在这两段之间插入第二段,就把两段的联系打断了。其实第二段介绍的是番茄的原产地、名称以及它移植欧洲的历史,把这一段作为文章的开头很合适。这样挪动之后,原文第一段可以和第三段合并,层次要比原文清楚得多。当人们一旦知道番茄不但可以吃而且营养极其丰富时,马上就普遍风行起来①。我国在三、四百年前也有栽培②,“群芳谱”上就有“番柿”的记载③,那时只作为观赏④,直到四、五十年前才开始食用。从此我国各地才逐渐在配起来⑤。①这一句紧接上文,仍旧是说的欧洲,可是本段介绍的是番茄传入我国以后的情形。这一句如果非要说,只能挪到上一段末尾去。改作里把这句话删去了。②“三、四百”的意思不是“三百”和“四百”,而是个约数,是大约在”三百”和”四百”之间的意思,“三”和“四”之间不必用顿号隔开表示并列。“也有栽培”改为“已经开始栽培番茄”。③《群芳谱》这部书一般人不见得知道,最好简单介绍一下。引号应改为书名号。此外,“番柿”是“番茄”的古名,也应该加以说明。根据以上所说,我们把这一句改为:“明代一部讲种植知识的书《群芳谱》上就有关于番茄的记载,当时叫作‘番柿’。④“作为”之后只能跟名词,不能跟动词。“作为”改为“供”。番茄最初在我国只供观赏,这跟上文说的欧洲的情形一样,把原句改为“不过那时也是只供观赏的”,用一个“也”字,就把这层意思显示出来了。⑤“直到……”以下改为“一直到四五十年前我国人民才开始食用番茄。目前番茄在我国已经是极普通的一种蔬菜作物了。”。【第五段】番茄含有较多矿物质和很丰富的维生素甲、乙、丙和维生素丁原①。尤其维生素丙不但含量最丰富,还有煮熟后不受或少受破坏的独到之处,这是一般蔬菜所不及的②。番茄果实中还含有适量的,助消化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等于一定的糖类,使吃的时候酸甜可口③。再加之番茄中有较多的氨基酸,味道很鲜美④。①这句话用了两个“和”字,层次不清楚,念起来也别扭。不如把原句拆成两句,说:“番茄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维生素甲、乙、丙,和维生素丁原也很丰富”。②这一句毛病很多。第一,“尤其”用得不对,从句子的结构上说,“尤其”后边不能跟“不但……还……”的格式。从内容上说,上一句提到番茄里所含的维生素甲、乙、丙和维生素丁原很丰富,那么这一句也只能从含量上进行比较,说“其中维生素丙的含量尤其丰富”,才讲得通。现在原文这一句除了说到含量以外,还说,“煮熟后不受或少受破坏”,这一点跟上文所说无从进行比较,因此也说不上“尤其”。第二,“煮”的是番茄,不是维生素丙,“煮熟”不恰当,改成“加热”好些。第三,“不受或少受破坏”的说法费解,改为“不易受破坏”。第四,“独到”总是指人的技能、见解等等说的,东西没有什么“独到”之处。“独到之处”改为“特点”③“果实”不必说,删去。“适量”只能用在人力可以控制的事情上。番茄里含有多少苹果酸和柠檬酸是天生的,人力不能控制,不能说“适量”。其实原文“适量的”和“一定的”都不必说,删去好得多。“柠檬酸”后面的“等”子也可以去掉。“使吃的时候酸甜可口”的“使”字是多余的。有了它,句子就不通了。前边说“含有……助消化的苹果酸……”,后边说”吃的时候酸甜适口“,好像“酸甜适口”跟“助消化”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似的,其实作者并没有这个意思。根据以上所说,,这一句改为:“番茄中还含有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不禁吃起来酸甜适口,而且还可以帮助消化”。④这一句改为:“此外,番茄里所含的氨基酸也不少,所以有一些特别的鲜味”。【第六段】番茄生吃的风味很好,是夏季大众化的优良水果①。在食用前用开水烫一下,就很容易去皮,而且起了消毒作用②。不过烫久了就会变酸,这是因为果实中起缓冲作用的蛋白质受到破坏,酸味就显出来了③。①“风味”无所谓好坏。“风味”改为“味道”。“优良水果”生硬,删去“优良”。说番茄是“大众化”的水果,前边最好把价钱便宜的特点指出来,否则“大众化”三个字没有着落。这一句改为:“番茄生吃的味道很好,价钱又便宜,是夏季大众化的水果。”②改为“食用以前用开水烫一下,不但容易去皮,同时也消了毒。”③“缓冲作用”指什么不明确。揣摩作者的意思,似乎是说番茄里所含的蛋白质原来可以抵消一部分酸味,用开水烫过之后,蛋白质受到破坏,酸味就显出来了。如果我们猜得不错,这一句可以改为“这是因为本来可以抵消一部分酸味的蛋白质受到破坏的缘故”。【第七段】在番茄大批上市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番茄沙士。方法很简单①,把成熟了的番茄,摘去果梗,洗净,放到开水锅中煮熟②,捞出来搓成细浆,然后用两层纱布过滤③,滤出的汁液煮开装瓶密封即成。。所有操作过程不要拖扯得太长了以免变酸④。如果需要长期操作,可先装瓶,再把瓶放在开水锅中煮沸消毒即可⑤。在汁液中还可加入一些盐或其他香料⑥。这种瓶装的番茄汁就是大名顶顶的番茄沙士⑦。如把过滤后的汁液放在锅中煮沸后假如适当的白糖,就可以熬成番茄酱,不过十分费糖⑧。①“大批”改为“大量”。“方法”改为“做法”。②改为“把成熟了的番茄摘去果梗,洗净之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③删去“然后”,“过滤”后面加上“之后”,这样改过之后,下文“滤出的汁液”几个字可以删去。④“所有”不妥,应该说“全部”。“拖拉”改为“拖”。“太长”后面的“了”字删去,加个逗号。“以免变酸”不如说“否则容易变酸”。原文这一句太啰嗦,比较简单的说法是“操作的时间不要拖得太长,否则容易变酸”。⑤“可先瓶装……”改为“可以在装瓶之后,再放在开水锅里煮沸消毒,然后密封”。“即可”两字去掉。⑥“在汁液中”不必说。“加入”是“参加”的意思,这里只能用“加”。“或”和“其他”都不妥当。用了“或”,好像是说,或者加盐,或者加香料,事实恐怕不会是这样。用了“其他”,好像盐也变成一种香料了。全句改为“再加一点盐和香料”。这一句放在这里,好像是专指“需要长期保存”的番茄汁说的,其实不需要长期保存的番茄汁也要加盐和香料。因此这一句应挪在上文“用两层纱布过滤”之后。⑦“顶顶”是“鼎鼎”之误。“大名鼎鼎”用在这里不恰当。这一句可以删去。⑧“加入”改为“加一些”。“适当”应改为“适量”。不过下文又说“十分费糖”,这就和“适量”发生矛盾,其实这里只要说“加糖”就行了。全句改为“如果把滤出的汁液煮沸加糖,可以熬成番茄酱,不过很费糖”。【改作】

番茄(西红柿)原产南美洲。十六世纪中叶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后,才传到了欧洲。它在墨西哥的原名“托玛脱”也同时传了过去。一直到现在,欧美很多国家还管番茄叫托玛脱。番茄的果子很好看,当时欧洲人又管它叫“黄金苹果”,把它当作观赏植物种在花园里或放在房间里当摆设;也有人用它来治疥疮,可就是不敢吃它,以为是有毒的东西。它的另一个名字“狼之桃”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大约经过了一个半世纪,欧洲人才懂得吃番茄。这就是说,人们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