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_第1页
医学专题-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_第2页
医学专题-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_第3页
医学专题-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_第4页
医学专题-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烈欢迎莅临(lìlín)参观指导<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及感染(gǎnrǎn)病学分会联合制订郑州金域临床检验(jiǎnyàn)中心市场部第一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一、病原学HBV病毒(bìngdú)结构示意图电镜下HBV颗粒(kēlì)第二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HBV感染(gǎnrǎn)过程一、病原学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第三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HBV基因组结构(jiégòu)一、病原学第四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HBV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ORF),即:前S/S区、前C/C区、P区和X区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阴性变异株P基因变异主要见于POL/RT基因片段。在LAM治疗(zhìliáo)中,最常见的是YMDD变异为YIDD或YVDDS基因变异可导致隐匿性HBV感染,HBsAg阴性一、病原学第五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6根据HBV全基因序列(xùliè)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目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我国主要是B和C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型是否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准种:以一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一、病原学第六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7全球(quánqiú)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和9.51%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传播未证实二、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第七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8免疫(miǎnyì)清除期非活动(huódòng)或

低复制期再活动期不治疗(zhìliáo)

但应检测免疫耐受

需治疗

不治疗

但应检测

需治疗

HBV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DNA+++

ALT–

肝活检-三、自然史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DNA++

ALT/AST+++

肝活检+++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DNA+

ALT++

肝活检++非活动状态

HBsAg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DNA-

ALT/AST-

肝活检-第八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9急性(jíxìng)

HBV感染慢性(mànxìng)乙肝肝硬化肝癌(ɡānái)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青少年和成人期

5-10%12-25%5年6-15%5年25-30%

婴幼儿期三、自然史第九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10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自2005年6月,我国新生儿HBV疫苗接种完全免费-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

和高危人群。全程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

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24hr内接种。单用疫苗阻断

母婴传播(chuánbō)保护率87.8%,联合

HBIG

保护率95-97%-

接种后有抗体应答者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12年四、预防(yùfáng)第十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11传播途径(tújìng)预防-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

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

-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进行正确性教育;-对HBsAg阳性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四、预防(yùfáng)第十一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12意外暴露HBV后预防(yùfáng)-

血清学检测: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

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

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

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

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20g,于1

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g四、预防(yùfáng)第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13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时,应按照传

染病防治法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报告-

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和

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

以外,可照常生活、学习(xuéxí)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

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血液中

HBV

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四、预防(yùfáng)第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14乙肝或HBsAg阳性史超过(chāoguò)6个月,现HBsAg和/或HBVDNA仍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五、临床(línchuánɡ)诊断慢性(mànxìng)

乙型肝炎隐匿性

慢性乙肝乙型肝炎

肝硬化携带者

慢性HBV携带(耐受)非活动性HBsAg携带HBeAg(+)HBeAg(-)慢性

HBV

感染代偿期失代偿期HBsAg(-),HBVNDA(+)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

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分为活动期/静止期ALT正常第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15㈠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DNA

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

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ɡānyán)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DNA

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

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五、临床(línchuánɡ)诊断第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16㈡乙型肝炎肝硬化弥漫性纤维化

+

假小叶形成-

代偿期肝硬化:

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jiǎntuì)或腹胀症状,ALT和AST

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

失代偿期肝硬化:

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

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肝功能失代偿五、临床(línchuánɡ)诊断第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17㈢携带者-

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DNA为阳性,

HBeAg或抗-HBe阳性,但

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

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异常-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或低

于最低检测限,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

ALT

均在

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

Knodell

肝炎活动(huódòng)

指数(HAI)<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五、临床(línchuánɡ)诊断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18㈣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huànzhě)可伴

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

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DNA阳性

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

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五、临床(línchuánɡ)诊断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19生化学检查-

ALT、AST:一般(yībān)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最常用-

血清胆红素(BIL):通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

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

胆碱酯酶(ChE):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可作参考-

白蛋白(ALB):反映肝脏合成功能,A/G可作参考-

甲胎蛋白(AFP):出现明显升高往往提示发生HCC六、实验室检查(jiǎnchá)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0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在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肝炎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例(bǐlì)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

-

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介绍:慢性病毒性(dúxìnɡ)肝炎的临床分型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1介绍(jièshào):乙肝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项目轻度中度重度ALT(IU/L)≤3×ULN3-10×ULN>10×ULNBIL(mol/L)17.1-34.234.2-85.5>85.5ALB(g/L)≥3533-34≤32A/G1.5-1.31.2-1.0≤0.9EP(%)≤2122-25>26PTA(%)79-7170-6160-40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2HBV血清学检测-

HBV血清学标志包括: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

IgM-

HBsAg血清学转换(zhuǎnhuàn):HBsAg转阴的同时抗-HBs转阳-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阴的同时抗-HBe转阳六、实验室检查(jiǎnchá)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3HBV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HBVDNA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的情况-

HBV基因(jīyīn)分型-

HBsAg耐药突变株检测六、实验室检查(jiǎnchá)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4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影像学检查的主要(zhǔyào)目的是鉴别

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

情进展及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

变如HCC等七、影像学诊断(zhěnduàn)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5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明显的汇管区炎症;炎症细胞聚集常引起汇管区扩大并可破坏界板引起界面肝炎,又称碎屑样坏死(PN)肝纤维化及纤维间隔形成。如进一步加重,可引起肝小叶结构(jiégòu)紊乱,形成假小叶并进展为肝硬化八、病理学诊断(zhěnduàn)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6介绍(jièshào):H

&

E染色病理切片中度(zhōnɡdù)慢性乙型肝炎肝腺泡内炎症(yánzhèng)较明显,

界面炎症(yánzhèng)向腺泡内发展

成P-P桥和P-V-P桥肝小叶PPV中央静脉肝细胞索门管区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7介绍(jièshào):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G)分级标准级汇管区及周围小叶内HAI积分0无炎症无炎症01汇管区炎症

变性及少数坏死灶1-32轻度碎屑样坏死变性,点、灶状坏死4-83中度碎屑样坏死变性,坏死重,或见桥形坏死9-124重度碎屑样坏死桥形坏死范围广累及多个小叶,小叶结构失常13-18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8介绍: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S)分期(fēnqī)标准期纤维化程度HAI积分0无01汇管区扩大,纤维化12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23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34肝硬化4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29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肝治疗包括(bāokuò)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是关键九、治疗(zhìliáo)的总体目标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0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①HBVDNA≥105拷贝(kǎobèi)/ml;HBeAg(-)者HBVDNA≥104拷贝/ml

②ALT≥2×ULN;如IFN治疗,ALT≤10×ULN,TBIL<2×ULN③ALT<2×ULN但肝组织学KnodellHAI≥4或≥G2炎症坏死具有①并有②或③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应监测病情变化,如持续HBVDNA阳性且ALT异常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十、抗病毒治疗(zhìliáo)的一般适应证第三十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1单项应答-

病毒学应答:指血清HBVDNA检测不到(PCR法)或

低于检测下限,或较基线下降≥2log10-

血清学应答:指血清HBeAg转阴或HBeAg血清学转

换,或HBsAg转阴或HBsAg血清学转换-

生化学应答:指血清ALT和AST水平恢复正常-

组织学应答:指肝脏组织学炎症(yánzhèng)坏死或纤维化程

度改善达到某一规定值十一、抗病毒治疗(zhìliáo)应答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2时间顺序应答-

初始或早期应答:治疗12周时的应答-

治疗结束时应答:治疗结束时的应答-

持久应答: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或12个月以上,

疗效维持不变,无复发-

维持应答: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表现为HBVDNA检

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检测(jiǎncè)下限,或ALT正常十一、抗病毒治疗(zhìliáo)应答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3时间顺序应答-

反弹:达到初始应答,但在未更改治疗情况下,

HBV-DNA

水平重新升高,或一度转阴后又转为阳

性,可有或无

ALT

升高。有时也指ALT和AST复常

后,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再度升高,但应排除

由其他因素引起(yǐnqǐ)的ALT和AST升高-

复发:达到治疗结束时应答,但停药后

HBV-DNA

重新升高或阳转,有时亦指ALT和AST在停药后再

度升高,但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和AST升高十一(Shí-Yī)、抗病毒治疗应答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4联合应答-

完全应答(CR):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正常,

HBV-DNA检测不出(PCR法)和HBeAg血清学转换

HBeAg阴性(yīnxìng)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正常,

HBV-DNA检测不出(PCR法)-

部分应答(PR):介于完全应答与无应答之间-

无应答(NR):未达到以上应答者十一(Shí-Yī)、抗病毒治疗应答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5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

有下列因素可取得较好疗效:①治疗前高

ALT

水平;②HBV-DNA<2×108

拷贝/ml;③女性(nǚxìng);④病程短;⑤非母婴传播;⑥肝纤维化程度轻;⑦对治疗依从性好;⑧无HCV、HDV或HIV合并感染者。十二(shíèr)、干扰素治疗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6重组干扰素:IFN1b、IFN2a、IFN2b复合干扰素:C-IFN(非人体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IFN)长效干扰素:PegIFN-2a、(PegIFN-2b)-

聚乙二醇化技术的优点:保护以减少抗体、阻止

蛋白降解、降低给药频率、延长药物半衰期-

派罗欣®(40KD):有限分布,固定(gùdìng)单一剂量给药

佩乐能®(12KD):广泛分布,需按体重调节剂量介绍:用于慢性(mànxìng)乙型肝炎治疗的干扰素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7干扰素治疗的监测和随访-

治疗前应检查(jiǎnchá):①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胆红素、白蛋白及肾功能;②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及尿常规;③病毒学标志,包括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的基线状态或者水平;④对中年以上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和测血压;⑤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以排除妊娠十二(shíèr)、干扰素治疗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8干扰素治疗的监测和随访-

治疗过程中应检查:

①开始治疗后的第一个月应每1-2周检查

1

次血常规,以后每月检查

1

次直至治疗结束;②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等,治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

3

个月

1

次;③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

3

个月检测1次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④其他,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xuètáng)和尿常规等指标;⑤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

十二(shíèr)、干扰素治疗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39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流感样症候群: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

一过性骨髓抑制: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如NEU绝对计数≤0.75×109/L,PLT<30×109/L,应停药-

精神异常:表现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症状-

干扰素可以诱导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他少见不良反应:肾脏(shènzàng)损害、心血管并发症等

十二(shíèr)、干扰素治疗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0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妊娠、精神病史、未控制的癫痫、

未戒断的酗酒

/

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

疾病、失代偿(dàichánɡ)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

前NEU计数<1.0×109/L和PLT计数<50×109/L-

相对禁忌证: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

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

压、TBIL>51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者

十二(shíèr)、干扰素治疗第四十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1拉米夫定(lamivudine)-

随用药时间延长患者发生病毒耐药变异比例增高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

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肾毒性,主要为血清(xuèqīng)肌酐升

高和血磷下降;每日10mg影响较小,应定期监测恩替卡韦(entecavir)-

研究表明对初治患者治疗1年时的耐药发生率为0十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zhìliáo)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2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时的监测和随访-

治疗前:①ALT、AST、BIL、ALB等;②HBeAg、

抗-HBe和

HBV-DNA基线(jīxiàn)状态或水平;③根据病情

需要,检测血常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肌酐等-

治疗中:①生化学指标治疗开始后每月一次连续

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一次;②病毒学

指标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一次HBsAg、HBeAg、

抗-HBe

HBV-DNA;③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

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肌酐等

十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zhìliáo)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3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时的监测和随访-

无论治疗前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于治疗1年时

仍可检测(jiǎncè)到HBV

DNA,或HBV

DNA下降<2log10者,

应改用其他抗病毒药治疗(可先重叠用药1-3月)

-

但对肝硬化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

不可轻易停药

十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zhìliáo)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4免疫调节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缺乏乙肝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胸腺肽1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对于有抗病毒适应证,但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huànzhě),有条件可用胸腺肽11.6mg,每周2次,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十四、免疫调节治疗(zhìliáo)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5我国临床研究表明,苦参素(氧化苦参碱)具有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及一定的抗HBV作用。但其抗HBV确切疗效尚需进一步扩大病例(bìnglì)数,进行严格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应用广泛,但多数药物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其抗病毒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十五、其他抗病毒药物及中药(zhōngyào)治疗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6病位认识:在肝,伤于脾肾,兼及心肺病邪特点:毒、湿、热、瘀辩证分型:正虚邪留、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yīnxū)、肝血瘀阻治疗原则:祛湿解毒、疏肝理气、健脾益肾常用方剂: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强肝汤…介绍(jièshào):中医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认识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7不推荐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或阴性(yīnxìng)慢性乙型肝炎;序贯治疗效果需研究不推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用于初治或未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有研究报道,拉米夫定和胸腺肽1的联合治疗可提高持久应答率,但尚需进一步证实十六、关于联合(liánhé)治疗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8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慢性

HBV

携带者:如肝组织学KnodellHAI≥4或

≥G2炎症坏死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肝炎病

变不明显或未做肝组织学检查者,建议暂不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一般不需治疗-

携带者应每

3-6

个月进行生化学、病毒学、甲胎

蛋白和影像学检查,一旦(yīdàn)出现ALT≥2×ULN且同时

HBVDNA阳性,可用IFN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tuījiàn)意见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49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对于HBVDNA≥1×105拷贝/ml,ALT≥2×ULN者,

或ALT<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4,

或≥G2炎症坏死(huàisǐ)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选用

IFN(应ALT<10×ULN)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对HBVDNA阳性但低于1×105拷贝/ml者,经监测

病情

3

个月,HBVDNA仍未转阴且ALT异常,则应

抗病毒治疗

十七、抗病毒治疗(zhìliáo)的推荐意见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0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普通IFN: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或肌

肉内注射,一般疗程为6个月。如有应答,为提

高疗效亦可延长疗程至1年或更长,应注意剂量

及疗程的个体化;如治疗6个月无应答者,可改

用其他抗病毒药物-

PegIFN-2a:180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

1年。剂量应根据(gēnjù)患者耐受性等因素决定十七、抗病毒治疗(zhìliáo)的推荐意见第五十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1年时如

HBVDNA检测不到(bùdào)(PCR法)或低于检测下限,ALT

复常,HBeAg转阴但未出现抗-HBe者,建议继续

用药,直至HBeAg血清学转换,经监测2次(每次

至少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者可以停药-

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参照LAM-

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参照LAM

十七、抗病毒治疗(zhìliáo)的推荐意见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对于HBVDNA≥1×104拷贝/ml,ALT≥2×ULN者,

或ALT<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4,

或≥G2炎症坏死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至

检测不出HBV

DNA(PCR法),ALT复常。此类患者复

发率高,疗程宜长,至少为1年-

对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则应监测病情(bìngqíng)变化,如持

续HBV

DNA阳性且ALT异常,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十七(shíqī)、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3HBeAg阴性慢性(mànxìng)乙型肝炎患者-

普通IFN:5

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或肌

肉内注射,疗程至少1年-

PegIFN-2a:180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

至少1年-

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至少1年-

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至少1年-

恩替卡韦:0.5mg(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为1mg),

每日1次口服。疗程可参照阿德福韦酯十七(shíqī)、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4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uànzhě)-

HBeAg阳性者治疗指征为HBVDNA≥105

拷贝/ml,

HBeAg阴性者为HBVDNA≥104

拷贝/ml,ALT

正常

或升高。目标是延缓和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HCC-

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无固定疗程-

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口服。无固定疗程-

干扰素:因其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

能,应十分慎重。如认为有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十七(shíqī)、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5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治疗指征为HBVDNA阳性,ALT正常或升高。治疗

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gǎishàn)肝功能,以延缓

或减少肝移植的需求,抗病毒治疗只能延缓疾病

进展,但本身不能改变终末期肝硬化的最终结局-

干扰素治疗肝硬化可导致肝衰竭,因此属禁忌证-

对于病毒复制活跃和炎症活动的失代偿期肝硬化

患者,在其知情同意基础上可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十七、抗病毒治疗(zhìliáo)的推荐意见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6儿童患者-

12岁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其普通IFN治疗的

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与成人相似,剂量为

3-6

MU/m2,最大剂量不超过10MU/m2-

在知情(zhīqíng)同意的基础上,也可按成人的

剂量和疗程用拉米夫定治疗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tuījiàn)意见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7肝脏炎症坏死及其所致肝纤维化是疾病进展主要病理学基础,如有效抑制肝组织炎症,有可能减少肝细胞破坏和延缓肝纤维化发展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等制剂活性成分比较(bǐjiào)明确,有不同程度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联苯双酯和双环醇等也可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特别是ALT水平十八、抗炎保肝治疗(zhìliáo)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8抗炎保肝治疗只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并不能取代抗病毒治疗。对于ALT明显升高者或肝组织学明显炎症坏死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可适当(shìdàng)选用抗炎和保肝药物不宜同时应用多种抗炎保肝药物,

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及因药物间相互

作用引起不良效应

十八、抗炎保肝治疗(zhìliáo)第五十八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59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是抗纤维化治疗的基础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属正虚血瘀证范畴,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养血柔肝或滋补(zībǔ)肝肾应根据循证医学原理,重视肝组织学检查,进一步验证各种中药方剂的抗肝纤维化疗效

十九(shíjiǔ)、抗纤维化治疗第五十九页,共六十六页。编辑ppt60Ⅲ型前胶原(PCⅢ):反映肝内Ⅲ型胶原合成(héchéng),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与血清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Ⅳ型胶原(Ⅳ-C):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