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史怀古词咏史怀古诗词是作者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的议论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而创作的诗词。标题特点: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字,或在古迹、古人后加“咏怀”“怀古”等。结构特点:临古地

思古人忆往事抒己志常表之情:怀人伤己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作者生平简介苏轼官运起伏得离奇,他这一生共在14个州县担任过职务,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三次贬谪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贬到黄州(湖北),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贬到惠州(广东),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食荔枝》贬到儋州(海南),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并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既积极进取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入世与出世的矛盾”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北宋中期文坛领袖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其母程氏回来后,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2、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苏轼一生,成也写诗,败也写诗。他是一饿就写诗,一饱就写诗,一言不合就写诗,坐牢是因为写诗,出狱后的第一件事还是写诗。苏轼43岁的时候,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乌台诗案。这事本来就吊诡得很。当时苏轼调任湖州当官,到任后给皇帝写信谢恩。原本只是例行公事,却因为信中有些带有个人色彩的措辞,被嫉妒他的人拿去大做文章,说他“愚弄朝廷,谤讪新政”“讽刺政府,莽撞无礼”......总之是罪孽深重,死不足惜。一时间,朝堂上下一片沸腾,要求皇帝明正刑赏。背景介绍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说这是在讥讽皇帝没有能力教导、监督臣属。

苏轼歌咏桧树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是在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新党藉此指控苏轼“大逆不道”,非要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背景介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杨慎《临江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弛马射虎的孙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足智多谋的周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能文能武的曹操大家最喜欢哪一位英雄呢?为何独爱周瑜?学习目标1.读“豪放之词”(读准、读懂、读美)2.品“雄浑之景”、析“豪迈之人(品形象、品炼字、品手法技巧)3.悟“旷达之情”读1.欣赏范读,感知感情基调。2.个性朗读,把握重音、节奏、语速、语调。3.齐读,领略诗词魅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加着重号的表示重读,“~~”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长江向东流去,波涛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奔流而逝。陈旧的营垒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像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的时候,他姿容雄伟,英气勃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像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学会直解本词:解释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千古风流人物。2、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3、卷起千堆雪。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故国神游。6、一樽还酹江月。1、优秀、杰出2、人们说,那里是

3、浪花4、战船

5、在想象游历6、祭奠时把酒浇在地上或水上。整体感知1.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赤壁雄奇景色。下阕:英雄周郎颂,旷达酹江情。“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点题目中的”怀古“。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而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探1.词的上阕都写了哪些景?2.景物都有什么特点?3.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品1.品一个字2.品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3.品一幅画乱:岩石奇形险峻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汹涌澎湃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夸张拟人比喻雄奇壮阔,气势磅礴,惊心动魄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雪:水色纯白如雪形声色作用: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为下阕英雄周瑜的出场做铺垫,同时烘托英雄形象。

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激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几句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穿”,形容山崖高耸入云,“雪”写出白色浪花的壮美,这几句绘形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描画面析手法明情感(明作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过渡。“江山如画”承上,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与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析1.下阕从哪些方面刻画周瑜这一形象的?2.插入“小乔出嫁了”这一细节有何作用?3.苏轼刻画周瑜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意雄姿英发英俊潇洒羽扇纶巾_______从容儒雅

谈笑间_______指挥若定强虏灰飞烟灭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哪些方面塑造周瑜形象?为何要插入“小乔出嫁了”的细节?从容破敌怀古(1)借小乔初嫁的事实,表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2)以美女衬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2.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目的:二者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壮志难酬。词人借周瑜的年少有为来感叹自己功名未就、壮志难酬、年华虚度。周瑜:年龄:年轻有为34婚姻:小乔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苏轼:年龄:47婚姻: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

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你怎么看?讨论:

难点释疑悟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年轻有为、名垂青史。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

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只有江月是永恒的,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景故垒西边——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过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写人周郎:雄姿英发谈笑克敌我:早生华发结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比照应

纵观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但苏轼的一生,又始终是乐观的一生,积极进取的一生。这种身处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就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在。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小说内容的试题。通常从情节梳理、情节作用两方面设题考查。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人物活动的场所。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