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能力水平测试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_第1页
高中语文-能力水平测试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_第2页
高中语文-能力水平测试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_第3页
高中语文-能力水平测试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_第4页
高中语文-能力水平测试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第二单元能力水平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至极。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解析:A.静寒境界无法化解“龌龊与清洁的冲突”,无法将龌龊的世界改变为“清清世界、朗朗乾坤”,太过夸张,但是可以在龌龊的世界里为人们提供绝对宁静的精神世界;B.“全部内容”错,太绝对,艺术追求的内容很多,非此一种,原文也没有根据;C.“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错,原文有“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本”是指根本,而非本来面目,也不能还原,只能展示世界之本。答案:D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解析:文中原句“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而题干中直接肯定了空虚和死寂;文中原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就更加明确了这一句完全是误解。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解析:B.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并不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而是论证本段中心句,也就是开头的“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C.绘画只能是视觉艺术;D.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题干去掉了状语太绝对。答案: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2013·海南省高考压轴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让晋国大军通过,刘裕在船上看到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赠送给他江南的食物和酒,长孙嵩全部送到了京师。太宗下诏用厚礼回赠刘裕。又传令选拔精兵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向西通过,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果没有按时通过,便只率领军队跟随他。刘裕到了崤陕之间,一定会与姚泓对峙,必定会一死一伤,士兵非常疲惫。等到了秋天,再慢慢地找机会攻打他,那么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取刘裕的性命了。于是叔孙建等沿着黄河到达洛,就进入了关中。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向南渡过黄河,晋国各处屯戍的军队看见北魏的军队都奔逃溃败,刘裕攻克了长安,长孙嵩才率领军队回朝。太宗病重卧床,问长孙嵩后事安排。长孙嵩说:“立长子顺理成章,以德行来选拔储君能使人服从。现在长皇子贤能且是嫡子,是天命所归的君王,请求立为储君。”于是在宫中定下大计。下诏世祖临朝监国,长孙嵩担任左辅。世祖即位后,加封长孙嵩爵位为北平王,司州中正。世祖下诏询问公卿:赫连、蠕蠕先征讨哪一个?长孙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说:“赫连居住在偏远的地方,不能成为我们的祸患,蠕蠕世代扰乱边境,应该先讨伐大檀。打败了他们,就没收他们的牛羊等产业,足以使国库充实;追赶不上就在阴山打猎,多杀禽兽获取皮肉筋角,来充实军粮军备,也胜过攻破一个小小赫连的收获。”太常崔浩说:“大檀迁移起来像鸟儿飞去一样,(派小股部队)快速追赶,那么我们的力量不能够持久,派大批军队去追赶,却又(因辎重过多)不可能追得上。赫连屈丐,土地方圆不千里罢了,他的刑罚残暴,已经被人神所弃,应该先讨伐它。”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求先平定冯跋。世祖沉默不发表意见,随后西去巡视狩猎。后听说屈丐死,关中大乱,商议想要征它。长孙嵩等人说:“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帝于是向天师寇谦之询问这件事的吉凶之兆,谦之劝世祖出兵攻伐。杜超之也赞成这件事,崔浩又进言西伐的益处。长孙嵩等人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指责长孙嵩在官任上贪赃,使武士折辱他。不久调任太尉。又过了很长时间,加封他柱国大将军之职。从此以后,对外征伐的时候,长孙嵩都以元老的身份留在京城镇守,在朝堂之上,掌管刑罚判案之事。死时八十岁。谥号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让长孙嵩在庙庭接受祭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3·苏锡常镇四市学情调研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8.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 _ _答案:一、二两句站在访客(远客)的角度写,三、四两句从主人(作者)的角度写。(2分)想象访客旅途的艰辛,暗含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之情。(3分,“体贴”或“感激”,答出一方面即可)9.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 _ _答案: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4分,“盼望”“欣喜”和“好客”答出其中两方面得2分,结合内容简析2分。)“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因而为客至而喜。(2分,感情1分,简析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韦庄的《菩萨蛮》中表现词人矛盾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凄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刘重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上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挤出了长江上游。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运完。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势十分危急。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工作的报酬》)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目的。(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④卢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外国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 _ _(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 _ _(4)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_ _答案:(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2)①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②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③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3)①精心设计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②把北碚建成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③以北碚的实验作为“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①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②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④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3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第Ⅱ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青年演员蔡蝶在近期播出的两部电视剧《锁梦楼》和《雳剑》中,塑造了性格上南辕北辙的两个角色,表现出精湛的演技,受到观众好评。B.选择出国留学需要深思熟虑,瞻前顾后,既要考虑所造学校的国际排名,也要考虑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更要顾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C.现在的党员干部都把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当作清规戒律来严格要求自己,在群众当中赢得了很好的声誉。D.网络语言离开特定的网络环境和受众,就可能会失去生命力,所以传统媒体和政府机关要谨慎使用网络用语,以免让人不知所以。解析:南辕北辙:比喻目的和行为相反。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思想行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不知所以:不知什么缘故。答案:B13.[2014·石家庄市质量检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2014年巴西世界杯抽签仪式12月6日在绍伊皮海滨举行,抽签仪式从为去世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默哀的方式拉开帷幕。B.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精神,中组部改进了考核领导的方式。C.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表示,中国将坚持客观公正、高效务实、透明开放,推动安理会积极履行其职责。D.他在《家庭医生报》上发表的关于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新的意见和观点,批评的人很多。解析:A项“从……的方式”搭配不当或句式杂糅;语序不当,应为“南非前总统”;C项成分残缺,应为“中国将坚持客观公正、高效务实、透明开放的原则”;D项“批评的人”表意不明。答案:B14.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但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单瓣的山芙蓉②当薄薄的花瓣逐朵回旋展开③颜色从纯白到浅粉到淡红④让经过的旅人好像也不得不心中飘忽起来⑤花苞密集丛生在枝头⑥仿佛在秋日的山前演出了一场又一场飘忽的梦境A.①②⑤③④⑥ B.⑤②③①⑥④C.⑤①④②③⑥ D①⑥④⑤②③解析:从“花苞密集丛生于枝头”到“花瓣逐朵回旋展开”,再到“颜色从纯白到浅粉到淡红”,展示了花朵逐渐开放的过程,依据时间顺序,应为⑤②③;①⑥写的是芙蓉花开的特点,用的是比喻句,应紧接在③后;④是花开带给旅人的影响,应放在最后。答案:B15.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5分)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________《使至塞上》的诗句。(1分)(2)“茂林修竹”出自晋人王羲之的《________》。(1分)(3)仿照“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将上文补写完整。(3分)答案:(1)王维(2)兰亭集序(3)示例:那路边的小花,纤蕊若丝,带露绽开16.[2014·陕西省商南高中模拟]下面是陈毅元帅为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撰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各抽出了部分句子并打乱了顺序,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空格处。(6分)上联:要打叭儿落水狗,____________,懂得进退攻守,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不愧思想权威②一生最恨帮闲③临死也不宽恕④莫做空头文学家⑤岂仅文坛闯将⑥敢于嬉笑怒骂答案:上联:③⑤下联:④②⑥①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风从水上吹过,留下了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鸽子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鸽哨;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材料的前五行运用了比兴手法,引出关键句: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进而引发思考:是留下欢乐还是痛苦?是留下光荣还是耻辱?是留下真诚还是虚伪?是留下福祉还是灾祸?是留下友爱还是仇恨?是留下公德还是私欲?是留下美名还是骂名?……材料的潜台词其实意在启发人们抓住机遇,珍惜时间,铸就辉煌,提高生命的质量,引导我们从正面思考人生,珍爱生命。欣逢盛世,当代青年在时代的舞台上,应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给生命增光添彩,让自己无怨无悔。时光匆匆,我们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彷徨。应该抓住机遇,创造辉煌。既要创造物质财富,又要守住精神家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哪怕你留下的只是一缕微笑,那也是自信的种子,希望的阳光。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①留下生命的馨香;②潇洒走过,留下斑斓色彩;③一身正气,要留清白在人间;④笑傲人生,留下幸福的记忆。若写议论类文章,应正反对比,褒贬鲜明,论证有力。若是写记叙类文章,要写出具体的人所留下的美好的、有意义的、难忘的事件。要注意用“小切口”来表现“大主题”,用生活的细节体现真善美。写记叙文应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兼用抒情和议论,使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把握此则材料的主旨并不难,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该从一两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挖掘,写出深度来。【佳作欣赏】把笑容留下有了微笑之泉的浇灌,最卑微的泥土上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题记燕子从水面掠过,留下了圈圈涟漪;露珠从叶尖滑过,留下了点点光芒;我们从时代的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