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基础知识概述_第1页
矿产资源基础知识概述_第2页
矿产资源基础知识概述_第3页
矿产资源基础知识概述_第4页
矿产资源基础知识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矿产资源

“二十世纪末的中心问题就是能源和矿产资源问题。”这是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主席在大会上提出的问题。我国在目前和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大约95%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仍然要来自各种矿产品。在人类利用的资源中,矿产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一节矿产资源概述一、矿产资源基本概念矿产资源是指经过一定地质过程形成的,赋存于地壳内或地壳上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就其形态和数量而言,在当前或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们能成为经济上可以开采、提取和利用的矿产品。如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制成以前,人们只能开采和提炼含量为百分之几的铀矿石,现在可提炼铀矿石的含量指标已经下降两个数量级。

矿床指在一定地质作用下,在地壳或地表特定地质环境内形成的质和量都适合目前开采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矿产的认识和使用能力的不断提高,矿床的范围也是不断扩大的。矿床中开采出来并能从中提取有用组分的自然矿物集合体,叫矿石。矿石中往往含有多种矿物,其中有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叫矿石矿物;伴生的目前无用的矿物,叫脉生矿物。

矿体指赋存于地壳中具有一定体积、形状和产状的矿石自然聚集体。矿体是矿床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矿山开采的对象。一个矿床可以是一个矿体,也可能由几个大小不等的矿体组成。

品位指矿石中金属或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它常用%、g/t、g/m3、g/L等表示,是表示矿石质量的。矿石按品位大致可分为富矿和贫矿两类,其标准因矿而异。矿石的应用价值和品位关系很大。在一定条件下常规定值得开采矿石的工业品位,即最低工业品位或最低平均品位。最低工业品位的确定与矿床规模、矿石类型、综合利用的可能性以及选矿、冶炼加工技术等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随这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金属计算单位最低工业品位(%)铁Fe25~30锰Mn30钛TiO210~20钒V2O50.7金Au1~5(g/t)汞Hg0.04~0.05钼Mo0.2~03铜Cu0.4~0.5铝Al2O340

二、矿产资源的特性1、矿产资源是国土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矿产资源,因而矿产资源的丰歉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如澳大利亚就是靠出口矿产资源,阿拉伯地区则依赖石油的开发成为世界人均产值最高的地区。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矿产资源,不论数量还是品种,在此期间其需求量均越来越大,因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愈来愈迫切。

2、矿产资源的有限性矿产资源是在地球形成和发展的几十亿年时间中,由地质作用使成矿物质富集而成,通常一种矿床形成时间均在万年以上,在人类的历史过程中,一旦被开发利用,很难再生出来,这就是矿产资源的有限性,也可以说是稀缺性的根本原因。据原苏联伊万诺夫、别洛乌斯计算,乌拉尔地区卡姆斯克一个厚350-400米的二迭系盐矿层,其沉积成矿期长达15000-17000年。我国最大的江西德兴铜矿,经研究其形成时间长达5000-6000万年。沉积于大洋底部的锰结核,生长速率每百万年为2-8毫米。而人类自发现和使用矿产资源以来,资源消耗速度却远远超过其形成速度。

3、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由于地壳内部的物质分布本身是不均匀的,而各个地区又都经历了不同的地质和成矿作用,因此,矿产资源在地里分布上的不均衡,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如钨锡资源绝大部分集中于中国华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石油集中于中东地带;我国长期以来“北煤南调,南磷北运”的状况也是这种不均匀性的反映。

4、矿产资源赋存的多样性世界上没有一个矿床,其形态、组分、开采技术条件是完全一样的,可以产于地表,也可产在地下,或河谷、或海滨或海底,形态和组分又较复杂。因此,在勘查和开采过程中,常有很大的“风险性”,特别由于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地表的易采、易选的矿床愈来愈少,找矿、勘探、开采、选矿、冶炼的技术条件也更加艰难和复杂。因此,必须加强成矿规律、找矿、探矿和采、选、冶炼技术的研究。

5、矿产资源的多组分和综合性世界上绝大多数矿床是由多种元素或化合物共同产出的,单一组分的矿床比较少见。这是由于化学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成矿作用的多元性所决定的。如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含有20多种有用元素,矿物百余种。因此,在矿产调查中,必须要进行“综合找矿、综合评价”,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强调“综合开发,综合利用”。

6、矿产资源的可变性和开拓性矿产资源的种类和用途不时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矿种、新用途、代用品不断出现,这就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开拓性和可变性,如硅灰石,在1970年前,尚不知其用途,现已成为重要的节能原料;再如膨润土,已成为钻井泥浆、油脂脱色、制冶金球团的重要原料;珍珠岩、沸石、火山渣、蛭石等则是轻质、高强度保暖隔热的优质新型建材原料。同时人造宝石,人工合成水晶及金刚石大量应用于饰物和工业部门,替代了天然矿物。凡此种种,说明必须加强矿产资源工艺技术性能和新用途的研究。

三、矿产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矿产资源按其性质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其中金属矿产40多种,非金属矿产190多种,能源矿产近10种。

第二节矿产开采与环境一、矿产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矿山的开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矿山原有的环境。矿山开采耗费过量的土地资源;开采后破坏的土地,既丧失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又难以直接成为进一步服务于某种社会-经济目的的用地;矿山废弃物堆置场是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源;当矿山位于城市、河流或交通干线附近时,采矿地的破坏性发展将成为干扰城市和区域经济规划和实施的主要障碍之一。矿山,按其产品性质分类,有冶金矿山(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等)和非金属矿山(煤矿、石料、陶土等);按其开采方式分类,有露天开采矿山和地下开采矿山。

矿山开采引起的生态破坏,主要由以下三个过程导致的:开采活动对土地的直接破坏,如露天开采会直接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地下开采会导致地层塌陷,从而引起土地和植被的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尾矿、矸石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矿山废弃物中的酸性、碱性、毒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径流和大气飘尘,会破坏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其污染影响面将远远超过废弃物堆置场的地域和空间。由上述三个过程,在生态系统层次上采矿地生态破坏的三个特征:景观型破坏,对采矿地地貌的影响;环境质量型破坏,对所在地区土质、水质,甚至大气质量的影响;生物型破坏,对原有生物群落的摧毁,及对当地生物群落的严重破坏甚至摧毁。

一般可以认为,冶金矿山引起的环境质量型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的生物型破坏要比非金属矿山更严重;露天开采的矿山引起的景观型破坏和生物型破坏,要比地下开采的矿山更严重。矿山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下方面:(1)水文地质环境的破坏井巷开掘、矿床排水疏干所形成的降压漏斗的水力影响半径有时可达数十公里之外,可能造成区域性的水文环境的破坏,使农牧业缺水受损。另外,疏干碳酸盐围岩含水层时,其岩溶和溶洞会成为地面塌陷下沉,地面设施被破坏的隐患;而当塌陷区或井巷地表贮水体存在水力的沟通时,则会酿成淹没矿井的重大事故;当岩层疏干影响的设计计划不周时,还可导致露天边坡、台阶的滑动和变形从而出现相应的灾害后果。

(2)水体污染严重矿山开采后的废石堆成尾矿库如不能妥善处理,将成为一个在一定进空下的稳定的地下水污染源。废矿堆尾矿库长期处在氧化、风蚀、溶滤过程中,使各种有毒矿物成份或有害物质(有些矿山的矿石成份中没有或很微量的有毒矿物存在,则属例外)随水转入地下、地表水体和农田、土壤之中,造成地下、地表水体长期不断的化学污染。

开矿工业用水远远小于选矿工业的用水量,但不论是采矿或选矿若不注意处理对水体的污染,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据报导,由于采矿对水体的污染,使美国20600km长水域和449个天然和人工湖泊不再适于养鱼;在国内也不乏其例,如攀矿选矿厂有部份的尾矿废水长期排入金沙江,对其造成严重的污染。又如东鞍山矿由于外排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细粒级悬浮物,使杨柳河的河水呈红色,不仅妨碍水生物的生长,使鱼虾绝迹,还影响农业灌溉,成为鞍山地区的一大公害。此外硫化矿床的开采,由于贮存的低品位黄铁矿随矿石开采、自然堆放或送进废石场。经风化、雨水的浸蚀产生酸性水。在我国冶金矿山中因酸性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如南山铁矿的酸性水波及周围一万平方公里农田和渔业生产,多年来共赔偿农业损失费累计约百万元。其它如梅山铁矿、钟山铁矿等均有类似的酸性水污染。此外,各冶金矿山的外排水中浮选药剂的污染、消基苯的污染以及其它重金属的污染也是屡见不鲜的.

(3)土地的占用与破坏矿山开采后,将会产出大量的废石、排土和尾砂(露天开采一吨矿石通常削离5-10吨覆盖的岩土),堆存它们将需占用大量的地表面积。例如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北部由于大型露天磁铁矿的近半世纪的大量开采,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理将有沙漠化的危险。地下开采时,地面下沉虽然是在受控状态下和圈定的范围内发生的,不致造成人身安全和建筑物破坏事故;但在下沉区内的土地却会受到严重破坏,位置及安全状况都无查考的废弃老矿洞对地表的突然坍陷,人身安全和财产的损害都可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

另外,尾矿坝或废石堆场设置不当或管理不严,都会造成严重的滑坡或泥石流事故,使大面积的土地受到破坏,水体污染危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1992年美国西弗尼亚州的一座尾矿坝失事、冲垮九座桥梁和一段公路、106人死亡,400余人无家可归。1985年我国的南方一座尾矿砂坝暴雨倒塌,使土地和地面,井下设施等受到严重破坏。此外,矿区的建设也将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地形、自然景观和植被状况等。土地破坏的后果是:水土流失加剧,淤塞污染水体,增加扬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4)对大气的严重污染在矿山生产中,氧化、风蚀作用可使废石堆场、尾矿库形成一个周期性的尘暴源。此外主要尘源还有矿石破碎、筛分和选矿等工序。矿山对大气的污染还有公路运输时形成的大量扬尘。对于冶金矿山生产、粉尘污染是大气污染物的一种主要类型。在我国,由于大气污染而使矿区农牧各业受害的情况颇不少见。

二、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一)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概述1、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意义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意义体现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

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一方面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可以美化社会环境,避免居民远距离迁移带来的不便和种种隐患。另一方面,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也可以节约土地资源,缓解目前发展中国家地少人多的现状。

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顺应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需求,可以促进工业产业链的重新组合,并为生态恢复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一方面城市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使土地生产力得以恢复、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如山东省北墅石墨矿区,至1995年恢复土地面积约351.7hm2,用于建造农田、桑田、林地、风景区、鱼塘等,平均每公顷投入恢复工程费用15477元,而恢复后的土地种植农作物每公顷纯收入为2880~5400元/年,种植果树和药材每公顷纯收入达2400~3000元/年,在2~3年中就收回了投资费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另一方面,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也可以减少征用土地的费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经济负担。如辽宁省抚顺矿务局在抚顺市近郊采煤,破坏的菜地征地费高达142.5万元/hm2,而经中国土地学会复垦分析,每公顷废弃地只需投资37.5万元即可恢复为菜地,这样以地换地,不需要征地费用,大大减小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李树志等,1998)。

此外,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还有助于区域旅游文化的开发和满足城市居民游览的需要。

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可以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可以使被破坏的土地生态系统得到改善,促进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系统间的良性循环与平衡发展。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可以削减污染,减轻污染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可以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增加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并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当生态系统被恢复之后,其带来的生态效益诸如扩大绿化面积、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减少噪声、减少水土流失等是难以估量的(刘青松等,2003)。

2、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原则1)自然原则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受到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必须首先考虑当地的各种自然特征、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

2)系统原则无论废弃地产生的途径如何,无论废弃地恢复后进行何种的利用,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都是进行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按照生态系统的原则和方法来建立。即建立合理的内容组成(种类丰富度及多度)、结构(植被和土壤的垂直结构)、格局(生态系统成分的水平安排)、异质性(各组分由多个变量组成)、功能(诸如水、能量、物质流动等基本生态过程的表现)。另外,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对象又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相互偶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动态系统。三个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是一个统一整体,每个子系统都要考虑其构成要素、结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无害化原则对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要首先考虑生态的手段,尽量使用对其他生态系统无害的手段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以其他生态系统的损失作为本地生态恢复的代价,不符合生态恢复的内涵。4)经济原则对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要实事求是,从区域资源的适宜性出发,考察区域社会经济特征,确定生态恢复的内容和重点,设计生态恢复方案,规划生态恢复项目,从地力、人力、财力三方面量力而行。

5)管理和监督原则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之前,应该制定废弃地生态恢复规划,在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之后,应该对已经恢复的废弃地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直到其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趋于完善为止。对于矿区废弃地来说,生态恢复应该建立风险评价模式,进行法律上的规定,即必须由国家立法部门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矿产资源开采对其造成的各类生态破坏及其治理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治理工作必须达到的标准;在实施矿业开采活动之前,应该根据有关法律、资源的储存情况、开采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类型和程度、开采者的技术能力和进行生态恢复的经济能力等进行风险评价。

3、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步骤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不能草率,需要经过一定的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一般来讲,生态恢复可以依据如下步骤进行。1)前期基础调查在土地利用开始之前,开展本底调查,即对土壤、植被、动物、自然资源,甚至人文遗产等进行详细记录,并拍下原貌照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存原生的动植物资源。

2)现状调查和分析对已有的废弃地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包括地质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目标、自然资源状况和环境污染状况等。结合现有条件进行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整体规划和生态恢复工程设计,确定恢复的目标。3)地形地貌和土壤系统恢复对现有的废弃地进行地形修整,重建表土层,对土壤采取一定的改良措施,建设排灌系统并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

4)生态系统恢复按照生态恢复规划和设计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或重建,并设定一定的指标在一定的时期后对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恢复进行评价。5)生态恢复的管理和监督对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进行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对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进行监测,以获取新的知识应用于以后的生态恢复研究。

4、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方法1)工程恢复方法工程恢复方法是生态恢复的基础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态恢复工程中。它的主要目的是对废弃地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本底进行恢复,建立利于植物生长的表层和生根层。在实践中,主要的方法有表土处理方法如堆置、平整等;矿坑恢复方法如矿坑充填、积水坑疏排、建造人工湖泊等;还包括一些如强夯、疏松、淋溶以及表土更换等土壤改良措施。一些物理恢复方法也可以包括在工程恢复方法中,如客土法和土壤的电修复、热修复等。工程恢复方法往往是生态恢复的开端,为生态恢复提供一个较好的土壤基质层,以利于植被的恢复。

2)化学恢复方法化学恢复方法在生态恢复中利用相对较少,一般只应用于小范围的生态恢复,它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和工程恢复方法结合,改良土壤的本底,以适合植物生长;二是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增加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的速度。目前使用的化学方法包括酸化(添加炼铁残渣或有机质)、碱化(添加碱石灰)、去除盐分(添加石膏)、去除毒物(EDTA配合)、营养物添加(合适的化肥、有机质)等。

3)生物恢复方法生物恢复方法是目前利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在工程恢复进行之后,都要普遍地采用生物恢复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其目的是恢复土壤肥力和生物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植被层以构建生态系统。根据生态系统恢复的阶段,初期的生物恢复方法包括微生物土壤改良、特种植物栽种、植物引种等;生态恢复后期的生物恢复方法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各个层次的生物恢复、控制技术。

(二)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矿产开采往往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也相当困难。对矿区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通常处理的步骤是先用物理法或化学法对矿地进行处理,消除或减缓尾矿、废石对生态系统恢复的物理化学影响,再铺上一定厚度的土壤。若矿物具有毒性,还需设置隔离层再铺土,然后栽种植物以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矿区废弃地地形地貌恢复技术矿区废弃地土壤系统修复技术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

1、矿区废弃地地形地貌恢复技术矿区废弃地地貌恢复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废弃地的原始地形地貌,防止地质变动,提供土壤基质,为今后的土壤恢复和生态系统恢复奠定基础。在这里,尤其应该加强有机废弃物如污水、污泥、泥炭、垃圾及动物粪便等在矿区废弃地地形地貌恢复上的应用。一方面它们富含养分,可以改善基质的营养状况,另一方面是它们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螯合部分重金属离子缓解其毒性,而且这些物质本身便是固体废弃物,用于治理废弃地可以达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效果,具有较大的综合效益。

1)充填恢复技术充填恢复技术主要是针对露天矿区采场废弃地而言,所谓的充填恢复技术就是使用一定的固体物质,对矿业开采留下的矿坑或沉陷区进行充填,对于一些留有积水的区域或者地势不平整的区域也可以利用充填恢复技术进行地形地貌的平整和恢复。

a、煤矸石充填恢复技术煤矸石是与煤伴生的岩石,在煤炭采掘和洗选过程中都有煤矸石排出。按照充填方式,矸石充填可以分为分层充填和全厚充填。分层充填是将矸石充填一层,压实一层;全厚充填是一次充填至设计高度后再采取压实措施。在煤矸石充填的时候应该注意将下层的矸石压紧或者加入一定的辅助材料(如黏土)进行压实,以形成一定的隔水层。其目的有二:一是尽量减少地面水下渗,减缓煤矸石的淋溶速度,保证土壤中水分、养分的同时防止煤矸石中的有毒元素进入水体;二是可以防止地下水面上升造成的土地盐碱化。在煤矸石底质之上要覆盖一定厚度的表土,中国的充填表土厚度一般在05~1.0m之间,国外一般在1m以上,有的甚至在2m以上。

b、粉煤灰充填恢复技术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放的一种废料,一般1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燃煤电厂每年就要排放粉煤灰1万吨,因此需要占地面积巨大的储灰场。粉煤灰占用土地、影响景观的同时也会随着风力扩散,造成环境污染。而沉陷区形成的巨大容积正好是矿区废弃地附近燃煤电厂排灰的理想场所。使用粉煤灰充填恢复之前应该在计划恢复的区域之内修筑储灰场,将恢复区的表土预先取出筑成储灰场围堰,然后利用管道将电厂的粉煤灰水输送到沉陷区,排入储灰场。当粉煤灰的积累达到预计高度的时候,停止充填,在粉煤灰的表面覆盖表土,形成新的土地。

c、其他平整恢复技术除了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充填之外,还可以利用其他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和一些工业废弃物充填采场形成的废弃地。除了充填技术之外,还有一些矿区采场废弃地由于地势不平或者存在积水区,需要利用一些其他的技术进行平整恢复,如下:疏干法:指开挖大量排水渠,使塌陷区的积水排干,再加以必要的整修工程,使塌陷区不再积水,并得以恢复利用。挖深垫浅法:用挖掘机将塌陷深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塘;取出的土充填塌陷坑浅的区域,形成耕地,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目的。积水区综合利用技术:如发展网箱养鱼、围栏养鱼、蓄洪作灌溉水源、建造水上公园等。

2)废弃物利用恢复技术废弃物利用恢复技术主要针对矿区排土场废弃地和尾矿废弃地,将矿区产生的废弃物实行再利用,减少土地的占用,降低对排土场进行生态恢复的难度,或者从根本上防止排土场的生态破坏作用。在生态恢复方面,除了上面已经介绍的煤矸石充填技术和粉煤灰充填技术,还可以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等进行利用,以解决生态恢复中土壤层恢复的问题。

a、尾矿废弃物利用技术未经处理或再利用的尾矿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还污染环境。因此,尾矿的综合利用与治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利用包括以下几方面:从废弃物中进一步回收有价元素:随着选矿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回收、综合经营观念增强,过去不能或容易忽略的矿石共生组分现在可以或容易回收。作为二次资源制取新形态物质:如利用矿渣与铬渣结合物作混合材料不仅可以提高水泥的强度,还可使铬渣中的铬离子得到有效固化,解除毒性。用作井下采空区的充填材料:废石和尾矿作为充填材料不仅能节省费用,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b、城市污泥利用技术城市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城市污泥目前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填埋、焚烧、倒海和土壤改良利用等。城市污泥除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外,还有较强的黏性、持水性和保水性。城市污泥可以用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的表土覆盖,它可以对土壤基质起到良好的改良作用:它可以改良废弃地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施用城市污泥能够迅速有效地提高矿区废弃地的有机质含量并改变其结构性能。城市污泥中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经矿化,很易被植物吸收,为恢复的植物供肥。城市污泥还有利于提高矿区废弃地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中物质循环。

2、矿区废弃地土壤系统修复技术此目的是建立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层,以迎合生态系统的底层——绿色植物恢复的需要。矿区废弃地的土壤层往往被完全破坏,而经过地貌生态恢复重新覆盖上的表土没有经过熟化,植物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于在这种表土上建群。有关资料表明,在废弃的露天煤矿地上出现木本植物,至少也要在5年之后;要经过20~30年木本植物冠层盖度才能够达到14~35%。

1)物理修复技术a、基本技术矿区废弃地的表土常常会流失或遭到破坏。因此在进行废弃地的地貌恢复之后要利用一些简单的基本工程技术对土壤进行前处理,包括粉碎、压实、剥离、覆盖、固定、排除(水、废物)、灌溉等;实际操作中还包括梯田种植、排流水道和稳定塘设施等。

b、客土法(排土法)如果矿区废弃地表层遭受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而污染集中于地表数厘米或较浅层,可以考虑采用客土法,即采用别地土壤掺入本地土壤以改良土质,或者挖去污染层,从土壤资源丰富的地方采集地表土覆盖在废弃地表层形成土壤。客土法需耗费大量劳动力,并需有丰富的客土资源为条件,是一种极其不经济的手段。因此这种方法只能应用于那些急需恢复而不得不选用客土发的恢复区,在对矿区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时候慎重地采用客土法。

c、其他方法热修复是利用污染物的热挥发性,采用加热的方法将汞或蒸汽压大的有机物从土壤中解吸出来的一种方法。土壤电修复是一种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土壤修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被污染的土壤两端加上低压直流电流,利用电场的迁移力,将污染物迁移到一端电极室,从而实现分离。

2)化学修复技术容易实行的土壤系统生态恢复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劳动力的消耗和资金的投入都比较高,而且技术使用不当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对土壤系统产生更严重的影响。故此化学修复技术应该在充分调查废弃地土壤性质的前提下使用。a、施肥向土壤中添加一些有机添加剂,最好的选择是一些有机废弃物如污水污泥、垃圾或熟堆肥等;还可以向土壤之中添加一些无机添加剂如采石废弃物、粉碎的垃圾、煤灰、石灰、石膏肥料、氯化钙和硫酸等,改善土壤特性。此外,还可以在土壤表层覆盖一些物质,如在有毒的尾矿废弃物上覆盖一层如煤渣、钢渣等惰性材料,可防止有毒金属向表土迁移;覆盖植物残余物可增加土壤的持水量并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造成的侵蚀。

b、酸化和碱化大多数矿区废弃地的问题是酸化。在硫铁矿、铜矿、铅锌矿和煤矿等矿区过度酸化的废弃地,向土壤中添加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对于碱化的土壤,可以向其中添加一些含硫的物质(如炼铁的矿渣)或者是有机质,降低土壤的pH值;硫磺和石膏也常常用于改善碱性矿区废弃地。对富含较高碳酸钙及pH值的矿山废弃地,也可利用适当的煤炭腐殖酸物质进行改良。

c、重金属去除通过加入化学物质降低重金属的可溶度,从而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可利用性,使重金属元素对植物的影响消失。如EDTA可以和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

3)、植物修复技术广义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利用植物固定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利用植物净化水体和空气、利用植物清除放射性核素和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净化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等方面。狭义的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指利用植物清洁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某类有机化合物。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吸收、植物降解、植物挥发和植物固定四个方面。

目前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在初步恢复的废弃地上种植具有耐受力或积累能力的物种、种植具有固定营养物能力的物种。a、种植具有耐受力或积累能力的物种具有耐受力的植物并不具备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只具有对土壤系统的生物修复能力;具有积累能力的植物可以吸收重金属,在减少土壤系统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同时对土壤系统进行修复;还有一些植物能够在土壤中钝化重金属,也可以用于废弃地的土壤修复。

b、种植具有固定营养物能力的物种某些植物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有着特殊的固定功能,种植这些植物可以加快矿区废弃地土壤系统中的营养积累,缩短恢复时间。利用生物固氮是化肥和有机肥的很好替代。在毒性较低的废弃地,生物固氮具有巨大的潜力。豆科植物能生长于污染土壤并进行有效的固氮作用,使土壤中氮的积累大幅度提高。

4)微生物修复技术a、抗污染细菌许多细菌具有抗污染的特性,因此在污染区接种一些抗污染物的细菌是一种去除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如在铁污染的土壤中接种铁氧化菌,可以比传统的处理法节省1/3的费用。b、接种高效生物此生物分两类:一类只吸收污染物,如藻类可有效地吸收和富集重金属元素;另一类既吸收污染物又排放污染物,如苔藓是一种高富砷的低等生物,它对砷的富集可达1.25‰。

c、接种营养生物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群落的恢复,因此接种能提供营养的微生物不仅能去除污染物,还能为群落其他个体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如在有钼污染的地区接种VA菌根不仅有利于对磷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对钼的吸收,并能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瘤形成,进而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运用微生物进行土壤系统的修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至于如何针对某一类特殊的矿区废弃地,选择哪一种修复方法或选择哪一种微生物,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3、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1)植被恢复的重要性利用多层多种植物群落的整体结构,通过林冠层的截留及凋落物形成的下垫面,减缓雨滴溅蚀力和地表径流量,控制水土流失;利用植物的有机残体和根系穿透力以及分泌物的物理化学作用,促进土壤的发育形成和熟化,改善局部环境,并在水平和垂直空间上形成多格局和多层次,造成生境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利用植物群落根系错落交叉的整体网络结构,增加固土防冲能力,为其他生物提供稳定的生境,逐步恢复业已退化的生态系统。

2)选种原则和不同地区的选种选种原则: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植物;优先选择固氮物种和当地乡土树种和先锋树种;综合考虑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不同地区的选种(木本植物):东北:小叶杨、旱柳、家榆、小黑杨、垂柳、皂角、大黄柳等;华北:臭椿、柏树、法桐、柳、银杏、丁香、桃、苹果、山查等;西北:家榆、榆叶梅、桃叶卫矛、银杏、臭椿、小叶丁香等;华中、华东:马尾松、加拿大杨、泡桐、旱柳、毛白杨、火炬树、臭椿、白榆等;华南:圆柏、藏柏、华东松、栎树、圣诞树、黑荆、蓝桉等。

对于草本植物来说,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往往是首选物种,因为这两类植物大多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耐贫瘠能力,生长迅速,而且豆科植物具备固氮作用。在禾本科植物中,狗牙根是使用最早、最频繁、最广泛的植物种之一。近几年,香根草和百喜草被发现对酸、贫瘠和重金属都有很强的抗性,适用于矿区的植被恢复。在豆科植物中,首先应撒播非入侵性的、生长迅速的一年生乡土豆科植物,一些草本豆科植物(如三叶草和胡枝子等)以及一些木本豆科植物(如金合欢等)。

3)植被恢复的栽种技术a、播种植物大部分植物群落中含有埋在土壤中可以自行生长的种子的种群。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可以从残余的表层土中开始,或从相似的地点选择表层土中的种子。如果没有足够的遗留表土种子库,就选择一定的种子大面积播种,其成功种植需要几个过程:合适的种子来源及质量;运输和储存方法;种子前期处理;环境条件。

b、栽培植物对于已经产生不定根的多年生物种,可以栽种无性繁殖的侧枝,且应该选择多种植物一起种植。另一种方法是在实验条件下或园艺条件下种植种子培育籽苗,产生的植株生长到足够大时再移植到野外。

此法的缺点是栽种后需要精心的护养,而且投资较高。

c、移栽植物移栽成熟个体需要更大的劳动强度。大部分植物,尤其是大的树木,必须锯掉很多的枝叶将植物的水分蒸发减少到最小时才可以移动,而且挖出的土方必须足够大以保护根系不受损伤。在国外很少允许迁移关键物种,特别是那些长寿的木本植物。当然,如果原来的移植地遭到了破坏,从外面移栽成年植物恢复矿区废弃地的做法还是可取的。

4)植被恢复的养护技术此养护主要是一些农业方面的技术,如除草、病虫害控制和一些植物相互作用的控制等。由于在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中人类是在新的环境中重建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也会加剧。任何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既包括自然的干扰(如飓风),也包括人为的干扰(如放牧)都可能对恢复的脆弱植被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要严格地避免外来的人为干扰,对自然干扰要尽量弥补造成的损失。《化妆品术语》起草情况汇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一、标准的立项和下达时间2006年卫生部政法司要求各标委会都要建立自己的术语标准。1ONE二、标准经费标准研制经费:3.8万三、标准的立项意义术语标准有利于行业间技术交流、提高标准一致性、消除贸易误差,作为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标准,术语标准在各个领域的标准体系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加快,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在此情形下,化妆品术语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四、标准的制订原则1.合法性遵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中关于化妆品的定义。2.协调性直接引用或修改采用的方式,与相关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相协调。3.科学性对于没有国标或定义不统一的术语,在定义时体现科学性的原则。4.实用性在标准体系中出现频率较高,与行业联系较紧密的术语优先选用。五、标准的起草经过

第一阶段:资料搜集

搜集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文献并对国外文献如美国21CFR进行翻译。第二阶段:2007年末形成初稿

初稿内容包括一般术语、卫生化学术语、毒理学术语、微生物术语、产品术语、人体安全和功效评价术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