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修辞与表现_第1页
诗歌鉴赏之修辞与表现_第2页
诗歌鉴赏之修辞与表现_第3页
诗歌鉴赏之修辞与表现_第4页
诗歌鉴赏之修辞与表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知识储备考纲要求有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和反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比、设问、反问、夸张、借代、用典、对偶、通感、反复顶真、起兴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用典双关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突出事物某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表意集中含蓄节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表达感情含蓄、言简意丰,使语言典雅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表意含蓄、巧妙对比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通感化抽象为具体,多角度表现事物的特征诗歌中常见修辞的常规作用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2、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情态,使形象富有人情味或动态美,形象鲜活,生动传神。3、对比——使形象更鲜明,情感更强烈4、夸张——渲染或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感染力。5、借代——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6、用典——丰富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典雅,意味深长7、通感——化抽象为具体,多角度表现事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富有新鲜感和情趣。8、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9、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小试牛刀: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何以解忧,惟有杜康5、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7、对比以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对比,以突出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8、双关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诗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0、设问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1、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通感

又叫移觉(感觉转移)即让人的感觉器官相通。通感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味为有味,化无形为有形,创造奇特新颖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冬日着碧衣似寒,夏月见红似热”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再试牛刀,说说下列诗句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顶真)2、风似病癫无藉在(无赖),花如中酒不惺忪(拟人)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夸张、对偶)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借代)5、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通感)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设问、比喻、夸张)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反问,有典)解题思路①记——牢记古典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常规作用。

②析

——结合题目要求,品读诗歌,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关注意象、形容词、动词、注释等重点位置)答题规范①明手法——明确指出诗中或者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扣诗句——结合诗句阐述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③谈效果——指出使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形象、意境、情感表达、语言特色等)题武关

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途经武关时,吊古伤今,感叹时事,写下了这首《题武关》。B.诗的首联运用比拟,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C.颔联运用比喻、对比、借代、用典等多种手法,婉转而深刻地指责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D.全篇遵循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起于武关,落于武关,上下千年,思绪纵横,结构严密,立意深沉而含蓄。真题演练

听邻家吹笙

唐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注解: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故有“凤吹”之称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真题演练答:运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笙乐的如凤鸣般的清亮悦耳,给人色彩缤纷的奇妙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笙乐的喜爱【例】《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真题演练(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宋·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问:“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答:这一句用了拟物的手法。卷起帘子,“春愁”像鸟儿一样被放飞出去。化无形为有形,将抽象的春愁写得生动可感,富有情味。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折杨柳萧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问:“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山如莲花班明艳,水如月光般素洁,以莲花喻山,以月光喻水,形象写出了山之明丽与水之清澈,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月下山水风光。②以乐静写哀情,山水的美丽与下文猿声的悲哀、游子的愁绪形成反差,凸显了游子思乡的悲哀。注意:除了题干中明确要求赏析诗歌修辞手法的题目之外,手法赏析题、景物描写题、炼句题等题型,在思考和作答时,都可以考虑和回答修辞手法。祝同学们:2020

高考顺利,蟾宫折桂!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衬托、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也包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等。高考对于“鉴赏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3、本诗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4、本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5、请赏析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

典型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用典、白描、以小见大、抑扬结合

比兴、渲染、烘托、象征、卒章显志

等。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1、白描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托物言志。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成泥”“作尘”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也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答案翻译托物言志实例:托物言志之高考真题(2010·山东高考)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①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明技巧)②诗人用林中的奇鸟——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释运用)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性和远大的志向。(析作用)③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析作用)答案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4.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任务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从而收到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

《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这是李商隐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5、虚实结合“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的《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实景是“尽荠麦青青”,通过描写昔盛更显出今衰。鉴赏虚实结合时,应当明确哪是虚,哪是实。[应用体验](2015·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译文

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

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①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释运用)②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析作用)6.渲染“渲染”一般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描写。

《青玉案》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试问闲愁…梅子黄时雨”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