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卫生害虫三、卫生害虫传播疾病的方式:
1、机械性传播:
指它们对病原体仅具有携带、输送等的污染作用。也就是说,病原体只是机械地从一个宿主被传给另一个宿主。如住区蝇类、蟑螂等,由于它们有喜欢在垃圾等脏物表面停留、觅食的习性。且身体上有许多毛,极易沾染病原体,因此易将人们的食物等生活用品污染。进而导致疾病发生。
2、生物性传播:是卫生害虫最为重要的传播方式。在这种疾病传播方式中,病原体在媒介体内必须经过发育和/或繁殖的生理过程后,达到其传染期或繁殖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对人或其他宿主动物具有感染能力。
第一节蚊
蚊属双翅目,蚊科。是与人类关系很大的一类昆虫。世界已知的蚊子超过3200种,我国记载的也有360多种。国内主要防治的种类有: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三带喙库蚊等,大多属于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中的常见种.它们除直接叮刺、骚扰人类外,还可传播60多种病毒。蚊子传播的主要危险性疾病有: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疟疾、登革热、黄热病、淋巴丝虫病等,其中登革热是由白纹伊蚊传播的。一、常见种类1.按蚊体灰,翅有花斑,停立时尾上翘。按蚊咬人时会有刺痛感,可传播疟疾和丝虫病。2.库蚊即家蚊,体棕灰色。最常见。能传播丝虫病和乙型脑炎。3.伊蚊体黑或棕黑色,肢体有黑白相间花纹,停立时后肢上翘。被伊蚊咬后往往奇痒无比,出现肿块。能传播多种疾病。二、蚊子的形态1.成虫2.卵与幼虫:雌蚊产卵于水中,夏天2-3天孵出幼虫。形态特点是胸部比头和腹部大。3.蛹:逗点状,不食能动,夏天2-3天羽化成蚊。三、蚊子的生活史
蚊子是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生活史可分成四个阶段。1.卵:蚊子的卵根据种类的不同可能产在水面、水边或水中三种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按蚊和家蚊,水边的如伊蚊。按蚊和家蚊约在二天內孵化,而伊蚊则在三至五天。不同的蚊卵的特征2.幼虫:蚊子的幼虫吸管呼吸。摄食有机物及微生物,口的刷毛会产生水流,流向嘴巴。这个时期约维持10-14天,经4次蛻皮后变成蛹。3.蛹蛹的形状从侧面看起來成逗点状。不摄食,但可在水中游动。经二天完全成熟。
4.成蟲新出生的蚊子在翅膀沒有硬之前无法起飞(羽化)。雄蚊在羽化后24小时之內其腹节第八节以后全部反转180°完成交配姿勢。交配有的黃昏時刻在田野寬曠之處形成蚊柱作群舞。蚊柱不一定單純由一種雄蚊聚集而成,往往有幾種不同蚊種集合而成。此時雌蚊見到群舞光景,就飛進蚊柱與同種雄蚊交配離去。交配通常需要10-25秒。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後由雄性副腺分泌的液體,形成交配栓於雌性交配孔內,但逐漸溶解,約於24小時後完全消失。一生只交配一次,後其一生(100多天後)產下的卵尚可受精。
四、蚊子的生活习性1.孳生习性
蚊虫都孳生于水中,不同性质的水质和积水类型孳生不同种类的蚊虫。治理或改造孳生地是防蚊的制本措施。严重污染水体,如粪坑、粪池等,骚扰伊蚊。轻度污染水体,如污水坑(沟)、清水粪坑,洼地积水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面积较大的清洁水体,如稻田、荷溏、沼泽、灌溉沟等。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2.吸血习性
蚊也是通过吸血传播疾病的,了解蚊的吸血习性能察知其与疾病的关系。只有雌蚊才吸血,雌蚊必须吸血其卵巢才能发育,繁衍后代。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温、湿度,光照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蚊的吸血活动。气温在10°C以上时开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爱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格的选择性,故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3.栖息习性
掌握蚊的栖息习性是制定灭蚊措施的依据。蚊羽化后和吸血后均须寻找地方栖息,一般讲蚊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如屋内多在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丛、山洞、地窖、桥洞、石缝等处。据吸血后栖息习性不同把蚊分为以下三种:家栖型: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半家栖型: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等吸血后有些在室内,有些到室外栖息。野栖型:如大劣按蚊、白纹伊蚊等吸血后要飞到室外消化胃内的血液。五、蚊子的危害特点
在蚊子中,最可恶的要算吸人血的蚊子。雌雄蚊的食性本不相同,雄蚊“吃素”,专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茎、叶里的液汁为食。雌蚊偶尔也尝尝植物的液汁,然而,一旦婚配以后,非吸血不可。因为它只有在吸血后,才能使卵巢发育。所以,叮人吸血的只是雌蚊。蚊子的一对触须和三对步足上,分布着很多轮生的感觉毛,每根感觉毛上密集地排列着圆形或椭圆形细孔。黑夜里,蚊子可以凭着这种传感器感知空气中人体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碳,在1‰秒内作出反应,就能正确敏捷地飞到吸血对象那里。蚊子在吸血前,先将含有抗凝素的唾液注入皮下与血混和,使血变成不会凝结的稀薄血浆,然后吐出隔宿未消化的陈血,吮吸新鲜血液。假如一个人同时任意给1万只蚊子叮咬,就可以把人体的血液吸完。蚊子吸人血,还会“挑肥拣瘦”,专门寻找合乎“口味”的对象。蚊子在熟睡的人们的枕边“嗡嗡”盘旋时,依靠近距离传感器来感应温度、湿度和汗液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所以雌蚊首先叮咬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因为体温高、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我国能传播疾病的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据不完全统计,1929年的1年内,全世界因患疟疾致死的约200万人。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在夏天适宜的环境里,雌蚊将卵产在水中,一二天后就孵化成幼虫,叫孑孓。孑孓经过四次蜕皮后变成蛹,蛹继续在水中生活两三天,即可羽化成蚊。完成一代发育大约只要10—12天,一年可繁殖七八代。蚊子危害超过原子弹
联合国卫生组织最近宣布蚊子是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无疑是大有道理。据不完全统计,光是蚊子传播的疟疾这一种疾病,每年就已在全球杀死了至少270万人!蚊子的危害,不但远远超过了其他昆虫,甚至超过了原子弹。科学家们现在对蚊子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专家们指出,1970年,世界上只有9个国家有出血性登革热,但是如今却已有29个国家发现这种恶性的传染病,而且都是经由蚊子传播的.六、蚊子与疾病(一)蚊子传播的疾病
蚊子不但吸血,而且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疟疾、登革热、丝虫病和乙型脑炎等。
1、疟疾(1)病原及症状
疟疾(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原虫病。临床特点:间歇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以大汗而缓解。全球每年有3亿—5亿人受感染,因此死亡的超过100万人。如柬埔寨1994年报道了85000例,1009例死亡。建国前,我国每年感染的有3000多万人,受威胁的人口在3.5亿以上,80年代仍有60万人被感染。1996年全国发病人数37168人。(2)传播疟疾的蚊子种类及重要的习性
嗜人按蚊:分布于北纬34°以南,是典型的田塘型,雌蚊吸血时间:日没后半小时开始一直持续到黎明,在子夜达到高峰。中华按蚊:广泛分布,典型的黄昏型吸血种类,日没后1.5—2小时有一明显吸血高峰。栖息于室内。微小按蚊:北纬32°以南,滞留于室内,吸血高峰在子夜。大劣按蚊:广西、云南.2、登革热登革热(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一九○五年才研究出是由蚊传染,一九○六年被认证是过滤性病毒,直至一九四四年才找到病毒,於一九五三年在菲律宾爆发。2001年在台湾、泰国等爆发。世界卫生组织日前警告说,登革热病例正在迅猛增加,这种致命的传染病已威胁到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健康安全。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曾发生,目前主要流行地为拉美、东南亚、西地中海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球每年有2.4万人因登革热丧命,其中大部分人因出血性登革热死亡。传播病毒的蚊子埃及伊蚊: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家栖种类白昼吸血。8-9时,下午黄昏前。白纹伊蚊:广泛分布,半家栖,白昼活动吸血。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3、乙脑(1)病症
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早期在日本发现,国际上亦称为“日本脑炎”,它通过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痉、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轻的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重的嗜睡昏迷,可因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等致命。暴发型的乙脑,甚至可以在1~2天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传播媒介
我国传播乙脑的蚊种有库蚊、按蚊与伊蚊,其中三带喙库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蚊虫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带毒越冬经卵传代,故它又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三带喙库蚊:广布种,吸血从日没到黎明。4、血丝虫病(1)症状
使人行动不便,大腿肿胀,粗大,以致失去劳动力。其它传染病还可导致脑膜炎等很多很多。(2)传播媒介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都是最常见的家蚊,广泛分布于我国。吸血为夜间形,黄昏和黎明为高峰期。蚊子叮人是有选择的,能为蚊子带来丰富胆固醇和维生素B的人们最受蚊子青睐。七蚊子的防治方法防蚊灭蚊战术:
检查家里盆盆罐罐、地漏、下水道、花盆等有积水处,有盖子的盖上,能换水的勤换水。地漏、下水道等处防止积水,并时常喷点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环境。
蚊子爱躲在暖气片、床下、桌下、墙角等隐蔽处。可以用蚊香把它们熏出来,再一一捕杀。
晚上天色渐暗时,蚊子喜欢趴在窗上,这时不要开灯,用苍蝇拍或灭蚊喷剂捕杀。
注意关好纱窗、纱门,不要门户大开让蚊子长驱直入。
如果到野外夜里怕蚊子叮咬,可以购买蚊不叮等驱避剂涂在身上,能有效保持4小时左右。
不要把易拉罐、矿泉水瓶、鸡蛋壳等容易积水的垃圾乱扔,减少蚊子孳生地。
如果出差或长期不居住,把抽水马桶的盖子盖上,把洗手池、水池里的水放干净,以防蚊子产卵。
现在蚊子很敏感,用苍蝇拍很难打中,可以用必扑、雷达等灭蚊喷雾剂对准蚊子喷,很容易消灭它。防蚊灭蚊战术:具体灭蚊方法:1、蚊香(1)盘式蚊香:分有烟蚊香和无烟蚊香(木炭粉)有烟蚊香按有效成分分为中草药蚊香和化学杀虫剂蚊香;绝大多数有效成分为右旋丙烯菊酯。缺点:有明火、烟,对人的眼、鼻、喉等有刺激。(2)电热片蚊香特制的纸片低浸含有杀虫剂的液体。药片一般为兰色,加热后退色。缺点:15%的有效成分浪费,效果不稳定,每天需要更换。(3)电热液体蚊香由驱蚊药液和电子恒温加热器组成。(4)电热固体蚊香驱蚊药在常温下为固体,加热后为液体。2、蚊帐
用拟除虫菊酯处理蚊帐,可减少隔帐吸血,经济、简便、有效。
3、气雾剂(1)杀虫剂浓缩液:杀虫剂:右旋丙烯菊酯、氯菊酯增效剂:增效醚、增效胺溶剂:链烷烃类(脱臭煤油)、去离子水乳化剂:单甘油酸酯腐蚀拟制剂:亚硝酸钠、苯甲酸钠(2)抛射剂组成:油基气雾剂:丙烷、异丁烷、正丁烷等、二甲醚、压缩气体。水基气雾剂:二甲醚、液化石油气和压缩气体4、驱避剂
避蚊油、避蚊胺(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4~6hr.)、避蚊酯、避蚊酮、香茅醛、番茄汁.
5、驱蚊植物:
除虫菊、夜来香、栀子花、香水芙蓉、花叶竹芋(孔雀草)、细叶万寿菊、驱蚊草等。食虫草:能吃虫的植物有四个科、约400余种,我国就有三个科,约30余种。如: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猪笼草的叶子末端有一个瓶子形状的囊性装置,毛毡苔长在紫红色叶片的腺毛能分泌带甜香气的黏液,将蚂蚁、蝇类吸引来之后,腺毛立刻聚在一起捕住小虫。
5、诱蚊设备6、电子驱蚊器电子驱蚊器英国科学家计划将一批经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不育雄性蚊子投放大自然,与自然界的雌蚊交配,就会减少蚊子的繁殖,让一个地区的蚊子家族大大减员,从而控制疟疾和登革热等蚊媒性传染病。美德两国的科学家将一种基因植入能传播疟疾的蚊子身上,并通过其停止了蚊子携带的疟原虫进行继续繁殖的过程。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转基因蚊子在老鼠身上传播疟疾的可能性比普通蚊子下降了80%。科学家表示,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人类,但何时把转基因蚊子放归自然“建功立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培养出不传播疟疾的转基因蚊子普通蚊子转基因蚊子三只蚊子炒盘菜?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
森林里草沟中,枝叶茂盛,养育出的蚊虫个头非同一般。寻找血管插入针头吸血吸入血液年久失修,现在基本老化,地下污水流通不畅,渗入暖气沟,无法排出去,形成积水,造成蚊蝇滋生。要彻底解决此事,不仅要更新此处污水管道及暖气管,还涉及整个小区下水管道的更新。工作人员正在喷洒灭蚊雾剂(资料图片)。新快报记者张小奋/摄
来自俄罗斯鄂木斯克的科年科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办了个人雕刻展。展示蚊子腿上的埃菲尔铁塔,照片中的蚊子标本前腿上放着一个由雕刻家科年科创作的微型埃菲尔铁塔模型。第二节蝇
蝇属双翅目环裂亚目(Cyclorrhapha),全世界已知10000多种,我国记录有1500多种。与人类疾病有关者多属蝇科(Muscidae)、丽蝇科(Calliphoridae)、麻蝇科(Sarcophagidae)及狂蝇科(Oestridae)。一、形态特征
成蝇体长一般5~10mm,呈暗灰、黑、黄褐、暗褐等色,许多科类带有金属光泽,全身被有鬃毛。1.头部:
头部:近半球形,一对复眼大,雄虫复眼间距离较窄,雌虫较宽,头顶有三个排列成三角形的单眼,颜面中央有触角一对。大部分蝇的口器为舐吸式,由基喙、中喙和一对唇瓣组成。口器可以伸缩折叠,以唇瓣直接舐吸食物。吸血蝇类的口器为刺吸式。
2.胸部
中胸特别发达,中胸背板侧板上满布鬃毛,具有斑纹,中胸上有翅一对。足三对,足末端有爪和爪垫各一对,中间有爪间突,爪垫上密布粘毛,足和爪垫上的鬃毛均可携带病原体。
3.腹部
由10节组成,一般仅可见前5节,后5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外生殖器通常藏于腹部,产卵时伸出。雄外生殖器是蝇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二、生活史
蝇为全变态昆虫,除少数蝇类(如麻蝇)直接产幼虫外,生活史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1.卵椭圆形或香蕉状,长约1mm,乳白色。常数十至数百粒堆积成块。在夏季,卵产出后一天即可孵化。2.幼虫
俗称蛆。圆柱形,前尖后钝,无足无眼,乳白色。幼虫分3龄。舍蝇的一龄幼虫长2mm,三龄幼虫约8~10mm。幼虫腹部第8节后侧有后气门1对,由气门环、气门裂和钮孔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孔道。后气门形状是幼虫分类的重要依据。3.蛹
为围蛹,即其体外被有成熟幼虫表皮硬化而成的蛹壳。圆筒形,长约5~8mm,棕褐色至黑色。在夏秋季,蛹一般3~6天羽化,如舍蝇。4.成虫
羽化1~2天后进行交配,一般一生仅交配一次,数日后雌虫产卵。成蝇寿命视蝇种而有不同,多为1~2个月。三、生活习性
1.孳生地
蝇幼虫以有机物为食,各种有机物丰富之处,都可能成为其孳生地。根据孳生地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粪便类、垃圾类、植物质类和动物质类四类。不同蝇种的孳生地不同,但居住区内的蝇类适应性较强,往往对孳生地的要求不太严格。
2.食性
成蝇的食性分为3类:不食蝇类其口器退化,不能取食,如狂蝇;吸血蝇类以动物与人的血液为食,如厩螫蝇;非吸血蝇类多数种类为杂食性,腐败的动、植物,人和动物的食物、排泄物、分泌物和脓血等均可为食。蝇取食频繁,且边吃、边吐、边排粪,该习性在蝇类机械性传播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栖息与活动
蝇类夜间常停落于天花板、电线或悬空的绳索上,白天在有亮光处活动。蝇类活动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如家蝇30℃时最活跃,40℃以上和10℃以下便濒于死亡。蝇善飞翔,如家蝇每小时可飞行6~8km,一般活动范围在1~2km内,有时可随车船等交通工具扩散。
4.季节消长
蝇对气候有相对严格的选择性,不同蝇种在同一地区和同一蝇种在不同地区表现有不同的季节分布。一般可将我国蝇类分为春秋型(如巨尾阿丽蝇)、夏秋型(如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尾黑麻蝇)、夏型(如厩螫蝇)和秋型(如舍蝇),其中以夏秋型和秋型蝇类与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关系尤为密切。蝇类一般每年可完成7~8代,我国南方可达10多代。5.越冬
大部分蝇类以蛹越冬,如金蝇、丽蝇、麻蝇;少数蝇类以幼虫和成虫越冬,前者如绿蝇,后者如厩腐蝇。家蝇幼虫、蛹或成虫均可越冬。越冬的幼虫多在孳生物底层;蛹在孳生地附近的表层土壤中;成虫蛰伏于墙缝、屋角、菜窑、地下室等温暖隐蔽处。四、我国主要蝇种
1.舍蝇(Muscadomesticavicina)
体长5~8mm,灰褐色。胸部背面有4条黑色纵纹;第四纵脉末端向上急弯成折角;腹部橙黄色,在基部两侧尤明显,并具黑色纵条。幼虫主要孳生于畜粪和垃圾中,成虫常出入住室,室内95%为该蝇种,与各种疾病的关系密切。
2.大头金蝇(Chrysomyiamegacephala)
体长8~11mm,躯体肥大,头宽于胸,体呈青绿色金属光泽。复眼深红色,颊橙黄色。幼虫主要孳生在人、畜粪便中,成虫活动于腐烂的瓜果、蔬菜及粪便周围,厨房.
3.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grahami)
体长5~12mm,胸部灰黑色,中胸背板前部中央有3条黑色纵纹,中央的1条较宽,腹部背面有深蓝色金属光泽。幼虫主要孳生在人的稀粪及尿中,成蝇主要在室外活动。4.丝光绿蝇(Luciliasericata)
体长5~10mm,呈绿色金属光泽,颊部银白色。幼虫主要孳生于动物尸体或腐败的动物质中,成蝇活动在腥臭腐烂的动物质及垃圾等处,也常飞入住室或食品店。5.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peregrina)
体长6~12mm,暗灰色,胸背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面有黑白相间的棋盘状斑。麻蝇成虫产幼虫,幼虫孳生在稀粪中,有的孳生于酱缸或腌菜缸中;成虫活动于室内外。
6.厩螫蝇(Stomoxyscalcitrans)
体长5~8mm,暗灰色,形似舍蝇,刺吸式口器,胸部背面有不清晰的4条黑色纵纹,第四纵脉末端呈弧形弯曲。幼虫主要孳生在禽、畜粪或腐败的植物质中,成虫在室外活动,刺吸人畜血液。五、与疾病的关系
蝇除骚扰人、污染食物外,更重要的是传播多种疾病和引起蝇蛆病。
1.传播疾病
蝇类传播疾病包括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种方式。
(1)机械性传播:是蝇类主要的传病方式。蝇通过停落、舐食、呕吐和排泄等活动将病原体传播扩散。蝇可传播:消化道疾病,如痢疾、霍乱、伤寒、脊髓灰质炎和肠道蠕虫病;呼吸道疾病,如肺结核和肺炎;皮肤疾病,如雅司病、皮肤利什曼病、细菌性皮炎、炭疽和破伤风;眼病,如沙眼和结膜炎。
(2)生物性传播:舌蝇(采采蝇)能传播人体锥虫病(睡眠病)。该病的病原是西非锥虫(Trypanosomagambiense)和东非锥虫(T.rhodesiense)。该病仅在非洲流行。此外,某些蝇类可作为眼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2.蝇蛆病
蝇幼虫寄生人体和动物的组织和器官而引起的疾病。我国已报道各类蝇蛆病300余例,多数为狂蝇科和皮下蝇科的一些幼虫所引起的眼蝇蛆病和皮肤蝇蛆病。通常取出幼虫后症状即消失。临床上常根据寄生部位分为以下几类:
⑴胃肠蝇蛆病:致病的为家蝇、厕蝇、腐蝇、金蝇、丽蝇等属的蝇种。多因蝇卵或幼虫随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而导致寄生。多数患者有消化道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肠炎等症状。可从粪便排出或呕吐出的蝇蛆作诊断。⑵口腔、耳、鼻咽蝇蛆病:多由金蝇、绿蝇和麻蝇等属的种类引起。常因这些器官的分泌物有臭味而招致蝇产卵或排蛆。严重时可穿透软腭与硬腭,鼻中隔、咽骨遭破坏,甚至引起鼻源性脑膜炎。⑶眼蝇蛆病:主要由狂蝇属的种类的一龄幼虫所致,以羊狂蝇最常见。狂蝇蛆多致结膜蝇蛆病,患者有异\物感、痒痛和流泪等症状。⑷泌尿生殖道蝇蛆病:致病的为麻蝇、绿蝇、金蝇、厕蝇等属的种类,可引起尿道炎、膀胱炎与阴道炎等。
⑸皮肤蝇蛆病:
主要由纹皮蝇(Hyperdermalineatum)和牛皮蝇(H.bovis)的一龄幼虫所引起。主要症状为移行性疼痛、出现幼虫结节或匐行疹。移行部位可有痛胀和搔痒感。此外,绿蝇、金蝇等属幼虫侵入皮肤创伤处寄生可引起创伤蝇蛆病。六、防治
灭蝇的根本措施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蝇的孳生场所。根据蝇的生态习性和季节消长规律,杀灭越冬虫态和早春第一代及秋末最后一代成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环境防治控制孳生场所要求做到①消除孳生物,使蝇类不能孳生繁殖;②隔离孳生物,使蝇类不能接触产卵;③改变孳生物的性状,使之不适合蝇类孳生;④充分利用孳生物,化废为宝,限制蝇类孳生。2.物理防治
⑴对幼虫(蛆)及蛹可进行淹、闷杀(蛆的生长需氧)、捞(捞出烫死或喂鸡鸭)、堆肥,依靠堆肥发酵产生的热及有害气体来杀死粪中的蛆及蛹。⑵成蝇可进行①直接拍打;②捕蝇笼诱捕;③粘蝇纸粘捕。3.化学防治
⑴灭幼虫的常用药物如下:敌百虫:0.3~0.5%敌百虫水液,每平方米300~500ml喷洒粪坑。
马拉硫磷:0.2%乳剂,每平方米粪面500ml。
倍硫磷:0.1%乳剂,每平方米500ml。⑵灭成蝇:
毒饵诱杀:常用毒饵种类有:0.2%敌百虫糖液、0.2%敌百虫鱼
杂、0.05%倍硫磷饭粒。
滞留喷洒:主要用于厕所、马厩、猪圈、禽圈、禽舍等多蝇场
所,常用药物:倍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各为2g/m2,残效期1~2个月;氯氰菊酯15~30mg/m2,
残效期3~4个月。室内速杀:常用0.3%敌敌畏乳剂(喷雾)、0.3%辛硫磷乳剂
(喷雾)、0.4%氯菊酯乳剂(喷雾)。
野外药物速杀:常用50%辛硫磷(或杀螟松)乳油,99.18m2
用量为50~100ml,超低容量喷雾。4.生物防治
自然界中蝇类天敌种类很多,已进行试验的有寄生蜂作用于蝇蛹。致病性生物方面,应用苏云金杆菌H9的外毒素对家蝇及丝光绿蝇的幼虫有效。第三节蟑螂蟑螂属昆虫纲蜚蠊目。蟑螂居家生活的大敌,即人们叫的偷油婆、香娘子、滑虫……,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昆虫社会中,它的正式名字叫蜚蠊。这是一类全球性的昆虫,广布世界的五大洲四大洋,尤以热带为多产。在我国到处都可见到它们的踪迹…。一、蟑螂的形态特征
蟑螂躯体扁平,棕色,棕黑色,褐色,或黄褐色,具有金属光泽,头三角形,触角长丝状,有两只小单眼和一对大复眼。两个上颚呈扇形,碾碎硬物时仿佛虎钳。嘴边有四条触须和许多短毛。触须是它采集食物的工具,短毛是味觉和嗅觉器官。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足发达,适于疾走,腿关节上的神经末梢感觉非常灵敏。腹部的背板有分泌腺的开口,分泌出的液体有恶臭味。尾部末端的尾须是复杂的震动感受器,它能感知外界刺激从什么方向来,使它能够迅速逃走。二、蟑螂的种类
一般人把所见到的蟑螂统统认为是一种。事实上,蟑螂这一家族现存的种类,全世界不少于10,000种。其中的6,000余种,已经科学家研究有了学名。我国有记录的已超过200种。蟑螂,虽然种类如此繁多,分布如此广泛。但和人类生计密切相关的,恐怕还主要是栖身于室内的蟑螂了。对室内蟑螂,早在1095年,李时珍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今人家壁灶下,极多,甚者聚至干百,身似蚕蛾,腹背具赤,两翅能飞,喜灯光,其气甚臭”。
现在的研究指出,室内为害的蟑螂有几十种之多。我国各地也不尽一样,最常见的有:美洲大蟑螂、黑胸大蟑螂、澳洲大蟑螂、日本大蟑螂、斑蟑螂和德国小蟑螂等。美洲大蟑螂澳洲大蟑螂三、蟑螂生物学习性(一)生活史
蟑螂完成从卵-一若虫一-成虫一个生活周期,一般要半年到四年多的时间。1、交配和产卵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雌虫产卵在特殊的胶质囊内,形成卵鞘(卵荚)。卵鞘由雌虫分泌物生成,光滑,质较坚硬,具有防水保护功能。一只受精的雌蟑螂一生所生产的卵鞘量也多,美洲大蠊最多可产50多个,所以蟑螂的繁殖力很强。室内的蟑螂主要有3种方式。①雌虫在产出卵鞘后1-2天,选择比较隐蔽的场所,先在物体表面咬成凹陷,将卵鞘产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纸片等碎末把卵鞘盖住。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的产置卵鞘方式属于这一类型。②雌虫产出卵鞘后,一直拖带在腹端,并不产下,直到若虫将从卵鞘出时,才从母体脱落。德国小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③雌虫先产出壁薄而柔软的卵鞘,产卵在其中。产卵完成后,卵鞘又收缩进体内的“育室”中,一直保持到若虫孵出。这是蟑螂卵胎生的一种形成。蔗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2、卵期卵呈窄长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齐的两列。卵鞘中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即同一种蟑螂卵鞘中的卵数也可因环境条件以及产卵次数而在所差异,少则几粒,多则达50多粒。卵期约28—90天。3、若虫期刚从卵鞘孵出的若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以后散开活动,若虫形状类似成虫,只是虫体小,无翅,性器官未成熟。若虫必须经历多次蜕皮,逐渐长大,触角和尾须节数也随龄期而增长。若虫最后一次蜕皮后,长出翅膀、羽化为成虫。若虫期较长,一般历时约30-450天。若虫在丧失附肢或损伤触角之后,可经蜕皮在下一龄重又再生。这类损伤再竹也会增加蜕皮的次数。4、成虫期我国常见的6种蟑螂成虫都具有发达或不发达的翅,可与若虫相别。雄蟑螂的尾端具有两对附器,1对为分节状尾须,还长有1对细小的针突(腹刺);雌蟑螂尾端只有1对附器,即尾须,无针突。成虫寿命较长,德国小蠊最短约为100天左右,寿命最长的美洲大蠊可存活1年之久。蟑螂生活史的特点之一是周期长。以周期最短的德国小蠊而论,一般完成一个世代也需2个多月,最长的美洲大蠊等历时1年有余。(二)栖息习性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喜暖爱潮是蟑螂的重要习性。在饭店、家庭,还是在火车、轮船上,厨房总是侵害最严重的场所。就是在厨房,它们一般也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喜暗怕光,昼伏夜出。白天它们都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或寻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都是处于休息状态。蟑螂体扁,适于钻缝藏洞,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洞中。不同种类的栖息场所有所差异。德国小蠊多见于各类缝隙中,如管道周围、墙缝、护墙板等的缝隙和地板之间的裂缝中。美洲大蠊亦喜栖息于大的洞孔,偏爱湿热的环境,例如酿造厂发酵车间、豆制品加工场等,也常在阴井、下水道、地下室等处群居。黑胸大蠊多见于碗菜柜、桌子和水池底下角落等处。在冬天,它们多集居于厨房,紧挨炉灶和暖气片等热源附近栖居和活动。到了盛夏高温季节,厨房温度过高,它们分散迁移到别处,因而厨房的蟑螂密度反降低,但分布扩大。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上,总是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几百个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可见,在蟑螂防治中,搞好卫生、清除蟑迹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三)食性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各类食品,包括面包、米饭、糕点、荤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饮料等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有嗜食油脂的习性,在各种植物油中,香麻油对它们最有引诱力,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们为“偷油婆”。在食糖中,红糖、饴糖对它们的引诱力最强。除了喜爱各类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仓库、贮藏室等处,它们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肥皂等等。在室外垃圾堆、阴沟和厕所等场所,它们又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甚而啃咬死动物。(三)食性但是不同种类的蟑螂,食性也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德国小蠊爱吃发酵的食品和饮料,美洲大蠊喜食腐败的有机物,而澳洲大蠊却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等等。正是由于蟑螂到处爬行,无所不吃,它们沾染和吞入了很多病原体,再加上它们边吃边拉的恶习,成为一些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水对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为重要。蟑螂能耐饥而不耐渴。美洲大蠊在只给干食不给水的情况下,雌虫只能存活40天,雄虫只能存活27天。反之,如果有水无食,则雌虫能存活90天,雄虫能存活43天。四、悠久的历史
翻开蟑螂的家谱,我们会惊异的发现蟑螂的家史。据美国科学家用C14对两块蟑螂化石的检验,确定它们已有三亿年的历史了。这是多么漫长的年代啊!那时,恐龙还没有问世,而蟑螂却已是地球的臣民,阅尽世间沧桑,与大自然顽强搏斗,生存下来。更难使人置信的是,三亿年前的蟑螂与今天现存的蟑螂,在形态上是那样的雷同,变异是那样的微弱,不能不叫人感叹:蟑螂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难怪它有“昆虫活化石”之称。五、蟑螂的危害
通常,蟑螂除了在家庭、食堂、宾馆、医院、仓库、商店安营扎寨、偷食行窃外,大多数出没田野、森林、工厂、农牧场、甚至远洋海轮、军舰、机场,为害树木、玉米、甘蔗、畜禽……等数十种农林作物、布匹服装,食品杂货,给人类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蟑螂取食的家庭食物不下几十种。尤其嗜好淀粉、糖类、蔬菜、以及湿度较高的食物。另外,还喜食茯苓、菊花、当归等几十种中药材、粪便、痰汁,腐烂小动物的尸体也是它的佳肴。实在无奈时,可啃食书本边缘上的浆糊,咬坏书页;就是红兰铅笔的笔芯也可权且充饥,维持生命。除此,还常咬坏衣物,钻进收音机、电视机,咬坏电线包皮,甚至咬食婴儿的指甲和睫毛,在它们爬行和取食过的地方常排泄许多肮脏的粪便,遗留下恶心的臭味。因此引起人们的憎恨。六、蟑螂与疾病
蟑螂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它除盗食食物,损害衣物、书籍等造成经济损失外,更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报道,每只蟑螂的触角、足及胃内的含菌量可高达13,370个。蟑螂已被证明携带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其中重要的如传播麻风的麻风分支杆菌,传染腺鼠疫的鼠疫杆菌,传染痢疾的志贺氏痢疾杆菌和小儿腹泻的的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尿道感染的绿脓杆菌,引起泌尿生殖道和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以及传播肠道病和胃炎的多种多样沙门氏菌,如乙型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等等。
蟑螂尚可人工感染导致亚洲霍乱、肺炎、白喉、鼻疽、炭疽以及结合等病的细菌等。
蟑螂体内还带有钩虫、蛔虫及鞭毛虫等人体寄生虫卵,它们可通过接触、取食、排泄粪便而污染食物,传播疾病。近些年来,国内外还有传闻,蟑螂分泌物和粪便中尚含有多种致癌物质,美洲大蟑螂的粪便有致癌作用。蟑螂能携带、保持并排出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蟑螂也可携带真菌,曾在室内捕获的蟑螂体内分离出多种真菌,包括大量黄霉曲病菌。
虽然蟑螂携带多种病原体,但一般认为病原体在它们体内不能繁殖,属于机械性传播媒介。然而由于它们的侵害面广、食性杂,即可在垃圾、厕所等场所活动,又可在食品上取食,因而它们引起肠道病和寄生虫卵的传播不容忽视。蟑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4.3热机的效率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 知识产权评估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申报培训活动课件
- 钳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目标
- 知识产权培训课程分类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证书查询网课件
- 2025年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与农业土壤修复效益分析报告
- 钢铁厂装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钢铁出口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全员安全操作规程考试题集
- 《智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件(上)
- 公共打印区域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束灭菌服务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模锻工艺培训课件
- 土石方工程计量计价课件
-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上)
- 静脉溶栓病例汇报
- 国家电投集团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数学八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医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