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诱发电位_第1页
听觉诱发电位_第2页
听觉诱发电位_第3页
听觉诱发电位_第4页
听觉诱发电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觉诱发电位第一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人类感受声音的器官就是我们熟知的耳(ear),然而它的结构十分精巧,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它的复杂功能。第二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耳的解剖生理第三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医学上将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部分1外耳就是我们能看见的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和内耳却被包含在头侧部一块被称为“颞骨”(temporalbone)的骨内部。中耳包括一个小腔-“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鼓膜分隔外耳道底与鼓室,鼓室内含有听小骨。3内耳主要是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等,听觉感受器就藏在耳蜗内的螺旋器(Corti器)中,螺旋器上的毛细胞接受听觉信息,再由听神经(蜗神经)传至大脑,从而产生听觉。第四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从生理功能来看:外耳起集音作用;中耳起传音作用,将空气中的声波传入内耳;内耳具有感音功能。第五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空气传导(主要途径)声音传导途径颅骨传导(次要途径)

声音一般是通过空气传导进入内耳,这是我们感知声音的主要途径;第六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七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声波的振动被耳廓收集,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和听骨链的机械振动,后者之镫骨足板的振动通过前庭窗而传入内耳外淋巴。这种途径称空气传导(airconduction),简称气导。

第八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声波传入内耳外淋巴后转变成液波振动,后者引起基底膜振动。耳蜗基底膜的振动是一个关键因素。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毛细胞静纤毛弯曲,引起毛细胞电活动,导致毛细胞释放神经递质进而激动螺旋神经节细胞轴突末梢,产生轴突动作电位。从而将传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成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继续沿脑干听觉传导径路到达大脑颞叶听觉皮质中枢而产生听觉。第九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此外,鼓室内的空气也可先经圆窗膜振动而产生内耳淋巴压力变化,引起基底膜发生振动。这条径路在正常人是次要的,仅在正常气导通路经前庭窗路径发生障碍或中断,如鼓膜大穿孔、听骨链中断或固定时才发挥作用。第十一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螺旋器Corti器周围突蜗神经节蜗神经蜗神经核(前、后核)×大部分纤维经斜方体交叉→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听辐射、内囊后肢颞横回图片第十二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听觉传导路听觉传导路第十三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

蜗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是听觉传导的第1级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毛细胞,中枢突构成听神经(蜗神经)。2蜗神经入脑后,终止于蜗神经腹核和背核。蜗神经腹核和背核内含第2级神经元,它们发出的纤维大部分在脑桥内形成斜方体并交叉至对侧,在上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称为外侧丘系。3外侧丘系的纤维大部分终止于中脑下丘。下丘内第3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从下丘臂到达内侧膝状体4第4级神经元在内侧膝状体,它们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到达同侧的大脑颞叶颞横回,即听皮质。听皮质接受听觉信息,经分析综合,产生听觉意识。第十四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部分蜗神经腹、背核发出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还有一些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到达上橄榄核,后者发出的纤维加入同侧的外侧丘系;也有部分外侧丘系纤维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另外,下丘核的神经细胞也互有纤维联系。因此,听神经的冲动是双侧传导的。第十五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节听觉诱发电位概述

听觉神经系统的各级结构对声音刺激都会发生电反应,这些电反应可以用放置在头顶和乳突间皮肤上的两个电极记录出来。在临床上,这种听觉系统声诱发电位可以用来诊断听觉系统不同部位的功能障碍,这就是电反应测听技术。第十六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evokedpotential,AEP)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在头皮上所记录到由听觉神经通路所产生的电位。(一)AEP的分类与特征当声音强度在70dB左右时,从头顶与乳突之间所记录到的AEP大致有15个成分。根据潜伏期的长短不同,这些成分依次分为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听觉中潜伏期电位、听觉长潜伏期电位3大组。

第十七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八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或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在头皮上所记录到由耳蜗至脑干听觉神经通路的电位变化。包括6或7个小波,用罗马数字Ⅰ~Ⅶ表示,出现在声音刺激开始后的10ms内。一般认为:Ⅰ波代表听神经的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起源于下桥脑的上橄榄核,Ⅳ波起源于外侧上丘系核,V波起源于中脑下丘,Ⅵ波起源于丘脑内侧膝状体,Ⅶ波代表听辐射的电位活动。第十九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iddlelatencyevokedpotential,MLEP)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后,在头皮上所记录到潜伏期在10~50ms范围之内的听觉神经通路电位变化。包括No、Po、Na、Pa及Nb等波(N为负相波,P为正相波),代表丘脑及听皮质的电活动,其中混杂有声音引起的反射性耳周围肌肉及中耳肌的电话动。

第二十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如用40Hz的声音进行刺激,MLEP反应明显,并呈正弦曲线形,通常被称为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AERP波形稳定,重复性好,波幅大,易于辨别,具有较好的频率特异性,反应阈非常接近实际纯音听阈水平,在临床上有较大实用价值。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长潜伏期电位:包括P1、N1、P2及N2等波,出现在刺激后50~300ms。该成分在脑的前额叶电位最大,又称皮质慢反应(slow-cortexresponse,SCR)。它并不只对声音起反应,触觉、痛觉、视觉等刺激引起的SCR表现形式大致相似。从时间特性上说,它是多源多极的皮质继发性诱发电位,反映皮质高级中枢的整合活动。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节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波形特征及其法医临床学应用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听力正常人在接受短声刺激后,10毫秒可从颅骨皮肤表面描记出7个正相波,称之为ABR,依次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即波Ⅰ,Ⅱ,Ⅲ,Ⅳ,Ⅴ,Ⅵ及Ⅶ(图15-3)。一般认为:Ⅰ波代表听神经的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起源于下桥脑的上橄榄核,Ⅳ波起源于外侧上丘系核,V波起源于中脑下丘,Ⅵ波起源于丘脑内侧膝状体,Ⅶ波代表听辐射的电位活动(图15-4)。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主要为Ⅰ~Ⅴ波。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图15-4正常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①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为4ms。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④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应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图15-4(波Ⅰ:听神经,波Ⅱ:耳蜗神经核;波Ⅲ:上橄榄核,波Ⅳ:外侧丘系,波Ⅴ:下丘核)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ABR的临床意义: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ABR在70~80dB出现率最高。随着刺激声减弱,各波出现率也逐渐降低,至20dB时,仅保留Ⅴ波,故波Ⅴ最接近听力计测定的阈值,是ABR中的主波。其次,临床意义较大的波是Ⅰ波和Ⅲ波。在能清晰辨认Ⅰ,Ⅲ和Ⅴ时,或证实对每只耳刺激都不能引出时,检查才可结束。临床上是通过量取各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即从刺激开始到达波峰的时间)来判断病变的有无和病变的部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Ⅰ,Ⅲ和Ⅴ波,讨论其各自的意义。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波Ⅰ:是由听神经纤维发生的,出现率为100%,正常潜伏期约在1~2ms。它是计算其他各波的基准,因此辨认波Ⅰ尤为重要。Ⅰ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通常提示内耳的病变,当然,刺激声强度减弱也可能导致Ⅰ波潜伏期延长,但要注意,这种情况从Ⅰ波波峰到其它各波波峰的时间基本未改变。波Ⅰ在老年人的高频听力损失的表现为:波Ⅰ的振幅低或波Ⅰ缺失。增加刺激的强度,减慢刺激重复率或从外耳道中记录,可使波Ⅰ的振幅加大,便于辨认。第三十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波Ⅲ:来自桥脑的活动,出现率为100%,正常潜伏期约在3~4ms,振幅一般高于波Ⅰ,最好比较同侧和对侧记录来辨认波Ⅲ。若双侧听力相差悬殊,则对侧记录中波Ⅲ振幅较低,潜伏期较短。如果波Ⅰ正常,波Ⅲ潜伏期延长或消失,Ⅰ-Ⅴ和Ⅲ-Ⅴ间期延长,则可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在蜗后。

波Ⅴ:来源于下丘脑,出现率为100%,正常潜伏期约在5~6.5ms。波Ⅴ常是最高的一个峰,而且后面继以一明显的颅顶负波。改变给声重复率和降低声强,对波Ⅴ出现率影响较少,在其他波消失后波Ⅴ还可继续存在。波Ⅴ潜伏期延长或消失,临床上最多见于听神经瘤,其它蜗后病变也能导致波Ⅴ的特性改变。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ABR除了可以诊断听觉通路上病变的部位,对于听力损失程度的判断也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成人ABR阈值为10db(sl)左右,新生儿一个月时,阈值为30db,六个月时为20db,十二个月时为16db,两周岁可达12db,直到五周岁时才达到8db,接近成人水平。对纯音刺激,脑干反应阈值平均高于听力计测定阈值10~20db,低频的反应阈值较接近听力计测定的阈值。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但值得注意的是,脑干诱发电位测出的阈值不能直接等同于纯音测听的阈值。即:不能认为,一个孩子90db才引出ABR,那么他的听阈就是90db。这是因为:第一,纯音测听使用的刺激信号是从125—8000Hz的单个的纯音,脑干诱发电位使用的是混频刺激信号,代表的是2000—4000Hz的高频。因此,就检查而言,前者能反映比较完整的听力状况,而后者只能反映高频听力状况;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脑干诱发电位与纯音测听采用了不同的零级标准,无法直接转换。一般而言,脑干诱发电位若采用小样本听力级(nHL)其检查结果比纯音听阈要高15~20分贝,例如:此病人的脑干诱发电位的结果为90分贝,纯音听阈应在此基础上减掉15~20分贝为75~70分贝。如果脑干诱发电位若用声压级(SPL),则差距更大。所以,在根据ABR结果对婴幼儿及不能配合检查的成年人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验配师应格外注意。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目前,在国外,ABR广泛的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选,若发现阈值升高,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除了脑干尚未发育成熟以外,还有可能是由病理原因造成。许多国外专家强调了听觉脑干反应测听对新生儿、学龄前儿童的应用价值,认为新生儿及一个月至五岁儿童,常规测听不合作的儿童及伴有昏迷和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陷的患儿,做ABR测试尤其必要。另外,ABR测试对功能性聋与器质性聋的鉴别、耳蜗及蜗后病变的鉴别、听神经瘤及某些中枢病变的定位诊断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四听力障碍的鉴定

参照《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11条(四)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17条、第18条之规定,对听力障碍的损伤程度的鉴定宜掌握以下原则:首先应确定有无损伤,除了案情提供外,还应熟知听觉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从中印证是否存在致听力下降的损伤;常规摄横断面颞骨CT.必要时加摄冠状面CT,可以了解中耳、内耳的损伤、疾病、畸形等情况。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①鉴定时限

根据听力损伤后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在伤后2个月伤情趋于稳定,伤后3个月一般的治疗方法难以使听力恢复;因此,损伤后有听力下降的应在伤后1周内进行常规听力测试。伤后3~6个月经复查听力作出鉴定结论。②听力测试的方法

听力损伤鉴定的程度评定主要看语音频率下降的程度,即取语音频率——500Hz、1000Hz、2000Hz三个频率均值数。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I.纯音测听:纯音听阈测听(又称为电测听)系主观听力检查,是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听敏度的行为测听法,其结果受被检者主观意识及行为配合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年龄、智力、理解力、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只有被检查者能够完全、充分地配合时,结果才是可靠的听力图形结果;鉴定时若在短时间内(1~2天)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试,其结果相关性好(同一频率两次误差在10dB以内),则可作为可信的行为听阈;Ⅱ.听性脑干反应(ABR):主要反映2~4KHz频率的听敏度,听力单位一律使用听力级(nHL),其测试的反应阈不等于行为听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估计听阈的基础,根据现有资料暂定反应阈值减去15dB(一般文献报道校正值为10~20dB)作为估计的行为听阈;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Ⅲ.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ERP):其频率特性可以反应0.5KHz、1KHz、2KHz频率的听敏度,听力单位一律使用听力级(nHL),其测试出的反应阈不等于行为听阈,根据现有资料暂定反应阈值减去15dB作为估计的行为听阈,睡眠状态下测试的反应阈值比清醒状态下测试的反应阈值高10dB(一般临床医院常规在睡眠状态下测试);Ⅳ.耳蜗电图(EcochG):是在声信号刺激后,最初5秒收录源自耳蜗及初级耳蜗神经的生物电位,以进行听觉功能状况检查的方法,与2~8KHz纯音测听相关性较好,对耳蜗性听力减退有诊断意义,其反应阈值高于听阈10dB;V.耳声发射:一般听阈超过40dB则引不出波形,可应用此检测方法筛选蜗性听力损害程度是否达到轻伤: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③在法医学鉴定中一般应先做纯音测听,然后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进行复核。

第四十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听力障碍:因事故损伤所致的听力丧失而听不到周围的声响,难以从事正常人的语言交往。听力障碍程度的区分:听力障碍检查宜用纯音听力计以气导为标准,听力级单位为分贝(dB),一般采用500、1000和2000赫兹(Hz)三个频率的平均值。必要时可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测定。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依照听觉灵敏度的平均听阈水平,听觉障碍分为:a、极度听觉障碍,91分贝以上;b、重度听觉障碍,71—90分贝以上;c、中等重度听觉障碍,56—70分贝以上;d、中度听觉障碍,41—55分贝以上;e、轻度听觉障碍,26—40分贝以上。语言听力减退在25分贝以下,属正常听力范围。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注意:听力测试结果检见听力障碍,此时应当尽可能取得被鉴定人伤前的客观听觉资料。若受伤前业已存在听力减退,则需判定损伤、原发病变与听力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头部或耳部损伤轻微而听觉障碍严重的,不能简单以听力损失程度评定伤情。第四十三页,共四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节AEP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与评价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EcochG、BAEP和MLEP可以客观判定听觉功能障碍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识别伪聋与夸大。1.传导性耳聋EcochG、BAEP和MLEP的反应阈均增高,但其阈值各波的潜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