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望杜甫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二月,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将家小安置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至德二载(757)三月。背景链接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他的诗作《望岳》《登高》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作者简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要求每首诗的句数固定(排律除外),每句诗的字数固定,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基本固定,押韵的位置固定。同古体诗相比,近体诗形式更加整齐,节奏更加和谐。一般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文体知识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jiànsāoshènɡzān【诵读指导】全诗深沉蕴藉,感情真挚,朗读时应用沉郁、伤感的语气。本诗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二三”式,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词诵读结合注释,读通大意。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感伤时事,恨别家人,看到鲜花反而流泪,听到鸟啼反而心惊。译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战事接连数月,(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越抓越短,稀疏难绾,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译文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简直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望:①望见长安的破败景象;②盼望收到家人音讯;③渴望早日平定叛乱。一个“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沦陷的长安城城空人稀、乱草遍地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起】写景望中所见(寄情于景)首联写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景象,表达了忧国伤时之情,既交代了写作背景,又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赏析诗词品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考点赏析名句[参考答案]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①析角度。可以从字词、修辞、表现手法、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②明内容。明确该句所描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③看效果。看以上手法达到的效果及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体现了怎样的哲理等。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城空人稀、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考点品析诗歌炼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国事的忧虑“溅”“惊”二字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承】写景望中所感(触景生情)

颔联承接上联,写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之情。赏析默写常考句对家人的思念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考点描绘画面[答题思路]①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②析特点,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③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④绘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感到阵阵心悸。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战乱时间之长。

颈联表达诗人与家人消息隔绝后对家书的急切期盼之情,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深。赏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家书的珍贵。默写常考句【转】抒情望中之思(夸张)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时年四十五岁,

却如此苍老,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尾联以“白发”“不胜簪”的细节,描写诗人的苍老之态,含蓄生动地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赏析动作描写,一个“搔”字写出诗人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情状。【合】写人望中之态(细节描写)《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注释】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

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③〔清辉〕月光。④〔虚幌(huǎnɡ)〕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深入探究相同点不同点《春望》《月夜》思想感情写作手法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感情深挚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全诗均用虚写,即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相同点不同点《春望》《月夜》诗歌画面—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稀疏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直到尾联变成“特写镜头”,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镜头”集中而具体,以便表现人物的神与态,一如丈夫(父亲)凝视的目光。全诗描写比较“静”的画面,既“美”且“悲”,透露出战乱对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起承转合首联:望中所见国已破草木深寄情于景颔联:望中所感花溅泪鸟惊心触景生情颈联:望中之思烽火连家书断夸张尾联:望中之态白发短不胜簪细节描写春望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结构梳理这首诗描写了战乱时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主旨归纳典型考题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1)杜甫《春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2)杜甫《春望》中表明战乱之长,家书珍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家人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情感,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A【解析】“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表述有误,这两句诗呈现的是国都沦陷、乱草丛生的残破景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伤时之情。3.

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对比分析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表。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素养提升对雪①[唐]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②,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③。【注释】本诗约作于至德元载(756)冬,稍早于《春望》。〔绿〕以酒的绿色来指代酒。〔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___”“___”本是赏心悦目之物,但诗人耳闻目睹,反而“溅泪”“惊心”,营造出悲伤恐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伤。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______”,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这两首诗都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春望》《对雪》知人论世捕捉意象诗史花鸟乱云急雪“_____”“_____”渲染了冬天昏暗寒冷的氛围,也烘托了诗人愁苦不安的心情。《春望》《对雪》赏析字词把握情感续表忧国忧民、感时伤世“胜”字表示能够承受的意思,前面加否定词“不”,就是表示稀疏的头发已经承受不住簪子的分量,作者的老态沧桑之感跃然纸上。“断”字说明由于战争,前线战况和妻儿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可见诗人内心的担忧与思念。两首诗歌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无可奈何的惆怅。古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在古诗词中,“以哀景写哀,以乐景写乐”是常见的手法。而“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虽不如前者常见,却可将哀乐之情烘托渲染得加倍强烈,正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景情情景交融诗词名句乐景哀景乐情哀情乐情哀情常用美好景物,烘托喜悦之情。常用美好景物,烘托哀愁之情。常用衰败景物,烘托欣喜之情。常用衰败景物,烘托愁苦之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小园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