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02思想情感(部编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02思想情感(部编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02思想情感(部编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02思想情感(部编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02思想情感(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思想情感

恩旗导囹

自然对壮美山川的热爱

/隐逸生活闲适、自由

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对征战沙场的无畏

\人生保家卫国的壮志

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

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

对统治者穷兵莪武的揭露

对官吏贪婪的厌恶

怒对战争的厌弃

山河沦丧,小人当道,报国无门

对国统治者穷兵疑武,当权者昏痛腐朽

对民剥削者压榨人民,人民遭受苦难

对故土、亲人的思念

对亲人相思不得相见

情感基调

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

对友人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相思担忧

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借古讽今,统治者昏庸

对历史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壮志未酬

不得志,仕途失意

人生短暂,年华易逝

年华已老,壮志未酬

客居他乡,骂旅漂泊天涯、荻蛔莫

对人生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对国家离乱的哀叹

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

对人民的疾苦的同情

哀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

[常见设问方式]

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XXX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答题分析

第一步:整体感知

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成

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分析诗句

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第三步:概括情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答题格式

①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②揭示思想内容。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

(也可以选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

表达爱国的诗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一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

・凉有感》

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一一宋陆游《示儿》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一唐杜甫《春

望》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句题脩株

(2021秋•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暗写诗人望月,是

全篇的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

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重庆大足•统考小升初真题)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7.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V"。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

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o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8.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

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秋•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②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久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⑥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

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

散香的小径。

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

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10.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

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

攻占700多座县城,梅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

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

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2.《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

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

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

13.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14.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5.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诗

江南春山行

杜牧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停车坐爱枫林晓,霜叶红于二月花。

16.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

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17.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

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2020秋,六年级课时练习)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8.解释词语。

莫:彻:

闻:闲:

19.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B.中秋节C.元宵节D.端午节

20.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o

21.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2019秋•六年级课时练习)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

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23.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署:衙门。

B.箫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4.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称苛声()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华小吾曹州县吏()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25."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

26.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

27.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

(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8.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一、—、—、—。

29.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

头的喜悦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阎送青来。

30.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31.本诗的作者是一代的—,这是他写在一家—(哪里)的一首诗。

32.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和""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

爱洁净。第二句中,"—"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33.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

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的情趣。

(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桅子花。

34.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⑴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互相呼唤。()

⑶庭院中间。()

35.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图景。

36.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第四句通

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

37.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

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8.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39."九曲"是形容,"万里”是形容o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

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

40.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

"”,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

_______的气概。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技惊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41.在横线上将词句补充完整。

42.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

⑴题目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

⑵"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是时间,"行"交代事件。()

⑶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找地方避雨的经过和感受。()

43.这首词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体会到词人之情。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外美文欣赏

题金陵渡

[囿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州。

44.这首诗的诗眼是。

45.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4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拦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47.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1)淳月如眉挂柳湾。()

A.圆圆的月亮。B.新月。

(2)理中山色镜中看。()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3)兰溪三日强南南。()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48.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49.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V",错的画"x"。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

之情。()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

()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50.我们还学过很多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吧!

参考答案: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地白3.C4.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

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句的识记能力。完成此类题目,在于学生在平时学习

中的识记与积累。

本题根据对《十五夜望月》的记忆能力,把古诗补充完整即可。即: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

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地白"意为地面雪白,作者不写月光,其原因是十五之夜,满地的月光,皎洁、明

净、素洁、清美、寂静。可以从"地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清

冷(寂静)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赏析能力。鉴赏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

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A."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

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句"树

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柄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由此

可知本项赏析正确。

B."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

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

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由此可知本项赏析正确。

C.“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

说"秋思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由此可知本项"没有这份

思绪"赏析错误,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

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综上,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掌握。完成此类题目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

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通过朗读全诗,诗歌后两句意为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

到谁家?故根据本诗望月思人这一题材和"秋思"这一提示词,可知本诗表达的是诗人的相思

之情。诗人不说自己的思念,而是以疑问语气问"落谁家",一个落字经静为动,含蓄深沉地

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表达了诗人的望月怀远、怀人之情,思念之情。(答出一点即可)。

5.夏季。夏天的雨来的急,持续时间又短。6.云、雨、风、楼。7.急而大持续

时间短大8.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5.本题考查的是古诗的理解。

本文的意思是: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

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

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来的急而大,"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

间短。符合夏天雨的特征。

6.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内容的理解。

文中写了"黑云""白雨""卷地风""望湖楼"这些景物.

7.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欣赏。

"白雨跳珠"的意思是: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写出了雨急而大。"忽吹散"的意思

是:忽然就吹散了,写出了雨持续时间短。"水如天"的意思是: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

明媚温柔,写出了雨大。

8.本题考查的是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的意思是:这次回来又能够如醉如痴地观赏西湖

的雨景,不见这雨珠跳落湖面的景象已经十五年了。与本诗相呼应,十五年后还能有以前的

心境,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

9.VVV10."一曲新词酒一杯"和"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比。"新”的是唱词,

"旧"的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和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11.一

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终将会消逝,但是在消逝的同时还会有其他美好事物再现。只是这

种重现并不是美好事物原封不动的重现,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罢了。

【分析】9.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作答时,仔细阅读词,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词句,

最后结合对这首词的理解判断各小题的对错。这首词通过写眼前的景物与去年的景物好像一

样,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之情,因此第①②③题均正确。

10.这道题考查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或过程中矛盾的双方,

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在这首词中,有多处用到了对比的手法,选一处进行分析即可。

11.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作答时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去分析大意,体会词人通过

这两句词所传达出来的哲理。

12.A13.B14.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儿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

寒意。

情感:金沙江水流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诗人却感到"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

后的欢欣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诗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个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悲壮。15.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红军的伟大。我们不仅要

学习红军坚强勇敢,乐观积极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红

军,你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我们要学习,继承,发扬你们的优良品质。我们要把祖国的未

来建设的更加美好!

【分析】12.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根据本诗的内容可知经过的地名是:五岭、乌蒙、

金沙江、大渡河、岷山。A选项正确。

1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

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

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诗人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腾

细浪""走泥丸",充分显示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选项理解正确。

1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理解词句表达的情感。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

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

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

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

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15.本题考查读后感受。在理解意思及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可以从红

军长征所历经的艰难和红军具有的精神来表达感悟,注意语句通顺。本诗高度地概括了红军

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

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6.C17.A

【解析】16."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不是表达

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17.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

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所以理解成"十"字之误用,是十分荒谬的。

18.不要整,通看悠闲19.C20.且莫催21.连用两个问句,不仅

将因景色迷人,令人不得不前往的意思表达得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22.元

宵夜,没有哪一家人看见月亮还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

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

【解析】略

23.B24.①①25.诗人关情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26.表

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27.《新

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