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城市的发展演示_第1页
宋元城市的发展演示_第2页
宋元城市的发展演示_第3页
宋元城市的发展演示_第4页
宋元城市的发展演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宋元城市的发展当前第1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内容框架

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5.2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

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金中都、元大都等)

5.4五代宋元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特征当前第2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907—公元1368年)5.1.1本时期朝代的更替唐灭亡后,原唐朝的各藩镇和地方武力纷纷割据独立,形成若干国家。(907年-960年);中原地区形成梁、唐、晋、汉、周,史称“五代”;南方形成吴、南唐、吴越、楚、闽等十个国家,史称“十国”同时,北方还有契丹(辽)政权,在云南,有大理政权;五代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又处于一个短暂分裂的局面;当前第3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北宋王朝从一开始就缺乏隋唐那种高度统一的政治魄力;造成与辽国、西夏等周边少数民族长期对峙的局面;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907—公元1368年)5.1.1本时期朝代的更替当前第4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公元1125年金灭辽,公元1127年,金终于灭北宋,占据了北方大片国土;赵构在应天府即位(即高宗),后南逃,以临安为国都,退守江南,史称南宋;形成了此后一百多年,南北对峙的局面。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907—公元1368年)5.1.1本时期朝代的更替当前第5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大蒙古国),1232年,蒙古国灭金,此后又先后灭吐蕃、大理和南宋,而且征服了中亚、西南亚和欧洲东部,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国家——元朝。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907—公元1368年)5.1.1本时期朝代的更替当前第6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多在北方,南方诸国基本没有大的战争,经济发展较快,并形成七个以国都为中心的经济区;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907—公元1368年)5.1.2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以扬州、金陵为中心的江淮经济区杭州为中心的两浙经济区

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经济区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经济区

以福州为中心的福建经济区

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经济区

以江陵为中心的荆南经济区当前第7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在之后的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以至科学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业方面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水利事业大发展;

③推广优良稻种和扩大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全面发展速度高于唐朝。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907—公元1368年)5.1.2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当前第8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2)手工业方面

手工业分工细密,作坊规模扩大。

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了唐的水平。

官营手工业分少府监、匠作监、军器监。

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比以前进步,纺织、瓷器、印刷、造纸等最为发达。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907—公元1368年)5.1.2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当前第9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3)商业方面在农业和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的商业也比前代繁荣发达,并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①在商品流通上,开始产生了纸币(当时称交子);②在政府财政收入上,开始在大小城市和市镇征收商税;③南北农村中,出现了许多定期的集市;④在城市中商业既突破了以前"市"的限制,商业可以随街布置;也突破了时间限制,店主可以昼夜营业;⑤在商业和手工业中,行会组织增加。唐代长安商业行数为220行,洛阳为120行,宋代则达到300多行。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907—公元1368年)5.1.2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当前第10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宗教道教盛行,阴阳五行与风水术盛行。

5)文化

反映一般市民作品,作品少豪迈雄健,多工整、细致柔美等。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907—公元1368年)5.1.2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当前第11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元朝时期,经济上从初期破坏农业生产改变为维护封建地主经济,使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1)农业初期对农业在中国社会经济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缺少认识,在汉民族和中原、江南地区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影响下,开始重视农业;

2)手工业元朝在上都、大都、涿州、建康、平江、杭州等地设立了织造局,从而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管理;

3)商业;大都、杭州、泉州都是闻名于世的大商业都市;再一次打通了中西的通路,对国际商业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1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907—公元1368年)5.1.2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当前第12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1)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减少,城市发展和分布“南升北降”的态势仍在延续;

全国经济中心在江南。5.2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当前第13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2)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和三个陪都——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城东)、西京河南府(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以及杭州、苏州、江宁(今南京)、广州、成都、长安等城市的商业甚为繁荣,规模甚大。镇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以经济职能为主,为“建制镇”,是宋代基层行政单位;镇一般都设有“场务”,收取商税。在地域分布上,这些填大多设于交通要道、水陆码头、沿海口岸和大城市周围。(如东京开封府有31镇,西京河南府有22镇,南京应天府有13镇,北京大名府有20镇,杭州府有12镇,成都府有19镇等。在运河沿岸、长江下游、汴河、淮河沿岸以及沿海地带也都分布有许多个镇。)5.2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当前第14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

影响因素——

①国内商业、手工业的高度发达,商品数量多,特别是茶、丝及丝织品、瓷器,是当时主要出口物资;

②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

③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于航海;

④宋元两代都把对外贸易作为国家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从而实行一条对外开放的政策。正由于宋元两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和沿海港口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北宋时,东至朝鲜、日本,南至南洋、印度,西南到波斯、阿拉伯,远达非洲,都有海上贸易往来,兴起的港市繁盛。5.2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当前第15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5.2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北宋明州(宁波)市舶遗址示意图当前第16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4)元朝时期,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秦:郡—县两级地方城市体系;东汉后期:州—郡—县三级地方城市体系;唐(宋)时期:道(路)—府、州—县三级地方城市体系;元朝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以省制为中心的行政区划体系,开创了以“省”作为我国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单位的先例;

形成省—府、路—州、县三级地方城市体系;5.2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当前第17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5)核心城市(都城)在地理位置上转移比较频繁;和隋唐相比,其都城在地理位置上显然发生了由西向东转移,即由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向西京洛阳——东京开封转移;南宋退守江南,都城也随之由北方开封南迁到杭州;5.2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当前第18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营业的地点和时间已不再受限制,商业可以随街布置,店主可以昼夜营业。由街道划分的街巷制,坊里只作为地名标志,已没有坊墙、坊门。5.2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当前第19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当前第20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1)北宋建都开封的原因①经历五代时期的战乱,长安、洛阳都已残破;②汴梁靠近大运河与黄河交汇点,自唐代以来,汴梁商业已很繁盛,城市人口迅速增加;③五代时除后唐,梁、晋、汉、周四代都以此为都城,同时,后周世宗柴荣又对汴梁城加以改建扩建、疏通,城市具有相当基础;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当前第21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北宋东京的改建与变化殷商——附近出现城市、开封建成稍晚春秋——郑庄公命人筑城取名开封:开拓封疆战国——(梁)魏惠帝的都成大梁城秦始皇——大梁城被破坏,后被设为浚仪县汉——属陈留郡晋——属陈留国东魏——梁州北周——名为汴州隋——属荥阳郡后唐——重更名为汴州北宋——都城(开封)金——曾迁都在此,更名南京,共约20年元朝——北京开封府清朝——省会当前第22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

2)后周世宗对汴梁城的改扩建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唐中叶后,汴梁成为保卫漕运的军事重镇,驻兵十万;五代时期,人口增加很快,城市拥挤,矛盾突出;周世宗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对其进行改扩建;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四月颁发了城市改建的诏书:①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建罗城(外城),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四倍;②改善旧城拥挤的现象,拓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③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④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条件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当前第23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汴梁城由宫城、里城、外城(罗城)三重城组成;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平面形态并不方正规则(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当前第24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宫城位于汴梁城中部,又称皇城、紫禁城,即大内;宫城周围5里,四面均有城门,城外有护城河;正南为宣德门(乾元门)是北宋帝王举行重大正式活动的场所;亦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宫城内按照“前朝后寝”之制布局;当前第25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里城又称内城,旧城,即唐代的汴州城。其形状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四面共设10门,各城门皆建有瓮城,城外也有护城河。里城分布着中央行政官署和开封府的衙署,以及商店、酒楼、寺观、贵族和平民的住宅;当前第26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外城又称新城、罗城,原为后周世宗柴荣扩建开封城时所筑;城高4丈,每百步均设有马面、战棚,密置女墙,比过去的城垣更加宏伟、坚实。城外环濠,称护龙河,阔十余丈,深1.5丈;当前第27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外城共开13个城门,南、东、西三面各3门,北面4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正对宫城南门宣德门,为全城的中轴线。当前第28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开封城三道城墙,三道护城河,坚固的城墙和完善的作战设施,反映对京城防御的重视,也是对京城地处平原的缺陷所采取的弥补措施;当前第29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道路及河道系统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开封城的道路以宫城为中心,干道正对各城门,形成井字型方格网状;其他道路及巷道大多成方格形,也有丁字相交,另有数条斜街;当前第30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道路及河道系统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城市主要干道称御路,共有四条:①从宫城宣德门(乾元门)南出经朱雀门至南薰门;②从州桥向西,经旧郑门至新郑门;③从州桥向东,经旧宋门至新宋门;④从宫城东土市子向北经旧封丘门至新封丘门;州桥土市子当前第31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道路及河道系统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城内道路宽度不一:

宣德门至州桥一段最宽,200余步,达300多米,实际是一个宫廷前广场;其他街道比较窄,一般在25-50步之间,约40-70米之间;当前第32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道路及河道系统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城内四条河道:汴河、蔡河、五丈河和金水河,有“四水贯都”之称,四条河流通过护城河相互连通;其中以汴河最为重要;汴河横贯城东西,连接南北大运河,每年通过汴河运往东京城的粮食达到五六百万石,是宋王朝和开封城市的生命线;当前第33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道路及河道系统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蔡河呈弯弓型流经外城南部;五丈河从城西北角入城流经外城北部,此两河亦为漕运的主要交通线;

金水河由城西北部入城,流入宫城,为皇宫及沿河居民的主要生活水源;当前第34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道路及河道系统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四条河及护城河纵横连通,对城市的布局有比较大的影响,河道两岸一些地段成为繁华的街市,桥梁、码头所在地也成为商业节点和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当前第35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道路及河道系统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表现的街道,反映了当时熙熙攘攘的街市状况;当前第36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市肆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东京城的市肆不再限定在“市”内,而是分布在全城;市可以与居住区相混杂,亦可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相同的行业多是在一条街道上;交易不分时段;此外还有定期的庙会;当前第37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市肆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最繁华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东南角门到扬州门内外一带;潘楼街、土市子相国寺一带东南角门到扬州门当前第38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市肆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随着商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娱乐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瓦子、勾栏一类的娱乐场所,其中汇集杂技、演唱、茶楼、酒馆等;当前第39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6)居住与人口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坊里制度逐步废弃,按街巷分地段组织居住,其前面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后面建造院落式的住宅,形成院落式的街巷制;

“坊”只作为地段的名称或行政管理的单位,并在坊的基础上,建立厢一级管理机构,配备有专人厢吏管理。当前第40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6)居住与人口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东京城总人口达到100万以上,不仅是我国,也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当前第41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7)城市园林与公用设施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东京城从后周世宗改建时就非常重视街道绿化;从宋太祖赵匡胤定都之后的160多年,建立了著名的园林景观,称“汴州八景”其中以宋徽宗年间所建艮岳(万岁山)最为著名;用江浙一带搜刮来的奇花异石堆砌而成,水运至开封;当前第42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7)城市园林与公用设施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除艮岳以外,位于城西的金明池和琼林苑也是较著名的园林区;金明池琼林苑当前第43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7)城市园林与公用设施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1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东京城因地势较低,所以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东京城人口稠密,故注重防火;主要街道均设有望火楼,这是我国城市最早的消防报警系统;当前第44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宋代平江府(苏州)当前第45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1)北京城的发展历程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古城,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周初以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聚居.的居民点;战国时期,这里是七雄之一燕国的都城,称为蓟城;是奴隶制国家燕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从秦汉到隋唐,蓟城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贸易中心,北方一大都会,也是军事重镇;晚唐以后,由于东北方的几个少数民族兴起,先后被辽、金占领。即辽的陪都(称南京或燕京)和金中都;自元代以后的六百多年中,北京便取代了长安、洛阳和开封的都城地位,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首都。当前第46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2)北京城的区位条件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北京的奠定和发展,是与它所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伟险要的地形密切相关的。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北端的北京小平原上,自古就是从中原至北方的交通要冲,是华北大平原通向蒙古高原和松辽大平原几条大路的交会点。同时,北京背后三面环山,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当前第47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3)元大都的选址原因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元大都的位置在辽南京和金中都城址的东北部,是一座新建的都城,其位置的原因有二:

①金中都被蒙古兵所破坏,而中都东北部的离宫——大宁宫则幸得保全;

公元1215年,蒙古骑兵南下,金中都迁都汴梁,中都被破坏,而大宁宫由于远离城址而得以保全;②金中都东北部郊外具有充沛的水源;

原来的辽南京和金中都都是建在莲花池水系上的,而莲花池水量很有限,不足以使元朝建一个比辽、金都城更大的城市;而高粱河(今西直门外长河)水量大,可以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当前第48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元大都的结构与布局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元大都建设之前首先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地形测量,然后根据中国传统的规制结合自然地形进行了全城的总体规划;地面建筑建设前先埋设了全城的下水道,再根据规划进行地面建设;元大都的主要设计人是为元朝设计过上都的汉人刘秉忠;当前第49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元朝大都城的形制为三套方城,分宫城、皇城、大城三部分。其中,宫城和皇城是其主体部分;4)元大都的结构与布局当前第50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元大都的结构与布局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首先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开始的;首先将不同宫殿分为三组,然后以太液池为中心,把三组宫殿环列在湖泊的东西两侧;

湖东是宫城,这是最主要的一组,安排在城市的主轴线上,其北面是御苑;当前第51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4)元大都的结构与布局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湖西的北面是兴圣宫,南面是太子宫和隆福宫,皆为皇室所居;东西二区通过穿越太掖城的大木桥(今北海大石桥前身)相连;这样,宫殿、湖泊、琼华岛便构成相互辉映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外围又加了周长20里的皇城,最外面为外城;当前第52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①宫城

宫城成长方形,城墙为砖砌。宫城共开六门,其中南面三门,正门叫祟天门;东、西墙和今故宫东、西墙相近;宫城四角都建有角楼。宫城内主要的建筑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面以大明殿为主体,北面以延春阁为主体,均坐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当前第53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①宫城大明殿是举行重大仪式的殿,如皇帝即位、元旦、庆寿等等;延春阁是元朝统治者举行佛事和道教祠醮仪式的场所,有时也在这里举行宴会;宫城布局非常严谨,给人以庄严宏伟的感觉;当前第54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②皇城皇城位于城南的中部,呈矩形,以琼华岛为中心,将宫城、御苑、太液池及隆福宫、兴圣宫等均包在其内,周长20里;皇城南墙正中的门叫灵星门,其位置大致在今故宫午门附近;在灵星门与丽正门之间,是宫廷广场,东西两侧,有长达700步的千步廊;当前第55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③大城大城呈南北略长的长方形,东西6635米,南北7400米,近50平方公里;城墙全部用夯土筑城,墙基宽达24米;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大城共开11个城门,除北面只开两个城门外,其余三面各开3个城门;当前第56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③大城大城的规划是以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为中心开始的;宫城中心恰好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从而有力地突出了宫城中心地位;宫城位置确定后,沿中轴线向北延伸,与和义门和崇仁门连线的交点上,海子的东北岸,选定了全城平面布局的中心——中心台,也是全城的地理中心;当前第57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③大城大都齐化门内建太庙,平则门内建社稷坛,商市集中于城北,这种布局遵循“左祖右社”及“前朝后市”的规制;各署衙布局较分散,说明元朝的封建制度的行政组织还不十分健全;大城的北部建筑遗迹非常少,可能是驻骑兵或毡帐地区;当前第58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6)元大都的道路系统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①大都的街道较为规整,通往城门的道路组成大都的主干道;马可波罗曾称赞:“划线整齐,有如棋盘”;②由于海子的相隔,许多道路不能相通,故而形成许多丁字路;海子的北部还出现了一些斜街;③道路等级、宽度合理,中轴线28米,其他干道25米,胡同5-6米;当前第59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7)元大都的居住区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大都城(皇城以外)内的居住区被道路划分出50个坊;各坊有门,门上署有坊名,但不建坊墙,而是以街道作为分隔,是开敞的布局;当前第60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8)元大都的商业区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元大都是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商业市场全城皆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三处:

①皇城北部海子东北岸的斜街市;因海子是大运河的终点,所以这里是全城最大的商业中心;②皇城的西部,今西四牌楼一带,又称羊角市;③皇城的东部,今东四牌楼一带,又称旧枢密院角市;当前第61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9)元大都的水系统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元大都主要的供水系统主要有两条:

①由高粱河、海子、通惠河构成的漕运系统;②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内供水系统;城内百姓的用水主要靠井水;当前第62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9)元大都的水系统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元大都的排水系统做的很好;主要大街两旁都有用条石砌筑的明渠,排水渠通过石砌的涵洞穿过过城墙,这些涵洞是筑城墙时已修筑好的;当前第63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10)元大都的历史意义及地位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元大都始建于1267年,历时18年,于1285年建设完成;元大都是自隋唐长安以后,平地起家新建的最大的都城,它继承、总结和发扬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明清两代北京城就是在其基础建设而成的;元大都以其巨大的规模、对称式的布局、宽直的道路和豪华的建筑,而成为13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当前第64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11)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特点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①元大都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这种布局从邺城、唐长安、宋汴梁、金中都到元大都逐步发展成三套整齐规则的方城相套,中轴线也更加突出,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亦反映了统治阶级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其至高无上的皇权,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当前第65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11)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特点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②元大都的规划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礼制观和道家的风水观;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等规制都在元大都的规划中有充分的体现;元大都的大城只开11门,即北城墙正中不开门,只在两侧开两个门,这是严格按照道家的“风水观”,避免破了正脊之气;南为阳,北为阴,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故大都南垣取阳,辟建三门,北门就阴,只设二门;另外,主要的中央官署也是按照道家推崇的风水理论的“星位”来布局的;当前第66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11)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特点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③元大都的规划充分结合了原有地形和当地的气候特点;元大都的规划把宏伟的宫殿建筑群和风景优美的自然景物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效果;把北京地区的自然特点和街巷的划分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也使元大都在我国的都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第67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日\0点11)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特点5.3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5.3.4元大都的城市建设④元大都在规划之初就十分重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元大都内的河道既能满足生活用水,又能满足漕运的要求,便利商旅及城市的供应,同时水面、绿化与城市相结合,可以丰富城市景观;元大都在房屋和街道建设之前,先埋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