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_第1页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_第2页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_第3页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_第4页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归鹿门歌

[盛唐]孟浩然谈谈你印象中的孟浩然孟浩然名片姓名简历成就著有名篇有其诗风评价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人称孟襄阳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隐逸诗人

《孟浩然集》

《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赠孟浩然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⑴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⑵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等。⑶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⑷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⑸卧松云:隐居。⑹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⑺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⑻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⑼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山寺里传出报时的钟声,天色已是黄昏。

渔梁渡口边,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著水边沙岸,向江畔的乡村走去。

我也乘坐着船儿,回到我隐居的鹿门山。

在鹿门山的月光笼罩下,树木烟云朦胧。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久寂静。

只有我这样的隐士,自由自在来来去去。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缘景明情现景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析景分析特点

味境品味意境

溯情推求感情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写了哪两个场景?黄昏江边月夜山中山寺、鸣钟、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2、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3、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江边杂乱喧嚣世人回家山中超然僻静我归鹿门表现作者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

两种归途两种选择

对比烟树夜月岩扉松径静景寂静月夜山景意境:幽美恬淡树影朦胧皎洁清冷幽深僻静清幽寂寥缘景明情神情情感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欣喜、沉醉、迷恋月夜山中美景,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写出了内心的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试分析诗人的神情和情感。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本诗作者写“夜归”的“归”途,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江上舟行到鹿门山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缘景明情: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明析情感小结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构造了一种平淡自然、幽美恬淡的意境,抒写了作者摒弃世俗生活而安于归隐的情怀志趣。

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比较阅读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带:围绕,映带。薄

báo: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迢递:遥远的样子。嵩高:嵩山别称。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同:意境幽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异:《夜归鹿门歌》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通过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超脱与潇洒,构成的意境的平淡自然,幽美恬淡;

《归嵩山作》诗寓情于景,借助自然的景观,意境也充满变化。归山之始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最后归隐闭关的恬静淡泊。

知人论世

虽然决意归隐,但终究是失望而归,失落而归。回顾王维前三十多年的经历,并不得意。虽少年得志,却屡经曲折;人近中年,却青春赋闲。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黯然收场,怎么不叫人心生悲凉?所以再怎么平抑心情,也无法全然超脱地面对这次的归隐。而且事实上,王维隐居嵩山的时间并不长。次年,他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出任右拾遗,结束了这次短暂的隐居生活。山水田园诗一、描写对象:山水景观、田园风光、隐居生活、农耕(田园)生活。二、抒发情感:①热爱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②讴歌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以及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③对现实愤怒不满和厌倦官场仕途。④清新脱俗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三、整体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四、景物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