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作文结尾方法_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作文结尾方法_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作文结尾方法_第3页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作文结尾方法_第4页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作文结尾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结尾的方法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明∙谢榛《四溟诗话》

一、高考考场作文结尾常见的毛病:1.有头无尾,结构欠缺。有的同学写作速度太慢,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篇,以致有头无尾,结构不完整。

2.虎头蛇尾,收束无力。有的同学开头洋洋洒洒,但到结尾处却无话可说,草草几句煞尾,或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3.过分张扬,与文不符。有的同学知道结尾的重要,不管什么文章,都借用一些优美的结尾句,结果造成结尾与正文内容和风格的不符。4.公式化,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写文章也是一样,有个好结尾同样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好的结尾一要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二要简洁有力;三要激励读者、发人深省、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四要呼应开头,照应前文。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呢?大体有以下几种好方法:二、结尾的方法

【典例】

[开头]当漫天的黄沙遮盖了远行的身影,当滚滚的浓烟升腾成不落的信念,当咫尺的天涯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结尾]当风沙覆盖了唐玄奘的脚印,当历史湮没了林则徐的音容,当人们送走了连战的身影,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

(辽宁卷高考佳作《今年花胜去年红》)首尾呼应是作文构思的惯用手法,开头提出观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照应观点,强化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严整完美。1.首尾呼应式

文章开头部分以排比句式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年轮上傲然绽放,结尾处巧妙地以唐玄奘、林则徐、连战三人相照应,语言形象生动,首尾照应,既总结了全文,又升华了主题。名人名言、经典语句,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思想、情感与语言合一的精粹,善于在结尾处引经据典,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借精彩助阵,达成文章自身的精彩,让人眼前一亮。2.引用名句式

【典例1】

作文“一封致小陈的信”(2015年新课标卷Ⅰ高考佳作)引用式结尾

罗素说:“一个圆心向外延展出多少个半径,一个人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无论滚滚红尘如何变幻无常,都应坚守内心的爱与责任。选择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为“忧攘者自冗”。

【典例2】作文“懂得放弃”引用式结尾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十八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实现我的价值,我必须懂得放弃,学会放弃,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所收获!

这两个典例,以名人名言或古典诗词结尾,增强了文章说明力,具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典例3】2014年浙江高考佳作《愿赤心长留》的结尾: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身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于你我心间。这种结尾方式采用诘问句式,或设问,自问自答;或反问,发人思考。其优势是提醒读者对文章论及的问题做进一步关注,启发人心,在变换表达方式的同时,有效地延展了思想的长度。

3.问句作结式

【典例】2014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推开门,走下去》,文章开头即化用诗句,用抒情的笔调表达自己追求大学的愿望。中间部分通过引用名人事例,论述了“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的观点。最后,文章这样作结:谁说只有哈佛才有凌晨四点半的灯火通明?我们有无数推开门走下去的人,所以才有梁思成、林徽因,有金岳霖、汪曾祺。而我们这一代人,也必将走出更杰出的大师,这一扇门,挡不住千万人的脚步。

这个结尾段,以众多知名学者为例,同时适当联系当代,指出只有像他们那样,才能为大学增加更多“大师”的道理。反诘问句起到了很好的强调和肯定的作用,这种结尾具有启发性、感染性,给人留下了感情真挚、论证有力的印象。对读者的希望、号召、劝诫、要求等,对文章论点的重申与强调,在文章的最后以呼告感召的方式表达出来,起到鼓舞、激励的作用。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4.感召呼告式【典例1】

作文“平凡中的伟大”(2015年新课标卷Ⅱ高考佳作)感召式结尾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朋友,让我们为平凡的爱岗敬业的“老王”们喝彩!让我们向把平凡的事业做到极致的“老王”们致敬!【典例2】作文“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感召式结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两处结尾,均充满激情,重申论点,以呼告的形式收束全文,很有感染力!

排比议论式结尾即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密且语势强烈。5.排比议论式【典例1】

作文“谈意气”排比式结尾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典例2】

作文“亲情”排比式结尾

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达到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恒的动力。

两则典例,均以排比句结尾,既照应了文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增添了文采。这种方式即在结尾处总结全文的基本内容,用简要的几句话对内容进行合拢、收束;或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点明题旨,通常称作卒章显志(收笔归旨、画龙点睛)。这种常见方法总结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适用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6.画龙点睛式

【典例】2015高考天津卷《“范儿”的正反面》的结尾:我们要摒弃反面的“范儿”,大力弘扬正面的“范儿”。寥寥数语,就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点明了题旨,收尾自然而圆满。不论是哪种文体的文章,主要内容写完后都应该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是刻意去设计有哲理性、象征性的语句作为文章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我们称作自然收束式结尾。使用自然收束式结尾,不仅可以避免文章的结尾出现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还可以使文章显得简洁明快、朴素无华。但是,自然收束式结尾讲究自然并不是就意味着结尾可以随心所欲,马虎草率。相反,其必须顺着文章的行文思路与结构安排自然结束全局。

7.自然收束式结尾:诚信乃立人之本,立人,先诚信!

例如:2011全国卷(甘肃、云南、河北、西藏等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总结全文式的结尾,其优势是能够有效捏合全文,将发散的内容集中起来,让人对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一目了然,对文旨有强调作用。此种结尾还能有效克服议论文散、杂、泛,乱的毛病,将漫无边际的思绪归拢起来,使文章观点鲜明,中心突出,简洁干脆。

8.总结全文式

结尾处,作者总结全文,将发散的内容捏合起来——“读书还是靠自己,要靠自己下苦功,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创造。”让读者对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一目了然,也强调了文章的主旨。

【典例】《谈谈读书、教学和做科学研究》归根结底,读书还是靠自己,要靠自己下苦功,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创造。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老师不要了,或不重要。即把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不直言其事,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这种方法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9.委婉含蓄式

该结尾委婉含蓄,寓意深刻,耐人咀嚼,形象地写出了用心感受自然的心态与审美感受,既充满诗意,又起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典例】2015高考广东卷《用心感受,自然近在咫尺》的结尾: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风的灵动,触摸水的温润,你便会莞尔一笑。作文结尾的方法1.首尾呼应式2.引用名句式3.问句作结式4.感召呼告式5.排比议论式6.画龙点睛式7.自然收束式8.总结全文式9.委婉含蓄式1.请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本节所学内容为这篇文章写一段结尾。

积小流以成喷泉常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它绽放时的美丽,却不知它曾经历过的风雨。成功并不易,只有以汗水与泪水作铺垫,才能受人瞩目,先付出努力,后收获成功。就像是地下的泉水在默默不语地聚积,然后涌出地面成为喷泉一般,中国的科学家们亦有此精神。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就是最好的证明。当上个世纪的落后中国迫切需要科技兴国之时,于敏带领着他的团队潜心研究氢弹。那时没有国外理论的支持,更别说科技援助,他就是这样从零起点开始,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从理论探究到设计成功再到首次爆炸实验成功的飞一般的突破,成为科学界的神话,让中国成为当时在国际上研究并制成氢弹最快的国家。“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不正好可以阐释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吗?他不求助于外国,凭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甚至超越其他国家。于敏带着中国一同骄傲地跻身世界前列,他就是新中国崛起之路上默默的泉水!不仅如此,中国上有“嫦娥”探月,下有“蛟龙”入海,还有令人自豪的“辽宁舰”、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这些都是科研人员潜心研究不懈努力的结晶。这些闪耀的科研成果的诞生,都少不了汗水的灌溉。记得希拉里曾经说:“我为特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特蕾莎修女是谁?她就是那个穷其一生行善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十三岁进入修道院做修女的她,被分配到印度去帮助穷苦人民。她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却终生行善,她收留了许多流浪儿、老人并喂养他们,一年之内从不间断,很快便建立了二十多所儿童之家和关爱所。但她仍清贫如故,尽自己所能去收容更多需要关爱的人,特蕾莎从不言苦却立志要把慈善事业发扬光大。她默默无闻地付出爱,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后没有接受奢华的宴会,还将奖杯换成善款为更多贫苦人民修建住所,提供生活必需品。是的,她很贫穷,不像某些富豪一掷千金就建起无数慈善大楼。尽管她力量薄弱,可她通过年复一年的努力极大地传播了慈善事业并使众人瞩目。所以她与人们之间真切的爱才得以建立,所以她死后印度为她举行了国葬。善虽小,她为之,才有今天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