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第一章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或的科学。简言之,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所谓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当资源的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任何一种新的配置在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的前提下,不可能增加任何限度地使用现有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让它们处于闲置状态。(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任何国家的收入在短期总是具有波动的趋势(有时繁荣有时在长期则不断增长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失业与通货膨胀)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故宏观经济学也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动态分析法考虑时间因素,研究变量从一种状态另一种状态的时间轨迹源主要由占有,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和经济增长等4个基本经济问题由政(失业率、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任何国家的收入在短期总是具有波动的趋(有时繁荣通货膨胀有时失业率上升在长期则不断增长宏观经济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并为减轻国民收入波动,促进国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故宏观经济学也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反?是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生产?是使用A种技术还是使用B种技术?是采用市场经济资源稀缺性带来的产品的有限性,使得人们目前的生活水平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人们必须谋求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四个基本经济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在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和经济如何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等问题上,必须做出选择,以便对现有的稀缺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由此,便引出了经济学的定义。所谓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或的科学。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假定前提、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等三个方面。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任何国家的收入在短期总是具有波动的趋势(有时繁荣有时在长期则不断增长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失业与通货膨胀)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并为减轻国民收入波动,促进国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故宏观经济学也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共同构成经济学。第二,由于总量分析必须建立在个量分析基础之上,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以便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科学。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从本质上来说,根源于个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无限的。如果人们都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么,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就不复存在,进而也就没有经济学了。可以帮助自己的选择,增加自己的效人在一生中无论是学习工作休闲与还是进行政治和其他活动时刻要做出选择(是否考大学、是否好好学习、是否考、是否考、是否结婚、是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自己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化。经济学除了有用以外,它本身是一门充满的科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越学经济学,人们的常常会越加浓厚由于社会供求信息十分庞杂且瞬息万变,信息、处理和传递需要较长的时间,人们入是固定的,不与企业完成计划的情况好坏挂钩。因此,即使计划能够及时地制定出在,一些人观察到,在商业周期扩张之前夕与扩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工资和价格上升的现象。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大时期,这些人主张采用提高工资和价格的方法来治疗大。然而这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在时期,由于产品卖不另一方面,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提高也不可能推动经济复苏。因为它们会相互抵消,使得实际总需求保持不变,从而就业率与产量不变。第二章1.a;2.b;3.b;4.a;5.b;6.d;7.c;8.a;9.c;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的某种商品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的反映程度。支持价格:指规定的某种产品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格Edp>1Edp=1Ed=1Edp<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价格呈正相关,即它随价Edp=01Edp>1Edp>1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因素决定的生产成本商品供给与其生产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供大的局面。面对这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的商品数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为止。(T(
Es解:(1)Qd=Pe=6QdQs,即-10+5P=60-5PP=4
dQP5
0.2
解:根据QdQsP=3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有4EdQP3
4EdQP6
M解:由M1000Q2,得QM
21M 2
1000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 ,有 dQ
21M 2
21000 M1000 12 1.B;2.C;3.B;4.A;5.C;6.C;7.B;8.B;9.C;10.A;C;13.C;14.B;15.A;16.C;17.C效用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能力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其实际预算线是指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所能的两种商品最大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作用,消费者MU
答:序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大小与偏好正相关,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在一定的条件下,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不能相交;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级,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受到预算XY两种商品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PX/PY最大效用水平的均衡点。即MRSXY=PX/PY,才是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的约束下能达到的(1)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3)
MU
PX(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3-13-13-1d代表自来水的消费者剩余从P1AC减少为P2BC。(1序数效应论者借助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进行分析,认为消费者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所对应的商品组合,就能获得最大效用,处于均衡状态。用可以表示为:
dU/dX
0.3X07Y03
0.7X03Y0=7
(2)U=8时,U=XX=YX=8、Y=83×8+7×8=80(1) Y472PY1YP2YPY=14Y472PY1600Y=36X=42YP2YdU=Y、dU=XY=X可得Y=X,2X+3Y=80
Y=40/3λMUXMUYλ=
20 (1)U=XY=X(36-X)=-X2+36X,dU=-2X+36=0(2)X9X+4Y=144
Y=36-4
U=X(36-4
X)=-4
效用最大化条件是dU9X+36=0 XU=324M,那么,其所有的已知条件为:9X+4Y=M,M=9X+4324=9X+1 MdM=9-1296X-21612X27Y,3243-2B点所显示的。AB点的效应,替代效应为-6(12-18)B点C点的效应,收入效应等于-4(8-12)。3-2M=7500,P=30时,Q=0.02×7500-M=(40-所以M-收入效应为:Q(M=7500,P=40)-Q(M=8400,P=40)=70-88=-18。 1.b; 2.a; 3.d; 4.a; 5.a期望值效用是指不同结果下的消费者所拥有的货币量的平均数的效用三、简答题例如:对于一张L=[P;W1,W2]来说,的期望效用为:E{U[P;W1(W1)+(1-P)U(W2;相应地,期望值的效用为:U[PW1+(1-P)W2]让二阶导数除以(-u),得到一个衡量度。这是由(Arrow,1970年)与特(Pratt,1964)R(R()u
如果消费者是喜欢风险的,u(·)R(0;如他是风险中立性的,u(·)为R(=0;如他是风险规避者,u(·)R(>0。一个,在这个中,他有50%的可能性赢得2000元,也可能以50%的可能性输掉500元,这个的期望收益也是1500元,即2000×50%×50%=1500。在这个假定若以消费者一张L=[P;W1,W2]的情况为例,来分析消费者的风险偏好。首先PW1+(1-P)W24-1笔确定的货币量的效用大于在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效用,即U[PW1+(1-P)W2](W1)+(1-P)U(W2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量的效用小于在风险条件下的的期望效用,即PU(W1)+(1-P)U(W2,U[PW1+(1-P)W2=PU(W1)+(1-P)U(W2,该消费者为风险中性者。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U(W。其中,W为货币量,且效用函数U=U(W)为增函数。其中,W为货币量,且效用函数U=U(W)为增函数。如图4-1所示,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凹的,效用曲线上任意两点间的弧都高于这两点间的弦。图中的A点是期望值的效用,它代表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量的效用U[PW1+(1(1-P)U(W2在图4-3中,风险中性者的效用函数是线性的。显然,风险厌恶者、风险者和中性者U=U(W)的各自的严格凹、严格凸和线性的性质,分别满足前面提到的关于这图 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图 风 者的效用函图 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答: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每个投资者都着风险与之间的权衡。投资者为获得更高的预期愿承担多大的额外风险取决于该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如何。风险规避0u(w-R)=0.95×900000.50(90000-所以,R=5900,但是ah=0.05×80000= 费为5900,则公司的利润为1900。(1)投资获得的效用为(2)如果他不投资,他获得的效用为:U′=20+2×10=40,U′小于U第五章 边际递减规律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等成本线是指在给定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厂商所能到的两种(TPAPTPAPTPO
TPAPTPBB'L
MPTPMPTPdTPMPTPAA'TPCC(B
CA
ⅠⅡⅠⅡⅢL
(1)(2)边际TP、APMPAP>MP,是有效率的生产阶段;答规模递减和边际递减都是生产理论中的两个概念论述的都是企业MPTSLK0MPTSLK负值,因此,在此区域内,当劳动投入量固定在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所需的最小数量时,减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必须同时增加才能实现既定的产量水平。 w/r,CwLr
/w
/r,CwLr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PLwMPKr规模递减是指产量的增加比率小于所有生产要素按比例增加的比率其原1.解:对于生产函数QKL0.5L20.32K 则 Q10L0.5L23210L
APQ
3210LL100.5LL
dQ
d(3210L0.5L210对于总产量函数Q3210L求 又因 因
d2Q 1L=1010
100.5LL dAPL 0.532
L=8(负值舍去(dAPL)64 L=88③对于劳动的边际产量MPL10L=0,MPL10。即当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0。
对于生产函数QL14K34
1L3/4K3/4,
3L1/4K1/ 1L3/4K3/所以 1 4L=K代入总成本方程CPLLPKKL3K80L=20,K=20,Q=20(1)
Qf(K,L)K15L1522KL15K05L0
1.5K15L0522K7.5K05L0则
MPLK
L
K
L
PL 又由TC10K30L解得:L=2,K=6(L=2,K=6 (1)
(L)3(K)3所以该生产函数为规 不变 (2)Q=L3K32 1 所以MPL
L3K3,MPK L3K3
PL L3K
w
2 3
解得 代入生产函数得:Q=100031000330001000,1000K=L=8008002400,L、K800 12.B;13.C;14.A显性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支付AVC曲线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时,AFCAFCAVC上升的幅度,SACAVCAFC下降的幅度相等时,AVC曲线的最低点的右边。答:SACSTC曲线所作射线的斜率,SMCSTC曲线的斜率。当原SACSAC=SMC。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得到证明。因为,SACd(STCdSAC
1dSTCSTC
1(dSTCSTC)
1(SMCSAC)0
SMC=SAC时,SAC律的作用,SACLAC曲线呈ULAC曲线的最低点,意味着企业资源过度利用,LAC将上升。本的好处,也可以从同一系统和经营管理约成本。与范围经济相对应的是,厂商(1)0.25。企业规模没有处于规模不经济。因为由成本函数C=Q+100,可知平均成本(进而总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利润的高低。6-1OE改变生产规模,得到最优产量。短期内,厂商生产KL的投入量。设短期内厂商资本投入量固K0K0F来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适应产量变动。6-1也是等产量曲线Q2A2B2的切点。由此,S点既是短期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点,也是长期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点,此时,生产Q2产量的长期总成本等于短期总成本。当厂商选择的产量由Q2增加到Q3时,在长期内,生产的均衡点为R等产量曲线Q3K0FR1,此点表示生产Q3产量的短期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此时,对于生产同一产量Q3来说,长期总成本小于短期总成本。当厂商选择的产量由Q2减少到Q1Q1来说,长期总成本也是小于短期总成本。SAC(Q)STC(Q)5Q24Q3 因为TFC=1000所以AFC=SAC-Q=2525。Q=min(8L,4KPL=2,PK=3 1. 2. 3.d;4.c;5.d;6.d; 9.b;10.c;11.c;12.b;13.b;14.b;15.a;16.a。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以P表示市场价QTR=PQ。AR=TR/Q写为P=SMC,根据这一条件,商品的价格和厂商的最优产量的组合,都出现在厂商的边际(1)亦即没有任何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①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一般来说,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而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资源配置最优PMC,则意味着对产品价格的评价大于该产品的机会成本,产品生产资源配置不足,PMCP=MC实现净社会福利最大化。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均衡点达到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净社会福利最大化。(1)TR=P×QSS收益小于长期平均成本,厂商就会亏损。但亏损的时间同样是短暂的,一些厂商将因MR=LMC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各厂商根据这一均衡价格调整规模,如果该价格大于LAC,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则在长期内,一方面原有厂商会扩大生长产规模,另一方面会吸引其他厂商进入,于是整个行业的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单个厂商的超额利润为止,相反,若市场价格低于LAC,单个厂商亏损,则会出现相反的调整,该价格不断上升直到单个厂商的亏损。当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上达到的均衡时,如果这一价格水于厂商最低的LAC,则该产品的价格、数量和留下的厂商的数量不再发生变化,因为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也没有亏损,于是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即正好收支相抵。(1)(1)根据完全竞争市场必须满足的条件假设可以获得一些有关这种市场上的需求和价格决定等方面非常有意义的信息。如果上述条件都得到满(即市场机制(2)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经济学比较分析实际部门的特征提供了标准,这一理论分析模式说明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认识实际情况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分析工具(3)完全竞争市场在纯理论形式上可能的市场中最完美的。从长期来看,厂商给社会提供的是尽可能低的价格和尽可能高的产量。商品价格等于生产商品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因而消费者只需支付格;在长期中不存在经济利润,所有厂商都运营于平均成本最低点,资源得到最充分配置。具体来说,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而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①资源配置最优化。均衡点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对产品价值和评价等于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如果出现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情形,则意味着对产品价值的评价大于该产品的机会成本,产品生产资源配置不足,反之,如果出现价格低于边际成本的情形,意味着对产品价值小于该产品的机会成本,产品生产资源配置过度。所以,当价格等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只要扩大产量就可以增加总收益,就会增加社会福利;反之,减少产量会增加总收益。在均衡点上,价格、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实现净社会福利最大化。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中,均衡点达到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净社会福利最大化。如果这一价格水于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则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人数不再发生变化,因为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从而不再扩大产量,新厂商也不再加入该行业,也不亏损(从而不再缩小生产,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行业,于是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是:第一,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第二,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厂商高会被吸引进来,造成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止。第三,在行业达(S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而且必然是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如果市场价格下降,以至于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厂商生产所的亏损与不生产所的亏损相等,即生产与否都亏损全部固定成本时,厂商可能会停止营业。如图7-17-1Oq3×OP3Oq3×q3H,所得利润为:AVC解析:已知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3Q2+10Q+200,则短期边际成本SMC=dSTC/dQ=0.3Q2-6Q+10,又知市场价格P=100,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P=SMC,得100=0.3Q2-6Q+10,解方程得:Q1=30,Q2=-10(舍去Q=30利润π=TR-TC=100×30-(0.1×30-STC=Q3-10Q2+100QSMC=dSTC/dQ=3Q2-20Q+100。因为变动成20Q+100(P≥75(1LTC=0.1q3-4q2+50q-4q+50,LACLAC′=dLAC/dq=0,即(0.1q2-4q+50)′=0.-4=0,q=20LAC=0.1×400-4×20+50=10,P=LAC=10格(因为只有行业长期均衡时产品价格才等于最低平均成本,则9000-100P=9000-100×(1(2)Q/q=8000/20=400(家。(1)AVC=(TC-TFC)/q=(0.1q2+q)/q=0.1q+1,MC=0.2q+1,厂商短期供:Qs=500P-500(P≥1(2)(3)P=5.5,Q=500(5.5-0.9)-500=1800;第八章1.B;2.B;3.D;4.C;5.B;6.D;7.D;8.D;9.C;10.B;12.B;13.B;14.B;15.D;16.A;17.C;18.A价格是指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一级价格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二级价 指厂商把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消费段,对不同的消费段收取的价格三级价格指厂商对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行业中有许多厂商生产或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样一种市场组织称 竞在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总和称作生。价格是指行业的价格由某家厂商率先制定,然后其他厂商均按此价格销售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在长期内,厂商可以建立最适当的工厂规模来生产最好的长期产量。他还可以答:不能。竞争厂商均衡时,不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其价格一定等于因此如果这两条需求曲线交点所对应的价格为10就不可能再在12水平上达到与弯折的需求曲线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由两条非连续的线段组成,其间断部分为一段垂C由于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厂商所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厂商所的需求状况直接影响厂商的收益厂商的平均收益AR等于商品的价格P,平均收益AR也是不断下降的;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决定了厂商的水平线厂商的边际收益MR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厂商的总收益TR就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TRMRMR>0时,TRMR<0时,TR下降;当MR=0时,TR达到最大。。,:答是指为了维持较高价格通过明确的正式协议公开地在一起的一群厂商。的主要任务:一是为各成员厂商的产品制定统一的较高的价格。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使整个的利润最大化如果行业中所有厂商都加入了那么:MCA=MCB=……=MCN=MC=MR。答:所谓价格,是指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就相同的产品向不同(2)剩余转化成了生产者剩余。但在以上两种价格下厂商也可能实现P=MC,导致一个有效由已知Q1=a1-b1P1得到,P1=a1/b1-Q1/b1求得:Q1=1/2(a1-b1C,同理可得:Q2=1/2(a2-b2CQ=Q1+Q2=1/2(a1-b1C)1/2(a2-b2C)=1/2(a1+a2-b1C-b2C)当不实行价格时,两个市场的价格一样,即P1=P2=PP1=P2=P,P=(a1+a2)/(b1+b2)-Q/(b1+b2)1/2(a1+a2-b1C-b2C(1)又有:TC=50+20Q,MC=20MR=MC时获得最大利润,即:100-MC=20MR=MC时可知:100-4Q=202(Q1+Q2,TR1=PQ1=100Q1-求得寡头1的反应函数为:Q1=22.5- 同理求得寡头2的反应函数为:Q2=25-Q1 (1) q=300-2.5p, p=120-LAC=p,0.001q2-0.425q+85=120-0.4qq=200,p=40LTC=0.01q3-0.425q2+85q,LMC=0.03q2-0.85q+85。当q=200时,LMC=35,这时MR=35。运用MR=P(1+1/Ed)得Ed=-8 需求曲线为P=A+Bq,根据以上所得下列等式应成立A+200B=40,
dqp
8 dp
解得A=45,B=-0.025,于是需求曲线为:p=45-0.025qQ1=49PQ=Q1+Q2。P=6-0.02Q2。2.96Q2。Q2=2Q2=2P=6-0.02Q2(1)(2)Q=20时,P=25-0.25×20=20(P=35-0.75×20=20一样求出MR2=35-1.5×20=5。这就是说,MR15~515~5之间都可以达到MR1=MC1时,25-0.5Q=5+0.5Q,得:Q1=20MR2=MC1时,35-1.5Q=5+0.5QQ1=20Q2=1520,不符合题目假设条件,因为Q>20时,P=35-0.75Q才适用。Q=20π=20×20-(3)TC2=200+8Q+0.25Q2时,MC2=8+0.5Q当MR1=MC2时,25-0.5Q=8+0.5Q,得:Q1=17MR2=MC2时,35-1.5Q=8+0.5QQ1是均衡产量,π=20.75×17-(200+8×17)+0.225×17255.5(1)7-1BBAA100(500>200;100;作(500>200。所以A的占优策略也是作。综上所述,两家企业占优均衡的结果就是都选择 1.a;2.d;3.d; 5.c;6.c;7.d;8.c;9.b。VMP=MP·P。单位某种要素的使用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同产品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P=MP·MR可看作固定资本的。由于其与经济相似,但只在短期中存在,所以称准。(1)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即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表示为MRP=当MRP>MFC,表明厂商增加要素投入时,收益的增加大于成本的增加,利润增在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为MRP(VMP)=W(以劳动的=MFC(它使得人们缩短工作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因为工资的上升,个人现在可以享受的娱乐和消费的各种商品,从而限制了劳动供给的进一步增加。和活动的代价增大,所以人们往往愿意牺牲和闲暇时间而增加劳动时间,此时表现为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水平已经很高时,劳动的供给却会随着工资的提高而减少,因为工资的增加,使劳动者货币收入的单位边际效用递减,与此同时,闲暇和活动时间的单位边际效用递增,结果导致为增加收入而增加的劳动供给时间的代价越来越大,此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1)供求均衡点来决定;第二,由此决定的要素价格等于相应的使用量的边际生产力(即VMPMRP(1)MFC=MRP。在产品市场,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MC=MR。在要素市场,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P=MFC。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作为MRP=MFC,这一条件也就是厂商要素最佳使用量的确定原则。MR。MFC表示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多支出的成本,亦可看作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多增加的产量(边际产量)MFC=MC·MP,MFC/MP=MC润最大化产量原则实际上是厂商利润极大化条件从不同的角度所采取的不同的表述方(1)单个厂商对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以产品价格不变为前提,VMPVMPVMP量变化而变化。但若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就不能假定产品的价格不变。因为在整个行业中,当可变要素价格下跌时,其它厂商也会增加对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即使不增加要素使用量同样产量所需的成本减少这意味着既定成本下可生产的产量,或者既定产量下可用更少的成本。就是说,当可变要素价格下跌时,厂商可在总成本不变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则产品市场的供给将增加产品价格必下降而VMP=P·MP,VMP将减少,导致VMP线向左下方移动,则要素的需求曲线也要移动,因此必须全体厂商均对生产要素使用量进行调整时,单个厂商的实际需求曲线,这称为行业调整曲线。行业调整曲线加总才能得到行业需求曲线。9-1,W1,相应地有一个产品价P1P1·MPLL1AVMPP2·MPL,该厂商对劳L3L2BDm,这称为行业调整曲线。W
B
L1 9-1VMPVMPD=ΣDm,DDm要平坦一些。 L2L图 工会的劳动市用L2的劳动量,支付W2的工资率;卖主根据收入最大化原则,将要求W1的工资率,要求厂商使用的劳动量为L1。显然市场工资率的高低取决于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如果W0。总之,最后达成的协议W1W2之间。W
L L2图 双解:由题设即0.L=20/3,舍去。dMPL/dL=-0.06L+2=-L=60,60即每天获得的纯利润为22。XXP=85-3Q,TR=P·Q=85Q-3Q2XX
X于是 X又由于此要素按固定价格,故X由 -12=5,得XX XQ=6L+3L2-0.02L3MPL=6+6L-0.06L2于是CL=WL=60L+3L2得L1=10(舍去 L=40R=TR-TVC=P·Q-AVC·Q=100×1000-50×1000=50000(π=TR-TC=TR-(TVC+TFC)=(100-50-40)×1000=10000(元 1.a;2.b;3.c;4.d;5.a;6.c;7.d;8.d;9.a;11.a;12.a;13.b;14.d;15.c;16.b;17.b;资源配置 (不仅仅限于均,商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恒等,即: si代表第idi代表第i种商品的需求量P1P2Pn分别1n 交换 最优条件是指任何两位消费者所消费的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
(其中,A、B,X、Y交换契约线是指两位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无论消费者的禀赋如何终的交换一定位于这条曲线上。因为该曲线上每一点都满 换的 最优条件:MRSAMRS效用可能性曲线是指交换达到最优时两位消费者的效用组合的轨迹它生产 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MRTSXMRTSY生产的最优条件:MRTSXMRTSY1MRTXYXY
dY生产与交换同时的最优条件,是指在偏好与效用既定条件下,社会为增1XY1XY(MRSXY与边际转换率(MRTXY)相等。用表示就是:MRSXY .15曲线描述一国家庭收入累计的百分比与家庭累计的百分比之间关系的曲线,.同收入分配完全公平 曲线与收入分配完 曲线围成的面(AB)
0基尼系数
A
1。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肯尼斯·人们对各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有不同的偏好,且能够某种分配方式ab会对a的偏好也必定超过对b的偏好(;会福利函数,最终也就无法决定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理想的收入分配方式。这就是(均衡时为了真正说明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决定,在局部均衡分析以后,还要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答:交换的
在不减少一方效用的前提下,增加另一方的效用。一旦MRS
MRS
交换,增加双方的福利。如果MRS
MRS
会增加;如果MRS
MRS
,AXBY
MRTS
一旦MRTS
MRTS
种商品。如果MRTS
LKMRTS
MRTS
LKYLK社会为增加1单位X产品的生产所必须减少的Y商品的生产量,即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 表示就是:MRSXYMRTXY。生产与交换同时均衡时,社会效用达到最大化。一旦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不等,就可以通过调整X与Y商品的产量,增加社会效用。如果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大于边际转换率的绝对值,增加X产品生产,减少Y产品生产,会增加社会效用;反之,如果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小于边际转换率的绝对值,减少X产品生产,增加Y产品生产,会增加社会效用。 最优条件(MRSXYMRTXY该产品的边际成本,进而使得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不等,即:
,导致交换与生产 最优条件不能实现通过的形式转移支付给穷人,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意味着收入从边际效用较低的领域转向边际效用较高的领域,也会增加社会福利。 均衡价格
1nn1种商品nn种商品的情况下,一般均衡可以表示为这样一种状况:存在一组价格(P,PP ns(P,PP)d(P,PP 立,可以得到n种商品的均衡价格,进而就可以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然而瓦尔拉斯法则隐含着在n种商品的一般均衡模型中,只存在n-1个独立的均衡或方程式,因为n个均衡的左右两边相加是恒等的。但如果有n种商品,必须确定n种价格。如何用n-1个方程来求得n种商品的价格呢?1与其相比较进行计量(Pn,结果一定保持不变。于是可以用n种商品市场也一定是均衡的,即第n种商品的供求也一定相等。答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是由于完全竞争市能自动满 换的、生产的以及交换与生产同时的 最优条件。首先,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 换 最优条件:MRS
MRSBMRSA MRSBPP PPY
MRS
MRSB其次,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满足生产
MRTSY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同一种要素的价格对所有厂商来说都是相同的。厂商的最优(LK(w
MRTS
r
MRTS
r
MRTSY最后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满足生产与交换同时
MRTXYPMC
由
,
,因此
XY 首先,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 换 最优条件:MRS
MRSBMRSA MRSBPP PPY
,故MRS
MRSB其次,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满足生产
MRTSY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同一种要素的价格对所有厂商来说都是相同的。厂商的最优(LK(w
MRTS
r
MRTS
r
,故MRTS
MRTSY最后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满足生产与交换同时
MRTXYPMC
由
, Y,
XY肯尼斯·认为,如果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人们对各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有不同的偏好,且能够某种分配方式ab会对a的偏好也必定超过对b的偏好(;abc1,bca2,ca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机制,社会选择最优分配方式的过程如下所示认为ab;认为bccaca,故社会也认为ca。“效率”要求按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或边际生产力)来分配收入(或产量,即:
不同,因此,按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来分配收入,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的效率使国民收入增加,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条件下,必然增加每个人的收入与效用,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福利。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通过的形式转移支付给穷人,意味着收入从边际效用较低的领域转向边际效用较高的领域,也会增加社会福利。长,导致共同贫穷,而不是。 科斯定理指如果只是考虑资源的最优配置的话将赋予的任何一方都没什么差异,只要是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双方之间的谈判和会带来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信息不对称指中的某一方占有对方无法证实或对方不掌握的信息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道德风险 双方 协议签订后 中的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委托-问题指市场活动中形成委托关系的双方分别称为委托人和人势的一方称为人,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知道人的具体行为而产生的效率损失现象。PMRPMC意味着的价格会降低,而且原先产量的价格也会降低,将导致MRP,从而使厂商从增加的产量答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是假定经济活动不存“外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最优。(1)(3)答地摊市场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低档商品的市场因此消费者只愿意支付低档品的价格。这种价格对于高档商品所有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即无利可图或亏本,因而他不愿意在地摊市场上;即使消费者知道地摊市场上有高档品,但由于关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会使消费者不利选择,从而消费者同样不愿意对潜在的高档商品支付比较高的高档商品退出地摊市场。答:委托-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契约不完全委托人与人在签订的契约中不可能预料到未来所有的情况不可能规定各种情况下的各方责任,不完全契约为人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提供了可乘之机。(1)(2)在没有补贴时,厂商的边际收益为120元。160因此,在最优状况下,补贴后增加的产量为100-80=20。(1)利润可得最优产量将产量代入需求函数P=600-2Q,可以求得价格P=440。(1)(2)单位证费用=0。所以,单位渔船证费用为8(千元。第十二章12.C13.B14.C15.C(地区一定时期内在本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价值总和。=本国国民在本国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上的产出。(地区一定时期内全体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价值总和。=本国国民在本国上的产出+本国国民在外国上的产出。GDP指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即按当年价格GDPGDP=当期总产量×当期价格GDP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是用从前某一时期作为基础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即按不变价格(基期价格)GDPGDP=当期总产量×基期价格。GDPGDPGDP=GDP÷GDP指利用社会上一切的资源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它不是实际GDP缩减指数是一种价格指数,又称GDPGDPGDP缩减指数=按报告期价格计算的GDP(消费品与出口产品或者虽然(资本品。净投资指一定时期内使资本数量净增加的支出。净投资=重置投资即弥补资本损耗的支出,又称为折旧。重置投资=GDPNI,指全社会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NI=NDP-(间接税+企可支配收入简称DPI,指可供个人直接花费的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1)不同点:GDP是按照“原则”计算国民经济的生产成果,即不论经济活参与者是否为本国国民只要在本国的经济活动都包括在内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国民经济最终成果,即不论本国国民居住在哪里,其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果都包括在内。GNP与GDP的关系为: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上的产出-外国国GDP的重复计算。若中间产品被计算在内,则会答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说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做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或收入当然要计入的公债利息看做是转移支付,因为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所以公债利息不被看作社会创造的新价值,从而不计入。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债券和只是一种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是一种转移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债券或的货币再去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1)GDP=C+I+G(X-M表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支出(X-M)为净出口。(2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得到的地租、资本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等项加总求得。一般表示为:P=工资+利息++利润+间接税+资本折旧。(1)地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进而能够比较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水平。可以说,没有国民收入的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就无法用于的生产与投机活动等非市场经济活(自给性生产与服务物物等偷漏税不向上报的经济活(工厂的生产私人之间的等这些都无法计算入国民收入。在具体进行统计时,有些项目也很难准确地计算(如家庭主妇的劳动与仆人的劳动如何计算,有时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很难准确地区分(如工人穿的工作服算什么产品,有些项目(尤其是劳务这一项)也容易被重复计算等。有用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实际上却增加了,GDP在运用国民收入的各项指标进行国际比较时还会遇到许多这不仅仅是国运用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不同而带来的比较,就是在用同一种国民收入统计方法的各国之间,由于各国商品化程度的不同,由于各国产品结构与各类产品价格水平的不同,由于各计资料的完备性不同等原因也很难以进行准确的比较。(1 .3+264.9+266.3+34.1+164.8+120.3=3073.1(10亿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损耗补偿=3073.1-356.4=2716.7(10亿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2716.7-266.3=2450.4(10亿 支付的利息 的转支付=2450.4-(164.8+253)+66.4+105.1+347.5=2551.6(10亿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551.6-402.1=2149.5(10亿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2149.5-1991.9=157.6(10亿(1)2000元2008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6×30+8×60+7×50+5.5×35+2.5×75=1258亿(3)2000-20081258100%116.5%2008200016.5%(1)Sg=T-G=BS,在这里,T代表净收入,G代表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100从GNP=C+I+G+(X-M)中可知,支:解预算BD=G+TR-T=0,其中:TR为转移支付,T为,故:G=T-TR=300。个人可支配收入:Yd=C+S=1000+100=1100,同时,Yd=Y-T+TR=1100=Y-300,得出:I+G+NX=S+TT-G=I+NX-S,故净出口第十三章 答:指消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答: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答:指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所增加的量答:指每增加一单位支出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答:指每增加一单位所减少的国民收入量答:指每增加一单位转移支付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答:假 为定 , 乘数 乘数分别K
11
,
dY
1
(c0c显然乘数与乘数相比,不仅符号相反,而且乘数的绝对值小的作用。如果G与T的绝对值相等,增加所引起的每一轮收入增加幅度都大于如 为定 , 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则
1K
。由于m01cYC0I0G0T01cct可知,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税率越高,即t越大,收Y(C0I0G0T01c。其中T0答:认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或储蓄相对于可支配收入,利率对消费(或储蓄)的影响是第二位的、不重要的,即消费(或储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利率的函数。01。01。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可支配收入所占的,它总是大于0,因为消费者不可能不消费。但平均消费倾向并不总是小于1,因为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或很少时,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借钱消费,此时,平均消1。答: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只有当IS时国民收入才达到了均衡水平,主要是因蓄时的国民收入移动。所以说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只有当IS(1)YCI1000.75Y50,即Y600;(2)1000(1)YCIGXM1500.8[Y500.25Y5010040200.1Y Y560(2)净出口XM40200.156036(1)Y1125根据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可得投资乘数KI=乘数KG=1/(1cct)1/(10.80.80.25)KTc/(1cct)0.810.80.80.25)1325200第一,增 :GY20080 第二,减 :TY200100 第三,增加等量 :G或T
200(1)可支配收入YDYTnY消费C300.8(Y均衡收入YCIGY
(2)净出口余额NX50
10.86070
YNX500.05Y500.05640
400.05YYCIGX0.8Y10605040YNX400.05Y400.0556012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的一般均1.b;2.b;3.b;4.c;5.d;6.a;7.d;8.a;9.b; 答:IS答:LM曲线描述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相互关系的曲线答是指为人们为了应付日常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由此而产生的对货的需求称为货币的需求。它根源于发生的时间和取得收入的时间不同步。答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有价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由ISLMI(RS(YM0L1(YL2(R如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将十分有效。此时,LM曲线呈水平状,不存ISISIS—LMIS,IS利率降低,即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上利率降低,意味着IS曲线左移。同理,消费增加,IS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1c(1t)i倾向c、边际税率t以及投资对利率的反映程度i如果t和i既定,ISc负相关。c越大,意味着如果c和t既定,ISi负相关。i越大,投资对利率的反映程(3)如果c和i既定,ISt正相关。边际税率t越高,支出IS答:LM曲线斜率的表达式为k,因此LM曲线的斜率取决 货币需求曲线的h率k和投机货币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h若h既定,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k正相关h既定,k越大,意味着一定量的收入增加所需增加的货币需求量越大,在货币供反之,k越小,LM曲线的斜率也越小。因此,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kLM曲线的斜率与投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h负相关,即与(反)若投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没有反应,即h0,则利率的变动不会影响投机货若投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h,意味着一定量的利率变动会引起投机(1)由均衡国民收入YCI1000.7Y2003rIS(2)ISLMr1000.1Yr0.1Y50可得产品市场与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750r25(1)YCIG(X-
ISr820.1Y;ML,得1000.24Y2r,LMr0.12Y50(2)ISLMrr0.12Y50可得产品市场与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600,r22(1)ML0.2Y4r200;即Y100020rLMISLMYYr12.5Y
125012.5(3)M220ML得到0.2Y4r220,即Y110020rYYr7.5,Y1250解(1)由货币总需求=货币的需求+货币的投机需求,可得货币需求函数L0.25Y200800r(2)r0.1Y1000L
令,即500 Y
200M=410,Y=1000ML即4100.251000200800rr0.05 1.D;2.D;3.C;4.B;5.D;6.B;7.C;8.B;9.C;10.C;A;13.A各种冲击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时期自动减轻衰退,毋须采取任何行动。挤出效应指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法定准备率指由规定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与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货币乘数是指通过每增加一单位基础货币的所增加的活期存款量再贴现率指对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1)答宏观经济进“陷阱应该采用财政政策因为LM曲线呈现水平状(1)答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内在的减轻国民收入波动的机制财度自动稳(IS-LMIS-LM模型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若在经济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或减少,就会增加总需求,进而增加就业和收入。而收入的增加又使货币的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使货币的(因此支出的增加即IS曲线的右移最终是否增加收入,增加多少收入取决于挤出效ISLM曲线的斜率。LMIS曲线的斜率成正比。IS曲线是从投资与储蓄相等的关系中根据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推得的。假定储蓄曲线的斜率既定,ISLMLM曲线是从既定的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相等的关系中根据货币的需求曲线和投机需求曲线推得的于是LM曲线的斜率大小就由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和投机需求曲线的斜率决定假定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既定,则LM曲的斜率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斜率正相关。因此LM曲线越平坦,意味着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越平坦,货币投机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映利率少量的变动。因此,当增加支出引起收入增加进而引起货币的需求增加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时,利率的上升幅度较小,从而投资的下降幅度较小,即财政扩张的挤出效应较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较大。反之,若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生挤出效应,效果极大,而在货币需求曲线垂直状的古典区域,财政政策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其效果等于零。LMIS曲线的斜率。从投资与储蓄相等的关系中根据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推得的。假定储蓄曲线的斜率既定,下降时,若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增加量就少,从而就业和收入的增加幅度也较小,货币政IS曲线较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大。(1)ISLMY=1250-30r=750+20rY=950,r=10(20.2Y-4r=170ISLMY=1250-30r=850+20rY=1010,r=81010-950=60,8-10=-2。(1)LMY=500+25rY=C+I+GYd=Y-T,可得:当支出增加到80时,又由Y=C+I+G以及Yd=Y-T,可得新的IS曲线方Y=1100-50r当支出为50时,投资为当支出增加到80时,新的投资为所以,挤出效应解:三部门经济中支出的乘数因此 减少支出200亿元时 预算将增加75亿元,正好消灭赤字(1)(1)M=1000+400/0.1=5000(亿元。(2)20%M´=1000+400/0.2=3000(亿元。 1.B;2.A;3.D;4.B;5.A;6.A;7.A;8.A;9.B;10.B滞胀指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和价格水平较高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答: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答:影响总需求斜率的因素主要有(1)IS曲线的斜率。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的答主义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根源于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形成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1) PY=3625+1.25G+2.5P(1)Nd=175-12.5W,W=6,N=175-12.5×6=100。Y=10+2N2N=(Y102P=(Y
(1)(4,600(2)20%,(6,600第十七章D;14.C;15.B;16.C;17.C消费者价格指数指反映不同时期全社会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收入政策指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对货币收入和价格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失业指在一定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工作并在最近一段时间充分就业指周期性失业人数为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人都有工作.15曲线是由英国W·.:答通常用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现在各国所采取的物价指数主要有::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全社会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用它来度量通货膨胀的优点在于该指数直接与公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能直观地反映消费者的价格负担,时效性强,可以用来分析货币力之强弱。最受各国和公众的关注。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生产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等的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用它来度量通货膨胀,其优点是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投入品及非零售商品价格信号,进而能够对最终进入流通的零售商品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由于该指数与产品出厂价格紧密联系,且代表的产品范围较广,既有消费品,也有生产资料,反映物价水平较为全面,因此也得到广泛应用。GDP缩减指数是衡量组成GDP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平均物价便于国际比较。理论经济学中使用的物价指数一般都是缩减指数。许多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拉上或总供给推进,而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对社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会使人。就与公众而言,通货膨胀是有利于而不利于公众的通货膨胀的财产分配效应财产净值取决于拥有财产的货币价值和一般言,财产的货币价值会因通货膨胀而变化。有些升值了,而有些贬值了;则因通货膨胀而减少。扩大产量以谋取利润,使就业和国民产出增加。如果通货膨胀是人们预料之中的,就不会对就业和国民产出水平发生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答周期性失业是指在经济周期中的或时因总需求不足引起劳动力需小于劳动力供给的失业。根据的分析,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又取决于总需求。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1既然周期性失业起因于总需求不足,那么答: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统计资料,推解:通货膨胀压力=(实际总需求-Y*)=(5500-解: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h×1h(Y1Y*Y*,其中和1分别代表本期(Y1Y*)Y*代表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程度,这里大体上可以
因此,经过连续制造4年的5%的失业率,可使通货膨胀率降到4%解:(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劳动参与率
失业率×100%=0.1劳动 由u-0.04=-2(Y-Y*)/Y*得,U=-2(Y-Y*)/Y*+0.04=-2(Y/Y*-1)+0.04=-2×(0.98-(2)当u=3%时,0.03-0.04=-2(Y-Y*)/Y*,则Y/Y*=100.5%。解:(1)设2004,2005分别 年 年的通货膨胀率,则同理可得20057.27%(2)设
为2006 )/2 (3)实际利率2006=名义利率2006-
=2.25%-6.02%=-3.37(1)△P/P=当价格不变时,即△P/P=0时,代入曲线方程可若失业率增加20%,则u1=u×(1+20%)=1.2u,将其代入曲线方程 ,要求的投资减少量超过了资本的折旧量就不起作用时,投资不再减少,从而收入不,长周期又称长波(即周期,平均5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中周期又称中波(即朱周期)平均8到10年为一个周期短周期又称短波(即周期,平均40个月为一个周期增加,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信贷扩张,国民收入增长,经济繁荣,从而形成“创新的第、,退与复苏四个阶段。为了解释经济周期的与复苏阶段又提出了创新引起、,0,投资不再减少,从而收入不再减少,经济活动便达到下限。答乘数原理说明一定量的投资变动会引起多倍的加速数原理说明一量的会引起的投资变动。两者结合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可用来说明收入的周期性波动:解:根据加速原理,对净投资的影响可以用加速数V来表示由题意,第一年的是200亿,净投资是400亿,则V=400/200=2I2=V(Y2-I3=V(Y3-Y2)=2×(1600-1200)=800(亿I4=V(Y4-Y3)=2×(1500-1600)=-200(亿解:由题意及已知条件,2005则C06=c×Y05=0.75×4600=3450(亿根据加速原理,20072007I07=I0+Ii07=900+600=1500(亿2007 =5250(亿I08=I0+Ii08=900+375=1275(亿)则 =5212.5(亿第十九章 3.b; 使用新技术,提高要素的生产率(f(k)曲线提高储蓄率,增加积累(sf(k)曲线降低人口增长率(nk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推导出如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sf(k)kkKkkL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一致,则k的增加量(即△k)nsf(k)yYLsf(k动力)配备人均可得的资本设备nk,这可称为资本的广化。量必须确定在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力增长率相等的水平上。即f(k)n(Gws和资本产出比率vGwsv。实际增长率G,是指实际上实现了的产出增长率,它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即一定GGwGN如果GGW如果GGW,说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这时,厂商将削减投因此,只有当GGW的情况下,经济才能均衡增长,才能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实现(1)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人均储蓄量等于资本广化量,资本深化量等于零,即:sf(k)nknnQf(kL当经济均衡增长时,由于人均资本量kf(k也不变。但劳动力始终nnn由于经济均衡增长时,人均资本量knsf(k)nksf(k) L
sQSI
KK
Kent0n0
dt
n2Kent I
0I0
ent(2)在新古典模型中,不仅存在经济均衡增长的可能性,而且经济均衡增长具有稳定性,sf(k)nkdk0knksf(k)
sf(k)nk
0knksf(k)解: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Gsv。已知v4G15%G26,s145%s246%20%24%解:在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中,实际经济增长率Gsv,其中G代表经济增长率,s为储蓄率,v为资本一产出比率。从而当G7v4时,可得社会合意的储蓄率sGv7%428%。Y11200C1000则储蓄S12001000200sSY
2000.170200GwGs0.1700.034V5wV5r3.4%,则有Y21200(10.034)YY2Y140.8由v5IYv2043.4%204(1)sf(knk,将s0.5,n40.5(4k0.4k20.04k,解得k9.8增长率,即fk)n。则有40.8k0.04,可得k4.95第二十章1.b;2.a;3.d;4.b;5.c;6.a;7.a;8.c;9.c;10.b.3——勒纳条件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直接标价法指以固定数额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表示的汇率。在这种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涨跌与本币数额成正比关系,而与本币的价值成反比关系。间接标价法指以固定数额的本国货币为标难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表示的汇率。在这种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涨跌与外汇数额成反比关系,而与本币的价值成正比关系。BP(物价指数上涨幅度)来加以校正得到的。答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保持平衡是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储备项目的借方总额等于贷方总额来说的,其中某些项目的借方总额不一定等于贷方总额。各国对国际收支差额有不同的定义和尺度,通常把结算差额看作国际收支差额,即把经常项目和资答固定汇率条件下该国若采用扩大货币供给量的方法消除国际收支顺差答在固定汇率条件下该国采取扩大货币供给量的方法可以同时缓和经济条和国际收支顺差。在浮动汇率条件下,该国货币汇率升值会加剧经济,但该国可以同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缓和经济。口商则希望汇率上升,以增强竞争力,扩大出口。各国则会从本国的整体利益出发,往往采取提高汇率的政策,牺牲进口商的局部利益,来本国的经济地位和实力。币贬值来促,改善国际收支。答(1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是不能独立于世界其它国家之外而自由地执行其货币政策的,当资本能够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的时候,必然使得国内外金融资本的收益率相等,这意味着国内外利率水平相同,任何国内利率水平与国外利率水平存在BPISLMBPEY0。当中央银行增加国内货币供给时,导致LM曲线移动至LM1,引起国内商品市场和的均EE1Y和的均衡。但是,由于利率水平下降到了低于外国的水平上,必然导致国际资本的大量外流国际收支的项目出现赤字在外汇市场上产生本币贬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的汇率,只能以卖出外汇,买入本币的方式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LMLM1LMEEEEE1rE22EE3r0E1r0
图20-1(A)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效 (B)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的效 Y2,同时,因为利率上升增加了资本项目盈余,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外汇市场上产生本国(1)因此,经常项目的赤字总是与等额的资本净流入相对应,而经常项目盈余也总是与等额的资本净流出相对应。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并通过汇率变动保持外汇市场和国际收支的均衡。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BP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如图20-2(A)所示。在浮动LM曲线移动到LM1IS曲线相交于E2点,产生国际收支赤字,造成汇率上升压力,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随着货币对外贬值,出口增加,则IS曲线向右移动,直至IS1为止,并在E1点形成新的均衡。显然,如果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扩张性货币政策会立即引起资本外流,从而无法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货币政策无法对收入产生影响。而浮动汇率制度下,能够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来改变收入水平。这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浮动汇率制度的一个显著的优势。EE1r2Er111EE1E2
图20-2(A)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效 (B)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当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时,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当国际收支差额为正时,即Y Y DC0
20
F2
Fr d
F F2a
FF图20- BP曲线的推BP曲线上各点都满足净出口等于净资本流出的国际收支平衡条件,而位于BP曲线左的不平衡状态;位于BP曲线右下方各点所描述的都是净出口小于净资本流出的不平衡状=35+0.8(Y-5-0.1Y)+12+25+12-4-因此,X-M=12-(4+0.1Y)=-12,12M0.1625Y1000r,则r0.1625Y
……=NX5000.1Y100(0.755000.1Y75500(0.1625Y 4250.18125Y
(1M则Y1101.45P
法国在1803年的《政治经济学概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观点,被后人称为定律。定律有强弱两种版本。弱版本的定律仅仅强调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即不论产出是多少,总产出总能找到销路。但它不保证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强版本的定律认为总产出不仅与总需求相等而且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一般人们总是在强版本的意义上来使用定律。英国庇古在1917年《货币的价值)提出了方程
MdkPy ,即kMd(M,则有格水平(P)M
Pkyt+1期的适应性预期通货膨胀率可以用以下表示:ee(Pe
t
其中t
者对t+1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为对ttt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为适应性系数,0<1,它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误差进行调整第一,经济主体为了追求最大利益,总是力求对未来的预期货币幻觉(Money“货币幻觉”一词是·(IrvingFisher)于1928年提出来的,是事先最优政策和事后最优政策之间的差异就是最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例如,在tt+nt府的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都是相等的。新古典宏 ,利用理性“,真实经济周期是指由技术水平对生产函数或供给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或自然率本身的波动。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看来,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紧密结合在一起。·在1911年的《货币的力》一书中,提出了关于货币·幻觉的曲
PMVT们的预期值)当作真实工资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结果总产量和就业都将暂时高于一,正统主义的IS—LM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是固定的,不调整。受总需求答:所谓“古典两分法”是指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互不相关的现象。古典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存在互不相关的“真实部门”与“货币部门”两个部门。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价值是由影响它们的供求的实际因素决定的。例如商品的需求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而商品的供给则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商品的价值由供求共同决定。货币对于商品与要素价值的决定不起任何作用。货币仅仅是覆盖在实际因素或真实经济上面构成以及各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没有任何影响,即货币数量与真实经济变量无关,货币在经还考虑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玻璃仪器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保育师证考试题目及答案
- 网膜恶性肿瘤的护理
- 安全防汛消防考试题及答案
- ps基础教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急性中耳炎诊断与治疗
- 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课件
- 怀来县中考数学试卷
- 2025-2030中国空气滤清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电动气动雾化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黎族文化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 色彩的魅力:艺术、科学与设计的交融
- 2025广州市荔湾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一季度安委会汇报材料
- 贵州省遵义市2024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
- 产品质量问题追溯制度
- TACE围手术期的护理
- GB/T 320-2025工业用合成盐酸
-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2025年第五十八中学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老年人误吸的预防团体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