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西城三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北京西城三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北京西城三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北京西城三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北京西城三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北京西城三年级(上)期末

语文

学校一班级—姓名—学号一成绩.

第一部分识字与写字

i.看拼音写词语

cangcuiyoupiaomanzaiyonggan

()()()()

wanshualazhuqiangbiguancha

()()()()

二、按要求做。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第送的,用“J”标出。

(1)A.摔跤shuaiB.超过1诧C.成群筝队爬

(2)A.仍然rengB.严楚jinC.一本正经jing

(3)A.附近fCiB.知觉ju6C.五彩缤纷bing

(4)A.答应d旨B.处罚chUC.瑰丽无比gui

3.先用“”标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列。()

(2)柳树的枝叶在春日的微风中遥摆。()

(3)桂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漂得满街满院都是。()

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4.在词语“合拢”中,“拢”字的意思是()«

A.总合B.靠近;到达C.合上

5.下列词语中“闻”字的意思与“耳闻目睹”中“闻”字的意思相同的是()o

A.闻鸡起舞B.天下奇闻C.默默无闻

6.填空。

“喜”字的第八笔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7.根据句意,选择带点字的意思,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紧:A.非常接近,空隙(XD极小

B.形势(Shi)严重或关系重要

C.事情密切接连着,时间急促没有空隙

(1)我们要抓紧时间,争取早日完成任务。()

(2)面对零急情况,我们要沉着冷静。()

(3)这双鞋太紧,穿着不舒服()

8.组词语

成()规()

诚()视()

假()()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

四、按要求做。

9.照样子写一写,让句子变得更生动。

例:溪水很清。

溪水清得能映出人的影子。

天很热。

天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人们从()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yi)式。

(2)同学们围在老师身边()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A.四平八稳B.四面八方C.七嘴八舌D.七上八下

11.填空。

本学期,我们在课外阅读了许多动人的童话故事,其中我最想和大家分享(x百ng)的是《》,分享

的理由是o

六、古诗文积累。

12.把诗句补充完整。

(1)天门中断,碧水东流o

(2)枫林晚,二月花。

13.诗句连线。

知有儿童挑促织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夜深篱落一灯明

湖光秋月两相和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激涌晴方好潭面无风镜未磨

14.根据语境选择诗句,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hui)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刘禹锡游览洞庭湖时吟(yin)诵道“遥望洞

庭山水翠,“;苏轼游览西湖时不禁赞叹道“,淡妆浓抹总相宜”;王昌龄亲眼看到采莲姑娘

的劳动生活,写下了“,芙蓉向脸两边开”。

A.荷叶罗裙一色裁B.白银盘里一青螺C.欲把西湖比西子

判断正误。在正确后面画“J”,错误的后面画“X”。

15.“人乎”“窗明小净”两个词语中,“几”的读音一致。()

16.《司马光》一文中“群儿戏于庭”的意思是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唱戏。()

17.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第三部分阅读

阅读两篇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小露珠

①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它们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到了第二天早上天快亮的时候,小露珠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②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纷纷跟它打招呼。“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荷叶上的小青

蛙对小露珠说。“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g占n)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③渐渐的,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dn)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霞光中,小露珠更加

光彩夺目。花园里的鲜花嫩草也十分喜欢小露珠。这时,喇叭花仰(yang)着头,问小露珠:“你为什么

在我身上啊?”小露珠回答道:“我给你送水来了。”说完,小露珠又爬呀,滚呀,把花园里所有的植物都

装点得玲夕,卜精神——金黄的向日葵(kui),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都像俊俏(junqiao)的小姑

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力。生机勃勃。

④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这时,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多,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它渐

渐她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

⑤大家纷纷赶来为小露珠送行。小青蛙、小蟋蟀望着小露珠说:“我们还要跟你说悄悄话呢。”白杨树

不停地招着手,说道:“小露珠,你把我们打扮得这么美丽,我们还要好好感谢你呢!”喇叭花动情地吹奏

着乐曲,它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小露珠笑盈盈(ying)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说完,小露珠消失

了。

18.从“夜幕降临了”到“第二天早上天快亮的时候”,小露珠发生的变化是().

A.越来越小,越来越亮B.越来越大,越来越轻C.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19.第②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曲线“—”画下来。

20.联系上下文,在第②自然段横线处补充上恰当的内容。

21.可以把第③自然段“装点得格外精神”中“格外”换成这个词语。

22.短文中,小露珠消失的原因是()。

A.夜幕降临,小露珠很害怕黑夜,就躲了起来

B.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让小露珠变成水蒸气

C.小露珠给许多鲜花嫩草浇水,感到十分辛苦

23.小露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你的想法。

国宝金丝猴

①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它和我们熟知的大熊猫一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②金丝猴十分惹人喜爱。它长着一张棕红色的脸,脸的周围有一圈淡黄色的毛。鼻子及其两侧是天蓝色

的。胸部和腹(价)部的毛是乳白色的,越贴近背部的毛颜色越深。在深色的毛中,伸展着缕缕(|占)金丝,

这些柔软的、丝样的毛披散下来,仿佛一件金色的斗篷。因此,人们给它起了“金丝猴”这个雅(ya)号。

金丝猴四肢灵活,它们在林中追逐(zhU)嬉(xi)戏,动作轻盈优美,如金色的精灵在树影间时隐(yin)

时现。

③金丝猴吃食的样子很有意思。它们常吃嫩枝、树叶、幼芽及花果,有时也吃树皮和树根。找到食物后,

它们会先把前爪收拢,接着弯下身子,然后用两只前爪捧着食物送到嘴边,嘴一抿(min)一抿的,吃得特

别香甜。

④金丝猴喜欢群居生活。在森林中,它们电学号内地在一起,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动物

中,如此庞(pang)大的群体是非常少见的。不仅如此,猴群的组织十分严密,由身强力壮的大雄猴担任

猴王。猴王要保护猴群的安全,维护猴群的秩序。()敌害接近,猴王()会立刻带领猴群以惊人

的速度逃跑。

⑤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之一。我国特别重视对金丝猴的保护和研究,建立了金丝猴自然保护

区。那里森林茂密,气候优越,是金丝猴幸福生活的家园。

24.请你在文中找出“人们给它起了‘金丝猴’这个雅号”的原因,用“”画出来。

25.金丝猴吃食是有顺序的,从第③自然段中的、、这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就可

以看出来。

26.第④自然段中括号里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

A.不但……而且……B.虽然……但是……C.只要……就……

27.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第④自然段中“成群结队”的意思是。

28.判断正误。在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后面画“X”。

(1)金丝猴是我国唯一的珍稀动物。()

(2)金丝猴胸部和腹部的毛是乳白色的,越贴近背部的毛颜色越浅。()

(3)为了保护和研究金丝猴,我国建立了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29.结合短文内容,请你向同学们介绍金丝猴。你想介绍什么,完成下面图表。

国宝金丝猴

第四部分习作

30.任选一个内容,完成习作。

(1)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选择其中一件“小事”写下来。

(2)童话世界多么神奇啊!请你发挥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写下来。

提示:语句要通顺,内容要清楚。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识字与写字

1.【答案】①.苍翠②.邮票③.满载④.勇敢⑤.玩耍⑥.蜡烛⑦.墙壁

⑧.观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

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翠”“载”“敢”“蜡”“墙壁”“察”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二、按要求做。

2.【答案】(1)BJ

(2)AV

(3)CV

(4)AV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

读多练。

(1)B.填过lii爸——lue:指倾斜着从表面经过,且伴有一定角度向前;快速的摩擦而过。

(2)A.仍然r@ng---reng: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3)C.五彩缤纷bing——bin: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4)A.答应d台——da:同意;允许。

3.【答案】(1)列(烈)

(2)遥(摇)

(3)遽(飘)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对字形掌握情况。

完成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1)激列一激烈:指(动作、言论)剧烈;(性情、情怀)激奋,刚烈。

(2)遥摆——摇摆:左右来回摆动。

(3)漂——飘:随风摇动或飞扬。

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4.【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

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

可。

合拢:合并,合聚到一块儿。“拢”字的意思是“合上”。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了学生多义字知识。

“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理

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闻”的意思是“听到”。

A.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闻”的意思是

“听到"。

B.天下奇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闻”的意思是“听见的事情,消息”。

C.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闻”意思是“名声”。

由此可知“闻鸡起舞”的“闻”与“耳闻目睹”中“闻”字的意思相同。

故选:Ao

6.【答案】①.撇##/②.土##口

【解析】

【详解】考查了查字典。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用部首查字法,

可先找出字的部首,再查除去部首后剩余部分的笔画数。注意掌握汉字的笔画顺序。

“喜”的笔顺为:横(一),竖(I),横(一),竖(I),横折L),横(一),点(、),撇(,),横

(-).竖(I),横折(〜),横(一)。第八笔是“撇(八”.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土”部或“口”

部。

7.【答案】①.C②.B③.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意思解释。

(1)抓紧:紧紧地把握住,不放松。“紧”的意思是:事情密切接连着,时间急促没有空隙。

(2)紧急: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不容许拖延的。“紧”的意思是:形势严重或关系重要。

(3)结合句意“鞋太小了穿着不舒服”可以得知本题中“紧”的意思是:非常接近,空隙极小。

8.【答案】①.成功②.规矩③.诚实④.视线⑤.假如⑥.真假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给字组词能力。

解答时要认清每一个字,再组上合适的词语。

成:成功完成成语成为成果

诚:忠诚诚实真诚诚恳竭诚

规:规定规矩规范规律规模

视:注视忽视检视视线审视

假:放假真假休假暑假假装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

四、按要求做。

9.【答案】像一个正在火上加热的巨大蒸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结合例句:“能映出人的影子”,补充的内容体现了“溪水很清”的程度。

仿句:补充的内容要体现“天很热”的程度。例如:天热得像太上老君的八卦炉。

10.【答案】①.B②.C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选词填空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应用范围,根据词语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结合语境选出适合句

意的词语填空。

A.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B.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C.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其说不一;也形容饶舌,多嘴。

D.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

(1)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是“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yi)式”。

(2)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是“同学们围在老师身边(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11.【答案】①.丑小鸭②.因为这本书使我获益匪浅,由一只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告诉我们:看人不能只看外表,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解析】

【详解】考查了课外阅读。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在认真阅读,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解答。

本题按照要求,把你认为最动人的童话故事分享给大家,并讲明分享的理由。从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

情节、丰富的想象、蕴含的道理等角度来写理由均可。

示例: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海的女儿》,分享的理由是:通过美人鱼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为爱而不惜

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来表现美人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善良的心灵。

六、古诗文积累。

12.【答案】①.楚江开②.至此回③.停车坐爱④.霜叶红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诗句的默写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句诗出自于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

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

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2)本句诗出自于唐代杜牧的《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

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

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知有儿童挑促织、^最是橙黄橘绿时

13[把案]•年好景君须记夜深籥落一灯明

'LE条」湖光秋月两相和、^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激潮暗方好潭面无风镜未磨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根据课内外积累完成作答。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原文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

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原文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

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原文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

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水光激港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宋朝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是:水光敝潍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4.【答案】①.B②.C③.A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根据课内外积累完成作答。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原文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

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是:水光敝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原文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

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故分别填上B、C、A。

【答案】15.J16.X

17.V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L乎一JT;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

窗明j净一ji;窗户明亮,桌子干净。形容屋里明亮整洁。题目叙述正确。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理解。

群儿戏于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题目叙述错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让我

们在不断地预测与验证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题目叙述正确。

第三部分阅读

[答案]]8.C19.小动物们都哥欢小露珠,纷纷跟它打招呼。

20.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21.特别22.B

23.印象:漂亮、顽皮、热心……

想法:小露珠不但外表美丽,而且还能滋润和装点植物,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我要向小露珠学习。

【解析】

【18题详解】

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

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句子“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它们爬呀,滚

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了第二天早上天快亮的时候,小露珠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可知,从''夜

幕降临了”到“第二天早上天快亮的时候”,小露珠发生的变化是: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故选:Co

【19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段落中心句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内容可知,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都在夸赞小露珠的美,可以看出小动物们都很喜

欢小露珠,由此可知中心句为文段开头这句“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纷纷跟它打招呼”,按照要求用波

浪线画出来即可。

【20题详解】

考查学生补充内容能力。

联系上下文,由文中第②自然段句子“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

露珠”可知,横线上要补充的内容是赞美小露珠的话,按照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内容补充完整即可。示

例:早哇,像宝石那么耀眼的小露珠。

[21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能力。

“格外”意思是指额外,特别。故可以换成非常、额外、特别、十分等词。

【22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文中第④自然段句子“这时,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多,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它渐渐地

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可知,小露珠消失的原因是因为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让小露珠变成水蒸

气。

故选:B。

23题详解】

考查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答案]24.在深色的毛中,伸展着缕缕金丝,这些柔软的、丝样的毛披散下来,仿佛一件金色的斗篷。

25.①.先②.接着③.然后26.C

27.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28.①.X②.X③.J

29.外形吃食的样子生活习性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金丝猴’这个雅号”出现在第②段,“‘金丝猴’这个雅号”前后即可找到答案。即:在深色的毛

中,伸展着缕缕金丝,这些柔软的、丝样的毛披散下来,仿佛一件金色的斗篷。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从第③的句子“找到食物后,它们会先把前爪收拢,接着弯下身子,然后用两只前爪捧着食物送到嘴边,

嘴一抿一抿的,吃得特别香甜。”可知先、接着、然后可以看出金丝猴吃食的顺序。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

-页as-。

“敌害接近”与“会立刻带领猴群以惊人的速度逃跑。”两个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只要……而

就……”相连。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理解辨析即可。

从“金丝猴喜欢群居生活。在森林中,它们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可知“成群

结队”的意思是:聚集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

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1)从第⑤段的句子“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之一”可知本句叙述错误。

(2)从第②段的句子“胸部和腹部的毛是乳白色的,越贴近背部的毛颜色越深。”可知本句叙述错误。

(3)从第⑤段的句子“我国特别重视对金丝猴的保护和研究,建立了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可知本句叙

述正确。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本文主要从金丝猴的外形特点、吃食的样子以及生活习性三个方面介绍了金丝猴。所

以你向同学们介绍金丝猴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

第四部分习作

30.【答案】参考范文一:

生活里的小事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中的事常常令我们有许多感悟。我就发现了那么一件小事。

周末,我和妈妈去买早点。付钱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卖早点的人钱盒里并没有多少钱,而他们的脸上

却依旧挂着灿烂的微笑,有时还和买早点的人聊聊天,让人感觉卖早点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回到家,我问妈妈:“为什么卖早点的人每天都要起得很早,辛苦地做早点,得到的钱也不多,却总是

那么快乐呢?"妈妈想了想,回答道:“因为他们给别人带来了方便,使别人快乐了呀。给予别人快乐,自

己也会快乐,难道快乐不比金钱重要吗?”

听了妈妈的话,我深有感触。人们总说快乐难求,其实道理谁都懂,只要肯付出,使别人快乐就行了。

但是,虽然知道道理,却很少有人愿意付出。人们总以为占便宜是赚了,付出是亏了。他们只想赚,不愿亏。

就像为汶川地震捐款,有些人是发自内心地想帮助那里的人,有些人却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去捐款,甚至有

些人扛着捐款的名义,利用人们的爱心去换取暴利,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可耻啊!

如果世上的每个人都自愿去付出,相互谦让,世界将多么美好!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付出,哪怕只是一

点,也可以向文明迈出一大步。

参考范文二:

一只迷路的小乌龟

一轮弯弯的月儿,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柔和的亮光给森林披上了一件朦胧的纱裙。

森林里高大的红松树,如擎天的巨柱,傲立在万木丛中。钻天杨像画家的毛笔,一排排倒插着,枝叶毫

无拘束地向上延伸。长着圆形树盖,挂满黑绿色叶子的大槐树,开着一串串白中透黄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

清香。

生活在这里的小动物们,一个个都在自己舒适的家里睡着了,整个森林里一片安静。一只小花鹿从远方

的朋友家回来。走着走着,忽然听到哭声,顺着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