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教学学生生活用房项目申请报告_第1页
某校教学学生生活用房项目申请报告_第2页
某校教学学生生活用房项目申请报告_第3页
某校教学学生生活用房项目申请报告_第4页
某校教学学生生活用房项目申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31.1项目名称及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3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1.1.2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31.2项目概况 51.2.1建设地点及项目建设背景 51.2.2项目规模的确定和主要建设内容 101.2.3工程技术方案 141.2.4消防 541.2.5投资估算 601.2.6项目主要数据表 64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662.1依据 662.2发展规划分析 662.3产业政策分析 682.4行业准入分析 70第三章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分析 723.1资源开发方案 723.2资源利用方案 723.2.1土地利用方案 723.2.2水资源利用方案 723.2.3用电方案 723.2.4采暖空调方案 733.3资源节约措施 73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754.1设计依据及标准 754.2编制目的 764.3能源品种及数量分析 764.4节能设计及措施 79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825.1依据 825.2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825.2.1建设地点 825.2.2用地类型 825.2.3用地现状 825.3土地利用合理分析 835.4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 83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846.1依据 846.2环境和生态现状 846.3拟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56.3.1施工阶段 856.3.2投入使用期 856.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856.4.1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856.4.2项目投入使用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87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887.1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887.1.1编制依据 887.1.2评价数据 887.1.3评价结论 897.2行业影响分析 89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 908.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908.2社会适应性分析 908.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91第九章项目招标管理 929.1编制依据 929.2招标原则 929.3招标内容 929.4招标组织形式 939.5招标方式 93第十章结论 95

第一章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及项目申报单位概况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XX学校学校教学学生生活用房项目申报单位:XX学校学校单位地址:XXXXX号法人代表:XXXX1.1.2项目申报单位概况XX学校学校创建于1949年7月,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历经“铁道部职工学校”、“铁道部XXX市中级技术学校”、“XXX市铁路学院”、“北京铁路局XX学校学校”,XX学校学校的传承演变。2005年7月,学校由铁路移交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管理。现有教职工606人,其中专任教师469人(高级讲师119人,讲师328人),全日制中专在校生11000人,另外,该校被定为铁道部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北京铁路局客运实训基地、北京铁路局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XXX市机务段定向招生及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基地,承担中高职函授教育8000人,技能培训人数5000人,技能鉴定人数7500人。学校现有运输部、机车部、车辆部、客服部、机电部、经济部、电气信息部、综合部8个专业部,开设铁路行业和社会通用共36个专业。其中机电工程、数控技术、铁道运输、铁道机车等专业实训装备均处于该行业国内领先水平。校企集团公司在完成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同时,其生产的手信号灯、轨距尺、施封所等系列产品为部、局定点生产产品,销往全国和俄罗斯、乌克兰、越南、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学校坚持统筹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和校办集团发展战略,坚持深化改革,凝炼特色,创新培养模式,创建质量名校,不断完善学校持续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办学理念。着重提高品牌专业影响力,优秀人才贡献力,校园文化感召力,适应市场就业力,制度设计创新力,自主创收发展力六个核心竞争能力。创建学生继续教育立交桥,实施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双证融通、工学结合、前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建校60余载,为国家培养了6万余名各类人才,毕业生遍布全路和全国各地,还为越南、朝鲜等国家培养留学生近千名。学校已形成高职、中职、大中专函授、本专科自学考试、高等远程学历教育、干部职工培训、技师培训、技能鉴定等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是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铁道部运输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机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北京局机务、车务、调度、客运、劳资、财会等系统培训基地,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被河北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为“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学考试助学总站”。学校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建设,在建立与专业目标相一致的典型工作环境,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成功独立承办了铁道部首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车站值班员决赛,承办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河北赛区选拔赛。学生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学校选手在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获得第二名,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五名,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学校与100余个大型铁路企业、轨道交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就业网络。毕业生双证率达90%以上,就业率均在96%以上。1.2项目概况1.2.1建设地点及项目建设背景1.2.1.1建设地点①场址选择本项目位于XXXX,XX学校学校院内,该校位于XXXX,宁北街以东,中华大街以西,和平路以南,宁安路以北,铁路运输学校西校区内,该地址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内基础设施完善,供水、供电、供暖、排水等条件齐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要求。②自然条件XXX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带,华北平原中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气候,北近滹沱河,西靠太行山。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每年降水集中于7、8月份。③地质状况XXX市地处太行山东部,华北冲积平原,底层分布较为均匀,无不良地质构造。本项目在XXX市市区内建设,本区地形平坦,无不良地质构造,建设条件优良。1.2.1.2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已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XX学校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原分为宁安路校区及槐北路校区,根据2010年7月13日冀人社呈[2010]95号文件,该校槐北路校区与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土地置换,现该校区已拆迁完毕,所有学生均迁入宁安路校区。学校布局进行了重大调整。该校被定为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北京铁路局客运培训基地、铁道部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北京铁路局复退军人职业技能教育基地、北京铁路局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承担中高职函授教育8000人、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技能鉴定任务7500。学生人数的折算按《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意见征求稿)第十五条规定,承担政府指令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任务的学校,可按照所培训的人次、时间折算成在校生规模,折算规模(生)=年培训总人次×平均培训天数/200天。具体折算人数见下表:序号名称培训人数(人)培训时间批准文号及依据折算人数(人)中高职函授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766390冀教高【2007】6号3448.353600北京铁路局客运培训基地33790北京铁路局委托151.65职业技能培训铁道部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300090劳卫教函【2005】37号13502250北京铁路局复退军人职业技能教育200090北京铁路局委托900技能鉴定北京铁路局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50007京铁编【1999】9号175262.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5007冀劳【1995】16号87.5合计6112.5注:本次学生折算均不含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办学等合作办学任务及非政府指令的教育培训任务。因此,学校的教学规模应为全日制中专在校生11000人,中高职函授、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折合为全日制中专在校生6112.5人,共计17112.5人。根据《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87版)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意见征求稿),按17112.5名全日制中专在校生测算可得,十一项主要校舍指标应达到292966㎡,具体指标如下表。学校目前现有地上建筑面积为75148.8㎡,地下建筑面积为22000㎡(此部分现为地下超市,主要对外因此不计入校舍面积),其中有27055㎡因中华大街地铁建设及危房等原因需要拆除,学校能够正常使用的建筑面积仅为48093.8㎡(具体指标见下表)。由此可得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意见征求稿)规定,学校还需建设244872.20㎡.详见下表: 随着XX学校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函授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学校的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教学和生活的需求,急需加快教学和学生生活设施的建设。1.2.2项目规模的确定和主要建设内容综合考虑学校的现状、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本着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本期拟建设教室、实训用房、教师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附属用房。重点解决11000名全日制中专在校生基本的教学生活需求,同时兼顾中高职函授、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等教学及生活需要。拟建校舍地上85000平方米,地下14866平方米,共计99866平方米。具体测算指标如下:因用地紧张,本次建设集中解决学生教学及生活需求。所以本次建设中,将教室、实训基地用房、教室办公用房部分达到11000人的建设标准;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部分建设面积略低于标准,但也基本可满足11000人的需求;附属用房部分分期建设,本期着重建设与学生生活教学相关的部分。图书馆、风雨操场、行政用房、教工单身宿舍等部分因本次投资额度及场址条件的限制,本次暂不建设。eq\o\ac(○,1)教室:本次新建教室4788㎡,均为地上。具体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基础课实验室)、合班教室、阶梯教室、普通计算机教室及电教工作用房等。按11000名全日制中专在校生测算学校应建教室23100㎡,学校现有可用教室18312㎡,建成后学校教室总面积为23100㎡,人均教室面积2.1㎡/生,等于《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意见征求稿)中人均教室面积2.1㎡/生的规定。eq\o\ac(○,2)实训基地用房实训基地本次新建36653㎡,均为地上。具体包含专业实验室、实训工厂(车间)用房。其中实训工厂(车间)采用模拟标准化厂房建设,机器设备布局按照真实生产条件设计。按11000名全日制中专在校生测算学校应建实训基地39600㎡,学校现有可用实训基地2947㎡,建成后学校实训基地总面积为39600㎡,人均实训用地面积3.6㎡/生,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意见征求稿)中实训用房3.6㎡/生的规定。eq\o\ac(○,3)教师用房教师用房本次新建3600㎡,均为地上。具体为提供教师备课、休息和集体教学活动使用的用房。按11000名全日制中专在校生测算学校应建教师用房6600㎡,学校现有可用教师用房3000㎡,建成后学校教师用房总面积为6600㎡,人均教师用房面积0.60㎡/生,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意见征求稿)中教师用房为0.6㎡/生的规定。eq\o\ac(○,4)学生宿舍学生宿舍本次新建32818㎡,均为地上。按11000名全日制中专在校生测算学校应建学生宿舍57750㎡,学校现有学生宿舍19752㎡,建成后学校学生宿舍为52570㎡,人均宿舍面积为4.78㎡/生,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意见征求稿)中学生宿舍不超过5.25㎡/生的规定。eq\o\ac(○,5)学生食堂本次新建学生食堂9200㎡,地下4418㎡,地上4782㎡。由于学校用地紧张,本次不再单独建设教工食堂,只在餐厅内设置教职工就餐区。按11000名全日制中专在校生测算学校应建学生食堂11000㎡,学校现有学生食堂将全部拆除,本次建成后学生食堂面积为9200㎡,人均食堂面积0.84㎡/生,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意见征求稿)中学生学生食堂不超过1.0㎡/生的规定。eq\o\ac(○,6)附属用房部分附属用房本次建设12807㎡,其中10448㎡为地下,2359㎡为地上。因学校用地紧张,本次适当减少一些附属用房建设,本次附属用房建设包括人防工程、地下车库、各类设备用房及医务所、开水房、印刷室、浴室、后勤管理用房等。按11000名全日制中专在校生测算学校应建附属用房24200㎡,学校现有可用附属用房279㎡,建成后附属用房共计13086㎡,人均1.19㎡/生,低于《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意见征求稿)中附属用房2.2㎡/生的规定。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人防工程:因学校为人员密集型场所,所以人防工程分为核五常五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及核五常五甲类人防物资库。按照国家规定,一类重点防护城市(省会城市),新建10层以上或基础埋深3米以上的民用建筑,应按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防空地下室。因此确定本次建设人防工程中人员掩蔽所为2000㎡,人防物资库为4620㎡(平战结合,战时做物资库,平时作地下停车场)。地下车库:根据《XXX市市城乡规划局城市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技术规定》XXX市中心区的中专应按每100名师生1.5-3辆车位来进行车位配套建设,且地上车位数不得超过总车位数的20%。计算可得,本次应建设165-330辆配套车位,地下应建车位132-264辆。按35㎡/辆的车位计算,本次地下车库面积应为4620-9240㎡。考虑到本次建设为学校原址扩建项目,投资有限、用地紧张,本次地下车库的建设标准取下限4620㎡(平时做地下停车场,战时为物资库)。各类设备用房:本次将全校区内的设备用房集中布置于地下,水、暖、电各类设备用房共计面积为3828㎡。医务所、开水房、印刷室、浴室、后勤管理用房等:合计建筑面积2359㎡,均为地上。项目建成后学校可满足11000名全日制中专在校生的使用需求,同时通过教室食堂等的错峰使用,也可兼顾部分的学历函授、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教学需求。基本能够满足学校槐北路校区迁入后的使用需求。1.2.3工程技术方案1.2.3.1总平面设计1.2.3.1.1概述1.2.3.1.1.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意见征求稿)由甲方提供的电子版地形图XXX市市规划局出具的《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1.2.3.1.1.2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XXX市市宁安街189号,XX学校学校院内,该校位于XXX市市新华区,宁北街以东,中华大街以西,和平路以南,宁安路以北区域内,该地址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1.2.3.1.1.3用地现状校区原占地13.6万平方米,因地铁建设及中华大街红线扩宽,校区原有面积缩小2.7万平方米。校区现占地10.89万平方米,本次建设分别位于校区的东南角及西南角。建设用地内的自然标高在73米到74米之间,地形十分平坦。建设用地南侧为市政道路,交通便利。场地内无高压线等不利于建设的因素。在整个校区中部有一处省级二级文化遗产保护建筑,其周围已用绿化隔离妥善保护,且不在本次建设范围之内。因此本区十分适宜建设。1.2.3.1.1.4气象条件XXX市市地处中低纬度亚欧大陆东缘,临近太平洋所属渤海海域,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分明,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春季长约55天,夏季长约105天,秋季长约60天,冬季长约145天。空气年平均湿度65%。春季降水量偏少,常有4级偏北风或偏南风,3、4月份气温回升快;夏季,受海洋温湿气流影响,6、7、8、9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3%-70%,天气比较潮湿,7月和8月份三伏天期间空气湿度高达100%;秋季,受蒙古高压影响,晴朗少雨,温度适中,气候宜人,空气湿度平均为78%,近几年由于地形和气候环境等原因,易出现雾霾天气。深秋多东北风,有寒潮天气发生;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气候较冷,天气晴朗少云,常出现降雪。春天的XXX市电视塔XXX市年总降水量为401.1-752.0毫米。其中西部山区雨量为628.4-752.0毫米;其它地区为401.1-595.9毫米。冬季常降大雪,总雪量为19.2-26.8毫米。大雪虽给交通带来一些不便,但对小麦越冬起到保护作用,为春季返青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条件。春季降水偏少,总雨量为11.0-41.7毫米。夏季雨量分布不均,降雨量为234.9-516.4毫米。年总日照时数为1916.4-2571.2小时,其中春夏日照充足,秋冬日照偏少。1.2.3.1.2总平面布置原校区的主入口布置于宁安路进入,进入校区为学校的主广场,广场北侧为主教楼,广场两侧分别为教学配楼。主教楼后面为12层的综合教学楼(校区内现有最高建筑),综合教学楼北边以一条校区道路作为分隔,道路南侧为原有教学区,道路北侧则为3栋学生宿舍以及学生食堂。教学区及学生生活区西侧为一个400米的标准运动场,此运动场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与教师生活区分割开来。整个校区的最西侧为教师生活区,包含教师宿舍以及校办工厂。新建建筑在整个旧校区的基础上,从长远规划考虑,科学合理,统筹规划。校区原占地13.6万平方米,因地铁建设及中华大街红线扩宽,校区原有面积缩小2.7万平方米,校区现占地10.89万平方米。本次建设分别位于校区的东南角及西南角。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8.50万㎡,地下总建筑面积1.49万㎡。包括学生宿舍楼1、学生宿舍楼2、学生食堂、教师楼、实训楼以及综合教学楼。其中学生宿舍楼1、学生宿舍楼2及学生食堂位于校区西南角;教师楼、实训楼及综合教学楼位于校区东南角。将学校通过操场自西向东依次分为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功能分区明确。1.2.3.1.3竖向设计本区地形较为单一,且市政设施完善,竖向设计上保持地形现状,将雨水通过道路雨水口收集,然后排入市政管网中。用地平衡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校区总面积㎡108804163.12亩2建筑总面积(原有)地上㎡48094地下㎡3建筑总面积(新建)地上㎡85000地下㎡148664建筑占地面积㎡153125总建筑密度%14.076绿地率%35.827容积率1.221.2.3.2建筑设计1.2.3.2.1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37-9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1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及其他有关规范、规则和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1.2.3.2.2新建建筑物本项目拟新建建筑物为两个建筑综合体:教学综合楼及辅楼,生活服务楼及辅楼。为方便指标统计,将其按构造分为以下部分:学生宿舍楼1、学生宿舍楼2、学生食堂、教师楼、实训楼、综合教学楼共99866平方米。新建建筑物见下表:工程名称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层数总高度(m)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备注生活服务楼及辅楼学生宿舍楼197374418地上14层地下1层52.56框架-抗震墙结构筏板基础学生宿舍8916㎡,学生食堂2229㎡(地下1408㎡)学生宿舍楼224877地上27层地下1层98.55框架-抗震墙结构筏板基础学生宿舍23902㎡,食堂1842㎡(地下867㎡)学生食堂2986地上2层地下1层9.45框架结构独立基础食堂5129㎡(地下2143㎡)教学综合楼及辅楼教师楼704910448地上5层21.45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教师用房3600㎡,附属用房2359㎡(医务室、开水房、印刷室、浴室、后勤管理用房等),实训基地用房1090㎡实训楼15195地上5层地下2层20.95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教室用房4788㎡,实训基地用房10407㎡,附属用房2532㎡(地下)(主要为水泵房等设备用房、车库、储藏间)综合教学楼25156地上22层地下2层89.65框架-抗震墙结构筏板基础实训基地用房25156㎡,附属用房7916㎡(地下)(主要为变电所等设备用房、车库)合计8500014866总建筑面积(㎡)998661.2.3.2.3建筑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适用、经济的指导思想,将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工程中,在充分体现节能、绿色、环保的同时,注重建筑功能的“适用性”和“可改性”。根据地块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在强调与原有建筑相融合的同时增强本建筑物的标志性。1.2.3.2.4抗震耐火等级各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学生宿舍楼1、学生宿舍楼2、综合教学楼为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学生食堂、教师楼、实训楼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1.2.3.2.5单体功能设计建筑设计严格执行各项规范要求,交通简洁明晰,流线通畅。合理设计走廊宽度、楼梯间宽度及数量,使其既符合防火规范,又能满足空间使用要求。生活服务楼及辅楼:生活服务楼及辅楼分为学生宿舍楼1,学生宿舍楼2及学生食堂。地上总面积为37600平方米,地下面积4418平方米。学生宿舍楼1:学生宿舍楼1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地上建筑面积为9737平方米,共14层,一二层层高为4.5米,三~十四层层高为3.6米。一二层为学生食堂,其余为女生宿舍楼,宿舍内以标准8人间为主。学生宿舍楼2:学生宿舍楼2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地上建筑面积为24877平方米,共27层,一层层高4.5米,二~二十七层层高为3.6米,总建筑高度98.55米。一层以学生食堂为主,其余层为男生宿舍楼,宿舍内以标准8人间为主。学生食堂:学生食堂属于多层公共建筑,地上建筑面积为2986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高度为9.45米,层高4.5米,一层主要为食堂,,配以适当的管理、售卡、洗手等附属空间。厨房分南北两个区域,北区有独立的开水房及女生楼入口,南区有公共浴室入口和男生楼入口,流线清晰互不干扰。二层为食堂,层高为4.5米,厨房区和就餐区分区明确,互不干扰。生活服务区地下:生后服务区地下为地下一层,层高4.5米,建筑面积为4418平方米。以学生食堂为主,通过一层开敞楼梯进入食堂区,地下一层入口和男女生宿舍入口距离较远,避免相互影响。教学综合楼部分:教学综合楼及辅楼分为教师楼,实训楼及综合教学楼47400平方米,地下面积为10448平方米。综合教学楼:综合教学楼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地上建筑面积为25156平方米,地上22层,1-5层层高4.2米,6层及以上层高为4.0米,总建筑高度为89.65米。1到5层为工厂实训区服务用房,6~15层为实训教学用房,15层及以上为专业实验室,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教师楼:教师楼属于多层公共建筑,地上建筑面积7049平方米,地上5层,层高4.2米,总建筑高度为21.45米。主要功能为教师用房、后勤用房、实训基地用房及其他附属用房,各功能分层布置,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实训楼:实训楼为多层公共建筑,作为综合教学楼辅楼建设,地上建筑面积为15195平方米,地上5层,层高4.2米,总建筑高度为21.45米,实训楼西区为普通教学用房,包括40人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合班教室、阶梯教室等,其中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基础科实验室布置在五层以下。东区为工厂实训区,每层分两个实训工厂,每层配有适量的更衣及教师休息室。功能分区合理、明确。东区教学区地下:为地下两层,地下建筑面积为10448平方米,地下一层为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一层车库停车85辆,有两个方向车行出入口。地下二层为人防,设有核5常5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2000平方米,其余为核五常五人防物资库。平时为地下车库,地下二层停车99辆,有两个方向的车行出入口。1.2.3.2.6各建筑物内部防火疏散:学生宿舍楼1:学生宿舍楼1为一类高层,每层建筑面积为743.1平方米,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有两个安全疏散口,每层容纳120人,总疏散宽度为3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学生宿舍楼2:学生宿舍楼2为一类高层,每层建筑面积为893.4,二层及以上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方向的安全疏散口,每层容纳152人,总疏散宽度为3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103学生食堂:学生食堂为多层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为2986平方米,一层建筑面积为1837平方米,一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及以上的疏散口总疏散宽度为9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二层建筑面积为1149平方米,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层为一个防火分区,二层可同时容纳500人,总疏散宽度为5.5米,疏散宽度和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生活服务区地下:生活服务区地下为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为4418平方米,分5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每个防火分区有不少于两个方向的疏散口,地下一层可容纳1000人就餐,总疏散宽度为10.6米,疏散宽度和距离均满足疏散要求。教师楼:教师楼为多层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为7049平方米,教师楼标准层建筑面积1330.8,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方向的疏散口,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综合教学楼:综合教学楼为一类高层,总建筑面积为25156平方米,每层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及以上安全疏散口,总疏散宽度为3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实训楼:实训楼为多层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5195平方米,每层建筑面积为3089平方米,每层为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2500平方米,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及以上疏散口,总疏散宽度为8.1米,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教学区地下:教学区地下为地下二层,建筑面积10448平方米。地下一层为三个防火分区,车库部分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面积不超过4000平方米,车库部分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余为设备用房,设备用房部分分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平房米,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及以上方向的疏散口,总疏散宽度为8.7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地下二层为人防部分,分两个防护单元,人防物资库部分建筑面积小于4000平米为一个防护单元,其余为核5级常5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防护单元面积不大于2000平米,每个防护单元有一个主要出入口和一个次要出入口,出入口均能直通之外,出入口均作密闭处理,防护单元的设置满足人防要求。1.2.3.2.7建筑立面设计本次建设内容有学生宿舍楼、教师楼、实训楼及综合教学楼等,为了适应教学活动的特点,建筑立面设计简洁、明快、庄重、典雅,突出学校的形象及文化品位。同时考虑到资金的实际情况,外立面采用真石漆饰面,降低造价;整体采用偏暖色调,给人以亲近活泼的感觉。1.2.3.2.8主要建筑材料及装修设计①学生宿舍楼1、学生宿舍楼2、教学综合楼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学生食堂、教师楼、实训楼采用框架结构。外墙采用250mmAAC自保温砌块,内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②外装修:外墙面采用真石漆饰面;外门窗采用钢塑共挤框料中空玻璃门窗;玻璃幕墙采用断桥铝合金框料中空玻璃窗。③内装修:厨房:采用铝合金龙骨条形板吊顶,吊顶高度3.0米;面砖内墙面至吊顶底;防滑地砖楼地面;钢塑一体内门窗。餐厅:顶部设有吊扇;采用耐擦洗涂料内墙面;地砖楼地面;实木内门。卫生间:采用PVC轻钢龙骨吊顶,吊顶高度3.0米;面砖内墙面至吊顶底;防滑地砖楼地面;实木内门。楼梯间:采用耐擦洗涂料内墙面;地砖楼地面;实木内门。④屋面:不上人屋面(有保温),屋面防水等级一级,防水材料采用两道SBS卷材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采用硬质岩棉板保温层。⑤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6,防水材料采用SBS卷材防水材料。1.2.3.3结构设计1.2.3.3.1设计依据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1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2.3.3.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35kN/㎡;基本雪压0.30kN/㎡;标准冻深0.60m1.2.3.3.3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办公、会议、教室、宿舍2.0kN/㎡;走廊(宿舍、办公楼)2.5kN/㎡;走廊(教学楼)3.5kN/㎡;食堂2.5kN/㎡;厕所2.5kN/㎡;不上人屋面0.5kN/㎡;上人屋面2.0kN/㎡;楼梯3.5kN/㎡;电梯机房7.0kN/㎡;实验室、实训工厂根据具体使用功能确定。其它未注明的活荷载标准值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有关规定取值。1.2.3.3.4结构设计设计中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结构设计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为原则。(1)101学生宿舍楼1101学生宿舍楼1为地上14层,地下1层,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楼屋盖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现浇梁板结构。基础以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的原则进行设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拟采用筏板基础,若天然地基经验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2)102学生宿舍楼2102学生宿舍楼2为地上27层,地下1层,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抗震等级均为一级,楼屋盖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基础以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的原则进行设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拟采用筏板基础,若天然地基经验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3)103学生食堂103学生食堂为地上2层,地下1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楼屋盖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地下室外墙)、柱下独立基础+抗水底板。(4)201教师楼201教师楼为地上5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楼屋盖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5)202实训楼202实训楼为地上5层,地下2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楼屋盖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现浇梁板结构,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地下室外墙)、柱下独立基础+抗水底板。(6)203综合教学楼203综合教学楼为地上22层,地下2层,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抗震等级均为一级,楼屋盖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基础以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的原则进行设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拟采用筏板基础,若天然地基经验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1.2.3.3.5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中国地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1.2.3.3.6材料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均采用C15,构造柱、圈梁均采用C20混凝土。所有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HPB300级、HRB335级、HRB400级钢筋。±0.000m以下砌体均采用MU10煤矸石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0.000m以上砌体均采用MU7.5加气混凝土砌体及M5混合砂浆砌筑。(1)101学生宿舍楼1:地下室及一层采用C40混凝土,二层及以上采用C35、C30混凝土,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2)102学生宿舍楼2:地下室及一层采用C45混凝土,二层及以上采用C40、C35、C30混凝土,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3)103学生食堂:采用C30混凝土,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4)201教师楼:采用C35混凝土;(5)202实训楼:地下室及一层采用C40混凝土,二层及以上采用C30混凝土,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6)203综合教学楼:地下室及一层采用C45混凝土,二层及以上采用C40、C35、C30混凝土,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1.2.3.4给水排水设计1.2.3.4.1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及设计要求。国家现行的规范和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人民防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总图、土建专业提供的平行作业图纸和相关协作资料。其它见总论。1.2.3.4.2工程概况本项目拟建于XXX市市新华区,具体位置在宁北街以东,中华大街以西,和平路以南,宁安路以北,铁路运输学校西校区内,校园内基础设施完善,供水、供电、供暖、排水等条件齐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要求。本期拟建建筑物包括101号学生宿舍楼1、102号学生宿舍楼2、103号学生食堂,201号教师楼、202号实训楼、203号综合教学楼,新建地上面积85000平方米,地下面积14866平方米,共计99866平方米。1.2.3.4.3设计范围铁路运输学校新建工程项目的室内、外的给水、排水工程及消防工程。本工程室内设有生活生产给水系统、中水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集中热水给水系统、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灭火器装置及局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1.2.3.4.4给水及消防工程本工程项目的水源为市政给水,校区原分别自宁安路及宁北路引入DN100生活给水管,校内成环布置。本工程分别自宁安路和宁北路市政管网各增加一条DN200进水管,市政干管供水压力约为0.20MPa,接入校区原有室外给水环状管网,供校区低区生活供水及室外消防用水。室外环状管网上设置地下式消火栓。1.2.3.4.4.1给水部分(1)设计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标准及单位:序号项目用水量标准(升/人·天)(升/人·次)使用时数(h)小时变化系数人数面积1食堂20121.4330002学生宿舍150243.0110003教师4081.36064教学实训4081.211000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按用水量的15%计。序号项目最高日用水量(m3/d)平均时用水量(m3/h)最大时用水量(m3/h)附注1食堂660.0055772学生宿舍1650.0068.75206.253教师24.243.033.944教学实训440.0055.0066.005小计=SUM(ABOVE)2774.24=SUM(ABOVE)181.78=SUM(ABOVE)353.196未预计用水量416.1427.2752.987总计3190.38209.05406.17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3190.38(m3/d),最大时用水量为406.17(m3/h)。其中,中水水量300m3/d,用于绿化浇洒、道路及车位冲洗、宿舍楼冲厕。消防用水量标准: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按一次考虑,室内消火栓用水量4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自动喷洒系统用水量35L/s,火灾延续时间:消火栓给水系统按3小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1小时。一次消防用水量总计882立方米。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大于48小时。自院内室外给水环网引DN100给水管接至消防水池,保证消防用水量要求。(2)生活给水系统校区原水泵房位置、面积及水泵流量、扬程均不能满足新建项目要求,故本次设计在教学实训楼地下室新建给水加压泵房一座。水泵房上部房间用于实训,不布置教学用房。校区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三个区: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为低区,由校区室外原有生活给水管网直接供给;地上三层~十三层(宿舍楼为三至十四层)为中区,由地下水泵房内的中区生活变频给水设备加压供给;地上十四层~顶层(宿舍楼为十五层至顶层)为高区,由地下水泵房内的高区生活变频给水设备加压供给。各分区底层支管压力超过0.35MPa的楼层设可调式减压阀减压供水。学生宿舍及食堂内生活供水设水表计量。(3)中水给水系统校区设中水给水系统,主要用于整个校区的室外道路和绿化浇洒,由新建室外中水管网提供,水源来自校区新建室外地埋式中水处理站,处理源水为102号建筑物(宿舍)的室内盥洗废水。中水供水管网在室外成枝状布置,供室外道路绿化浇洒。管网上设置地下式洒水栓。中水站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一体化设备,设计日处理污水量约309t。多余的生活废水经溢流井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水站工艺处理流程如上图所示。道路绿化浇洒用水量标准为:2.0(升/m2·次),总计最高日用水量约为160m3。(4)生活热水给水系统学生食堂及宿舍楼设置生活热水给水系统。其中热水给水系统分区竖向分为三个区(分区同冷水给水系统),采用下行上给式循环,定时供给。热水设计供水温度60°C,采用集中式太阳能加热(辅助加热采用燃气锅炉房加热装置)系统供给,宿舍楼南北两侧屋面分别集中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热水供水水箱间。热水配水管网采用同程机械循环系统。(5)生活饮用水系统各新建建筑饮用开水采用电开水器加热分散供应,各建筑物开水间设置成品净水器和全自动电开水器,各电开水器应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措施。同时学校设有开水房,集中提供饮用开水。办公、教学、培训建筑饮用水标准为2升/人·天,宿舍饮用水标准为3升/人·天。(6)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泵房设于教学实训楼地下,与生活泵房合建。供新建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系统所需水量及水压。泵房内设消防贮水池一座,有效容积560m3(分成两格)。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由消防贮水池、消火栓给水泵、环状消防给水管网、屋顶水箱及增压稳压装置组成。教学实训楼屋顶设有效容积为18m3的屋顶消防水箱一座。消火栓给水系统平时由屋顶水箱间内的消火栓增压稳压装置维持管网所需压力。消防时由设于地下消防水泵房内的消火栓给水泵从消防贮水池抽水加压供给消火栓管网。学生宿舍楼及教学实训楼的室内消火栓系统分高低区设置。各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分区分别设置地下式水泵接合器。每个消火栓箱内均设有远距离启动消火栓给水泵的按钮及报警装置,报警信号传至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及水泵房内均可启动消火栓给水泵。消防水泵均设备用泵,备用泵可自投。屋顶设带有压力显示装置的检查用消火栓。消火栓给水泵出水管上设试验和检查用的压力表和DN65放水阀门,并装设安全阀。消火栓口出水压力大于0.5MPa的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学生宿舍楼及教学实训楼室内,除小于5m2的卫生间及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以外,均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车库及其他不采暖房间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消防贮水池、自动喷洒泵、湿式及预作用报警阀、自动喷洒管网、屋顶消防水箱及增压稳压装置组成。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间内的消防增压稳压装置的出水管接至报警阀组前,维持管网所需压力。消防时由设于地下消防水泵房内的自动喷洒泵从消防贮水池抽水加压供给自动喷洒管网,室外设地下式水泵接合器三套。自动喷洒泵可由报警阀上的压力开关发出启动指令、自动启动,也可在消防控制室和水泵房内手动启动。教学实训楼各报警阀集中设置于水泵房内,学生宿舍楼的报警阀设于一层的报警阀室内。各建筑每层按防火分区设置水流指示器和试水阀,每组报警阀管辖的管网末端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各层管网末端设试水阀。报警阀及水流指示器前均采用信号阀,信号阀的启闭状态信号及水流指示器的火灾区域信号均传至消防控制室。自动喷水系统配水管出水压力大于0.40MPa的采用减压孔板减压后供给系统用水。地下车库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动作温度为68℃、K=80、RTI≤50(ms)0.5),宿舍内采用边墙型喷头,其它部位采用标准喷头(动作温度为68℃、K=80),厨房操作间部位采用标准喷头(动作温度为93℃、K=80)。(8)气体灭火系统地下变配电室采用柜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采用全淹没的灭火方式,灭火设计浓度为8%,设计喷放时间为8s,灭火浸渍时间5min。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为自动、电气手动、机械手动三种,并与通风系统联动,气体灭火系统延迟30s后喷放。防护区应根据规范设置泄压口。(9)灭火器配置学生宿舍楼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其余各建筑物及地下车库为中危险级。其中汽车库按B类中危险级配置灭火器。变配电间、弱电机房等电气类设备用房为E类火灾,其余各场所为A类火灾。学生宿舍楼在各楼层每处消火栓处及其他部分位置均按严重危险级设置5kg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两具。地下变配电所设置20Kg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消防控制室及其他部分强弱电设备间单独设置灭火器。其余各建筑按照对应的火灾类别和危险等级配置灭火器。1.2.3.4.5人防部分地下室人防水源为城市自来水。地下室设人防,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人员掩蔽所和物资库。战时人员掩蔽所内按防护单元分别设置战时生活用水水箱和饮用水水箱,按无可靠内水源设计。物资库内设人防水箱一座,用于贮存战时生活用水和洗消用水。战时人员掩蔽所生活饮用水量均按3L/(人·d),人员掩蔽所生活用水量为10L/(人·d)。需洗消部位设洗消用水龙头,由人防给水泵经水箱吸水加压供给,冲洗用水量按5L/m2计算。防空地下室排水经集水坑收集采用机械排出,配潜污泵及手摇泵。地下室内部的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排水管采用焊接钢管。当管道穿过围护结构时,在围护结构内侧按要求设置防爆波阀门和密闭防护套管。1.2.3.4.6排水部分1.2.3.4.6.1雨水系统校区场地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直接排入校区原有雨水管道。为节约能源,配合规划专业设置雨水入渗系统。绿地雨水就地入渗;非机动车道及广场采用透水地面。雨水量:雨水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1689(1+0.898lgP)q=(L/S·ha)(t+7)0.729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a)雨水设计流量公式为:Q=qΨF(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室外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P=3年;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P=10年。室外雨水设计降雨历时采用t=5+2t2(min);屋面雨水设计降雨历时采用5min。室外平均径流系数采用Ψ=0.60;屋面径流系数采用Ψ=0.90。1.2.3.4.6.2排水系统除绿化、浇洒道路用水以外,生活排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85%计,即最高日排水量为2711.83(m3/d)。室外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102号建筑物(学生宿舍)室内采用污废分流制,地下室及其他建筑物内生活排水采用污废合流制,污废水经潜污泵机械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网,地下室地面废水经潜污泵机械提升后排入室外雨水管网。102号建筑物室内生活污水及其他建筑物室内生活污废水,经室外生活污水管道系统汇流,并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校区原有污水管网,学生宿舍楼食堂的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器(池)处理后排入校区污水管网。校区新建中水处理站一座,102号建筑物的室内生活盥洗废水,经室外新建废水管道系统汇集,排入中水处理站。其余建筑中水站工艺处理流程如下:1.2.3.4.7管材及接口室内部分:生活给水管及热水管干管和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管径DN≤80mm采用丝扣连接,DN>80mm采用沟槽连接。支管采用铝塑管,管径DN≤80mm采用丝扣连接,DN>80mm采用沟槽连接。消火栓给水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焊接钢管,管径DN≤80mm采用丝扣连接,DN>80mm采用沟槽连接。自动喷洒给水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焊接钢管,管径DN≤80mm采用丝扣连接,DN>80mm采用沟槽连接。重力流排水管采用机制排水铸铁管,B型法兰柔性连接。压力流排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沟槽式连接。室外部分:给水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沟槽连接;排水管及雨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缠绕增强管,热熔连接。埋地金属管道应做加强防腐。1.2.3.5采暖、通风及空调设计1.2.3.5.1空调通风设计1.2.3.5.1.1设计依据及国家现行的规范和标准1)设计任务书、其它专业所提资料、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及设计要求,对方案的确认意见。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7)《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9)《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10)《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1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37-971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1.2.3.5.1.2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1)室外设计计算参数(XXX市市:北纬38°02′东经114°25′海拔81m)冬季:供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6.2℃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1℃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8℃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2.3℃室外最多风向平均风速1.8m/s最多风向及频率C25%NNE12%大气压力1017.2hpa夏季: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1℃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8℃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0.8℃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0%室外平均风速1.7m/s最多风向及频率C26%S13%大气压力995.8hpa2)空调房间设计条件冬季夏季门厅、走道、洗手间采暖16℃空调26℃办公室、教室采暖20℃空调26℃1.2.3.5.1.3设计范围本次设计内容为:采暖设计、空气调节设计、通风设计、防排烟设计。1.2.3.5.1.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本项目维护结构做法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执行。宿舍楼的围护结构做法依《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11)执行。1.2.3.5.2采暖设计(1)采暖热负荷项目建筑面积(㎡)采暖面积热指标(W/㎡)采暖热负荷(KW)101学生宿舍楼1973750487102学生宿舍楼224877501244103学生食堂298655164101、102、103地下室441840177201教师楼704950353202实训楼1519550760203综合教学楼25156501259202、203地下室1044840418合计998664862(2)热媒为95/70℃热水,由102、202号地下室集中换热站供应,热源为市政供热110/70℃热水。按分布式能源结构的设计思想,充分利用本项目有利的区位优势,北临和平西路,东临中华北大街,两条城市主干道可提供足够的城市污水。采用污水源热泵可以实现进一步节能减排,节约运行费用的目的。(注:原有建筑面积75149㎡,保留48094㎡,拆除27055㎡。因拆除建筑为非节能建筑,新建建筑为节能建筑,故拆除27055㎡建筑的热负荷可满足27055*2=54110㎡的新建建筑使用,剩余30890㎡新建建筑使用污水源热泵以满足供热要求)(3)各采暖入口处设热计量表和调节装置。(4)采暖系统各分支环路均设调节装置,系统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设置自动排气阀和泄水装置。(5)采暖系统采用单管串联式系统。管道明装敷设。采暖设备采用内腔无砂型铸铁散热器,承压1.0MPa,。每组散热器的进水支管上安装三通阀,可实现对室温调节。散热器明装,外表面刷非金属涂料。(6)采暖管道管径≤DN50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管径>DN50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7)不采暖房间、地沟内的管道保温,保温材料为离心玻璃棉,厚度为:管径≤DN50离心玻璃棉厚度50mm管径DN70~DN150离心玻璃棉厚度60mm管径≥DN200离心玻璃棉厚度70mm1.2.3.5.3空调系统本项目综合教学楼、实训楼、教师楼、学生食堂采用变频商用多联机空调系统。由冷冻供液管和回气管与各室内机相连接,制冷剂在室内机内直接蒸发制冷。宿舍楼采用热泵型分体空调。室内机冷凝水通过冷凝水管道有组织排至卫生间或室外。1.2.3.5.4通风及防排烟系统1.2.3.5.4.1通风、排烟系统(1)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设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设机械送风兼补风系统。(2)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走道设机械排烟。(3)其它按规定要求设置机械通风、排烟系统。(4)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0m;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采用离心风机,并在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5)厨房设全面排风、油烟罩局部排风系统,全面通风由设在外墙上的轴流风机完成;局部通风采用在产生油烟的厨房设备上设排气罩,通过排风管道、油烟净化装置和风机将废气处理到符合排放要求后进行高空排放。对于产生大量蒸汽的厨房设备上部设置机械式排风罩。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采用1.5mm厚钢板焊接,排风管室外设置部分采取防产生冷凝水的保温措施。排风机采用外置电机。1.2.3.5.4.2排风系统(1)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次数为10h-1。(2)地下室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次数为6h-1。1.2.3.5.4.3防排烟系统本工程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能采用自然排烟的采用自然防烟,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采用机械加压防烟设计。地下车库设机械通风兼排烟系统,平时通风,着火时排烟。1.2.3.5.4.4通风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1)通风系统的风管在穿过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空调机房等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穿越变形缝两侧、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的水平风管上设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2)通风系统的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采用难燃材料制作),风管和设备的保温材料采用离心玻璃棉,风管连接密封垫采用3mm厚石棉橡胶垫,密封采用9501密封胶带(穿越变形缝、防火墙的风管两侧各2.0m范围内采用不燃材料及其粘结剂)。1.2.3.5.4.5防烟、排烟系统控制(1)消防状态下,与消防无关的通风设备应关闭。(2)机械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同时联动相应的补风机开启,开始排烟。当排烟温度超过280℃时,排烟机房入口处排烟防火阀熔断并与该排烟风机进行连锁关闭,补风机同时关闭。1.2.3.5.4.6人防部分:东区教学区地下为两层,地下总建筑面积10400平米。地下一层为车库和设备用房,车库部分停车85辆,有两个方向的车库出入口,设备层紧靠高层部分。地下二层为人防,有核五常五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2000平米其余为核五常五甲类人防物资库,平时为地下车库,本层停车数量不大于100辆。本建筑地下设置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平时为汽车库,战时通风方式采用滤毒式、清洁式和隔绝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量按≥2m3/(P.h)计算,清洁通风量按≥5m3/(P.h)计算,隔绝防护时间≥3h,CO2允许体积浓度≤2.5%。将平时通风用的风管,连接至战时系统风管既完成平战转换。1.2.3.5.5燃气部分1.2.3.5.5.1.设计依据①

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面图。②本专业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设计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2.3.5.5.2.天然气管道供应系统本学生食堂燃用天然气,因此本工程需敷设天然气管道,用气量约为338Nm3/h。天然气由校区内现有调压站接出,供用户使用。天然气管道,设计温度为常温,设计压力为0.1MPa(调压站后)。本工程天然气主要参数如下:高热值39.80MJ/Nm3低热值35.85MJ/Nm3密度0.78kg/Nm31.2.3.5.5.2.1

管道敷设方式室外天然气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室内天然气管道采用架空敷设方式。1.2.3.5.5.2.2

管道材料及阀门天然气管道材料:室外直埋管道部分采用PE管,室内架空管道部分采用热镀锌钢管。阀门:采用燃气专用阀门。1.2.3.5.5.2.3安全及消防食堂内设消防设施,食堂内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天然气管道在接入食堂入口处设紧急切断阀,设备和天然气管道设防静电接地。1.2.3.6电气设计1.3.3.6.1设计依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