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2023・海南海口・海南华侨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徐州中秋①苏辙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②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③,相对永登楼。注释①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次年,兄弟二人于徐州短暂相聚,在又将离别的前夕,苏辙写下此词。②素娥:嫦娥,此处指月亮。③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居荆州十二载,才华不得施展,登楼远眺而作《登楼赋》。.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直接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长,然后抒发去年与兄长未能相聚的感慨。B.上片“凉州”“鼓吹好鸿雁”等意象暗示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及思乡难归的无奈。C.下片写宾客宴饮欢乐,无奈良宵易逝,无法挽留,抒发了词人内心黯然惋惜之情。D.下片后两句词人借王粲登楼相望的典故,以王粲自比,表明对自己和兄长仕途的担忧。.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写到中秋月,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2023・海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滕王阁①文天秤五云②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日月四时黄道阔,江山一片画图长。回风何处挂双雁,冻雨谁人驾独航?回首十年此漂泊,阁前新柳已成行。注释:①南宋末年,文天祥经历了十年漂泊,登上了滕王阁,举目眺望,山河依旧美丽,大宋王朝却支离破碎,有感于此,遂为此诗。②〔五云〕青、白、赤、黑、黄、五色云,古人以为祥瑞,也用来指帝王所在,因滕王阁是帝子李元婴所建,故诗中有所指。年”,表达了十年来为朝廷奔走而漂泊至今的慨叹。④表达对国家繁盛的期望。当年在滕王阁前所栽新柳已枝繁叶茂,郁郁成行,日后必能成为大树,寄意深长。(答出三点即可)【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均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错误,“归雁人胡天",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这里是比喻诗人自己像一只孤雁远至塞上,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前两联,打开五色云饰窗鸟瞰沧浪,这里似还带有唐人翰墨香;日月循四时宽阔黄道运行,一片江山美如开画图卷长。诗人登上滕王阁,眼前美景如画,流露出对滕王阁美景的欣赏与赞美。第三联,何处刮旋风看双雁趁势上,冻雨中又是谁驾船独自航?双雁、独航之舟不惧风雨,奋勇向前。诗人深感当时形势严峻险恶,以双雁、独航之舟自况,决心要像双雁、独航之舟一样搏击风雨、勇往直前。表达了在严峻险恶的形势下勇往直前的决心。尾联,回首十年前曾到此地漂泊,阁前当年栽的新柳今已成行。十年漂泊,感慨万千;十年树木,将来树必定会长得更高大的,寄予国家繁盛的期望。.B6.D【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主要写了诗人梦回京城与朋友欧阳修相见的场景,整联是虚写”错误。“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意思是晚上梦中又回到了千里外的京城,与你相会;梦醒时已是五更,鸡鸣阵阵,落月照着屋梁。所以,主要写的不仅有梦中场景还有梦后的真实环境,不仅是虚写,有虚有实。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D.“赞同诗人做一个闲散自在的山林隐土”错误,诗中用典拿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王戎来比欧阳修,因为欧阳修当时已擢官翰林学士,因此诗人希望他虽然已处高位,但不要忘记当年朋友之间的交情,渴望被引荐受朝廷复用。故选Do.B8.①《寒食寄京师诸弟》:在前两句写景的层层烘染、反复衬托下,第三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诸弟”的怀想;结句以景结情,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诸弟与故园的怀念之情。诗人在下笔时把“想诸弟”的情意贯串、融合在全诗之中,使四句诗成为一个极和谐的整体。②《夜雨寄北》:前两句用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之景的描写,表现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三、四句又借助想象描写未来团聚时的情景。全诗通过时空变换,将现在的痛苦和未来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和思归的急切心情。【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既是上句,冷,字语意上的延伸”分析错误。“独”字是上句“空”字语意上的延伸。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鉴赏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寒食寄京师诸弟》前两句写景,“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乍暖还寒时候,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在这家家户都禁绝烟火的节日里,空荡荡的旅斋更显得孤凄冷清,独坐岸石,杨柳枝头的流莺飞来飞去,还不时呼朋引伴地鸣叫着。清脆如歌的啼叫声,为何竟如此令人怅然?这两句写景的诗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层层叠加,写足了环境气氛,令人倍感萧索与凄冷。“流莺”是自由翻飞、悦耳欢啼的黄莺,与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截然不同,本是充满生机,令人振奋愉悦的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再美好的景象,独看独听反而更添寂寞和惆怅。而第三句“把酒看花想诸弟”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诸弟'’的怀想。而第四句“杜陵寒食草青青:运用联想,又是写景,诗人宕开诗笔,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由人及物,融情于景,更烘托出诗人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所以,诗人将“想诸弟”的情意贯串、融合在全诗之中,使四句诗成为一个极和谐的整体。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而三、四句又借助想象描写未来团聚时的情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诗人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灯花。他们剪去灯花,答案第3页,共9页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将现在的痛苦和未来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和思归的急切心情。.A10.①本诗中的浮云指空中飘浮的云朵,首联描绘了浮云在空中飘浮,似乎在商议天气的阴晴,从下文来看,起到了涵盖全篇的作用,下文都是围绕浮云所“议”的“阴晴”来写的。②《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浮云具有象征意义,暗指奸佞的小人。诗人借之表达了自己不畏奸邪小人,锐意进行改革的决心。【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令山行者情绪低落”说法有误。根据句中“清”及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可知,应是使山行者心情愉悦。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的能力。本诗中,“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的意思是飘浮的云朵在碧空里你来我往,忙于“议”。“议”什么?“议”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议”的结果怎么样,没有说,接着便具体描写“山行”的经历和感受。由此可知,诗人在这里所写的“浮云”在内容上就是实指空中飘浮的云朵,但诗人还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描写浮云似乎在商议天气阴晴的描写,来为后文描写山中雨过天晴的景色做下铺垫。因此,“浮云”也起到了涵盖全篇的作用,下文都是围绕浮云所“议”的“阴晴”来写的。《登飞来峰》中“浮云遮望眼”则运用了典故。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由此可知,这里的浮云具有象征意义,暗指奸佞的小人。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飘浮的云朵遮住远望的视线,原是因为我站在高出云层上的山塔的最高层。诗人在这里通过贬斥浮云,论述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这一人生哲理,也借此表达自己不惧困难,锐意改革的决心。.C12.①颈联是诗人承上而发的议论:王师是否精锐,要看诸将统率得好不好;而收复失地的大计,则仰仗于权臣的谋划。②金兵南侵,大宋已无退路,诗人当然希望权臣能谋划出收复失地的大计,诸将能统率精锐王师收复失地,因而劝勉意浓,表达诗人的赤诚之心。③现实的情况也给诗人以“当头棒喝”,南宋朝廷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仰仗的权臣、诸将无人可用,诗人只能含蓄地指责君王、权臣的苟安行径,以抒内心之忧愤,从而引发尾联忧国的悲痛与无奈。【解析】1L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以,懦夫,指斥议和派”错误,“懦夫”是诗人自指。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颈联意思是:王师是否精锐,要看各位将军如何统率;而收复失地的大计,则仰仗于朝廷重臣的谋划。失掉清河后,金兵继续南下,咄咄逼人,大宋已无退路。诗人说“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是希望诸将能统率精锐王师收复失地,权臣能谋划出收复失地的大计,饱含着诗人一片赤诚之心。结合注释“南宋朝廷失却抗金的信心,拟退守长江,结果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可知国土日蹙,可是南宋朝廷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又倾诉了作者的忧愤,慨叹和忧心。作者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心情,直陈时弊,并且含蓄地指责了君王、权臣的苟安行径。人微言轻的作者,自会被视为“懦夫”,可就是这样一位草茅下土,忧国情殷,忍不住热泪盈眶,泣下沾襟。颈联引发了尾联忧国的悲痛与无奈。.B14.同:从处境来说。陆游和苏轼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异:苏轼自称“闲人”除了有被贬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陆游自称“闲人”,表现出的则是不屑、愤慨不平之气,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分析错误。根据“谁记当年豪举”,“又何必君恩赐与”流露出的愤慨不平之气可以看出他依然想有所作为,并不是怡情山水、隐逸闲适。塑造的是一个壮志未酬而只能无奈隐居的闲散的江边渔翁形象。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在两部作品中,陆游与苏轼都自称“闲人”,之所以如此称呼,与当时二人的处境有关。陆游当时告老还乡,在乡间闲居。而苏轼则是被朝廷贬谪到边远的地区担任一个可有可无的官职。所以二人都自称“闲人”,是因为两人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虽然都自称“闲人”,但二人在其中所表露的情绪却有所不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因此说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豁达,虽然有被贬的郁闷,但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与苏轼不同,陆游词中的“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一句,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君恩(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15.A16.①选取了水、林、莺、草、蝶等意象。②构成了初夏季节傍水林中莺语声声,碧草如烟、蝴蝶翻飞的充满生机、自由欢快、热闹美好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愉悦自适的心情和对美景的喜爱。【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诗歌中表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情,但出语平和,不应视作“叹老嗟卑的悲愤”,故表述错误。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傍水林中,随风传来声声莺语。市上人家的园内,碧草如烟,蝴蝶翻飞。诗人选取了水、林、风、黄莺、草、蝴蝶这些意象。营造了“莺语语”“蝶飞飞”活泼生动、充满生机、热闹非凡的意境。句中虽无喜、乐等字眼,而诗人的欣喜、愉悦之情洋溢于画面之中。读来不仅有亲切之感,还强化了诗人的愉悦心情,更富有生活情趣。.D18.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纵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鹭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鹭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B20.①前句通过写失宠的故姬遭受抛弃,流露出幽怨、孤独之情;②后句通过写在外征战的老将中秋之夜登楼望月,表现了远离亲人的思念之苦及年老不能归家的怨恨之情;③颈联借这两幅场景反映在中秋团圆夜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难以享受团圆的现实,表达无奈与愁苦之情。【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句的能力。B「反问句”错,应是两个设问句。颈联两句是回答。颔联与颈联运用了丫叉句法。就此诗来说,诗的第五句不是按一般的顺序承接(照应)第三句,而是承接(照应)第四句;第六句不是按一般的顺序承接(照应)第四句,而是承接(照成)第三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不当,“久征戍”“新别离”都是对战争的控诉。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白中秋月是象征团圆的,而颈联“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字面上的意思是写不被帝王宠爱的年老色衰的妾回到院子里,拾头望着圆月,幽怨孤独之情油然而生;消灭了蕃敌、立了战功的老将,却还在戍守边疆,中秋之夜登楼望月,思念之苦且答案第7页,共9页年老不能归家的怨恨也油然而生。诗人是借个别现象来表现普遍的现实。揭示其内涵时。需从个别到一般进行思考。失宠故姬和没蕃老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普遍生活状态,他们的孤独、怨恨以及痛苦也有着普遍的意义。颈联借这两幅场景反映在中秋团圆夜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难以享受团圆的现实,表达无奈与愁苦之情。.B2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说法错误,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的原因。“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表现手法能力。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指出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词具体内容分析诗词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点出诗词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是要求学生赏析诗人表现自己家国情怀的表现手法。本词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这是借景抒情。“看浩荡千崖秋色”写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想到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泪水滂沱。结尾“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这些都属于借景抒情。结合注释可知“白发书生神州泪,尽答案第8页,共9页凄凉不向牛山滴”是用典,意思是说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这是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意思是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这里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还有“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意思是: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这是拿少年的才华与如今才气凋尽进行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还有“常恨世人”三句词人是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土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这是把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具体答题,根据以上分析,从借景抒情、用典和对比几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点睛】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一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一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一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一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膝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唐人翰墨香号旨《滕王阁序》等咏赞滕王阁的名篇。B.诗的前两联写景,以“五云”"沧浪”写滕王阁之高,以“图画”作喻突出其美。C.“回风何处拉双雁”与王维《使至塞上》“归雁人胡天”均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D.整首诗意境开阔,写出了空间的阔大和时间的悠远,这激起了诗人内心无穷的遐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梦后寄欧阳永叔①梅尧臣不趁常参②久,安眠向旧溪。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山王③今已贵,肯听竹禽啼。注释:①永叔:欧阳修的字。写作此诗时,梅尧臣居母丧,即将服。欧阳修在京任翰林学士。②常参: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古代早朝时间一般是五更天,臣子鸡鸣时即起动身。③山王:山指山涛,王指王戎。山涛,官吏部尚书,王戎,官司徒、尚书令。山涛曾举荐嵇康。.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先从未入梦时写起,交代自己赋闲已久、安居在故乡的情况,作为梦的背景,属于实写。B.诗歌颔联承接“安眠向旧溪”而来,主要写了诗人梦回京城与朋友欧阳修相见的场景,整联是虚写。C.颈联上句写梦后记忆,梦醒之后梦中相见所说之言仍记忆犹新,下句转说人生道理若此,意蕴深长。D.尾联用竹林七贤中山涛、王戎来比欧阳修,以听竹禽啼鸣代指闲散自在的赋闲生活。竹禽,亦可指诗人自己。.梅尧臣被称作宋诗的“开山鼻祖”,作诗力求平淡含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下列各选项中对“不尽之意”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颔联抒写友情之深而托诸于梦。一夜而梦魂千里,得见友人,寄托着离京归乡,怀人思友之深意。B.诗歌颈联颇多感慨,人生如梦,官场得失交替,因而有“可齐”之"理”,以表明自己看轻功名富贵之得失。C诗歌尾联用典,希望朋友欧阳修富贵勿忘贫贱之交,暗寓希望朋友提携相助之情。D.作者通过这首诗,希望欧阳修莫改初衷,与诗人能保持友情,赞同诗人做一个闲散自在的山林隐士。(2023・海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①寒食草青青。【注释】①杜陵:诗人的故乡,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近处着笔,围绕“冷”字层层叠加,突出环境气氛,令人倍感萧索凄冷。.第二句中的“独”字,既是上句“冷”字语意上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C.第三句既点明了题目,又说明了前两句诗人倍感寂寞的原因,还自然过渡到结句。D.前三句写诗人所见之景,末句转入想象之景,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本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都是怀人的佳作,但两首诗抒发情感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023•海南・海南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频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醒。.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描绘了阴雨天气,绵雨飘落,风吹衣袖,令山行者情绪低落。雨过天晴,鹊鸟啼叫,鸥鸟在水面上嬉戏,整个画面欢快而美好。C.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山色不言语,却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气爽。D.本诗在结尾处点明山行,诗意流畅自然,达到了人物合一的境界。.本诗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写了浮云,但写浮云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即事(其十)章甫初失清河日,驳驳遂逼人。余生偷岁月,无地避风尘。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懦夫忧国泪,欲忍已沾巾。【注】这是章甫组诗十首中的最后一首。约为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所作。这年金兵南侵,由清河口入淮,张浚败绩。南宋朝廷失却抗金的信心,拟退守长江,结果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叙写了南宋失掉清河后,金兵继续南下咄咄逼人之势。B.“无地”二字感慨极深,喻示国土日蹙,再也不能退让逃亡了。C.尾联以“懦夫”指斥议和派,又饱含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情。D.全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笔法,时带抒情的笔调,倾诉了作者的忧愤。.颈联“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既有诗人的劝勉之意,同时也含有讽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频洲②烟雨。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演洲:长满水草的沙洲。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B.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C.轻舟低篷在频洲烟雨中非常渺小,词人却用“占断”一词,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两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初夏行平水①道中陆游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市桥压担苑②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注】①平水:陆游家乡浙江绍兴以东四十里,以产茶著称。②茄: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抒发感慨,表现出诗人叹老嗟卑的悲愤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苑菜滑腻,豆荚鲜美,颔联二句颇能表现时令特点与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C.尾联写诗人微觉暑意便换掉夹衣,细致生动地表现了由春入夏的微妙变化。D.诗歌语言清新明丽,风格委婉自然,通过描绘郊行景象表现出游乐的兴致。.诗中颈联“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赠鹭鹭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纵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纵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莺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中秋月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①归院夜,没蕃②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注】①姬:古代称帝王的妾。②没蕃:在少数民族领地征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中秋月色的特点,接着抒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承接首联,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C.尾联照应首联,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诗歌的主旨。D.白居易的诗文字浅显,较少使用古奥的字,本诗体现了这个特点。.诗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校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商务合同英汉互译的相关合同5篇
- 2025年智能眼镜的市场前景与用户需求
- 2025年智能路灯的能量收集技术
- 2025年海洋能发电技术产业投资机会报告
- 2025广西广投产业链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5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温州永嘉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分院招聘劳务派遣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宁国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
- 2025昆明市盘龙区拓东第二小学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哈尔滨市道里区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安徽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招聘村(社区)后备干部12名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中国惯性导航行业投资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5年中国张裕产区葡萄酒特色与品牌国际化发展报告
- 耳机品质协议书范本
- 2025版VI设计合同范本
-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等奖教案设计
- 从法律出发理解与应用新清单标准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英语人教版同步经典题精练之语法填空
- 公司销售人员激励方案
-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指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